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要应自己差事了。
他被皇帝任命为侍御史,一直没有赴职,就像领的是虚职一般,不过按道理高力士已送来官牒,之前还可以借口忙姐姐的婚事,现在怎么都要去衙门报到了,正好看看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从心底讲,杨云非常不希望自己长久坐班,“日出而视事”,每天衙门和家里两边跑,他这个官职属于后世的纪检部门,风闻奏事,行使监察之职,权力虽大似乎没什么油水,还是经营醉仙楼实在,每个月至少都有几百贯入账。
杨云自嘲:“这官职得来太过容易,没有经过科举摔打,一步步磨砺升迁得来,所以才会这样懈怠……真要是寒窗苦读十载,高中后得个从六品下的官职,不知会高兴成怎样……人啊,就是看来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东西。”
皇帝跟杨玉环大婚后次日,杨云来到洛阳皇宫外城所在的御史台,进入端门,左前方就是御史台。
唐朝洛阳宫城外城集合了几乎所有中枢衙门,进入端门,左边是御史台、秘书省、太仆寺等,右边是鸿胪寺和太府寺,而门下外省、中书外省、殿中省等,都在里面靠近应天门的位置,这中间还夹杂着左右春坊、左右骁卫、左右千牛卫等御林军衙门。
杨云没有穿官服,只是带了官牒前来,在门口知会过自己的名字,知客赶紧毕恭毕敬地把他迎到里面,到了衙门正堂,知客向杨云略加讲解,而后为难地补充一句:“……司宪不在。”
司宪就是御史中丞,御史台的负责人,杨云作为侍御史,隶属于台院,司宪正是他的顶头上司。
洛阳的御史台衙门,只是作为大唐御史衙门的补充,只有当皇帝移驾洛阳时,这里才会作为正式的公衙启用,但其实很多参劾百官的奏折,还是要由长安的御史台来完成。
“我来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就当报个到,其他没什么。”
杨云态度随和,没有摆国舅的架子。
知客笑着把杨云迎到御史台正堂,请杨云坐下,随即入内通报,过了大约一刻钟,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官员迎出来,向杨云行礼。
“阁下就是杨国舅?久仰大名。在下乃监察御史张明业,以后您有何事只管吩咐。”出来接洽的官员很客气。
杨云跟张明业打了声招呼,便请对方坐下来细谈,张明业将之前知客未曾说过的御史台的情况补充一番。
“……杨国舅您的正式职务是侍御史,台院中只有御史中丞位在您之上,至于御史大夫……如今并不常设。而殿院有六位殿中侍御史,其下是察院,有监察御史十名,在下便是其中一人,下官为正八品官,洛阳这边,有何事您只管跟在下说便可……”
因为大唐在长安和洛阳各有衙门,如今皇帝在洛阳,可主要政务还是由长安行政班子完成,使得御史台如今也分成东西二京两套班子的格局,洛阳这边有些像后世明朝南京小朝廷。
杨云作为皇亲国戚,皇帝正在洛阳,跑到长安去应差显然不合适,肯定要留在洛阳来当差。
如此一来,就给杨云上班摸鱼创造了条件。
简单交谈后,张明业带杨云到里面查看了御史台衙门的布局,走了一圈下来,发现各个房间空空如也,少有人在里面办公。
杨云问道:“为何不见同僚?”
张明业笑道:“国舅有所不知,御史这差事,主是要风闻言事,朝中官员若有不轨,坊间但有传闻,便得查证,同时六部事务也要关心,若有账目、册籍缺漏,要随时前去查勘,是以留在衙门的时间很少,不过上殿面圣时多半会列席,参与君前陈奏。”
大唐在贞观后,一直重视言路通畅,到玄宗朝却有收紧言路的态势,开元年间看似政治清明,但其实暗潮涌动,御史言官进言之路也开始受到一定阻碍。
杨云故作不知,问道:“那我平时需要过来应卯么?”
