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韩国陉城副将刘守带着家人,也在赵国迁徙辽地的队伍当中。
自陉城失守,主将王旭战死后,刘守对韩国朝堂是彻底失望,再也不愿为韩国效力。跑出陉城后,也没到韩国的都城新郑去,而是回到了老家上党。
但没想到上党地区也被韩王然,签协议送给了秦国。在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刘守都彻底绝望了。后来没想到上党在郡守冯亭的操作下,给了赵国。
自此,上党地区战火连连,就再也没停熄下来。做为秦赵两国的战区,上党百姓根本没时间、没能力去种粮食。而赵国救济给上党百姓的粮食,也越来越少。每天都有饿死的百姓,被抬出城外掩埋。
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赵国上党官员和辽地来人宣扬,只要上党百姓愿意前往辽地的,就可以得到粮食,而且到辽地后,还给安排房屋,田地等,沿途也不用操心,自有辽地人员接应。
做为一名将领,刘守还是有眼光的,知道上党这个地区好不了那里去。就带着老母亲、妻子、一双儿女,在赵国官府和辽地的安排下,向辽地开始了迁徙。
自到迁徙队伍后,刘守看着辽地官府的安排,大吃一惊,这也太厉害了吧!管理的如此严密,合理。整个迁徙队伍都被换了毛布新衣,虽是严冬,但每个晚上住宿的帐篷内,都燃有没见过的铁炉子,异常地暖和。
尤其是进入到辽地后,整个状况可以说是更加改善。尤其是从令安修筑的水泥管道,更是让赵国来的百姓们惊叹连连,对自己要前往的迁徙地,更是充满了向往。
姬康带着石敢,回到了内院。看到了旺财如往常一样,前来迎接自己,委屈地蹲在了姬康的身旁。而姬康和石敢两人,则大吃一惊。
这旺财脑袋上被梳里了几个小辫算怎么回事?还被几个红绳编成了两朵红花,套在旺财的两边耳朵上算怎么回事?
看着姬康和石敢两人目瞪口呆的样子,院门口传来清竹、清梅两人银铃般的笑声。姬康气得浑身哆嗦,颤抖着把手指向二人。
“你二人能不能好好的对待它?”
话音还没落,母亲姬赵氏走了出来。对姬康道:“这样不是挺好看的么?是我让清竹、清梅两人绑的。”
姬康和石敢两人相互看看,撇撇嘴。好吧!你喜欢就好!你高兴就好!
回到书房,石敢的嘴就象姬康前世中的机关枪一样,“嘟嘟”开起火来。
“公子,这两个丫头仗着与我们一起长大,可越来越不把你放眼里了!”
“公子,这个可不能忍呀!你看她俩把旺财给欺负的!”
“公子,你说在学院这两人什么都没学,怎么就学了这些呢?”
……
姬康有点不耐烦:“石敢,刚才我怎么见你没吭声呢?好吧!现在我给你这个权利,你去教训教训她俩吧!”
石敢一听,脑袋就耷拉下来,嘴里嘟囔道:“这谁敢呀!谁不知道这俩人,已经被娘娘指定给你以后做……”
说道这里,看到姬康脸变得阴沉起来,就连忙住嘴。
然后看着门外道:“好大的雪呀!”
第二天,接近中午,大雪才停。姬康批阅完各种奏章和公文,已到下午。
姬康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想到学院去走一走,看一看。就和石敢两人坐着厢车,在亲卫们的护送下,踏上了去襄平学院的道路。
虽是下午,看着沿街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出来人,已经在打扫门前和街道上的积雪了。出了襄平城外,沿途反而更加热闹。人们又如往年一样,在官吏的带领下,成群结队,大声喧闹地在官道上清理着积雪。
姬康从厢车的窗口内,沉醉地看着这一切!又贪婪地看着这一切!这里的人们现在过得平和日子是这么的难得!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一年开始,中原大地的人们,再想过这么和平的日子,是多么的难得!
在姬康前世的记忆里,历史已经记录了一切。从明年开始,战火就要从上党地区开始燃烧,接着是邯郸,再接着就是中原各地。然后战火就会蔓延到燕国,就是辽地这里的人们也没有幸免。
战火呀!足足燃烧了几十年。等到中原统一了,饱经战火洗礼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以为不会再发生战争了,人们终于可以过安定平和的日子了!
