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和通州接壤之地,渝江一带。
张景瑞从宣都离开之后,第一站抵达的就是这里,既然要修大河渠,那自然要引水而入。
这个渠口的位置,也就是大河渠的起点,他已经差不多确定了。
此时,张景瑞正站在一处古河道附近,他的身边,不仅跟着韩举和王之栋等人,还有地方县令作陪。
已经将这里的地势研究清楚了,张景瑞指着不远处道:“就此古河道,连接渝江分支,在分支处,修筑大渠口,渠口详图,我已经交给王大人了,只是在下前几天就已经交代,为何到今日还不见民夫?”
他的话,是问的当地县令。
“这个……”后者犹豫了一下,还下意识看向了韩举。
显然,他不会听张景瑞的,而会听韩举的。
韩举见状,则是咳了咳,道:“没听人家张大人说吗,还不去县内征召。”
“是,是,下官这就去办。”对韩举,县令那是点头哈腰。
张景瑞当然能察觉这个问题,但他没什么好说的,只要韩举和王之栋协助他就可以了。
又在附近转了一圈后,他也来到了一处村庄外的小山坡上。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设定的河道路线和附近田亩,只是不经意间,张景瑞却发现了一株暗红色的草木。
这草木就像巴掌大的小树一样,有根有茎,不过上面却缠了一根小绳。
看到这里,他忍不住好奇道:“这是……”
韩举见状,随口解释:“这是冬日红,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草药,值些小钱,而这上面的小绳,则代表已经有人先发现了,等它长成,会有村民来取,别人窃取,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哦?此地民风如此淳朴?”张景瑞不可思议道。
“哼。”韩举冷笑了一声:“不仅此地,我宣国国风如此,人们讲究信誉,这小绳系上了,其他村民绝不会取,不像某些地方,民风好斗,崇尚武力,全无礼仪。”
他这暗讽,使张景瑞免不了干笑了一声。
当天下午,本地县府内,张景瑞和一帮宣国官员展开了一次详细的讨论。
现场,有不少人官职是很高的,县令根本都没资格进来。
张景瑞率先开口道:“等民夫征召以后,可立即按照详图开工,先清理渠口,但在此之前,在下想向宣国朝廷,请求拨款三百万两白银,希望韩大人能够尽快上表,以免延误工期。”
“你说什么?”韩举眉头大皱道:“这还没动工呢,张口就是三百万两?”
“这只是动工之准备,也是第一批拨款,想修成大渠,三百万两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张景瑞如实说道。
“哼,动辄三百万两,我国库虽然充实,但也不是随便就给的。”韩举道:“照张大人所说,本官无法应允。”
“没有金银,如何修筑工事?”张景瑞反问。
“不过渠口而已,也没有必要如此大兴土木吧?张大人的详图本官看过,我认为,可诸事从简。”韩举道。
说着话,他还看向了王之栋,“王大人觉得呢?”
“这个……”王之栋犹豫了一下。
不过没等他说话,张景瑞已是说道:“此渠渠口,是最要紧之地,否则,工事不完善,一旦决堤,将祸及数郡!”
“张大人不要危言耸听,我看我们以前修筑的那些堤坝,不也好好的吗,以我看,不如省一些金银,只要修好不就行了。”韩举道。
“荒谬!”关乎此事,张景瑞一下站了起来,正声说道:“此渠口,必须严格按照在下的要求兴建!”
“张大人这是想要独断吗?”韩举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
听到这话,张景瑞深吸了口气,继而说道:“既然如此,那在下不修了!一切按照诸位的意思办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韩举顿时不乐意了。
“没什么意思。”张景瑞直接道:“既然诸位都这般态度,谈何协助,这根本就是完不成的任务,在下明日就向宣王请辞。”
话一说完,他也拂袖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韩举当场被气的不轻,起身说道:“这这这!岂有此理!这张景瑞简直太过分了!”
王之栋则是连忙说道:“哎呀,大家意见不和,可以商量嘛,韩大人直接就否定了他的意见,着实有些不妥啊。”
周安道:“这张景瑞倒是挺固执的,非要把这个渠口如此精修,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就是嘛,他这张口就要三百万两,本官能不怀疑他吗。”韩举道。
“好了好了,这件事咱们再商量吧,也不能真把张景瑞得罪死了。”王之栋打着圆场道。
第二天,张景瑞开始闭门不出。
这又把韩举给气的不轻。
又过几日,第一批民夫征召完毕,宣国官员这边,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将渠口像平常一样修筑即可,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工事现场,成千上百的民夫已经聚集,个个扛着锄头铁锹等东西,另有当地官兵,负责监工。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官方下令。
可当韩举等人找到张景瑞的时候,后者却当场拒绝,一点余地都没留。
简单点说,他是此次大河渠的主要负责人,一切工事,都需要他的签字。
他不签,下面就不能乱来,否则就是私自动工。
张景瑞为什么这样,那是他不想背这个锅,一旦签了,到时候没修好,第一个问责的就是他,不仅是宣王,萧远那边,都得找他大麻烦!
还有就是,这宣国一众官员,都不听他的,这工事,显然是没法干的。
他也干脆给萧远和宣王各写了一封书信,对此事请辞。
而他不签字,韩举那边,无疑又是气的要死,可又拿他毫无办法。
这工事,就这么拖了下去。
数日后,书信传到宣王那里,朝议大殿上,得知到现在还没有动工,且张景瑞还要请辞,宣王多少有些生气。
姚廷玉则是站了出来:“禀大王,臣闻工事迁延,皆因张大人和韩大人他们意见产生分歧,照此下去,河渠恐难以修成啊。”
宣王秀眉大皱。
张景瑞从宣都离开之后,第一站抵达的就是这里,既然要修大河渠,那自然要引水而入。
这个渠口的位置,也就是大河渠的起点,他已经差不多确定了。
此时,张景瑞正站在一处古河道附近,他的身边,不仅跟着韩举和王之栋等人,还有地方县令作陪。
已经将这里的地势研究清楚了,张景瑞指着不远处道:“就此古河道,连接渝江分支,在分支处,修筑大渠口,渠口详图,我已经交给王大人了,只是在下前几天就已经交代,为何到今日还不见民夫?”