“这是自然,既是在此当差,每日应卯不是理所当然么……不过若有事来不了,或要出去查案,可派人通传一声,也不是不可通融;若遇到开朝会,则会提前通知。”
张明业看起来讲规矩,其实是告诉杨云,你来不来都行。
反正你是皇亲国戚,皇帝亲自委任的官员,在御史台更多属于挂职的性质,虽然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人比人气死人,就算你不来应卯,御史中丞也不能把你如何,我们下官还能捆住你手脚不成?
“那官服呢?”杨云问道。
张明业惊讶地问道:“官员自会配发官服,之前未有给您准备吗?”
杨云想了想,昨天自己收受的礼物很多,但没见有官服这一项,莫非这大唐的官服还要自掏腰包订做不成?
张明业一看杨云神色,便大概明白过来,笑着说道:“下官这就安排人为您量尺寸,这账目也会过御史台的账,在您上面……还有三位侍御史,他们分掌御史台大小事务,而您照理说是掌印曹……”
不知道的还以为掌大印有多威风,但其实就是把印章收拾好,回头有什么事拿出来把大印盖上去便可,做不了主。
杨云听到这里,觉得御史台结构简单,横来竖去就那么几个人,还搞成两套班子分别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再加上差事很多时候需要在外面跑,衙门近乎于空衙。
“那好,我先应了差,了解下具体经手的事务,最好能跟同僚见上一面,把差事落实,以后我按部就班来点卯便是。”
杨云微微一笑,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权责了解清楚,他不是走正经科举出仕的,一当官就是侍御史这样的高官,肯定会引来诸多敌视,表现得太过活跃,会被人误会要揽权,还不如暂时当个咸鱼,默默观察一番。
唐朝科举考取进士后并不能立即做官,需要通过礼部和吏部铨选,才会授予官职,而且多是出任京畿县尉或州地佐官,少部分到秘书省正字,任校书郎或著书郎,需要在基层打磨多年才能得到提拔。
根据不成文的规定,御史台的官员大多需要经历郡县,然后唯一进入御史台的途径是迁任监察御史,然后从主簿熬到殿中侍御史,接下来才是侍御史,级别整整差了三级,其中起码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光阴打磨资历,所以杨云不遭人嫉妒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后张明业请杨云到里面喝茶,看看是否有同僚前来应卯,同时找来裁缝为杨云量尺寸,订做官服。
……
……
入职履新第一天,杨云感觉有些无聊。
辰时到的御史台,直至正午时分也没见有旁的同僚来,张明业想请杨云吃饭,也为他拒绝。
发现当天大概率见不到其他同僚后,杨云跟张明业打了招呼,借口下午有事便准备溜号。
“杨国舅,您明早来最好,到时会有人送案牍,到时候您顺便也接收一下,与几名同僚一起查阅。”
张明业的意思,来日御史台有要紧事,基本上所有官员都会来。
可杨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托词,有没有他并无多大区别。
杨云离开御史台后琢磨:“看来李隆基安排我出任这差事不是随口乱来,而是知道这个位置谁都能干,级别不低,还有监察百官的权力,方便朝臣巴结,等于是给了我一个既轻省又有油水的优差。”
杨云刚要往端门走,只见几名官员从端门过来。
御史台处于洛阳宫城外城,这里出入的要么是官差和宫廷侍卫,要么就是官吏,杨云这样穿便装的人相当少见。
杨云隐约见到张九龄的身影。
此时张九龄正同两名官员往应天门走去,似要进宫找李隆基说事,见张九龄没留意到自己,杨云也没主动上前去打招呼,很快两人的距离便拉远了。
“皇帝不是在闭关么?想来现在还在小黑屋参悟道法,应该不会得传召,那就是想自行前去请见,碰壁也就不稀奇了。张九龄在为官方面,终归没有李林甫那么懂得灵活变通啊。”
……
……
杨云没回家,先去了醉仙楼,让后厨做了简单的饭菜,在二楼雅间用餐。