但事与愿违,人们没过上多好的日子,反而更苦:“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严酷的刑律使人们“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没过多久,战火又从大泽乡重新点燃,六国又重新复国。接着又是楚汉相争,战火燃烧了一年又一年,始终没有平息下来。
中原大地又经过了几十年战火的洗礼,等到大汉帝国建立,天下一统之际。匈奴在中原的北部已经做大,又率军南下。中原大地的人们,又处在老战火当中,竟然连片刻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来到襄平学院的山脚之下,前往襄平学院阶梯之上的厚雪,已经被学员们打扫干干净净。被学员们用大雪堆砌成一个个雪人,沿阶梯两旁摆放着,直至蔓延到襄平学院的山顶。
姬康和石敢两人,沿着阶梯向山上的学院走去。看着两旁的雪人,不断给予评论。甚至会动手用阶梯两旁的树枝和残雪,一会给雪人插个鼻子,一会给雪人带个头发,欢笑声响彻在襄平学院的阶梯之上。
沿着阶梯,姬康走入了学院。姬康没打算进自己的教室,而是与石敢两人来到了学院的礼堂。
礼堂里如往常一般火热,学院的先生们和学员们正在里面如往常一样,就某个问题又开始了辩论。站在台上的两人,你来我往,各不相让。
“秦国律法虽严苛无比,但我东北四郡仍有可借鉴之处。譬如对商家的管理,乃采用重农抑商之法,故秦国才可以成为七国之雄。”
“学长此言差矣!我不否认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强大。但这重农抑商之法,却不是根本之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兵不保,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业。这才乃我辽地四郡之国策,才是国之根本。”
……
听了一会,姬康和石敢两人都没有去打扰辩论的双方,又一起向学院内走去。
石敢轻声对姬康道:“公子,我认为他们谁说得有理?”
姬康一笑,对石敢道:“这些都是学员们自己的主张,做为我们来说。只要有用,拿来用就是。关键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我们主政之道。”
“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辽地四郡的做法,已经是被实践所检验过的,是对我们东北四郡的发展最佳的选择,我们坚持就可,不能动摇!”
石敢点点了头。
沿途走来,有的教室里传来先生们的讲课声,有的教室里传来学员们朗读声。姬康一个一个教室走过,一个教室一个教室聆听着。
在邹衍先生讲课的一个教室里,邹衍先生正在给启蒙的小学员们讲解着,学院编写的教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教室里传来了,邹衍先生的话语声:“学员们,天地运转,自有规律。我们不但在学院里学习各种知识,还要知道我们这个伟大华夏民族的由来。”
“上古以来,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才有这天地之分,才有我华夏一族诞生。你们在踏上学院的第一步,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在这个世界上,我华夏一族秉持上天之意,为天地所钟秀。到现在,不管是东夷、西戎,还是南蛮、北狄都必须秉持我华夏之礼节,学我华夏之语言文字,着我华夏之冠服,服我华夏之律令。……”
在另一个教室外,姬康和石敢又停下了脚步,静静地听着鲁仲连先生给学员们的讲课:“学员们,我们在学院学习,首要懂礼,其次要学会做人。但如何做人呢?我就这个问题,问过你们的大学长,他的回答让我记忆深刻,他用春夏秋冬四季来做比喻。”
“他说:对待自己的百姓和民众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火热心情来对待民众和百姓;对待自己的敌人要如秋风落叶一般,比严冬还要酷寒。老夫认为此言有理呀!……”
随着夜晚的临近,襄平学院内几乎所有的教室,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仍在学习。一盏一盏用玻璃灯罩,所做的新式油灯,依次点起。整个襄平学院,都被笼罩在了灯火之中。
一盏一盏的油灯,仿若天上一闪一闪的繁星。
