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姬康,现在随着秦赵两国之间上党之战的爆发,感到时间愈来愈紧迫。
在全歼高句丽军和东胡军队后,姬康终于认识到通过这几年来,自己在辽地所进行的政体和军事改革,已经初步见效,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辽东大战结束后,没有解散大军。在与几位辽地的重臣商量后,决定趁现在高句丽内部空虚,出兵东进,实现自己心内早已规划多年的“东进战略”。
在前世里,姬康对于秦统一前的历史,说实在了解并不是太多,对于此时的高句丽更谈不上什么印象。
前世人们向往的是汉唐盛世,遗憾的是宋明两朝,痛骂的是清朝腐败无能。
对于秦国的强大,姬康也是在参观陕西出土的兵马俑时,感受到过。那一排排雄壮威武的秦国大军,仿佛随时待命出征,让人看到怎能不感到震撼呢!
对于远在中原北部的燕国及周边国家,做为前世的人们似乎不太关心,了解得很少。知道先秦的历史,也无非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类的。
前世的许多史学家在研究燕国及东北诸国历史的时候,资料非常少。这些本应该在燕国的历史记录中,有详尽的描述。但燕国的历史记录,大概都毁于战乱之中,剩余的也因为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后,所剩不多。燕国的历史与东北诸国的历史,因而出现断层。
对于高句丽这个国家,大家知道的反而是隋朝时的三征高丽,伤民劳财,结果就是大隋随之土崩瓦解,被唐朝取代。
而当姬康来到这个世界,才知道高句丽的历史也渊源很长。现在的高句丽国也如中原诸国一样,由众多的部落汇聚发展而来的。其中最大的几个部落,就是古商(汉族)、扶余、东胡、肃慎、濊貊、山戎等。
这些部落如远古中原的部落一样,不断交汇融合,直到统合称为国家,受中原文化、习俗的影响,他们自认为也是炎黄子孙。待周朝建立后,与箕国一样,同时接受了周武王受封,而建国立制。
现在高句丽国主朱琮的先祖,严格起来是扶余族,本来姓氏为高。但周武王在分封之时,取译音为朱,所以他们现在的国主姓氏都为朱姓。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高句丽的先祖们也是筚路蓝缕、统合了周边众多的部落,才建立了高句丽国,但始终奉中原统一的王朝为正朔。
这在姬康前世中,在东北和朝鲜半岛挖掘的高句丽古迹是符合的,古迹中高句丽的文字同样是中原文字,图样同样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都有。
武成王十年,农历六月三十,襄平城君侯府,军事阁。
姬康站在墙前,看着挂在墙上的高句丽国的地图。
然后转过身来,对身旁的石敢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该回到母亲的怀抱了!”
石敢眼睛眨巴眨巴:“什么?什么回母亲的怀抱?”
姬康也没有搭理石敢,对身旁的传令官道:“传令,命荣蚠和王石率领的大军,务必于七月中旬前,发兵高句丽。”
“诺。”
驻守在望平的荣蚠、薄望和前往安城的王石等众将,早已得到姬康的密令。众人顿时大喜,这是灭国之战呀!每一个参与大战的将领,都可能名留史册啊!
