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顾如梅离开桐柏洞天,按照秦笛的建议前往昆明,因为那里有良好的氛围,可以演奏古琴提升她的仙音。魔都被日本人彻底掌控,已经在通缉她了,虽然她是修真人,不可能被日军捉住,但如果被逼着展示功力,势必会闹出很大的动静。
随后又过了一个多月,秦笛出关了,和晏雪一起回到魔都。
时间进入1943年1月,汪大卫政权经过对日本的谈判交涉,收回了魔都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历时近百年(1845年-1943年)的租界宣告结束。
因时代背景特殊,一九四三年时期的魔都租界齐聚了众多不同的势力,他们盘据一方,这里面有犹太商人、满州遗族、日本浪人、印度巡捕、青白党特务、大赤党员、租界区的英法统治阶层、青帮洪门等民间帮派,以及梨园戏子、贩夫走卒等。当时魔都租界地可谓三教九流,龙蛇杂处,中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在如此小的范围内有如此不同种族与势力汇集于一地。
1月10日为配合汪伪政府对英美宣战,伪中华电影公司停止放映英美电影。
随后,魔都日本陆海军最高指挥官公布限制粮食运输办法。规定非经日军许可,所有魔都市区内的食米、麦类、豆类、小米等粮食及其制成品,一律不准由清乡地区运出,亦不得运入魔都市封锁线内。
伪清乡委员会还颁发了《魔都第一期清乡地区实施规则》。规定设立户口清查实施委员会。至2月20日分期分区挨家挨户清查户口,凡12岁以上,60岁以下的无家属男子,一律返原籍或逮捕。
1月25日晨,哈同花园大火,洋房付之一炬。
这里说一说哈同和他建造的花园。
跟秦家的低调不同,哈同花园是魔都最大的私家花园。这里曾经拥有山石池水,舸舫亭阁、奇花异草,方圆20公顷,26个景点,处处胜似仙境。
哈同1851年出生于巴格达。其父为犹太人,以经商为业。哈同5岁随父迁居印度孟买,不久因与兄不睦,只身流浪香港谋生,并进老沙逊香港分行当小职员。
1873年转到魔都老沙逊分行任司阍(传达室看门)。当时他囊中羞涩,全部家产只有6元龙洋,至此只能与洋行雇佣的中国勤杂工住在一个工棚内,但是凭着他机灵的脑袋,勤奋的工作,在传达室一天也可捞到一二十元外快,又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于是得到洋行大班赏识,转入新沙逊洋行,提拔为跑街,进而又提拔为烟土仓库保管员和收租员,并于1879年进一步被破格提升为大班,协办兼管房地产部。
在此期间,他利用贩卖烟土,赚了不少钱,并利用这些钱,在南京路一带用他的投机伎俩陆续占取了一些土地,奠定了他经营地产和发财致富的基础。特别是他先后当上了法租界董事和公共租界工程部董事后,因为有机会参与策划非法扩大租界或越界筑路的阴谋,可以预知拓宽马路,扩大公共设施的计划,所以多次依仗特权,用低价强购中国人的土地。
1901年他独资开办了哈同洋行,专门从事房地产投机。经过多年经营。巧取豪夺,到20世纪30年代,成为魔都近代史上名声显赫的一个“地产大王”。
哈同的妻子是中国人,名叫“罗迦陵”。
1902年春,罗迦陵去金山烧香,不期而遇乌目山僧。罗慕其名,遂聘山僧设计哈同花园。乌目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进行布局,从1902年起逐步将哈同花园扩建,到1910年全部竣工,耗时8年,轰动魔都,被称为“海上大观园”、“海上迷宫”。
当时冯国璋(18571919)是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六年9月,曾发给哈同一枚“四等嘉禾章”。徐世昌(18551939)任大总统期间,又给哈同颁发过一枚“三等文虎章”、二枚“二等嘉禾章”。
民国时期的一批遗老,如岑春煊、黎元洪、章太炎、章士钊、齐燮元等政客、名流,均曾来过哈同花园观光。
哈同夫妇识字不多,但还算附庸风雅,“尊师重教”。哈同花园里,曾办过华严大学,也办过仓圣明智大学,招收不少贫家子弟免费入学,不少文人学者如罗振玉、王国维和康有为等都在此治学任教。
1931年6月19日,哈同去世,留下价值1.72亿银元的巨额遗产,其中包括地产460亩,房屋1300幢以及价值百万英镑的珍奇珠宝。哈同夫妇无子嗣,但有养子女数十名,外籍养子女从哈同姓,中国籍养子女从罗姓。
1941年10月3日,罗迦陵去世。
哈同和罗迦陵夫妇,一个信犹太教,一个信佛教,一个对外,一个主内,恩爱一场,也算白头到老。
随后,正在众多养子女在法院缠斗之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哈同花园的财产被日军接管。园内所藏金银财宝,被日寇洗劫一空。
此后不到两年,哈同花园着了一场大火,楼阁馆舍付之一炬,小桥流水荡然无存。
秦笛并没有插手这件事,因为日军进租界的时候,他正忙着抢银行呢!他也不屑于去抢私人资本家的财产。
等到这次从桐柏洞天返回,听说哈通花园失火,他不由得发出感叹:“哈同夫妇投机钻营一辈子,享受完荣华富贵,到最后还剩下什么呢?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苦短,何苦来哉……尘沙聚会偶然成,蝶乱蜂忙无限情,同是劫灰过往客,枉从得失计输赢……”
日本人进魔都后,受灾的不单是哈同花园,所有在沪的英、美、荷等国侨民,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德国、奥地利的国民则被限于提篮桥一带,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区域范围内。
