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赵亮在院子里摆了一桌酒席,算是把长二姑纳入房中了。
收纳了一个‘有名有姓’的大美人,这叫赵亮挺有些兴奋的,连着几天脸上都笑开了花。外人也只会以为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却哪里知晓赵亮高兴的真正所在呢?
梁行舟在大运河上又放出了一个大卫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联系的人,又是如何将人说服的,横竖有一些漕丁借着漕船靠岸的档儿把‘定时炸弹’带上了漕船,将一支百十艘漕船组成的队伍毁得七七八八。
此举毁掉的粮食并不多,可影响十分巨大,十分恶劣。因为清廷不可能不叫漕丁们沿岸下船,那样做就是在拦十几万漕丁们的财路了。
每艘漕船随船运行的一百多石免税货物,那可不全是船头和帮主的,还有船上的漕丁的份额,沿岸的每一个停靠点,那就都是漕丁们的销售市场。
清廷如果严禁漕丁们沿岸下船,那就等于一举打掉了漕丁们的整个销售市场,其内部非沸反盈天了不可。
那人心晃动之下,保不准会给皇汉更大更多的可乘之机!
这事儿传入京城后又叫四九城的粮价出现了一波大起伏,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事情虽然不大却影响极其恶劣。
这种情况下,赵亮就觉得是自己对几个既定目标下手的时候了。
皇汉现在看似在对大运河动手,实则是剑指京城粮价。在这个档口里对京城的大粮行粮商们下手很顺理成章,谁也不会将此事与他这个松鹤楼的大少爷,军机大臣的亲密好友联系在一块。
赵亮还就这事儿还专门询问过和珅,后者是户部侍郎,现在又入了军机处,虽然户部尚书还没有进入军机处呢,那本就对和珅感觉不好的丰升额若是还能看和珅顺眼就怪了。现在的和珅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领导人’了!
赵亮专门就京城粮价和运河的事儿问了问他。
然后就看和珅脸色立刻变得愁苦了,这事儿都已经困扰户部许久了。想想当初从中原省采购粮食的耗费,整个户部就没人想来第二回。可运河的事儿实在麻烦!
那就是京城粮价高涨的源泉,只要不把源头掐死了,京城粮价保不准就什么时候飞上天了。
可禁止漕丁沿途上岸的事儿又绝对的不可能,那现在就只能一次次的搜身检查了。
至于效果如何,朝堂上谁都没底儿。
皇汉与漕丁们产生联系的事儿,简直是防不胜防,因为漕丁实在太多太分散,来源太广了。
满清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加强对口外、中原、齐鲁、直隶等省地粮食的采购,口外指的就是长城以北地区,主要是张家口外头的察哈尔蒙古,以及东北关外的盛京一带。
前者有汉人移民,后者则是当年为入关的关外八旗老底儿。
毕竟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么。
从康熙年间开始,盛京地区就有粮食输运京师。雍正年间,朝廷更是派出专门的官员至关外采买米豆,雍正元年时,朝廷差满官一员到盛京,就将锦州等处将军府尹及内府佐领所属现存米石,查看总数,于近海口处,兑十万石,雇觅民船装运至天津,以备京师之用。
乾隆年间,东北米豆丰产,粮价大跌,乾隆三年的盛京粟米、高粱价格仅仅相当于京师同类粮价的一半。在此情况下,清廷便开始常年从东北调运粮食至京城。东北地区亦渐渐成为京师的稳定的粮食供应地之一,以粟米、黑豆和小麦三色为主,其中尤以粟米为大宗。
但对比漕粮的数额,这些都只是小弟弟,察哈尔蒙古也是一样。
现在满清要做的就是把小弟弟变成大弟弟,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另外京师需用的麦面,往日就多是依赖于直隶和豫东三省的商贩。现在满清也要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了,减轻沿途关税就是一项很好的促进方式。
赵亮在旁听了心中暗笑,这可都是他搞出的成果啊!否则清廷才不会多了这么多事儿呢。
围绕着运河和漕粮,他与满清斗智斗勇了好多回了。之前不管是水底龙王炮还是水底鸣雷,都有短板,满清应对给力,能把威胁降到最低。可现在梁行舟直接跟人挂钩了,满清又能怎么办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啊。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彻底解决,那就始终是个隐患。
和珅继续说,在如此情况之下,京城粮价也根本无法保持平稳。因为多条线路运输补充,看似增多了京城粮食的供给来源,却也加大了‘意外’情况的发生。很容易就会有‘坏消息’爆出来。偏偏户部即便想要贱收贵卖平抑物价也不行。
那很多粮行粮铺的背后都站着皇亲国戚,这些人的力量可是很大很强的。
所以,很多事儿根本就不是规矩、律法都道明白的,即便是乾隆都睁只眼闭只眼,一切还都要看背后的交易。
双方多次试探下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一边该赚钱赚钱,但你不能肆无忌惮的赚昧良心钱,以至于不顾国体了。另一边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这就跟打击投机倒把时,行动前先给‘人’通个气一样,那还能有屁的效果啊。
“没奈何,这事儿啊,先就这么将就着过吧。朝廷的目标一直都是皇汉,等什么时候挖出了皇汉更多的信息,将之斩草除根了,那一切也就恢复平静了。”
“可大家现今都把这伙反贼传的神乎其神的,一个个好似唐传奇里的侠客,来无影去无踪的,那何时才能抓住他们啊?”