因此在休整期间,按辽地规定,众多将领和所谓的指导员们,纷纷找下面的将士们座谈,让他们打消顾虑,认识到接下来所进行战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按自家君侯的话来说,这叫什么“统一思想”。
七月初六,望平辽地大营。
从襄平城君侯府紧急赶来的的使者,高举君侯府指令,走进了荣蚠的中军大帐,高喊道:“众将听令。”
帐中众将领在荣蚠的带领下,全部跪倒在地,齐声道:“某将听令。”
使者展开辽城君姬康的指令,大声念道:“……命以荣蚠为大将,薄望为副将,即可率望平之大军为左路军团,攻伐高句丽。此令。”
听罢,荣蚠和众将齐声道:“遵令。”
说罢,荣蚠叩首,接过使者手中的指令和铜质虎符。
然后荣蚠将自己的保存的另一半虎符让亲卫奉出,当着众将的面,将左右两块虎符合拢在一起,然后高举说道:“虎符在此,众将接令。”
薄望等众将见此,躬身道:“请将军下令。”
荣蚠点点头,下令道:“明日寅时,准时发兵高句丽。”
众将齐道:“诺。”
虎符为这个时代,华夏君王或君主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分金符和铜符两种、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所以称之为“虎符”。
右符留存于君王或君主手内,左符在将领之手。君王或君主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虎符节者行兵令,除非君王或君主亲临现场调兵。
与此同时,在安城驻守的将领王石也接到了姬康的命令。安城驻军将以王石为主将,王忙为副将为右路军团,攻伐高句丽。
武成王十年七月初,辽地大军奉辽城君姬康之明,出兵攻伐高句丽。辽东与高句丽之间沃野千里的原野上,一南一北的两路大军,宛如两条大河般滚滚朝东奔腾。
野王距离上党郡很近,白起率领的秦国大军自十四日从野王出发,不到两日就抵达野王北端的天井关,随即展开猛攻。驻扎在泫氏(今山西高平)的廉颇,随即派兵增援,双方在天井关展开激战。
天井关位于太行山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经过两日的激战后,白起见伤亡太大,无法攻克天井关。随即转道左路,进攻上党。
赵军在派出小股军队,与秦军的先锋部队几次交战,遭到失败。不得已,退守空仓岭。
武成十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党郡府。
平原君赵胜有点忧虑地对廉颇和冯亭说道:“从先期我赵秦两国交战来看,秦军果然不亏为“虎狼之师”,我军屡屡受挫。廉颇将军,我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现在已经六十五岁的老将廉颇站了起来,看着墙上挂着的秦赵军队形势图,沉思良久,方说道:“平原君、华阳君,从与秦军交手状况来看。恕本将直言,我赵军现在不是秦军的对手,再加之白起用兵如神,麾下良将众多。如我军现在与之决战,前途莫测呀!”
听罢老将廉颇的一番话,平原君赵胜再也没有在邯郸时期,在赵王丹面前的洒脱。与上党郡守华阳君冯亭一样,面带愁容。
廉颇看到赵胜、冯亭如此表情,哈哈一笑。对两人道:“平原君、华阳君,你二人不必忧虑。虽然秦军强大,但我赵国未尝不能与之一战。”
走到墙前地图旁,指着地图上的一片区域道:“根据目前敌强我弱态势,我赵国应采取防守策略。应以空仓岭为前沿,光狼城为基地,在光狼城北部摩天岭驻守我赵国大军,并在这一线建立堡墙和城碍,形成一道稳固的防线,以阻秦军。”
然后,用手重重敲了下地图,道:“平原君、华阳君,只要这道防线建立起来,我赵军就不惧秦军西面和南面的进攻,而我赵军东面和北部紧靠我赵国。如此,我赵军将以这条防线为依托,进则可以攻,退可以守。秦军能耐我何?
更何况,秦军远道而来,粮草军资补给困难;而我军则背靠我赵国,粮草军资补给方便。长此下去,我军未尝不能击败秦军!”
听罢老将廉颇之言,平原君赵胜和上党郡守冯亭两人都面露喜色,深意为然。
七月初,奉赵王丹之命,老将廉颇率二十万大军穿滏口陉抵达长平,然后沿陶清河转入小东仓河边进入泫氏,先期抵达上党,以防秦军。果不其然,秦王随即派大将白起率军二十万,进犯上党。
在白起和廉颇这两位绝世名将看来,战事进展的都很不顺利。
初期,赵国军队与秦国军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赵国军队都被击败。这让廉颇深刻意识到,现在的的赵军在质上,与秦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廉颇在与平原君赵胜和上党郡守冯亭,两人商议后,决定采取防守策略。沿空仓岭和光狼城一线,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再不出击。
这样就让秦国大将白起,一时之间也莫能奈何!
白起站在空仓岭赵军的防御工事前,身后跟着副将王龁,以及追随白起多年的秦军将领蒙骜,王陵,王贲,王汔,王翦等。这是白起见赵军不出来交战,带众将前来看看赵军到底怎么一回事。当然,也是想引诱赵军出来追击。
但让秦国众将领郁闷的是,人家赵军根本不理睬前来觊觎的小股秦军,除前面防御工事内的赵军在戒备外,后面则尘土飞扬继续修筑工事。见到赵军如此,秦军的众多将领都面面相觑,心中大骂。
白起仰天长叹,对身后的副将王龁等众将道:“廉颇老儿,不亏为当世之名将。这种法子都能让他想了出来。”
然后,顿了顿道:“现赵军龟缩不出,我秦军也莫之奈何!按大王和相国范睢所嘱,先暂时退兵。待寻时机,再与赵军决战。”
众将一起答道:“诺。”
武成王十年,农历八月,白起率秦军主力徐徐西撤,留十万大军在乌岭关与赵军对峙外,其余秦军撤回秦国。
在全歼高句丽军和东胡军队后,姬康终于认识到通过这几年来,自己在辽地所进行的政体和军事改革,已经初步见效,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辽东大战结束后,没有解散大军。在与几位辽地的重臣商量后,决定趁现在高句丽内部空虚,出兵东进,实现自己心内早已规划多年的“东进战略”。
在前世里,姬康对于秦统一前的历史,说实在了解并不是太多,对于此时的高句丽更谈不上什么印象。
前世人们向往的是汉唐盛世,遗憾的是宋明两朝,痛骂的是清朝腐败无能。
对于秦国的强大,姬康也是在参观陕西出土的兵马俑时,感受到过。那一排排雄壮威武的秦国大军,仿佛随时待命出征,让人看到怎能不感到震撼呢!
