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明朝末年的名将。
    值得一提的是,卢象升是一个文官,之前是大名府的知府。
    并且,卢象升本人长得非常清秀,看起来文质彬彬。
    历史上的卢象升,死得很悲壮。
    崇祯十年,皇太极以多尔衮为左翼,岳托为右翼,伐明。
    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
    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
    边关告急,崇祯紧急找卢象升回京师,任命督天下兵马抗清。
    于是开始了卢象升的战旅生涯。
    名义上督天下兵马,实际上手中能调动的2万人而已,所有的计策都无法实施。
    崇祯十一年,卢象升入巨鹿,被清军主力包围。
    崇祯的心腹太监高起潜手中有数万关宁军,却眼睁睁看着清军围杀几千天雄军。
    最后卢象升殉国。
    战后,卢象升的部下杨延麟在找到卢象升遗体后,发现他的战甲里面还穿着麻衣。
    麻衣就是丧服。
    他父亲过世,他还在守丧期间。
    一般古代都是要守丧三年。
    然而国家危在旦夕,卢象升披麻戴孝上阵,最后战死沙场。
    简单的来说卢象升的一声,28岁之前,读书、考功名、做官,28岁那一年的己巳之变,他带着1万人入京勤王,此后踏上军旅生涯。
    直到36岁殉国。
    先后参与了平叛、抗清,最苦的仗都是他打的。
    卢象升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很纯粹,没有什么私心。
    像洪承畴、杨嗣昌他们,基本上都是抱着打工者的态度在干活,不尽全力。
    可卢象升不同,他是一个尽全力的人。
    从哪一点可以看出呢?
    天雄军一般出征,他作为统帅,是冲在最前线的。
    也可以说,在明末那些将领中,大概最纯粹的人,就是卢象升了,第二是孙传庭。
    可惜两人都被崇祯给坑死了。
    卢象升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的。
    而现在呢?
    卢象升的命运轨迹在穿越者张晨的安排下发生了一些改变。
    他领着自己的人马,突然改道,进入了山西。
    这个决策并未上报,做完决策后,才上报给了皇帝。
    呵呵,这下没把皇帝给刺激到,倒是把兵部的一众人给刺激到了。
    例如王洽,就感觉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炸毛了。
    他对皇帝说道:“卢象升主职运输粮草入陕西,却突然自作主张改道山西,擅作主张,扰乱了朝廷计划,当再派人前往接管,以免多生事端。”
    当然,不止兵部,还有一众言官,都嗨起来了。
    大明朝的言官最喜欢干什么?
    最喜欢弹劾大人物,以显得自己不惧权贵。
    卢象升谈不上大人物,但却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作为京卫军的总督苗子在培养的。
    弹劾这样的人,能给自己的声音增添不少荣光。
    于是,短短的两天之内,弹劾卢象升的奏疏就尼玛的堆满了皇帝的桌案。
    不仅如此,这件事还在发酵。
    为什么会发酵?
    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你放心,绝对不是什么正经原因。
    一、发酵的背后,就是兵部针对枢密院的一次攻击,是一次旧派打压新派的政治斗争。
    因为按理说,卢象升是新军编制,新军的军政现在是枢密院在统管。
    二、事情闹大一点,最后洪水滔天,皇帝就没有心思管加派的那些事了。
    无论从哪一点看,都是政治利益的角逐。
    崇祯什么态度?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这就是崇祯的态度。
    那些奏疏,一律留中待发,过一段时间统一烧掉。
    崇祯现在太需要一场在内部叛乱上的军事胜利了。
    因为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
    亲王他也抄了几个了,粮食也弄出了一些,钱也弄出了一些,新军也派出去了。
    而他本人在顺天府也在施行新政。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的局面太动荡。
    他必须得在今年基本抚平叛乱。
    为什么呢?
    原因有三点:
    一、叛乱导致朝局的风向极度不稳定,大臣们喜欢借着此事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俗称转移注意力。
    二、叛乱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数字,具体下去,是一个地方民生的极大破坏,动则某个甲里被杀完、抢完,但官府都无能为力。这给崇祯以后振兴大明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如果今年不安定下来,明年将扩大,一旦扩大,就真的没有精力去应对北边的战事了。
    所以无论如何,今年都要平定下来。
    现在卢象升突然改道进入山西,崇祯更加期盼卢象升能在山西有所作为,让朝堂上的那些人闭嘴。
    卢象升并没有让崇祯失望,他进入山西后,急行军,直接进入了沁水。
    也就是之前杨鹤待的地方。
    此时杨鹤的人马都已经在这一带溃败得一干二净了,纷纷向东边的泽州逃去。
    洪承畴就在泽州。
    而王嘉胤在哪里呢?
    在阳城。
    阳城离沁水和泽州都不远,也就60里的路程。
    这也是王嘉胤迟迟不敢南渡黄河的原因,杨鹤和洪承畴在左右两边咬的死死的。
    现在虽然杨鹤溃败了,但洪承畴的实力大增,王嘉胤担心自己渡河,洪承畴攻击自己。
    所以现在王嘉胤在找神一魁谈判,最好是双方联合起来对付洪承畴。
    而神一魁在哪里呢?
    他就在沁水。
    这一天,神一魁刚刚去阳城见完王嘉胤回来,就听下面的人说来了一支明军,说要咱们尽快投降,不然就动家伙了。
    “对方多少人?”
    “说是1万人。”
    神一魁一听,哟呵,一万人也敢来叫山门?
    而且刚败走了一个,还有人敢来送死,不拿老子当回事了是吧!
    他振臂一呼:弟兄们,抄家伙,咱们出去教那些明军做人!
    应该说,从今天开始,叛军知道有一个人叫卢象升了。
    他们进入阴曹地府之后,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字。
    这是一个晴朗的初秋,刚刚打完胜仗,极度膨胀的神一魁,带着他的三万大军,前来送死了,哦不,前来和卢象升对阵了。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