赵亮脸上一派愁色,可心里头却充满了自得。
时间走到现在,皇汉的大名不说已经传遍了天下每一个角落,可大江南北却也都有传扬,都在传扬。
不管是中原的那些奇案,还是王伦清水教与临清粮仓案,亦或是京城与豫西南的案子,再不就是大运河上的一起起叫天下都为之震动的大案要案,“皇汉”这两个字伴随着人心一次次的震动,早已经扬名四海了。
什么时候能将皇汉真的挖出来?
和珅呵呵一笑,把手一挥,“那根本就没谱。”
赵亮笑嘻嘻的离开了和府,和珅的这些话可透漏出不少的信息,至少叫他肯定了一点——清廷现在距离他赵家大爷还有十万八千里远呢。
以和珅现今的地位,他都给不出一个准信,那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当夜回到住处的赵亮就在床上施展出了浑身解数,被翻红浪,床帐轻颤,是策马奔腾到半宿,一大早就又神清气爽出门了。
收纳了一个‘有名有姓’的大美人,这叫赵亮挺有些兴奋的,连着几天脸上都笑开了花。外人也只会以为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却哪里知晓赵亮高兴的真正所在呢?
梁行舟在大运河上又放出了一个大卫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联系的人,又是如何将人说服的,横竖有一些漕丁借着漕船靠岸的档儿把‘定时炸弹’带上了漕船,将一支百十艘漕船组成的队伍毁得七七八八。
此举毁掉的粮食并不多,可影响十分巨大,十分恶劣。因为清廷不可能不叫漕丁们沿岸下船,那样做就是在拦十几万漕丁们的财路了。
每艘漕船随船运行的一百多石免税货物,那可不全是船头和帮主的,还有船上的漕丁的份额,沿岸的每一个停靠点,那就都是漕丁们的销售市场。
清廷如果严禁漕丁们沿岸下船,那就等于一举打掉了漕丁们的整个销售市场,其内部非沸反盈天了不可。
那人心晃动之下,保不准会给皇汉更大更多的可乘之机!
这事儿传入京城后又叫四九城的粮价出现了一波大起伏,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事情虽然不大却影响极其恶劣。
这种情况下,赵亮就觉得是自己对几个既定目标下手的时候了。
皇汉现在看似在对大运河动手,实则是剑指京城粮价。在这个档口里对京城的大粮行粮商们下手很顺理成章,谁也不会将此事与他这个松鹤楼的大少爷,军机大臣的亲密好友联系在一块。
赵亮还就这事儿还专门询问过和珅,后者是户部侍郎,现在又入了军机处,虽然户部尚书还没有进入军机处呢,那本就对和珅感觉不好的丰升额若是还能看和珅顺眼就怪了。现在的和珅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领导人’了!
赵亮专门就京城粮价和运河的事儿问了问他。
然后就看和珅脸色立刻变得愁苦了,这事儿都已经困扰户部许久了。想想当初从中原省采购粮食的耗费,整个户部就没人想来第二回。可运河的事儿实在麻烦!
