乌蒙港地处金沙江下游,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尤其是从长江乘蒸汽船而来,明显能感受到此地宜人的气候。
好天气带来好心情。弘治帝一家三口喜乐融融,吃着从江中捞起的肥鱼,吹着和煦的江风,比窝在富贵堆砌的紫禁城中畅快许多。
“难怪照儿出了门就不想回家了。”弘治帝感慨万千。
张皇后一反常态夸奖朱寿:“我们现在觉得舒服,可是在太子没有弄出蒸汽船、修筑港口,出入云南十分不易。听说从京师到云南需要一路颠簸半个多月。我和福泰可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
亏朱寿好,比夸弘治帝自己更让他高兴。不过弘治帝心知皇后和儿子面和心不和,于是笑道,“照儿是我们的‘亲’儿子,理应让自家儿子服其。皇后想让照儿做什么直说,那小子敢不同意,朕回去关他禁闭。”
张皇后捂嘴笑,知道这话只能听听。“我还没上岸,已经发觉云南的好。蒸汽船又快又稳,从京师来此不过五日。我想让母亲和弟弟们也来这瞧瞧。”
“这有什么。找西厂的管事。陈伴伴,现在谁再管西厂?”弘治帝问。
自从儿子把内行厂几大研究所整合,组建皇家研究院。弘治帝没让人再盯着儿子的产业。
相比对国朝影响深远的研究所,内行厂的作坊、西厂根本不算什么。只要儿子心系家国,就算有存私房钱的小动作也无关痛痒。如果儿子没私房钱孝顺他,他想出门游玩也费劲。
陈宽躬身回禀:“西厂暂时由小爷亲自管理。”
“哦?”弘治帝揉揉额头,“臭小子只爱大局掌控一切,最讨厌处理繁琐的杂事。怎么会愿意亲自管西厂?臭小子背地里又搞什么?”
儿子文武双全,破坏力也同样惊人。弘治帝对自家儿子干的事也发憷。自己生的,唯一的独苗,只能宠着。
秦纮和谢铎光明正大地偷听。
弘治帝出行随时跟着东厂电报员。一有风吹草动,马上用无线电台传递消息。张皇后突然在弘治帝面前说太子的好,也是收到了寿宁侯使人发来的电报。
京师干旱情况严重,井水史无前例地下降,权贵家纷纷逃离京师。这一次江南同样干旱,不是避难的好地方。有亲人在河套当官的,赶往了河套。剩余的人选择云南。
“这个老奴就不清楚了。但是前段时间听高凤公公说,小爷又在琼州建了新的造船厂。好像西厂的船在海外出了什么事,损失了十几艘。”陈宽低头回道。
弘治帝眉头一皱:“情况很严重?”西厂的宝船装备先进的火器,装有蒸汽发动机组,竟然会有所损失。简直不可想象。
“高公公说,不会影响到大明。”陈宽把头低了更低。
秦纮语气不安:“这话听得老臣心里发慌。”
“慌什么,以太子的脾性,还能吃亏不成?!”谢铎很有信心。太子的狡诈,加上大明的实力,除非成吉思汗在世,否则很难吃亏。
弘治帝是知道儿子再打满剌加国的主意。郑和下西洋时,留下诸多关于满剌加国的记载。满剌加国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大明在海上的要道。此事回京一定要好好问问儿子。
儿子报喜不报忧,不详细说的事往往才是要事。比如汇报详尽的干旱情况,让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坑,等着谁掉进去。连寿宁侯都舍得扔下京中的良田往云南跑,儿子好像又要心想事成了。弘治帝为了耳根清净,决定推迟回京的时间。
船只缓慢地停靠乌蒙港。港口上站满前来迎接的人。
虽然朝廷邸报并没有弘治帝出行的消息。但内阁、军机处相继发报云南,让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确保弘治帝安全。
云南民族众多管理困难,于是在成化年间设立了云南巡抚,统管云南军政。站在人群第一位的是黔国公,第二位便是刚上任没多久的云南巡抚林元甫。
林元甫和大部分相貌堂堂的官员不同。他身材干瘦,皮肤黝黑。个字不高,要不是站在人前,保准被人群淹没。
还没等黔国公上前拜见弘治帝,林元甫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告状,“请陛下为云南做主。穷山僻壤的云南好不容易出了翠生玉,可不能全让太子拿走啊!”