于此同时,日军大肆搜捕抵抗势力,不管是中统、军统还是大赤党,只要是不服从管教的人,捉住以后,格杀勿论。
随后又过了一个多月,秦笛出关了,和晏雪一起回到魔都。
时间进入1943年1月,汪大卫政权经过对日本的谈判交涉,收回了魔都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历时近百年(1845年-1943年)的租界宣告结束。
因时代背景特殊,一九四三年时期的魔都租界齐聚了众多不同的势力,他们盘据一方,这里面有犹太商人、满州遗族、日本浪人、印度巡捕、青白党特务、大赤党员、租界区的英法统治阶层、青帮洪门等民间帮派,以及梨园戏子、贩夫走卒等。当时魔都租界地可谓三教九流,龙蛇杂处,中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在如此小的范围内有如此不同种族与势力汇集于一地。
1月10日为配合汪伪政府对英美宣战,伪中华电影公司停止放映英美电影。
随后,魔都日本陆海军最高指挥官公布限制粮食运输办法。规定非经日军许可,所有魔都市区内的食米、麦类、豆类、小米等粮食及其制成品,一律不准由清乡地区运出,亦不得运入魔都市封锁线内。
伪清乡委员会还颁发了《魔都第一期清乡地区实施规则》。规定设立户口清查实施委员会。至2月20日分期分区挨家挨户清查户口,凡12岁以上,60岁以下的无家属男子,一律返原籍或逮捕。
1月25日晨,哈同花园大火,洋房付之一炬。
这里说一说哈同和他建造的花园。
跟秦家的低调不同,哈同花园是魔都最大的私家花园。这里曾经拥有山石池水,舸舫亭阁、奇花异草,方圆20公顷,26个景点,处处胜似仙境。
哈同1851年出生于巴格达。其父为犹太人,以经商为业。哈同5岁随父迁居印度孟买,不久因与兄不睦,只身流浪香港谋生,并进老沙逊香港分行当小职员。
1873年转到魔都老沙逊分行任司阍(传达室看门)。当时他囊中羞涩,全部家产只有6元龙洋,至此只能与洋行雇佣的中国勤杂工住在一个工棚内,但是凭着他机灵的脑袋,勤奋的工作,在传达室一天也可捞到一二十元外快,又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于是得到洋行大班赏识,转入新沙逊洋行,提拔为跑街,进而又提拔为烟土仓库保管员和收租员,并于1879年进一步被破格提升为大班,协办兼管房地产部。
在此期间,他利用贩卖烟土,赚了不少钱,并利用这些钱,在南京路一带用他的投机伎俩陆续占取了一些土地,奠定了他经营地产和发财致富的基础。特别是他先后当上了法租界董事和公共租界工程部董事后,因为有机会参与策划非法扩大租界或越界筑路的阴谋,可以预知拓宽马路,扩大公共设施的计划,所以多次依仗特权,用低价强购中国人的土地。
1901年他独资开办了哈同洋行,专门从事房地产投机。经过多年经营。巧取豪夺,到20世纪30年代,成为魔都近代史上名声显赫的一个“地产大王”。
哈同的妻子是中国人,名叫“罗迦陵”。
1902年春,罗迦陵去金山烧香,不期而遇乌目山僧。罗慕其名,遂聘山僧设计哈同花园。乌目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进行布局,从1902年起逐步将哈同花园扩建,到1910年全部竣工,耗时8年,轰动魔都,被称为“海上大观园”、“海上迷宫”。
当时冯国璋(18571919)是中华民国大总统,民国六年9月,曾发给哈同一枚“四等嘉禾章”。徐世昌(18551939)任大总统期间,又给哈同颁发过一枚“三等文虎章”、二枚“二等嘉禾章”。
民国时期的一批遗老,如岑春煊、黎元洪、章太炎、章士钊、齐燮元等政客、名流,均曾来过哈同花园观光。
哈同夫妇识字不多,但还算附庸风雅,“尊师重教”。哈同花园里,曾办过华严大学,也办过仓圣明智大学,招收不少贫家子弟免费入学,不少文人学者如罗振玉、王国维和康有为等都在此治学任教。
1931年6月19日,哈同去世,留下价值1.72亿银元的巨额遗产,其中包括地产460亩,房屋1300幢以及价值百万英镑的珍奇珠宝。哈同夫妇无子嗣,但有养子女数十名,外籍养子女从哈同姓,中国籍养子女从罗姓。
1941年10月3日,罗迦陵去世。
哈同和罗迦陵夫妇,一个信犹太教,一个信佛教,一个对外,一个主内,恩爱一场,也算白头到老。
随后,正在众多养子女在法院缠斗之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哈同花园的财产被日军接管。园内所藏金银财宝,被日寇洗劫一空。
此后不到两年,哈同花园着了一场大火,楼阁馆舍付之一炬,小桥流水荡然无存。
秦笛并没有插手这件事,因为日军进租界的时候,他正忙着抢银行呢!他也不屑于去抢私人资本家的财产。
等到这次从桐柏洞天返回,听说哈通花园失火,他不由得发出感叹:“哈同夫妇投机钻营一辈子,享受完荣华富贵,到最后还剩下什么呢?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苦短,何苦来哉……尘沙聚会偶然成,蝶乱蜂忙无限情,同是劫灰过往客,枉从得失计输赢……”
日本人进魔都后,受灾的不单是哈同花园,所有在沪的英、美、荷等国侨民,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德国、奥地利的国民则被限于提篮桥一带,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区域范围内。
于此同时,日军大肆搜捕抵抗势力,不管是中统、军统还是大赤党,只要是不服从管教的人,捉住以后,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