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过目不忘
正文
“唉……”李世民又叹了口气,抬了抬手,从抱着李治的女官手里把他接了过来,在怀里摇晃了一下,惹得小家伙咯咯的笑。
“这些个逆子,小的时候父皇父皇的叫,稍微长大一点,就去追寻什么志向去了,稚奴啊,你的俩哥哥,父皇是不指望了,你以后长大了,可得听父皇的话,不能再跟那个混账李牧搅浑在一起,听见了么?”
长孙皇后忍不住笑道“陛下,稚奴才两岁,听不懂的。”
李治嘿嘿笑了一下,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惹得李世民龙颜大悦,把李治揪起来,胡子拉碴地就往他的小脸儿上贴。胡茬刺痛了脸蛋儿,李治嗷嗷哭了起来,女官赶紧把他接过去,报到一旁哄了。
“高干,你派去保护越王的都是什么人?”
高公公躬身道“陛下,是东厂的人。”
“东厂?”李世民疑惑道“哪个东厂?”
“陛下,您怎么忘了,年前逐鹿侯奏请,说有人窥伺西城工厂的机密,要设立厂卫。您拒绝了他的请求,转而嘱咐老奴抽调宫中多余的人手,成立缉事厂。西城的缉事厂简称西厂,东厂就是东缉事厂的人,前几天调查刺客身份的时候,厂卫也是出了力的。”
“哦、”李世民点点头,道;“朕想起来了,却有此事。正好说起了,朕便多问两句,李牧说在东城建兵工厂,建得如何了?臣多日未曾督促,他有没有怠慢?朕依稀记得,他说过好几次没钱。”
“缺不缺钱老奴不清楚,不过老奴因为缉事厂的事情,去过东厂多次,眼下东厂建设迅速,规模已经堪比西厂,听工头说,赶在春闱之前,差不多就能完工了,他们即将被调往下一个地方。这么看,应当是不缺钱。”
李世民皱眉道“那李牧嚷嚷着缺钱——”他看向长孙皇后,道“内帑的账册,皇后看过么?有没有花销之处?”
长孙皇后摇摇头,道“陛下,自打李牧接手内帑之后,内帑的账目只有入,没有出。如今内帑除了宫里的用度,没有任何额外的之处,臣妾也是看到这种情况,才逐渐放宽了用度。”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钱肯定有出处,不是内帑,就是李牧自己了……”他叹了口气,道“朕真的是心里不舒服,偌大一个朝廷,入不敷出,靠一个李牧来撑着,现如今朕欠了他多少钱,恐怕都算不出了。”
长孙皇后嚅嗫了一下,又闭上了嘴巴,李世民瞧见她的样子,道“皇后有话就说,你我夫妻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
“陛下,臣妾本不该评论朝政,但有些话,还是想跟陛下说说。陛下听听就好——臣妾觉得,自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即便是打仗,也未向百姓征收多余的税赋,宁愿紧着内帑来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入不敷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本应该收的税赋,没有收上来。”
“而李牧来到长安半年,据他所言,前后赚取进百万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市面上还是有钱,否则李牧怎么赚?他又没巧取豪夺。综合这两件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没有钱,而是钱在谁手里。”
“说得寒酸一点,李牧没来之前,内帑一年的进项,恐怕都没有一个权势大一点的勋贵多。这太不合常理了,所以李牧提出改制,臣妾心中是支持的,估计李牧心里也是想,若不改制,朝廷恐怕永远都是入不敷出。”
李世民叹气道“皇后的意思朕明白,朕只是担心李牧的办法不稳妥,怕惹出大乱来。”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李牧或许是太年轻了一点,但是若论捞钱的本事,臣妾想不到所认识的人中,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他的办法稳妥不稳妥,臣妾无法判断,但臣妾可以肯定,若按李牧的办法来,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将是从前的数倍不止。”
“也是……”李世民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那朕就静观其变,看看效果——唉!自从李牧来到长安,朕是一天也不得消停。罢了,今天什么也不干了,咱们出去走走,带上稚奴,去东市逛一逛。”
高公公福灵心至,道“陛下是想看看东厂建设得如何了吧?”
“就你话多!”李世民冷起脸,道“朕是陪皇后逛一逛,买点东西,跟东厂什么关联?喝完莲子羹就走,还不去准备?”
“欸,老奴这就去。”
……
山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秦怀道把一本《论语》背在身后,正在朗朗地背诵着,李牧躺在摇椅上,嘴里叼着茶壶的嘴儿,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个小鞭子,听到秦怀道哪里背的不对,或者哪里卡顿了,甩手就是一鞭子,说疼还不太疼,说不疼还有点疼,把秦怀道打得龇牙咧嘴。
秦怀道非常郁闷,而且还受了不小的打击。同样是背书,李牧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到了他这儿,一天能背下来几个篇章就算不错了,而且还偶有错处。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了,李牧的脑袋是怎么长得,哪有人能看一遍就背下来啊!
这个问题,别说他不知道,李牧也是刚刚知道的。最近他研究系统的时候,发现了系统的另一个底层功能,继系统利用大脑做cu模拟练气功的路线之后,他发现的第二个底层功能,他可以把信息“存储”在脑袋里,就仿佛在电脑上打字,保存成文本一样。
比方说他读《论语》,只要是一字不漏的看一遍,脑袋就会把《论语》存储下来。等需要用的时候,直接调用,肯定是一字不差。
如此一来,自然过目不忘了。最近他没事儿的时候,就找书来“录入”,这个过程枯燥乏味,有点无聊,所以才把秦怀道叫来,让他当了一个“陪读”的书童。顺便也是履行一下当师父的义务,收了徒弟,总得教点什么。
大唐技师@b
“唉……”李世民又叹了口气,抬了抬手,从抱着李治的女官手里把他接了过来,在怀里摇晃了一下,惹得小家伙咯咯的笑。
“这些个逆子,小的时候父皇父皇的叫,稍微长大一点,就去追寻什么志向去了,稚奴啊,你的俩哥哥,父皇是不指望了,你以后长大了,可得听父皇的话,不能再跟那个混账李牧搅浑在一起,听见了么?”