他的话,是问的当地县令。
“这个……”后者犹豫了一下,还下意识看向了韩举。
显然,他不会听张景瑞的,而会听韩举的。
韩举见状,则是咳了咳,道:“没听人家张大人说吗,还不去县内征召。”
“是,是,下官这就去办。”对韩举,县令那是点头哈腰。
张景瑞当然能察觉这个问题,但他没什么好说的,只要韩举和王之栋协助他就可以了。
又在附近转了一圈后,他也来到了一处村庄外的小山坡上。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设定的河道路线和附近田亩,只是不经意间,张景瑞却发现了一株暗红色的草木。
这草木就像巴掌大的小树一样,有根有茎,不过上面却缠了一根小绳。
看到这里,他忍不住好奇道:“这是……”
韩举见状,随口解释:“这是冬日红,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草药,值些小钱,而这上面的小绳,则代表已经有人先发现了,等它长成,会有村民来取,别人窃取,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哦?此地民风如此淳朴?”张景瑞不可思议道。
“哼。”韩举冷笑了一声:“不仅此地,我宣国国风如此,人们讲究信誉,这小绳系上了,其他村民绝不会取,不像某些地方,民风好斗,崇尚武力,全无礼仪。”
他这暗讽,使张景瑞免不了干笑了一声。
当天下午,本地县府内,张景瑞和一帮宣国官员展开了一次详细的讨论。
现场,有不少人官职是很高的,县令根本都没资格进来。
张景瑞率先开口道:“等民夫征召以后,可立即按照详图开工,先清理渠口,但在此之前,在下想向宣国朝廷,请求拨款三百万两白银,希望韩大人能够尽快上表,以免延误工期。”
“你说什么?”韩举眉头大皱道:“这还没动工呢,张口就是三百万两?”
“这只是动工之准备,也是第一批拨款,想修成大渠,三百万两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张景瑞如实说道。
“哼,动辄三百万两,我国库虽然充实,但也不是随便就给的。”韩举道:“照张大人所说,本官无法应允。”
“没有金银,如何修筑工事?”张景瑞反问。
“不过渠口而已,也没有必要如此大兴土木吧?张大人的详图本官看过,我认为,可诸事从简。”韩举道。
说着话,他还看向了王之栋,“王大人觉得呢?”
“这个……”王之栋犹豫了一下。
不过没等他说话,张景瑞已是说道:“此渠渠口,是最要紧之地,否则,工事不完善,一旦决堤,将祸及数郡!”
“张大人不要危言耸听,我看我们以前修筑的那些堤坝,不也好好的吗,以我看,不如省一些金银,只要修好不就行了。”韩举道。
“荒谬!”关乎此事,张景瑞一下站了起来,正声说道:“此渠口,必须严格按照在下的要求兴建!”
“张大人这是想要独断吗?”韩举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
听到这话,张景瑞深吸了口气,继而说道:“既然如此,那在下不修了!一切按照诸位的意思办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韩举顿时不乐意了。
“没什么意思。”张景瑞直接道:“既然诸位都这般态度,谈何协助,这根本就是完不成的任务,在下明日就向宣王请辞。”
话一说完,他也拂袖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韩举当场被气的不轻,起身说道:“这这这!岂有此理!这张景瑞简直太过分了!”
王之栋则是连忙说道:“哎呀,大家意见不和,可以商量嘛,韩大人直接就否定了他的意见,着实有些不妥啊。”
周安道:“这张景瑞倒是挺固执的,非要把这个渠口如此精修,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就是嘛,他这张口就要三百万两,本官能不怀疑他吗。”韩举道。
“好了好了,这件事咱们再商量吧,也不能真把张景瑞得罪死了。”王之栋打着圆场道。
第二天,张景瑞开始闭门不出。
这又把韩举给气的不轻。
又过几日,第一批民夫征召完毕,宣国官员这边,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将渠口像平常一样修筑即可,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工事现场,成千上百的民夫已经聚集,个个扛着锄头铁锹等东西,另有当地官兵,负责监工。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官方下令。
可当韩举等人找到张景瑞的时候,后者却当场拒绝,一点余地都没留。
简单点说,他是此次大河渠的主要负责人,一切工事,都需要他的签字。
他不签,下面就不能乱来,否则就是私自动工。
张景瑞为什么这样,那是他不想背这个锅,一旦签了,到时候没修好,第一个问责的就是他,不仅是宣王,萧远那边,都得找他大麻烦!
还有就是,这宣国一众官员,都不听他的,这工事,显然是没法干的。
他也干脆给萧远和宣王各写了一封书信,对此事请辞。
而他不签字,韩举那边,无疑又是气的要死,可又拿他毫无办法。
这工事,就这么拖了下去。
数日后,书信传到宣王那里,朝议大殿上,得知到现在还没有动工,且张景瑞还要请辞,宣王多少有些生气。
姚廷玉则是站了出来:“禀大王,臣闻工事迁延,皆因张大人和韩大人他们意见产生分歧,照此下去,河渠恐难以修成啊。”
宣王秀眉大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