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不仅仅是给了红薯的建议。
    还给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建议:组建专门的肥料收集人员。
    什么是肥料收集人员?
    当然是传说中收集大便的专业人士!
    几千年前的中国就认识到粪便是一种非常好的肥料,只不过收集完了还需要再加工一下,加工的技术和方法是比较成熟的,宋应星又细化了一次。
    崇祯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宋应星还真是名不虚传,专业技能杠杠的扎实。
    崇祯也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建造温室来发展农业。
    崇祯将自己的想法详细说了一遍,就是建造非常大的温室,上面用透明玻璃覆盖。
    大明朝已经有了玻璃,玻璃不仅仅只是照镜子的功能,透明玻璃密封,却是透明的,阳光完全可以照射进来,室内温度将会非常可观。
    在这种情况下,就别提别的扯淡的建议了,能行的想法,都提出来,然后想办法去实现他。
    玻璃不够,就去民间招贤纳士,找材料去做。
    无非就是钱的问题,能够搭建起这种农业体系来,至少北方冬天的时候,也能种粮食。
    这件事得提到战略的高度,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倒是宋应星的挑粪小分队可以立刻组建起来。
    古代的粪便处理本身是一个民生问题。
    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敌人攻城可以沿着干枯的粪便爬上去,然后再往前轻轻一跳下去,哦豁,我直接攻上城头了!
    北京城本身比较脏乱差,虽然勤劳的中国人在农业方面有这方面的意识,但粪便处理也不及时。
    倒是听野史记载,清代的北京城有一个粪便大户,靠专门收拾粪便,在北京城买了一百多套房子,实现了财富自由。
    总之,这事的确得专业的人来去办。
    崇祯打算给宋应星单独一个部门,什么部门?
    农政司。
    大明朝的田亩本身是户部来统计,来管理的。
    但农业实在太重要了,必须得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做专业的规划和管理。
    为什么让宋应星从郎中开始做起呢?
    因为他毕竟是没有进士功名的,在明朝,举人最高的官,差不多县令到头了。
    如果想要做到知州那种从五品,就必须得朝廷德高望重的人推荐。
    宋应星现在什么官场基础都没有,封大官无疑是架在火上烤,很容易被人捧杀。
    所以给个郎中,让他去管皇家庄园,做出成绩来了,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升官,然后把农政司一步步扩大。
    宋应星就交给王承恩来去安排,崇祯暂时也不必操心了。
    倒是现在操心起顺天府赈灾的事情来了。
    因为这件事现在太顺利了,一点不好的风声都没有传到崇祯的耳朵里。
    这才是最可怕的。
    南边的粮食在陆陆续续的运输过来,可到底有没有发到顺天府老百姓的口袋里,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这也是崇祯将曹化淳叫回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天下午,厂卫就出了京城。
    崇祯还是不放心,又让毕自严派户部的人也出去视察。
    随后又召见了曹于汴,让他也派人出去在视察一边。
    这样三波人出去,带回来的消息总归是具有参考性了。
    不过这出去考察,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结束的。
    崇祯也只好耐着性子等待。
    两天后,崇祯到了兵仗局。
    见到了徐光启和汤若望。
    对于现在的大明朝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
    但是对于现在的崇祯个人来说,只有两件事才是最重要的:一是赚钱;二是组建一支强大的新军。
    有这两点,之后所有的战略规划,才能够成立。
    否则,都是在空谈。
    新军已经在招人,但武器呢?
    穿越者崇祯是记得,明末已经有燧发枪了。
    在历史上,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兵器专家毕懋康出版了《军器图说》。
    书中图文并茂地记载了一种名为“自生火铳”。
    这是一种撞击式燧发枪,扣动扳机,龙头下压,弹簧的蓄能作用,促使燧石在火门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铳射击。
    不过,这一年的毕懋康对燧发枪的理解是个什么程度,穿越者崇祯还不知道。
    但毕懋康本人此时就站在他面前,在年前,崇祯就派人去南京找他了。
    还有一个人也在。
    谁?
    火炮专家孙元化!
    可以说,几个毕竟知名的火器人才,都集中在这里了。
    毕懋康也是刚从南京赶过来,还是第一眼看见皇帝,连忙过来参拜:“臣参见陛下!”
    其他人也跟着行礼。
    “都起来吧,进去说。”
    众人走了进去。
    崇祯问道:“汤爱卿。”
    汤若望道:“臣在。”
    “朕听说那些弗朗机人(明朝对葡萄牙人的称呼)用的火枪与大明的不一样?”
    汤若望道:“回陛下,的确是的,他们用的火枪,并不需要火绳。”
    崇祯停下脚步,回过头看了汤若望一眼,道:“爱卿你知道那种枪怎么造吗?”
    汤若望道:“臣倒是知晓一些。”
    崇祯的目光又转移到毕懋康身上,后者连忙道:“启禀陛下,臣倒确实对这种火枪有一些研究,且将图纸也带来了,请陛下过目。”
    崇祯微微一怔,这可是继宋应星来之后的又一大好消息。
    崇祯接过图纸,看了一下,看原理表述,还真与燧发枪吻合。
    他又递给汤若望看了看,后者忍不住点头:“的确已经非常接近。”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崇祯转身继续向前走。
    到了里面,徐光启拿过来一把火枪,这是火绳枪。
    崇祯拿在手中仔细看了几下,道:“毕爱卿,这东西可以按照你的图纸来改造么?”
    “臣可以试试。”
    崇祯将枪随手扔给汤若望,道:“汤爱卿,你也看看。”
    燧发枪,配上刺刀,大明本身就有排队枪毙的战术,再训练空心方阵,配上红夷大炮,不,配上改制的开花弹,只要军队素质过硬,后勤能有暴涨,纷纷教皇太极做人!
    更别说大明朝内部那些没用的京卫和边军了。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