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原本不过是个鸟不生蛋的小渔村,如今说得上是一日一个模样。海港井然有序,道路宽阔夯实,车马如龙,人声鼎沸。
姚晨还特许当地和附近的百姓受军队征召或雇佣,出海捕鱼算作徭役,或者缴纳一定出入海港的费用,渔民捕获的鱼或海产还能卖到作坊,引得更多人前来做活找营生,源源不断地给这里注入活力。
营口的变化也落在朝廷眼里。
辽东依旧是粮食消耗的大头,但有了海产缓解压力,朝廷稍微能松一口气,若是这样的港口多设几个,效果就会更明显。
除了民生,姚晨交给朝廷的报告里,说得更多的是海防与风险管控,这也是朝廷最关心的地方。为了防止百姓私通外国或奸细作乱,每次下海的百姓都登记造册,记录其姓名、籍贯、年龄、出入时间等,甚至出发带了什么,回来收获多少,里面有哪些鱼类品种都记录在案。根据鱼类品种和出航时间,可以判断出其大致的活动范围,若有疑点便可捉拿询问,这项工作他交由郑把总,他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渔民兼走私犯,那些花样都门儿清。
郑把总上任后,已经抓到了不少蟊贼,抓住一个带出一串,他派人暗暗扣住这些喽啰,严加审问,他们鱼龙混杂,出自不同势力,有的是贪心想牟利的普通百姓,有的是海盗派来的探子。郑把总都有些同情他们了,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当咱们少将军吃干饭的?
他将自己查出的结果报告姚晨,姚晨果然下令严查,线索直指地方颇有仁善之名的豪富,甚至牵连京城高官——其妹妹给某侍郎当小妾。
姚晨将那豪富暗中勾结海盗的罪行一一列举,人证物证皆在,按律法足以抄家灭族,仿佛怕朝廷下不了决心似的,最后将其家产报了个虚数,不多,也就一年的国库收入吧。
朝廷:……抄啊!
因涉案金额巨大,皇帝亲判,首辅盖印,少将军执行。
郑把总主动请缨查抄其家产,完成了从走私犯到海关的完美进化,那侍郎最后也丢了官,因为当初反对开海禁他闹得挺凶,如今牵连进如此大案,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除了打击走私,姚晨还命军队沿海岸线巡逻,一是保护,二是监视管理;其实还有第三,即练兵,辽东也需要水师,绕过高丽能打女真,但这一点他还没正式和朝廷提,只和皇帝私下说了,就怕朝廷觉得他手伸得太长,十万士兵还不能满足他的野心。
每次收到辽东的消息,皇帝都是喜怒不定,变化无常。
姚晨的信通常比较琐碎,像散文日记一样,有时一天写好几页,有时隔几天才两三句,攒到足够多就一块儿寄出去,信里的内容也比较随意,比如今天天气好,晒出的鱼干好吃,或者操练士兵发现了棵好苗子,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正事,他会把自己做事的想法和初衷写下来,告诉皇帝我为什么想这么做,这么做能达成什么目的,也算夹带私货,潜移默化,影响年轻的皇帝。
皇帝极买账,每每收到这样仿佛闲话家常的信,他的神色就会柔和下来,像是一只得到安抚的小奶狗。
但是,每天暗探递过来的密报却让皇帝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尤其是姚晨身边多出一个千娇百媚如花似玉的亲卫之后。
女子也有罢了,为什么他还要和男子争?
皇帝目前还没能往姚晨身边安插人手,主要是怕被姚晨发现马脚误会自己对其不信任,所以格外谨慎,也因此他至今未查明那对被姚晨带入腹中的姐弟的具体身份。
探子给皇帝呈递百里溪的画像,称画技拙劣,画像不及其风情之万一,又报百里溪常与姚晨同进同出,一起用饭,夜里秉烛议事,军中传言两人为契兄弟,但无实据。皇帝的心就像被放在油锅里煎,生疼生疼的。
他嫉妒那亲卫能得姚晨垂青,更嫉妒其每天能伴姚晨左右。
皇帝醋劲大发,苦了身边服饰的宫人内侍,若非他尚有理智,否则连朝上的官员也会受到牵连。
百里溪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皇帝深深记恨上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营口的建设之中。
他算是亲眼见证了这个海港从无到有的过程,他第一次发现上位者并不是只会给底层民众带来压迫、剥削和苦难,还有建设与兴盛。
那弓着背扛货的苦力,那埋头剖鱼的妇人,那跟在牛车后面捡粪的孩子,他们虽然辛苦,却充满了生气,忙碌又满足,眼里有种名为希望的光。
这是在他原本的部落里不可能看到的。
他脑袋里思绪万千,脚上却没停,一路疾走,给姚晨报信。
“少将军,罗参将命我前来禀告,说是从南边来的货到了。”
姚晨立刻丢了正在写的公文,兴奋道:“走,去看看!”
