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杭州城本地锦衣卫的盘问,周寰详细掌握了城里所有权贵的信息。
但也正是因为通过这样的了解,周寰最终又放弃了原定计划。
原本他是打算把所有权贵都洗劫一遍来着。
后来他仔细一想,觉得这么做太low了不说,还治根不治本。
不管能洗劫来多少金银珠宝古董字画,也照样无法用这种方式来拯救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简单粗暴的手段固然见效快,但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像“劫富济贫”这种事,就不是很适合用类似的手段。
既然不能洗劫权贵阶层,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说到底,想拯救已经烂到根子里的大明,用常规手段是绝对不行的。
当天晚上,周寰略作收拾,和周妙彤、北斋她们两个交代了一下,便直接消失在她们面前。
与此同时,周寰又一次来到了不久前才刚来过的地方——京师皇宫正门口。
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不过以崇祯帝的性子来看,他八成还在处理公文中。
周寰在现实世界就来过故宫,对这里颇为了解,他也没多加考虑,直接就往乾清宫方向飞去。
据说崇祯帝白天会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晚上则在乾清宫看奏章,周寰觉得史料记载中对崇祯的描述还是很可靠的。
当他赶到乾清宫时,果不其然看到了宫殿里透出的点点烛光,可还没等周寰从天上落下,就被眼尖的侍卫发现了。
一时间,乾清宫前乱成一片。
“什么人?有刺客!”
“护驾!护驾!”
“快来保护皇上!”
“……”
周寰只是轻轻一摆手——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但他又觉得这么做会显得很有逼格——站在他面前的十几个侍卫就全都向左右飞了出去。
当周寰走进乾清宫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十七岁登基,却又在十七年后上吊自尽的崇祯帝。
当看到这位端坐在龙椅宝座上的少年皇帝时,尽管周寰对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很感兴趣,却依然情不自禁的叹道:“有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才配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可笑区区一个康小麻子,居然还想再活五百年?我们这些后人惭愧,让祖宗蒙羞了啊!”
“大胆!你是何人?竟敢在当今圣上面前说此胡言乱语!”一个面白无须的少年太监指着周寰大喝一声,同时向前两步,挡在崇祯帝面前。
“你是王承恩吧?你也算是给太监这个群体正名了。”周寰眼中含笑的看着这个太监,笑容中带着几分诚恳和友善,“别紧张,我不是刺客,我是来帮助皇帝的。”
可惜他这番说法并不能改变对面这两人紧张和惊惧的心理,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殿外面又冲进来一大群侍卫。
“护驾!快来护驾!”王承恩见状马上大喊。
周寰无奈,只能转过身再次摆了摆手,一时间,只见数十个侍卫不由自主的向后飞去,像滚地葫芦一样翻滚着离开了。
打发了无关人士之后,周寰缓缓飞起,又缓缓落在崇祯帝和王承恩面前。
“我说过了,我是来帮助你的,这些侍卫来的再多也是无用,还是让他们退下吧,我有很多话想和你说。”周寰的语气很舒缓,生怕吓着这位皇帝。
他倒不是说很崇拜这位守国门、死社稷的明朝皇帝,但绝对是钦佩和敬重崇祯帝的,这也是周寰为什么会态度如此之好的原因。
崇祯帝毕竟是帝王之尊,在缓过劲来后,首先把王承恩拉到一边,毕竟在亲眼见过了周寰的手段后,崇祯帝也要承认,正如周寰所说,侍卫来的再多也是无用。
既如此,又何必让王承恩挡在自己面前呢?
“你究竟是何人?又为何一身锦衣卫打扮?你有何事想和朕说?”崇祯帝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周寰指了指乾清宫的宫门外,“陛下,你还是先让他们离开吧,也不用太远,守在门外就行。”
崇祯帝见状,便给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微微一躬身,马上转过身,冲着又挤进来的侍卫们大喊:“退下!陛下有令,所有侍卫都守在门外!”
一群侍卫们面面相觑,但在王承恩严厉的斥责声中,不得不向后退去。
看到乾清宫大门被关上后,周寰取下身后的背包,从里面拿出一个平板电脑,又连上一个充电宝,点开后说道:“陛下,等你看完了这里面的东西,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当看到平板电脑被打开后的景象,无论是崇祯帝还是王承恩,无不露出一副惊悚莫名的表情,特别是当看到那面镜子般的东西中竟然还出现了人,两人更是吓得微微向后一缩。
周寰微微一笑,却什么也没说,而是很有耐心的在一旁找了个干净点的台阶,一屁股坐了下来。
平板电脑里的内容并不多,主要讲述的是明末崇祯年间发生的事,从崇祯帝登基开始,一直讲到二十一世纪初期。
类似的历史讲评要是放在现实世界中,只怕小学生看了都想打瞌睡,但对崇祯帝和王承恩来说,却无异于黄钟大吕,句句都是振聋发聩之声。
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事,鉴于科技发展太过迅速,平板电脑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单薄,只是讲了一下大概,但从明末到民.国年间,平板电脑足足讲了六个多小时——也就是三个时辰。
期间不断有人试图闯进乾清宫,一开始还被周寰用意念力甩出去,后来直接变成了崇祯帝亲自发话——敢擅入者死!