当天醉仙楼仍旧非常热闹,之前基本是普通富户、客商前来用餐,现在达官显贵明显多了起来,主要因为杨云已贵为国舅,醉仙楼也就从一个平民就餐的店铺,突然提升了品味,普通人不太敢踏进门来。
杨云吃过饭,从楼上下来,马上被人认出,过来行礼打招呼的络绎不绝。
杨云并不认识这些人,简单招呼,从醉仙楼回到家,此时院子里非常热闹,杨云进来才发现奴仆被送了过来,院子里一帮女孩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师傅,突然来这么多人,不知该如何处置,就算打杂……也用不上这么多,况且也没那么多屋子给他们住。”
吴元在女孩中算是有见识的,可在面对如此境况时也显得手足无措。
杨云马上让吴元把所有奴仆召集起来。
一共有二十二人之多,其中女婢十四人,家丁八人,加上之前从漕帮找来的护院,杨云家里一下子有了四十来号家仆。
这些人不用说,都要杨云养,到了府上,既要做事,也要张口吃饭,每月还要给一些俸禄让他们养家糊口……
杨云突然觉得,有了地位紧随着会出现更多麻烦,该给自己找个管家,一方面管理家庭开支,另一方面就是管理这些新增人口。
“米家那边还没租好院子吗……不行,得去找何五六,让他来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杨云觉得现在再让何五六管理醉仙楼,会让自家院子陷入麻烦,不如把醉仙楼的差事交给掌柜,何五六正式升任杨府管家。
等护院把何五六叫来,杨云把事向何五六一说,何五六一脸欣然:“不就是安排他们办事么?好说,好说。”
何五六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过去把八个家丁叫到一边,而后看了看那些女婢,有些为难了。
似乎他只会管理男丁,女婢跟院子里杨云那些女徒弟一样,都是他不敢支使的。
“当家的,若这些个汉子没地方住,干脆就直接安排到醉仙楼后院,但这些女眷……怕只有您来安置,住在外面不合适……”
何五六先前的自信一下子没了。
杨云点头道:“既如此,你先把他们的住所安排一下,下午去跟米家联系,把院子定下来,男女分开住,租来的院子就当是员工宿舍吧。”
他被皇帝任命为侍御史,一直没有赴职,就像领的是虚职一般,不过按道理高力士已送来官牒,之前还可以借口忙姐姐的婚事,现在怎么都要去衙门报到了,正好看看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从心底讲,杨云非常不希望自己长久坐班,“日出而视事”,每天衙门和家里两边跑,他这个官职属于后世的纪检部门,风闻奏事,行使监察之职,权力虽大似乎没什么油水,还是经营醉仙楼实在,每个月至少都有几百贯入账。
杨云自嘲:“这官职得来太过容易,没有经过科举摔打,一步步磨砺升迁得来,所以才会这样懈怠……真要是寒窗苦读十载,高中后得个从六品下的官职,不知会高兴成怎样……人啊,就是看来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东西。”
皇帝跟杨玉环大婚后次日,杨云来到洛阳皇宫外城所在的御史台,进入端门,左前方就是御史台。
唐朝洛阳宫城外城集合了几乎所有中枢衙门,进入端门,左边是御史台、秘书省、太仆寺等,右边是鸿胪寺和太府寺,而门下外省、中书外省、殿中省等,都在里面靠近应天门的位置,这中间还夹杂着左右春坊、左右骁卫、左右千牛卫等御林军衙门。
杨云没有穿官服,只是带了官牒前来,在门口知会过自己的名字,知客赶紧毕恭毕敬地把他迎到里面,到了衙门正堂,知客向杨云略加讲解,而后为难地补充一句:“……司宪不在。”
司宪就是御史中丞,御史台的负责人,杨云作为侍御史,隶属于台院,司宪正是他的顶头上司。
洛阳的御史台衙门,只是作为大唐御史衙门的补充,只有当皇帝移驾洛阳时,这里才会作为正式的公衙启用,但其实很多参劾百官的奏折,还是要由长安的御史台来完成。
“我来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就当报个到,其他没什么。”