那就是京城粮价高涨的源泉,只要不把源头掐死了,京城粮价保不准就什么时候飞上天了。
可禁止漕丁沿途上岸的事儿又绝对的不可能,那现在就只能一次次的搜身检查了。
至于效果如何,朝堂上谁都没底儿。
皇汉与漕丁们产生联系的事儿,简直是防不胜防,因为漕丁实在太多太分散,来源太广了。
满清唯一的应对之法就是加强对口外、中原、齐鲁、直隶等省地粮食的采购,口外指的就是长城以北地区,主要是张家口外头的察哈尔蒙古,以及东北关外的盛京一带。
前者有汉人移民,后者则是当年为入关的关外八旗老底儿。
毕竟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么。
从康熙年间开始,盛京地区就有粮食输运京师。雍正年间,朝廷更是派出专门的官员至关外采买米豆,雍正元年时,朝廷差满官一员到盛京,就将锦州等处将军府尹及内府佐领所属现存米石,查看总数,于近海口处,兑十万石,雇觅民船装运至天津,以备京师之用。
乾隆年间,东北米豆丰产,粮价大跌,乾隆三年的盛京粟米、高粱价格仅仅相当于京师同类粮价的一半。在此情况下,清廷便开始常年从东北调运粮食至京城。东北地区亦渐渐成为京师的稳定的粮食供应地之一,以粟米、黑豆和小麦三色为主,其中尤以粟米为大宗。
但对比漕粮的数额,这些都只是小弟弟,察哈尔蒙古也是一样。
现在满清要做的就是把小弟弟变成大弟弟,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另外京师需用的麦面,往日就多是依赖于直隶和豫东三省的商贩。现在满清也要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了,减轻沿途关税就是一项很好的促进方式。
赵亮在旁听了心中暗笑,这可都是他搞出的成果啊!否则清廷才不会多了这么多事儿呢。
围绕着运河和漕粮,他与满清斗智斗勇了好多回了。之前不管是水底龙王炮还是水底鸣雷,都有短板,满清应对给力,能把威胁降到最低。可现在梁行舟直接跟人挂钩了,满清又能怎么办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啊。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彻底解决,那就始终是个隐患。
和珅继续说,在如此情况之下,京城粮价也根本无法保持平稳。因为多条线路运输补充,看似增多了京城粮食的供给来源,却也加大了‘意外’情况的发生。很容易就会有‘坏消息’爆出来。偏偏户部即便想要贱收贵卖平抑物价也不行。
那很多粮行粮铺的背后都站着皇亲国戚,这些人的力量可是很大很强的。
所以,很多事儿根本就不是规矩、律法都道明白的,即便是乾隆都睁只眼闭只眼,一切还都要看背后的交易。
双方多次试探下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一边该赚钱赚钱,但你不能肆无忌惮的赚昧良心钱,以至于不顾国体了。另一边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这就跟打击投机倒把时,行动前先给‘人’通个气一样,那还能有屁的效果啊。
“没奈何,这事儿啊,先就这么将就着过吧。朝廷的目标一直都是皇汉,等什么时候挖出了皇汉更多的信息,将之斩草除根了,那一切也就恢复平静了。”
“可大家现今都把这伙反贼传的神乎其神的,一个个好似唐传奇里的侠客,来无影去无踪的,那何时才能抓住他们啊?”
赵亮脸上一派愁色,可心里头却充满了自得。
时间走到现在,皇汉的大名不说已经传遍了天下每一个角落,可大江南北却也都有传扬,都在传扬。
不管是中原的那些奇案,还是王伦清水教与临清粮仓案,亦或是京城与豫西南的案子,再不就是大运河上的一起起叫天下都为之震动的大案要案,“皇汉”这两个字伴随着人心一次次的震动,早已经扬名四海了。
什么时候能将皇汉真的挖出来?
和珅呵呵一笑,把手一挥,“那根本就没谱。”
赵亮笑嘻嘻的离开了和府,和珅的这些话可透漏出不少的信息,至少叫他肯定了一点——清廷现在距离他赵家大爷还有十万八千里远呢。
以和珅现今的地位,他都给不出一个准信,那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当夜回到住处的赵亮就在床上施展出了浑身解数,被翻红浪,床帐轻颤,是策马奔腾到半宿,一大早就又神清气爽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