看到翠生玉的人,很少有不喜欢的,尤其是女人。看张皇后手腕上戴着不愿拿下的手镯就知道。
明朝是个神奇的朝代。或许是处于自豪感,文人喜欢收藏当朝的东西,比如宣德炉、景泰蓝、当代人字画等。
如果说和田玉白润光泽象征君子,那么翠生玉娇艳欲滴象征女子。翠生玉经太子自污般的宣扬,短时间内名传天下。人们相继前往皇家玉器店看个热闹,大部分人被它吸引。
进士出身的林元甫意识到翠生玉无可比拟的价值。唯一能从太子口中夺食的,只有皇帝陛下。
黔国公放慢脚步,向一旁移动。他在李东阳处见到了翠生玉雕刻的摆件和首饰。自从黔国公府的女人们看到翠生玉后,催着他多弄些佩戴。他虽然打从心里不想太子从云南弄走翠生玉,可他不敢表态惹太子不快。
太子最可怕的,不在于下令把三土司家族屠杀干净,而在于恐怖的收获民心能力。太子把三土司家的土地分给当地百姓,让农学院技师免费指导生产。无息借款帮助当地人承包果园,用水果预售合同安稳当地百信心情。还有许多惠民政策实施,以最短的时间内收获当地百姓的拥戴。
这对统治几百年的土司来说,比杀了他们更可怕。土司们忙着安抚管辖范围内被挑动起来的族人,连改土归流的流言都顾不上。如果遭遇族人的整体反对,他们的土司头衔便失去价值。连和朝廷讨价还价的底气都没有。
“罗管事,你怎么说?”弘治帝看向儿子派来的罗祥。
这次儿子派了两位内侍跟随他出行,负责沿途掏银子付账。一人是管理大宁城的罗祥,还有一人是管理田庄的魏彬。这两人名气不显,手里负责的事极为重要。
一路上秦纮和谢铎总在试探,他们觉得儿子派这两人来不单纯。因为,无论是用贸易控制东北局势,还是种植天下人的口粮,都是马虎不得的。
在大宁城待了很多年,罗祥已经胖成一个球。身材快能赶上在东夷岛好吃好睡的邱聚。
罗祥恭敬地出列回道:“小的不知道小爷如何处置翠生玉。小的此行为了云南新探查到的铜矿。小爷提出矿场国有化,朝廷一直没同意。在朝廷律法没更改前,小爷买下的矿场属于小爷私人所有。”
明朝初期曾有一段时间施行官矿制。出了很多民怨沸腾的事情后,宣德朝罢了官矿。开始以民间经营为主,朝廷征收矿税。
“产量能有多少?”弘治帝纯属好奇。云南有铜矿,但是年产不过十万余斤。这点铜不值得儿子派心腹过来。
罗祥回禀:“能年产千万斤。”
“……”
弘治帝很想骂人。云南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不知道大明缺铜吗?脚下有一个大铜矿,竟然没人发现。
林元甫懵了。
黔国公惊得说不出话来。云南有大铜矿,驻守云南百年的黔国公府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好天气带来好心情。弘治帝一家三口喜乐融融,吃着从江中捞起的肥鱼,吹着和煦的江风,比窝在富贵堆砌的紫禁城中畅快许多。
“难怪照儿出了门就不想回家了。”弘治帝感慨万千。
张皇后一反常态夸奖朱寿:“我们现在觉得舒服,可是在太子没有弄出蒸汽船、修筑港口,出入云南十分不易。听说从京师到云南需要一路颠簸半个多月。我和福泰可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
亏朱寿好,比夸弘治帝自己更让他高兴。不过弘治帝心知皇后和儿子面和心不和,于是笑道,“照儿是我们的‘亲’儿子,理应让自家儿子服其。皇后想让照儿做什么直说,那小子敢不同意,朕回去关他禁闭。”
张皇后捂嘴笑,知道这话只能听听。“我还没上岸,已经发觉云南的好。蒸汽船又快又稳,从京师来此不过五日。我想让母亲和弟弟们也来这瞧瞧。”
“这有什么。找西厂的管事。陈伴伴,现在谁再管西厂?”弘治帝问。
自从儿子把内行厂几大研究所整合,组建皇家研究院。弘治帝没让人再盯着儿子的产业。
相比对国朝影响深远的研究所,内行厂的作坊、西厂根本不算什么。只要儿子心系家国,就算有存私房钱的小动作也无关痛痒。如果儿子没私房钱孝顺他,他想出门游玩也费劲。
陈宽躬身回禀:“西厂暂时由小爷亲自管理。”
“哦?”弘治帝揉揉额头,“臭小子只爱大局掌控一切,最讨厌处理繁琐的杂事。怎么会愿意亲自管西厂?臭小子背地里又搞什么?”