杨云态度随和,没有摆国舅的架子。
知客笑着把杨云迎到御史台正堂,请杨云坐下,随即入内通报,过了大约一刻钟,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官员迎出来,向杨云行礼。
“阁下就是杨国舅?久仰大名。在下乃监察御史张明业,以后您有何事只管吩咐。”出来接洽的官员很客气。
杨云跟张明业打了声招呼,便请对方坐下来细谈,张明业将之前知客未曾说过的御史台的情况补充一番。
“……杨国舅您的正式职务是侍御史,台院中只有御史中丞位在您之上,至于御史大夫……如今并不常设。而殿院有六位殿中侍御史,其下是察院,有监察御史十名,在下便是其中一人,下官为正八品官,洛阳这边,有何事您只管跟在下说便可……”
因为大唐在长安和洛阳各有衙门,如今皇帝在洛阳,可主要政务还是由长安行政班子完成,使得御史台如今也分成东西二京两套班子的格局,洛阳这边有些像后世明朝南京小朝廷。
杨云作为皇亲国戚,皇帝正在洛阳,跑到长安去应差显然不合适,肯定要留在洛阳来当差。
如此一来,就给杨云上班摸鱼创造了条件。
简单交谈后,张明业带杨云到里面查看了御史台衙门的布局,走了一圈下来,发现各个房间空空如也,少有人在里面办公。
杨云问道:“为何不见同僚?”
张明业笑道:“国舅有所不知,御史这差事,主是要风闻言事,朝中官员若有不轨,坊间但有传闻,便得查证,同时六部事务也要关心,若有账目、册籍缺漏,要随时前去查勘,是以留在衙门的时间很少,不过上殿面圣时多半会列席,参与君前陈奏。”
大唐在贞观后,一直重视言路通畅,到玄宗朝却有收紧言路的态势,开元年间看似政治清明,但其实暗潮涌动,御史言官进言之路也开始受到一定阻碍。
杨云故作不知,问道:“那我平时需要过来应卯么?”
“这是自然,既是在此当差,每日应卯不是理所当然么……不过若有事来不了,或要出去查案,可派人通传一声,也不是不可通融;若遇到开朝会,则会提前通知。”
张明业看起来讲规矩,其实是告诉杨云,你来不来都行。
反正你是皇亲国戚,皇帝亲自委任的官员,在御史台更多属于挂职的性质,虽然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人比人气死人,就算你不来应卯,御史中丞也不能把你如何,我们下官还能捆住你手脚不成?
“那官服呢?”杨云问道。
张明业惊讶地问道:“官员自会配发官服,之前未有给您准备吗?”
杨云想了想,昨天自己收受的礼物很多,但没见有官服这一项,莫非这大唐的官服还要自掏腰包订做不成?
张明业一看杨云神色,便大概明白过来,笑着说道:“下官这就安排人为您量尺寸,这账目也会过御史台的账,在您上面……还有三位侍御史,他们分掌御史台大小事务,而您照理说是掌印曹……”
不知道的还以为掌大印有多威风,但其实就是把印章收拾好,回头有什么事拿出来把大印盖上去便可,做不了主。
杨云听到这里,觉得御史台结构简单,横来竖去就那么几个人,还搞成两套班子分别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再加上差事很多时候需要在外面跑,衙门近乎于空衙。
“那好,我先应了差,了解下具体经手的事务,最好能跟同僚见上一面,把差事落实,以后我按部就班来点卯便是。”
杨云微微一笑,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权责了解清楚,他不是走正经科举出仕的,一当官就是侍御史这样的高官,肯定会引来诸多敌视,表现得太过活跃,会被人误会要揽权,还不如暂时当个咸鱼,默默观察一番。
唐朝科举考取进士后并不能立即做官,需要通过礼部和吏部铨选,才会授予官职,而且多是出任京畿县尉或州地佐官,少部分到秘书省正字,任校书郎或著书郎,需要在基层打磨多年才能得到提拔。
