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这已经是二月下旬了,户部提报上来两样东西。
    一是崇祯二年的税。二是崇祯三年的预算。
    这倒也不能怪户部办事拖沓,古代收税不比21世纪。
    古代收税的手续比较繁杂,而且大明朝后期废掉一条鞭法之后,大部分收的又是粮食了。
    毕竟是农业社会,商税确实不多。
    而商税这东西,在历史上的天启和崇祯朝,争议也颇大。
    毕自严将崇祯二年实际收上来的税呈报上来,一看顿时心头一沉,好家伙,秋税一共征了1000万石。
    再一看去年的夏税,200万石!
    合着去年的税也就1200万石!
    大明朝也是两税法,所谓的两税法指夏税和秋税。
    这是根据农业社会的规律定下来的,夏天收麦子,秋天收稻谷。
    200万是麦子,1200石是稻谷。
    另外,没有种田的老百姓怎么办?
    也收,但以别的物品来充当。
    例如布匹、马草、朱砂等等。
    还有一部分屯折银,但很少,也就两三万两。
    大明朝后期的税主要还是粮食为主。
    应该说,崇祯登基的时候,是崇祯此后皇帝生涯税收的最好的。
    天启七年,收的秋税大概是2149石,这些在毕自严的《度支奏议》里都有。
    夏税也有430万石。
    可现在呢?
    秋税缩水了快一半了。
    崇祯非常不满意,问道:“浙江在前年欠的16万两什么时候补上来?”
    毕自严说道:“已经派人去催了,说是在筹集。”
    崇祯一把将手里的纸揉成团,怒道:“他们倒是会给朕打太极!浙江缺钱吗!”
    这地方上实在不像话!
    大明朝穷吗!
    大明朝可一点都不穷。
    隆庆开关吃了大航海的红利,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内流,怎么可能穷!
    但这税就是收不上来。
    这就是扭曲的一面!
    就拿浙江一个非常有名的文人来说。
    谁?
    张岱那个又臭又酸的家伙!
    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是不是很文艺?
    被尊为大明朝第一文艺男神。
    后世一大堆的粉丝。
    浙江欠税,可问题是,那里的奢华废靡之风日盛。
    皇帝却在宫里天天愁钱,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衣服都打补丁。
    他们却可以在江南一掷千金,还天天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意义,要寻找人生的真谛。
    偏偏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痛吟、纨绔享乐的不正之风还被许多人吹捧。
    他们有钱享乐,但就是没钱交税!
    崇祯压低声音道:“其他省呢,为什么这一次交的比往年都少?”
    “都是欠税,说是收不上来税,民间遭了灾。”
    崇祯眉头皱起来了。
    毕自严道:“陛下,现在朝廷困难,臣以为可以再加辽饷税。”
    “不可。”
    什么辽饷、练饷、剿饷这三样,一定不能再加派了。
    这加派全部加到老百姓头上来,朝廷一说加派,下面的官员那都像是一个个杀红眼的吸血鬼。
    例如朝廷说每户加一斤,他们就敢借此名义收五斤!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将今年的预算打开,仔仔细细看完。
    辽东老规矩,480万两。
    天启年间,辽东每年要花600万两,倒是袁崇焕在崇祯元年7月上任后,砍了不少军费,崇祯元年只花费了513万两。
    此后袁崇焕上报每年只需要480万两。
    九边其他军镇的总军费差不多300万两。
    但还有一项军费是新军的,新军今年的任务是扩充到5万人,新军每人每月1.8两的军饷。
    孙承宗报了100万两(约6.5亿元)的军饷。
    还有登莱的军饷,袁可立的,报了50万两的军饷。
    还有郑芝龙那边说要10万两的军饷。
    这就是940万两了!
    之前新军的预想是80万两,现在把袁可立算进去,新军已经到了130万两。
    超预算了!
    要不要砍一些?
    不砍!
    要砍也不是砍军费,而是某些狗官的脑袋!
    官员今年的薪资总额是200万两。
    不算其他花费已经到1140万两了。
    毕自严手心也是在冒汗,国库里还不容易有点银子,看来今年就要花得差不多了。
    这份预算上面,有内阁的各种东砍西砍的建议。
    但崇祯一分钱都不打算砍,不仅不砍,还要再加。
    加什么?
    加官员的薪资!
    “把官员的薪资预算提到400万,这事朕会找王永光商议的。”
    “陛下,这……”
    “就这样,加完后给司礼监就可以。”
    执笔太监方正化就在一边。
    “是!”
    “行了,你先下去吧。”
    “臣告退。”
    毕自严离开后,崇祯陷入了沉思中。
    为什么要给官员加薪资呢?
    除了大明朝的官员薪资确实低以外,崇祯还想着好好整顿吏治。
    简单的加工资就能整顿吏治啦?
    当然不能,但这只是开始。
    张晨这个人做事从来都是先礼后兵,该拿出来的态度拿出来。
    薪资朕给你们加了,你们再不配合朕,那就别怪朕翻脸不认人了。
    是不是就更有底气砍人脑袋了?
    这叫若欲取之先欲与之。
    也不是全部没有好消息,至少晚上的时候,曹化淳来说,张家口的银子已经运回来了600万两了,还有200万两正在路上。
    接下来,就期待温体仁在洛阳的表现了。
    福王那头猪也是时候动刀子了。
    那才是大头。
    到了三月初的时候,大臣们继续在绑着互喷扯淡抓对方小辫子。
    可这个时候有一条消息传来京师,就如同天外的一刻陨石落在了原本就惊涛骇浪的湖中,一时间,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巨浪。
    什么消息?
    据说洛阳最近出现了一些怪事。
    什么怪事?
    庄稼地里的蟾蜍会说话了,湖里的鱼吃多了没事干也跑到岸边跟人闲聊。
    还有农民从土里挖出了一块石碑。
    后来,有人从会说话的鱼肚子里取出了一张纸。
    传说这条鱼是洛河之神的儿子所化,是来人间传达天意的。
    纸从鱼肚子里取出来了,鱼居然还是活的!
    纸上写的:福贵天下,四海来朝。
    这下把京城里的大臣们都吓到了。
    洛阳这是要干什么?
    这特么的是要造反啊!
    陛下,赶紧派人去看看!
    咦,对了,那谁不就刚好在洛阳么,那个温体仁。
    于是,温体仁奉旨把蟾蜍和那条鱼,以及地里挖出来的石碑带回了京师。
    于是,三法司,连夜开始审一条鱼,一只蟾蜍,和一块石碑。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