对于远在中原北部的燕国及周边国家,做为前世的人们似乎不太关心,了解得很少。知道先秦的历史,也无非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类的。
前世的许多史学家在研究燕国及东北诸国历史的时候,资料非常少。这些本应该在燕国的历史记录中,有详尽的描述。但燕国的历史记录,大概都毁于战乱之中,剩余的也因为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后,所剩不多。燕国的历史与东北诸国的历史,因而出现断层。
对于高句丽这个国家,大家知道的反而是隋朝时的三征高丽,伤民劳财,结果就是大隋随之土崩瓦解,被唐朝取代。
而当姬康来到这个世界,才知道高句丽的历史也渊源很长。现在的高句丽国也如中原诸国一样,由众多的部落汇聚发展而来的。其中最大的几个部落,就是古商(汉族)、扶余、东胡、肃慎、濊貊、山戎等。
这些部落如远古中原的部落一样,不断交汇融合,直到统合称为国家,受中原文化、习俗的影响,他们自认为也是炎黄子孙。待周朝建立后,与箕国一样,同时接受了周武王受封,而建国立制。
现在高句丽国主朱琮的先祖,严格起来是扶余族,本来姓氏为高。但周武王在分封之时,取译音为朱,所以他们现在的国主姓氏都为朱姓。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高句丽的先祖们也是筚路蓝缕、统合了周边众多的部落,才建立了高句丽国,但始终奉中原统一的王朝为正朔。
这在姬康前世中,在东北和朝鲜半岛挖掘的高句丽古迹是符合的,古迹中高句丽的文字同样是中原文字,图样同样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都有。
武成王十年,农历六月三十,襄平城君侯府,军事阁。
姬康站在墙前,看着挂在墙上的高句丽国的地图。
然后转过身来,对身旁的石敢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该回到母亲的怀抱了!”
石敢眼睛眨巴眨巴:“什么?什么回母亲的怀抱?”
姬康也没有搭理石敢,对身旁的传令官道:“传令,命荣蚠和王石率领的大军,务必于七月中旬前,发兵高句丽。”
“诺。”
驻守在望平的荣蚠、薄望和前往安城的王石等众将,早已得到姬康的密令。众人顿时大喜,这是灭国之战呀!每一个参与大战的将领,都可能名留史册啊!
因此在休整期间,按辽地规定,众多将领和所谓的指导员们,纷纷找下面的将士们座谈,让他们打消顾虑,认识到接下来所进行战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按自家君侯的话来说,这叫什么“统一思想”。
七月初六,望平辽地大营。
从襄平城君侯府紧急赶来的的使者,高举君侯府指令,走进了荣蚠的中军大帐,高喊道:“众将听令。”
帐中众将领在荣蚠的带领下,全部跪倒在地,齐声道:“某将听令。”
使者展开辽城君姬康的指令,大声念道:“……命以荣蚠为大将,薄望为副将,即可率望平之大军为左路军团,攻伐高句丽。此令。”
听罢,荣蚠和众将齐声道:“遵令。”
说罢,荣蚠叩首,接过使者手中的指令和铜质虎符。
然后荣蚠将自己的保存的另一半虎符让亲卫奉出,当着众将的面,将左右两块虎符合拢在一起,然后高举说道:“虎符在此,众将接令。”
薄望等众将见此,躬身道:“请将军下令。”
荣蚠点点头,下令道:“明日寅时,准时发兵高句丽。”
众将齐道:“诺。”
虎符为这个时代,华夏君王或君主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分金符和铜符两种、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所以称之为“虎符”。
右符留存于君王或君主手内,左符在将领之手。君王或君主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虎符节者行兵令,除非君王或君主亲临现场调兵。
与此同时,在安城驻守的将领王石也接到了姬康的命令。安城驻军将以王石为主将,王忙为副将为右路军团,攻伐高句丽。