姬康贪婪地、默默地看着这一切,舍不得离开。不知怎么,姬康的内心始终有一股感动。他坚信,这些在襄平学院学习的学员,他们是一颗颗火种,他们现在正在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待他们洒落在这片中原大地之后,终将会燃烧起这片大地。
就如前世那位伟人,在华夏最黑暗的年代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那位伟人和他的战友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实践了这句话,那就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终究燎原。
(第二卷终)
自陉城失守,主将王旭战死后,刘守对韩国朝堂是彻底失望,再也不愿为韩国效力。跑出陉城后,也没到韩国的都城新郑去,而是回到了老家上党。
但没想到上党地区也被韩王然,签协议送给了秦国。在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刘守都彻底绝望了。后来没想到上党在郡守冯亭的操作下,给了赵国。
自此,上党地区战火连连,就再也没停熄下来。做为秦赵两国的战区,上党百姓根本没时间、没能力去种粮食。而赵国救济给上党百姓的粮食,也越来越少。每天都有饿死的百姓,被抬出城外掩埋。
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赵国上党官员和辽地来人宣扬,只要上党百姓愿意前往辽地的,就可以得到粮食,而且到辽地后,还给安排房屋,田地等,沿途也不用操心,自有辽地人员接应。
做为一名将领,刘守还是有眼光的,知道上党这个地区好不了那里去。就带着老母亲、妻子、一双儿女,在赵国官府和辽地的安排下,向辽地开始了迁徙。
自到迁徙队伍后,刘守看着辽地官府的安排,大吃一惊,这也太厉害了吧!管理的如此严密,合理。整个迁徙队伍都被换了毛布新衣,虽是严冬,但每个晚上住宿的帐篷内,都燃有没见过的铁炉子,异常地暖和。
尤其是进入到辽地后,整个状况可以说是更加改善。尤其是从令安修筑的水泥管道,更是让赵国来的百姓们惊叹连连,对自己要前往的迁徙地,更是充满了向往。
姬康带着石敢,回到了内院。看到了旺财如往常一样,前来迎接自己,委屈地蹲在了姬康的身旁。而姬康和石敢两人,则大吃一惊。
这旺财脑袋上被梳里了几个小辫算怎么回事?还被几个红绳编成了两朵红花,套在旺财的两边耳朵上算怎么回事?
看着姬康和石敢两人目瞪口呆的样子,院门口传来清竹、清梅两人银铃般的笑声。姬康气得浑身哆嗦,颤抖着把手指向二人。
“你二人能不能好好的对待它?”
话音还没落,母亲姬赵氏走了出来。对姬康道:“这样不是挺好看的么?是我让清竹、清梅两人绑的。”
姬康和石敢两人相互看看,撇撇嘴。好吧!你喜欢就好!你高兴就好!
回到书房,石敢的嘴就象姬康前世中的机关枪一样,“嘟嘟”开起火来。
“公子,这两个丫头仗着与我们一起长大,可越来越不把你放眼里了!”
“公子,这个可不能忍呀!你看她俩把旺财给欺负的!”
“公子,你说在学院这两人什么都没学,怎么就学了这些呢?”
……
姬康有点不耐烦:“石敢,刚才我怎么见你没吭声呢?好吧!现在我给你这个权利,你去教训教训她俩吧!”
石敢一听,脑袋就耷拉下来,嘴里嘟囔道:“这谁敢呀!谁不知道这俩人,已经被娘娘指定给你以后做……”
说道这里,看到姬康脸变得阴沉起来,就连忙住嘴。
然后看着门外道:“好大的雪呀!”
第二天,接近中午,大雪才停。姬康批阅完各种奏章和公文,已到下午。
姬康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想到学院去走一走,看一看。就和石敢两人坐着厢车,在亲卫们的护送下,踏上了去襄平学院的道路。
虽是下午,看着沿街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出来人,已经在打扫门前和街道上的积雪了。出了襄平城外,沿途反而更加热闹。人们又如往年一样,在官吏的带领下,成群结队,大声喧闹地在官道上清理着积雪。
姬康从厢车的窗口内,沉醉地看着这一切!又贪婪地看着这一切!这里的人们现在过得平和日子是这么的难得!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一年开始,中原大地的人们,再想过这么和平的日子,是多么的难得!
在姬康前世的记忆里,历史已经记录了一切。从明年开始,战火就要从上党地区开始燃烧,接着是邯郸,再接着就是中原各地。然后战火就会蔓延到燕国,就是辽地这里的人们也没有幸免。
战火呀!足足燃烧了几十年。等到中原统一了,饱经战火洗礼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以为不会再发生战争了,人们终于可以过安定平和的日子了!