儿子文武双全,破坏力也同样惊人。弘治帝对自家儿子干的事也发憷。自己生的,唯一的独苗,只能宠着。
秦纮和谢铎光明正大地偷听。
弘治帝出行随时跟着东厂电报员。一有风吹草动,马上用无线电台传递消息。张皇后突然在弘治帝面前说太子的好,也是收到了寿宁侯使人发来的电报。
京师干旱情况严重,井水史无前例地下降,权贵家纷纷逃离京师。这一次江南同样干旱,不是避难的好地方。有亲人在河套当官的,赶往了河套。剩余的人选择云南。
“这个老奴就不清楚了。但是前段时间听高凤公公说,小爷又在琼州建了新的造船厂。好像西厂的船在海外出了什么事,损失了十几艘。”陈宽低头回道。
弘治帝眉头一皱:“情况很严重?”西厂的宝船装备先进的火器,装有蒸汽发动机组,竟然会有所损失。简直不可想象。
“高公公说,不会影响到大明。”陈宽把头低了更低。
秦纮语气不安:“这话听得老臣心里发慌。”
“慌什么,以太子的脾性,还能吃亏不成?!”谢铎很有信心。太子的狡诈,加上大明的实力,除非成吉思汗在世,否则很难吃亏。
弘治帝是知道儿子再打满剌加国的主意。郑和下西洋时,留下诸多关于满剌加国的记载。满剌加国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大明在海上的要道。此事回京一定要好好问问儿子。
儿子报喜不报忧,不详细说的事往往才是要事。比如汇报详尽的干旱情况,让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坑,等着谁掉进去。连寿宁侯都舍得扔下京中的良田往云南跑,儿子好像又要心想事成了。弘治帝为了耳根清净,决定推迟回京的时间。
船只缓慢地停靠乌蒙港。港口上站满前来迎接的人。
虽然朝廷邸报并没有弘治帝出行的消息。但内阁、军机处相继发报云南,让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确保弘治帝安全。
云南民族众多管理困难,于是在成化年间设立了云南巡抚,统管云南军政。站在人群第一位的是黔国公,第二位便是刚上任没多久的云南巡抚林元甫。
林元甫和大部分相貌堂堂的官员不同。他身材干瘦,皮肤黝黑。个字不高,要不是站在人前,保准被人群淹没。
还没等黔国公上前拜见弘治帝,林元甫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告状,“请陛下为云南做主。穷山僻壤的云南好不容易出了翠生玉,可不能全让太子拿走啊!”
看到翠生玉的人,很少有不喜欢的,尤其是女人。看张皇后手腕上戴着不愿拿下的手镯就知道。
明朝是个神奇的朝代。或许是处于自豪感,文人喜欢收藏当朝的东西,比如宣德炉、景泰蓝、当代人字画等。
如果说和田玉白润光泽象征君子,那么翠生玉娇艳欲滴象征女子。翠生玉经太子自污般的宣扬,短时间内名传天下。人们相继前往皇家玉器店看个热闹,大部分人被它吸引。
进士出身的林元甫意识到翠生玉无可比拟的价值。唯一能从太子口中夺食的,只有皇帝陛下。
黔国公放慢脚步,向一旁移动。他在李东阳处见到了翠生玉雕刻的摆件和首饰。自从黔国公府的女人们看到翠生玉后,催着他多弄些佩戴。他虽然打从心里不想太子从云南弄走翠生玉,可他不敢表态惹太子不快。
太子最可怕的,不在于下令把三土司家族屠杀干净,而在于恐怖的收获民心能力。太子把三土司家的土地分给当地百姓,让农学院技师免费指导生产。无息借款帮助当地人承包果园,用水果预售合同安稳当地百信心情。还有许多惠民政策实施,以最短的时间内收获当地百姓的拥戴。
这对统治几百年的土司来说,比杀了他们更可怕。土司们忙着安抚管辖范围内被挑动起来的族人,连改土归流的流言都顾不上。如果遭遇族人的整体反对,他们的土司头衔便失去价值。连和朝廷讨价还价的底气都没有。
“罗管事,你怎么说?”弘治帝看向儿子派来的罗祥。
这次儿子派了两位内侍跟随他出行,负责沿途掏银子付账。一人是管理大宁城的罗祥,还有一人是管理田庄的魏彬。这两人名气不显,手里负责的事极为重要。
一路上秦纮和谢铎总在试探,他们觉得儿子派这两人来不单纯。因为,无论是用贸易控制东北局势,还是种植天下人的口粮,都是马虎不得的。
在大宁城待了很多年,罗祥已经胖成一个球。身材快能赶上在东夷岛好吃好睡的邱聚。
罗祥恭敬地出列回道:“小的不知道小爷如何处置翠生玉。小的此行为了云南新探查到的铜矿。小爷提出矿场国有化,朝廷一直没同意。在朝廷律法没更改前,小爷买下的矿场属于小爷私人所有。”
明朝初期曾有一段时间施行官矿制。出了很多民怨沸腾的事情后,宣德朝罢了官矿。开始以民间经营为主,朝廷征收矿税。
“产量能有多少?”弘治帝纯属好奇。云南有铜矿,但是年产不过十万余斤。这点铜不值得儿子派心腹过来。
罗祥回禀:“能年产千万斤。”
“……”
弘治帝很想骂人。云南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不知道大明缺铜吗?脚下有一个大铜矿,竟然没人发现。
林元甫懵了。
黔国公惊得说不出话来。云南有大铜矿,驻守云南百年的黔国公府怎么一点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