武成王十年七月初,辽地大军奉辽城君姬康之明,出兵攻伐高句丽。辽东与高句丽之间沃野千里的原野上,一南一北的两路大军,宛如两条大河般滚滚朝东奔腾。
野王距离上党郡很近,白起率领的秦国大军自十四日从野王出发,不到两日就抵达野王北端的天井关,随即展开猛攻。驻扎在泫氏(今山西高平)的廉颇,随即派兵增援,双方在天井关展开激战。
天井关位于太行山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经过两日的激战后,白起见伤亡太大,无法攻克天井关。随即转道左路,进攻上党。
赵军在派出小股军队,与秦军的先锋部队几次交战,遭到失败。不得已,退守空仓岭。
武成十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党郡府。
平原君赵胜有点忧虑地对廉颇和冯亭说道:“从先期我赵秦两国交战来看,秦军果然不亏为“虎狼之师”,我军屡屡受挫。廉颇将军,我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现在已经六十五岁的老将廉颇站了起来,看着墙上挂着的秦赵军队形势图,沉思良久,方说道:“平原君、华阳君,从与秦军交手状况来看。恕本将直言,我赵军现在不是秦军的对手,再加之白起用兵如神,麾下良将众多。如我军现在与之决战,前途莫测呀!”
听罢老将廉颇的一番话,平原君赵胜再也没有在邯郸时期,在赵王丹面前的洒脱。与上党郡守华阳君冯亭一样,面带愁容。
廉颇看到赵胜、冯亭如此表情,哈哈一笑。对两人道:“平原君、华阳君,你二人不必忧虑。虽然秦军强大,但我赵国未尝不能与之一战。”
走到墙前地图旁,指着地图上的一片区域道:“根据目前敌强我弱态势,我赵国应采取防守策略。应以空仓岭为前沿,光狼城为基地,在光狼城北部摩天岭驻守我赵国大军,并在这一线建立堡墙和城碍,形成一道稳固的防线,以阻秦军。”
然后,用手重重敲了下地图,道:“平原君、华阳君,只要这道防线建立起来,我赵军就不惧秦军西面和南面的进攻,而我赵军东面和北部紧靠我赵国。如此,我赵军将以这条防线为依托,进则可以攻,退可以守。秦军能耐我何?
更何况,秦军远道而来,粮草军资补给困难;而我军则背靠我赵国,粮草军资补给方便。长此下去,我军未尝不能击败秦军!”
听罢老将廉颇之言,平原君赵胜和上党郡守冯亭两人都面露喜色,深意为然。
七月初,奉赵王丹之命,老将廉颇率二十万大军穿滏口陉抵达长平,然后沿陶清河转入小东仓河边进入泫氏,先期抵达上党,以防秦军。果不其然,秦王随即派大将白起率军二十万,进犯上党。
在白起和廉颇这两位绝世名将看来,战事进展的都很不顺利。
初期,赵国军队与秦国军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赵国军队都被击败。这让廉颇深刻意识到,现在的的赵军在质上,与秦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廉颇在与平原君赵胜和上党郡守冯亭,两人商议后,决定采取防守策略。沿空仓岭和光狼城一线,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再不出击。
这样就让秦国大将白起,一时之间也莫能奈何!
白起站在空仓岭赵军的防御工事前,身后跟着副将王龁,以及追随白起多年的秦军将领蒙骜,王陵,王贲,王汔,王翦等。这是白起见赵军不出来交战,带众将前来看看赵军到底怎么一回事。当然,也是想引诱赵军出来追击。
但让秦国众将领郁闷的是,人家赵军根本不理睬前来觊觎的小股秦军,除前面防御工事内的赵军在戒备外,后面则尘土飞扬继续修筑工事。见到赵军如此,秦军的众多将领都面面相觑,心中大骂。
白起仰天长叹,对身后的副将王龁等众将道:“廉颇老儿,不亏为当世之名将。这种法子都能让他想了出来。”
然后,顿了顿道:“现赵军龟缩不出,我秦军也莫之奈何!按大王和相国范睢所嘱,先暂时退兵。待寻时机,再与赵军决战。”
众将一起答道:“诺。”
武成王十年,农历八月,白起率秦军主力徐徐西撤,留十万大军在乌岭关与赵军对峙外,其余秦军撤回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