长孙皇后忍不住笑道“陛下,稚奴才两岁,听不懂的。”
李治嘿嘿笑了一下,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惹得李世民龙颜大悦,把李治揪起来,胡子拉碴地就往他的小脸儿上贴。胡茬刺痛了脸蛋儿,李治嗷嗷哭了起来,女官赶紧把他接过去,报到一旁哄了。
“高干,你派去保护越王的都是什么人?”
高公公躬身道“陛下,是东厂的人。”
“东厂?”李世民疑惑道“哪个东厂?”
“陛下,您怎么忘了,年前逐鹿侯奏请,说有人窥伺西城工厂的机密,要设立厂卫。您拒绝了他的请求,转而嘱咐老奴抽调宫中多余的人手,成立缉事厂。西城的缉事厂简称西厂,东厂就是东缉事厂的人,前几天调查刺客身份的时候,厂卫也是出了力的。”
“哦、”李世民点点头,道;“朕想起来了,却有此事。正好说起了,朕便多问两句,李牧说在东城建兵工厂,建得如何了?臣多日未曾督促,他有没有怠慢?朕依稀记得,他说过好几次没钱。”
“缺不缺钱老奴不清楚,不过老奴因为缉事厂的事情,去过东厂多次,眼下东厂建设迅速,规模已经堪比西厂,听工头说,赶在春闱之前,差不多就能完工了,他们即将被调往下一个地方。这么看,应当是不缺钱。”
李世民皱眉道“那李牧嚷嚷着缺钱——”他看向长孙皇后,道“内帑的账册,皇后看过么?有没有花销之处?”
长孙皇后摇摇头,道“陛下,自打李牧接手内帑之后,内帑的账目只有入,没有出。如今内帑除了宫里的用度,没有任何额外的之处,臣妾也是看到这种情况,才逐渐放宽了用度。”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钱肯定有出处,不是内帑,就是李牧自己了……”他叹了口气,道“朕真的是心里不舒服,偌大一个朝廷,入不敷出,靠一个李牧来撑着,现如今朕欠了他多少钱,恐怕都算不出了。”
长孙皇后嚅嗫了一下,又闭上了嘴巴,李世民瞧见她的样子,道“皇后有话就说,你我夫妻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
“陛下,臣妾本不该评论朝政,但有些话,还是想跟陛下说说。陛下听听就好——臣妾觉得,自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即便是打仗,也未向百姓征收多余的税赋,宁愿紧着内帑来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入不敷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本应该收的税赋,没有收上来。”
“而李牧来到长安半年,据他所言,前后赚取进百万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市面上还是有钱,否则李牧怎么赚?他又没巧取豪夺。综合这两件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没有钱,而是钱在谁手里。”
“说得寒酸一点,李牧没来之前,内帑一年的进项,恐怕都没有一个权势大一点的勋贵多。这太不合常理了,所以李牧提出改制,臣妾心中是支持的,估计李牧心里也是想,若不改制,朝廷恐怕永远都是入不敷出。”
李世民叹气道“皇后的意思朕明白,朕只是担心李牧的办法不稳妥,怕惹出大乱来。”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李牧或许是太年轻了一点,但是若论捞钱的本事,臣妾想不到所认识的人中,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他的办法稳妥不稳妥,臣妾无法判断,但臣妾可以肯定,若按李牧的办法来,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将是从前的数倍不止。”
“也是……”李世民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那朕就静观其变,看看效果——唉!自从李牧来到长安,朕是一天也不得消停。罢了,今天什么也不干了,咱们出去走走,带上稚奴,去东市逛一逛。”
高公公福灵心至,道“陛下是想看看东厂建设得如何了吧?”
“就你话多!”李世民冷起脸,道“朕是陪皇后逛一逛,买点东西,跟东厂什么关联?喝完莲子羹就走,还不去准备?”
“欸,老奴这就去。”
……
山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秦怀道把一本《论语》背在身后,正在朗朗地背诵着,李牧躺在摇椅上,嘴里叼着茶壶的嘴儿,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个小鞭子,听到秦怀道哪里背的不对,或者哪里卡顿了,甩手就是一鞭子,说疼还不太疼,说不疼还有点疼,把秦怀道打得龇牙咧嘴。
秦怀道非常郁闷,而且还受了不小的打击。同样是背书,李牧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到了他这儿,一天能背下来几个篇章就算不错了,而且还偶有错处。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了,李牧的脑袋是怎么长得,哪有人能看一遍就背下来啊!
这个问题,别说他不知道,李牧也是刚刚知道的。最近他研究系统的时候,发现了系统的另一个底层功能,继系统利用大脑做cu模拟练气功的路线之后,他发现的第二个底层功能,他可以把信息“存储”在脑袋里,就仿佛在电脑上打字,保存成文本一样。
比方说他读《论语》,只要是一字不漏的看一遍,脑袋就会把《论语》存储下来。等需要用的时候,直接调用,肯定是一字不差。
如此一来,自然过目不忘了。最近他没事儿的时候,就找书来“录入”,这个过程枯燥乏味,有点无聊,所以才把秦怀道叫来,让他当了一个“陪读”的书童。顺便也是履行一下当师父的义务,收了徒弟,总得教点什么。
大唐技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