这才算是挡住了络绎不绝的“好奇看客”。
当看到十七年后发生的那一幕,特别是崇祯临死前所说的“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如今还只有十七岁的崇祯帝也忍不住红了眼珠子。
在看到王承恩追随崇祯帝而死时,崇祯帝和王承恩对视一眼,隐隐中似乎多了几分不可说的默契和信赖,两人心里也明白了周寰刚才为什么会说,王承恩给太监这个群体正名了。
但也正是因为通过这样的了解,周寰最终又放弃了原定计划。
原本他是打算把所有权贵都洗劫一遍来着。
后来他仔细一想,觉得这么做太low了不说,还治根不治本。
不管能洗劫来多少金银珠宝古董字画,也照样无法用这种方式来拯救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简单粗暴的手段固然见效快,但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像“劫富济贫”这种事,就不是很适合用类似的手段。
既然不能洗劫权贵阶层,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说到底,想拯救已经烂到根子里的大明,用常规手段是绝对不行的。
当天晚上,周寰略作收拾,和周妙彤、北斋她们两个交代了一下,便直接消失在她们面前。
与此同时,周寰又一次来到了不久前才刚来过的地方——京师皇宫正门口。
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不过以崇祯帝的性子来看,他八成还在处理公文中。
周寰在现实世界就来过故宫,对这里颇为了解,他也没多加考虑,直接就往乾清宫方向飞去。
据说崇祯帝白天会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晚上则在乾清宫看奏章,周寰觉得史料记载中对崇祯的描述还是很可靠的。
当他赶到乾清宫时,果不其然看到了宫殿里透出的点点烛光,可还没等周寰从天上落下,就被眼尖的侍卫发现了。
一时间,乾清宫前乱成一片。
“什么人?有刺客!”
“护驾!护驾!”
“快来保护皇上!”
“……”
周寰只是轻轻一摆手——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但他又觉得这么做会显得很有逼格——站在他面前的十几个侍卫就全都向左右飞了出去。
当周寰走进乾清宫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十七岁登基,却又在十七年后上吊自尽的崇祯帝。
当看到这位端坐在龙椅宝座上的少年皇帝时,尽管周寰对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很感兴趣,却依然情不自禁的叹道:“有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才配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可笑区区一个康小麻子,居然还想再活五百年?我们这些后人惭愧,让祖宗蒙羞了啊!”
“大胆!你是何人?竟敢在当今圣上面前说此胡言乱语!”一个面白无须的少年太监指着周寰大喝一声,同时向前两步,挡在崇祯帝面前。
“你是王承恩吧?你也算是给太监这个群体正名了。”周寰眼中含笑的看着这个太监,笑容中带着几分诚恳和友善,“别紧张,我不是刺客,我是来帮助皇帝的。”
可惜他这番说法并不能改变对面这两人紧张和惊惧的心理,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殿外面又冲进来一大群侍卫。
“护驾!快来护驾!”王承恩见状马上大喊。
周寰无奈,只能转过身再次摆了摆手,一时间,只见数十个侍卫不由自主的向后飞去,像滚地葫芦一样翻滚着离开了。
打发了无关人士之后,周寰缓缓飞起,又缓缓落在崇祯帝和王承恩面前。
“我说过了,我是来帮助你的,这些侍卫来的再多也是无用,还是让他们退下吧,我有很多话想和你说。”周寰的语气很舒缓,生怕吓着这位皇帝。
他倒不是说很崇拜这位守国门、死社稷的明朝皇帝,但绝对是钦佩和敬重崇祯帝的,这也是周寰为什么会态度如此之好的原因。
崇祯帝毕竟是帝王之尊,在缓过劲来后,首先把王承恩拉到一边,毕竟在亲眼见过了周寰的手段后,崇祯帝也要承认,正如周寰所说,侍卫来的再多也是无用。
既如此,又何必让王承恩挡在自己面前呢?
“你究竟是何人?又为何一身锦衣卫打扮?你有何事想和朕说?”崇祯帝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周寰指了指乾清宫的宫门外,“陛下,你还是先让他们离开吧,也不用太远,守在门外就行。”
崇祯帝见状,便给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微微一躬身,马上转过身,冲着又挤进来的侍卫们大喊:“退下!陛下有令,所有侍卫都守在门外!”
一群侍卫们面面相觑,但在王承恩严厉的斥责声中,不得不向后退去。
看到乾清宫大门被关上后,周寰取下身后的背包,从里面拿出一个平板电脑,又连上一个充电宝,点开后说道:“陛下,等你看完了这里面的东西,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当看到平板电脑被打开后的景象,无论是崇祯帝还是王承恩,无不露出一副惊悚莫名的表情,特别是当看到那面镜子般的东西中竟然还出现了人,两人更是吓得微微向后一缩。
周寰微微一笑,却什么也没说,而是很有耐心的在一旁找了个干净点的台阶,一屁股坐了下来。
平板电脑里的内容并不多,主要讲述的是明末崇祯年间发生的事,从崇祯帝登基开始,一直讲到二十一世纪初期。
类似的历史讲评要是放在现实世界中,只怕小学生看了都想打瞌睡,但对崇祯帝和王承恩来说,却无异于黄钟大吕,句句都是振聋发聩之声。
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事,鉴于科技发展太过迅速,平板电脑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单薄,只是讲了一下大概,但从明末到民.国年间,平板电脑足足讲了六个多小时——也就是三个时辰。
期间不断有人试图闯进乾清宫,一开始还被周寰用意念力甩出去,后来直接变成了崇祯帝亲自发话——敢擅入者死!
这才算是挡住了络绎不绝的“好奇看客”。
当看到十七年后发生的那一幕,特别是崇祯临死前所说的“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如今还只有十七岁的崇祯帝也忍不住红了眼珠子。
在看到王承恩追随崇祯帝而死时,崇祯帝和王承恩对视一眼,隐隐中似乎多了几分不可说的默契和信赖,两人心里也明白了周寰刚才为什么会说,王承恩给太监这个群体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