百里溪也被引起了几分好奇心,少将军少有喜形于色的时候,亦步亦趋地跟着去瞧个究竟。
船上运来的,是由杜仲树皮和树叶熬制的杜仲胶,姚晨的鱼肉罐头,全靠它了。
鱼肉加工作坊只产鱼干,勉强收支平衡,姚晨对此是不大满意的。
在没有杜仲胶之前,他也尝试着做能耐久保存的鱼肉,这时候天还算凉,用油布泥封密封性虽然差一些,但还能保持长达两个月之久。他挑选了优质的鱼肉,加入酱料、醋、生姜等熬煮,煮得鱼骨松软细刺融化为止,再封入几十斤的坛子中,专供军中。反响非常不错,那些兵蛋子们本来一顿吃四个馒头,现在配着鱼肉和酱料可以吃八个了。
--
姚晨还特许当地和附近的百姓受军队征召或雇佣,出海捕鱼算作徭役,或者缴纳一定出入海港的费用,渔民捕获的鱼或海产还能卖到作坊,引得更多人前来做活找营生,源源不断地给这里注入活力。
营口的变化也落在朝廷眼里。
辽东依旧是粮食消耗的大头,但有了海产缓解压力,朝廷稍微能松一口气,若是这样的港口多设几个,效果就会更明显。
除了民生,姚晨交给朝廷的报告里,说得更多的是海防与风险管控,这也是朝廷最关心的地方。为了防止百姓私通外国或奸细作乱,每次下海的百姓都登记造册,记录其姓名、籍贯、年龄、出入时间等,甚至出发带了什么,回来收获多少,里面有哪些鱼类品种都记录在案。根据鱼类品种和出航时间,可以判断出其大致的活动范围,若有疑点便可捉拿询问,这项工作他交由郑把总,他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渔民兼走私犯,那些花样都门儿清。
郑把总上任后,已经抓到了不少蟊贼,抓住一个带出一串,他派人暗暗扣住这些喽啰,严加审问,他们鱼龙混杂,出自不同势力,有的是贪心想牟利的普通百姓,有的是海盗派来的探子。郑把总都有些同情他们了,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当咱们少将军吃干饭的?
他将自己查出的结果报告姚晨,姚晨果然下令严查,线索直指地方颇有仁善之名的豪富,甚至牵连京城高官——其妹妹给某侍郎当小妾。
姚晨将那豪富暗中勾结海盗的罪行一一列举,人证物证皆在,按律法足以抄家灭族,仿佛怕朝廷下不了决心似的,最后将其家产报了个虚数,不多,也就一年的国库收入吧。
朝廷:……抄啊!
因涉案金额巨大,皇帝亲判,首辅盖印,少将军执行。
郑把总主动请缨查抄其家产,完成了从走私犯到海关的完美进化,那侍郎最后也丢了官,因为当初反对开海禁他闹得挺凶,如今牵连进如此大案,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除了打击走私,姚晨还命军队沿海岸线巡逻,一是保护,二是监视管理;其实还有第三,即练兵,辽东也需要水师,绕过高丽能打女真,但这一点他还没正式和朝廷提,只和皇帝私下说了,就怕朝廷觉得他手伸得太长,十万士兵还不能满足他的野心。
每次收到辽东的消息,皇帝都是喜怒不定,变化无常。
姚晨的信通常比较琐碎,像散文日记一样,有时一天写好几页,有时隔几天才两三句,攒到足够多就一块儿寄出去,信里的内容也比较随意,比如今天天气好,晒出的鱼干好吃,或者操练士兵发现了棵好苗子,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正事,他会把自己做事的想法和初衷写下来,告诉皇帝我为什么想这么做,这么做能达成什么目的,也算夹带私货,潜移默化,影响年轻的皇帝。
皇帝极买账,每每收到这样仿佛闲话家常的信,他的神色就会柔和下来,像是一只得到安抚的小奶狗。
但是,每天暗探递过来的密报却让皇帝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尤其是姚晨身边多出一个千娇百媚如花似玉的亲卫之后。
女子也有罢了,为什么他还要和男子争?
皇帝目前还没能往姚晨身边安插人手,主要是怕被姚晨发现马脚误会自己对其不信任,所以格外谨慎,也因此他至今未查明那对被姚晨带入腹中的姐弟的具体身份。
探子给皇帝呈递百里溪的画像,称画技拙劣,画像不及其风情之万一,又报百里溪常与姚晨同进同出,一起用饭,夜里秉烛议事,军中传言两人为契兄弟,但无实据。皇帝的心就像被放在油锅里煎,生疼生疼的。
他嫉妒那亲卫能得姚晨垂青,更嫉妒其每天能伴姚晨左右。
皇帝醋劲大发,苦了身边服饰的宫人内侍,若非他尚有理智,否则连朝上的官员也会受到牵连。
百里溪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皇帝深深记恨上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营口的建设之中。
他算是亲眼见证了这个海港从无到有的过程,他第一次发现上位者并不是只会给底层民众带来压迫、剥削和苦难,还有建设与兴盛。
那弓着背扛货的苦力,那埋头剖鱼的妇人,那跟在牛车后面捡粪的孩子,他们虽然辛苦,却充满了生气,忙碌又满足,眼里有种名为希望的光。
这是在他原本的部落里不可能看到的。
他脑袋里思绪万千,脚上却没停,一路疾走,给姚晨报信。
“少将军,罗参将命我前来禀告,说是从南边来的货到了。”
姚晨立刻丢了正在写的公文,兴奋道:“走,去看看!”
百里溪也被引起了几分好奇心,少将军少有喜形于色的时候,亦步亦趋地跟着去瞧个究竟。
船上运来的,是由杜仲树皮和树叶熬制的杜仲胶,姚晨的鱼肉罐头,全靠它了。
鱼肉加工作坊只产鱼干,勉强收支平衡,姚晨对此是不大满意的。
在没有杜仲胶之前,他也尝试着做能耐久保存的鱼肉,这时候天还算凉,用油布泥封密封性虽然差一些,但还能保持长达两个月之久。他挑选了优质的鱼肉,加入酱料、醋、生姜等熬煮,煮得鱼骨松软细刺融化为止,再封入几十斤的坛子中,专供军中。反响非常不错,那些兵蛋子们本来一顿吃四个馒头,现在配着鱼肉和酱料可以吃八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