根据不成文的规定,御史台的官员大多需要经历郡县,然后唯一进入御史台的途径是迁任监察御史,然后从主簿熬到殿中侍御史,接下来才是侍御史,级别整整差了三级,其中起码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光阴打磨资历,所以杨云不遭人嫉妒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后张明业请杨云到里面喝茶,看看是否有同僚前来应卯,同时找来裁缝为杨云量尺寸,订做官服。
……
……
入职履新第一天,杨云感觉有些无聊。
辰时到的御史台,直至正午时分也没见有旁的同僚来,张明业想请杨云吃饭,也为他拒绝。
发现当天大概率见不到其他同僚后,杨云跟张明业打了招呼,借口下午有事便准备溜号。
“杨国舅,您明早来最好,到时会有人送案牍,到时候您顺便也接收一下,与几名同僚一起查阅。”
张明业的意思,来日御史台有要紧事,基本上所有官员都会来。
可杨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托词,有没有他并无多大区别。
杨云离开御史台后琢磨:“看来李隆基安排我出任这差事不是随口乱来,而是知道这个位置谁都能干,级别不低,还有监察百官的权力,方便朝臣巴结,等于是给了我一个既轻省又有油水的优差。”
杨云刚要往端门走,只见几名官员从端门过来。
御史台处于洛阳宫城外城,这里出入的要么是官差和宫廷侍卫,要么就是官吏,杨云这样穿便装的人相当少见。
杨云隐约见到张九龄的身影。
此时张九龄正同两名官员往应天门走去,似要进宫找李隆基说事,见张九龄没留意到自己,杨云也没主动上前去打招呼,很快两人的距离便拉远了。
“皇帝不是在闭关么?想来现在还在小黑屋参悟道法,应该不会得传召,那就是想自行前去请见,碰壁也就不稀奇了。张九龄在为官方面,终归没有李林甫那么懂得灵活变通啊。”
……
……
杨云没回家,先去了醉仙楼,让后厨做了简单的饭菜,在二楼雅间用餐。
当天醉仙楼仍旧非常热闹,之前基本是普通富户、客商前来用餐,现在达官显贵明显多了起来,主要因为杨云已贵为国舅,醉仙楼也就从一个平民就餐的店铺,突然提升了品味,普通人不太敢踏进门来。
杨云吃过饭,从楼上下来,马上被人认出,过来行礼打招呼的络绎不绝。
杨云并不认识这些人,简单招呼,从醉仙楼回到家,此时院子里非常热闹,杨云进来才发现奴仆被送了过来,院子里一帮女孩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师傅,突然来这么多人,不知该如何处置,就算打杂……也用不上这么多,况且也没那么多屋子给他们住。”
吴元在女孩中算是有见识的,可在面对如此境况时也显得手足无措。
杨云马上让吴元把所有奴仆召集起来。
一共有二十二人之多,其中女婢十四人,家丁八人,加上之前从漕帮找来的护院,杨云家里一下子有了四十来号家仆。
这些人不用说,都要杨云养,到了府上,既要做事,也要张口吃饭,每月还要给一些俸禄让他们养家糊口……
杨云突然觉得,有了地位紧随着会出现更多麻烦,该给自己找个管家,一方面管理家庭开支,另一方面就是管理这些新增人口。
“米家那边还没租好院子吗……不行,得去找何五六,让他来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杨云觉得现在再让何五六管理醉仙楼,会让自家院子陷入麻烦,不如把醉仙楼的差事交给掌柜,何五六正式升任杨府管家。
等护院把何五六叫来,杨云把事向何五六一说,何五六一脸欣然:“不就是安排他们办事么?好说,好说。”
何五六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过去把八个家丁叫到一边,而后看了看那些女婢,有些为难了。
似乎他只会管理男丁,女婢跟院子里杨云那些女徒弟一样,都是他不敢支使的。
“当家的,若这些个汉子没地方住,干脆就直接安排到醉仙楼后院,但这些女眷……怕只有您来安置,住在外面不合适……”
何五六先前的自信一下子没了。
杨云点头道:“既如此,你先把他们的住所安排一下,下午去跟米家联系,把院子定下来,男女分开住,租来的院子就当是员工宿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