但事与愿违,人们没过上多好的日子,反而更苦:“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严酷的刑律使人们“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没过多久,战火又从大泽乡重新点燃,六国又重新复国。接着又是楚汉相争,战火燃烧了一年又一年,始终没有平息下来。
中原大地又经过了几十年战火的洗礼,等到大汉帝国建立,天下一统之际。匈奴在中原的北部已经做大,又率军南下。中原大地的人们,又处在老战火当中,竟然连片刻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来到襄平学院的山脚之下,前往襄平学院阶梯之上的厚雪,已经被学员们打扫干干净净。被学员们用大雪堆砌成一个个雪人,沿阶梯两旁摆放着,直至蔓延到襄平学院的山顶。
姬康和石敢两人,沿着阶梯向山上的学院走去。看着两旁的雪人,不断给予评论。甚至会动手用阶梯两旁的树枝和残雪,一会给雪人插个鼻子,一会给雪人带个头发,欢笑声响彻在襄平学院的阶梯之上。
沿着阶梯,姬康走入了学院。姬康没打算进自己的教室,而是与石敢两人来到了学院的礼堂。
礼堂里如往常一般火热,学院的先生们和学员们正在里面如往常一样,就某个问题又开始了辩论。站在台上的两人,你来我往,各不相让。
“秦国律法虽严苛无比,但我东北四郡仍有可借鉴之处。譬如对商家的管理,乃采用重农抑商之法,故秦国才可以成为七国之雄。”
“学长此言差矣!我不否认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强大。但这重农抑商之法,却不是根本之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兵不保,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业。这才乃我辽地四郡之国策,才是国之根本。”
……
听了一会,姬康和石敢两人都没有去打扰辩论的双方,又一起向学院内走去。
石敢轻声对姬康道:“公子,我认为他们谁说得有理?”
姬康一笑,对石敢道:“这些都是学员们自己的主张,做为我们来说。只要有用,拿来用就是。关键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我们主政之道。”
“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辽地四郡的做法,已经是被实践所检验过的,是对我们东北四郡的发展最佳的选择,我们坚持就可,不能动摇!”
石敢点点了头。
沿途走来,有的教室里传来先生们的讲课声,有的教室里传来学员们朗读声。姬康一个一个教室走过,一个教室一个教室聆听着。
在邹衍先生讲课的一个教室里,邹衍先生正在给启蒙的小学员们讲解着,学院编写的教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教室里传来了,邹衍先生的话语声:“学员们,天地运转,自有规律。我们不但在学院里学习各种知识,还要知道我们这个伟大华夏民族的由来。”
“上古以来,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才有这天地之分,才有我华夏一族诞生。你们在踏上学院的第一步,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在这个世界上,我华夏一族秉持上天之意,为天地所钟秀。到现在,不管是东夷、西戎,还是南蛮、北狄都必须秉持我华夏之礼节,学我华夏之语言文字,着我华夏之冠服,服我华夏之律令。……”
在另一个教室外,姬康和石敢又停下了脚步,静静地听着鲁仲连先生给学员们的讲课:“学员们,我们在学院学习,首要懂礼,其次要学会做人。但如何做人呢?我就这个问题,问过你们的大学长,他的回答让我记忆深刻,他用春夏秋冬四季来做比喻。”
“他说:对待自己的百姓和民众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火热心情来对待民众和百姓;对待自己的敌人要如秋风落叶一般,比严冬还要酷寒。老夫认为此言有理呀!……”
随着夜晚的临近,襄平学院内几乎所有的教室,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仍在学习。一盏一盏用玻璃灯罩,所做的新式油灯,依次点起。整个襄平学院,都被笼罩在了灯火之中。
一盏一盏的油灯,仿若天上一闪一闪的繁星。
姬康贪婪地、默默地看着这一切,舍不得离开。不知怎么,姬康的内心始终有一股感动。他坚信,这些在襄平学院学习的学员,他们是一颗颗火种,他们现在正在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待他们洒落在这片中原大地之后,终将会燃烧起这片大地。
就如前世那位伟人,在华夏最黑暗的年代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那位伟人和他的战友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实践了这句话,那就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终究燎原。
(第二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