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孔有德、耿仲明、李应元和李九成骗回北京后呢?
    立刻杀掉?
    当然不行,帝王之术不是这么玩的。
    立刻杀了,以后再用这一招谁还信皇帝?
    不能为了杀几个小喽啰而损了帝王的威信。
    既然这几人都已经到北京了,还怕他们长翅膀飞了?
    孔有德等人到北京后,当天下午,崇祯就亲自接见了他们,态度十分和蔼。
    从未见过皇帝的孔有德等人是又激动又好奇,等见到皇帝后,是又震惊又紧张。
    皇帝在上面说了一大堆,四人只是听着,可能是太紧张了,皇帝的话有些是左耳朵进了右耳朵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拦都拦不住。
    不过紧张感慢慢减弱他们自己是感受得到的。
    最后出来的时候,还是很紧张,而留下来的深刻印象大概就是皇帝脾气很好,说话很温和。
    至于皇帝说了什么,记住了一半,忘记了一半。
    下面自有太监带领四人出去,又有人安排了马车,将四位一路送到各自的府邸。
    等四人各自到自己府邸的时候,发现府邸早已有了仆人。
    孔有德不由得感慨:当今陛下真乃生命天子也!
    至于四人封的爵位到底是什么?
    孔有德是平东侯,耿仲明封的是东江侯,李九成封的是忠义侯,作为李九成的儿子,李应元自然就是小侯爷了。
    他们感觉自己仿佛在做梦,前些天还在登州受尽了冷眼,摇身一变,在帝都住上豪宅,爵位加身,显赫无比。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已经开始磨刀了。
    张晨的行事风格也很简单,有功要赏,有过要罚。
    这些人有功,赏的也赏了。
    等过一段时间,再让人翻他们的旧账,一起算。
    为什么是过一段时间?
    赏和罚要分开,不然外人容易混淆。
    一旦如此,便会认为皇帝赏罚不明。
    这是孔有德几人的临时安排。
    这事到此为止了?
    自然没有。
    孔有德这几人被封了侯,这可是大事。
    毕竟孔有德身上贴的是毛文龙的标签。
    而毛文龙在世的时候,朝堂上,出了袁可立为他说话,其他人,一个比一个讨厌他。
    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非东林党,都不喜欢他。
    因为他这个人太骄躁跋扈,连一手提拔他的袁可立都驾驭不了他,可想而知,这个人基本上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
    所谓的知遇之恩,在他眼里,也一文不值。
    如此,便树立了许多敌人。
    现在他的义子部将们被封侯了,那些大臣知道后,能就此罢休?
    几日之后,皇帝正在看乾元堂的报表,忽然就有弹劾的奏疏被送过来了。
    弹劾的对象自然就是孔有德这几人,在这一日,崇祯一连收到了几十封弹劾奏疏。
    他相当满意,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杀孔有德等人,何须自己动手,这朝堂上下一大堆人想他们死。
    不过现在不是时候,现在杀不得,否则就是打自己的脸。
    二月十五日,一大早,崇祯洗完热水澡,带着人,出了宫,便一路向大明制造局行去。
    路过乾元堂的时候,崇祯掀开帘子,就看见不少人在排队。
    他注意到了,路上行人,脸上干净清爽了一点点。
    现在还是初春,天气很冷,人们不经常洗澡,还不太明显,等夏天了,区别就应该非常大了。
    这是好事啊。
    等出了到西城的时候,看到不少人在修水泥路。
    这水泥路的成本其实不低。
    既然朝廷有支出,肯定响应的得有收入。
    城内的基础建设,得商人们来买单,得将大明朝的商税也修整一下。
    当然,目前还是局限于北京,不可能一口气推到全国。
    马车一路向制造局行去,很快便到了制造局。
    眼下,孙承宗、李邦华、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还有刚刚被传召到京师的新任兵部侍郎范景文,皆在制造局门前恭候圣驾。
    徐光启、汤若望、孙元化、毕懋(mao,四声)康等人也皆在门口。
    那原本属于工部的军器局,自然是还在,不过基本上已经停止状态。
    能用的基本上是基层,干活的被调到制造局来了,不能用的留在了军器局。
    现在制造局的郎中是毕懋康。
    这是为了防止腐败。
    没办法,原本的军器局烂账太多,新的兵器已经不能经过那里了,否则钱投进去没回响,东西还造不出来。
    崇祯下了马车,众人行礼道:“参见陛下。”
    “都不必多礼。”
    崇祯说着,向里面走。
    制造局周围平日里都是有重兵把守的,而且全部都是调派的锦衣卫,没有皇帝的令牌,是进不去的。
    除非像现在这样,和皇帝一起进去。
    这里可是有大量的军事机密的。
    等进去里面后,往深处走,崇祯道:“燧发枪现在有多少支了?”
    “回禀陛下,现在一共制造出2万支。”
    “带朕去看看。”
    “陛下这边请。”
    众人一起跟着毕懋康进了右边的大门,里面空间极大,这里是火器库房。
    一边摆放着八门红夷大炮,看起来雄壮而有震撼力。
    再往里面走,是一排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燧发枪,规格基本上是一模一样。
    每一支燧发枪的头部都有一根刺刀。
    它们安安静静躺在上面,看起来颇有质感。
    一眼望去,颇为壮观,极其震撼。
    尤其是向张晨这种穿越者,他明白燧发枪待刺刀意味着什么,从而更加感到震撼。
    2万支!
    毕懋康一年多的时间,造了2万支燧发枪出来了!
    一天能造50支!
    在武器制造搬到这边来之后,效率明显提高了太多太多。
    张晨也不得不感慨中国古代制造。
    古代制造肯定是非常强的,从秦代开始便是如此。
    宋朝的时候,兵器装备简直是到了巅峰,普通士兵都可以披甲了。
    明朝更不必说。
    因为钢铁冶炼技术提升了,铁矿被挖掘的也更多了。
    张晨拿起一边的一个小麻袋,上面写的弹药袋,燧发枪的弹药就是装在这里面。
    每一把燧发枪还配置了一根插销,那是上子弹用的。
    火枪营从去年就组建了,现在装备大大增加,火枪手在今年7月的大战,应该是可以初次投入,小试牛刀了。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割韭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我在大明割韭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