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大家还能怎么说?还能怎么办?只能盛赞皇帝英明,盛赞皇帝慧眼识英才,不但这大政方针上绝对英明,就是这识人用人上也是别人不能及的。大家都吃了一个闷亏,只能憋住气不吭声。
偏偏何家水涨船高起来。先是后宫中,何嫔生了九公主,太后亲自下了旨意,封了德妃。光是这个德字,就让很多官员知道太后是宠爱着何妃的。这还不说,太后还高调的让德妃管理宫务,虽然是和荣妃一起。可是,这毕竟等于是分了皇后的职责,如今没有皇后,这不就意味着,皇帝的后宫中,最尊贵的就是良贵妃和德妃,荣妃吗?哪怕是这荣妃都在德妃之后,毕竟荣妃是没有封号的,德妃可是封了德啊。德言容功,女子四德,这德字可是第一的。如果说六妃中第一位,那肯定是德妃了。
内宫中地位升高。何家赚钱也跟抢钱一样。
谁都想不到,这一年大夏的西北会发生那样巨大的变化。何家撬动了西北的经济,北蛮被整个带动起来。
北蛮先是富裕起来,然后动乱起来,如今哪怕是到了冬天还征战不休,各部落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北蛮大量财富汇聚往图兰城。江南商户特别是苏城商户在何家的带领下,在图兰城的各行各业可是大赚特赚。别说是各家商户了,就是在座的官员们,家里的生意都因此水涨船高,各家的口袋都丰富起来。
这何家要钱有钱,要权势有权势,眼看就起来了。
大家想要对付的何英华不但一点没有被对付着,她身后的不入流的何家,如今也能正大光明的站在台面上,甚至成为了大夏官宦队伍的新势力。
这样的手段,这样乌龟壳一样的保守,这样悄悄的锐意进取,无论是哪一样,都让大夏的官员,大夏的士林措手不及,对付不了。
也让在座的一些大佬主意落空,只能干瞪眼睛。
所以,才会出现今天这个局面,大家只能默认何英华的存在,只能歌颂皇帝任命何英华差使是绝对正确的。
每个人都称赞起来皇帝,歌颂皇帝。皇帝喜滋滋的听着,颇为得意。一边听着大臣们的歌颂,皇帝一面偷看着何英华。这个小姑娘,送进门来就安静的坐着,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规规矩矩,礼仪周到。绝对是淑女中的典范。
就是这样一个规矩的淑女,让大夏的那些腐朽的官员们吃了一个闷亏。这个御姐可是跟皇帝前世在公司里见到的那些强大气场的女高管们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何英华这样的,无疑是成功的。看到各路等着找茬的官员士林读书人,面对一个待在深闺内宅守孝的弱女子,吃闷亏的情景可是让皇帝暗地里笑了一年。
不过,何英华到底是不是待在深闺内宅呢?还真的不是。皇帝有自己的线报,知道何英华经常低调的坐着车,去田间地头看情况,也经常出入自己家店铺工坊,只是不去衙门罢了。当然了,人家有底气不去衙门。衙门那边的事情,她两位哥哥还有家里一堆仆从给处理的妥妥的,她就只是动脑子,发号施令就行了。
这一年中,何家的生意蒸蒸日上,钱赚的皇帝都要眼红了。何英华自己手里的江南一省的棉花推广工作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成功耀眼的让朝廷那些官员们都不好意思装没有看到。江南百姓今年的收入增加,日子好过,江南的赋税大幅度增加,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朝野上下一片歌颂,谁还敢挑刺?
这样的结果还真的是皇帝任命之初没有想到的。不得不说,何英华真的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何英华跟他去年说的那个梦绝对是有隐瞒的,她的前世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穷女教师而已。她一定是参与过政治的。她那老到的手段,那让人惊讶稳妥的办事方法,细致的考虑,都展现出惊人的政治天赋,堪称一个能臣。
还有何家那好到爆,简直比后世那些农学家弄出来的还要好的高产躲避虫害的棉花种苗,也是来历神奇。这个何英华身上还有着巨大的秘密。
不过,皇帝很有自信,他可是皇帝,他是天命所归之人。这何英华应该就是上天派给他的助手。他作为皇帝要容忍人家有秘密。
皇帝得意洋洋的看着在场的众人,止住了大家的歌颂,开口:“朕今天叫大家来,除了说说去年的棉花推广事情,还有就是商议一下,明年棉花推广的事情。各位可以各抒己见。”
在座的很多大臣,在江南也有受益,去年江南江东两省棉花丰收,他们也都或多或少的口袋丰富了一些。他们怎么可能还阻止棉花推广?
大家纷纷开口。有的说,棉花推广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既然已经在江南江东推广开了,证明了是对的,那就应该继续在全国推广。等到全国都普遍种植了棉花,那大夏棉花产量增加,价格下降,百姓穿衣问题就彻底得到解决。想想,整个大夏的百姓都有柔软舒适的棉布衣服穿,夏天吸汗,冬天保暖。这是多大的功德啊。
有的说,江南江东之地都是丰腴之地,所以棉花推广丰收。其实,类似的土地还有很多,比如说两湖之地,比如说北方诸省的大面积土地。还有更加南方的两南省份,那里据说可以一年三熟,要是种植棉花岂不是收获更多。
还有的说,这棉花推广的事情既然已经证明了是十分可行,立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情,就应该派出多个棉花推广使,分别奔赴大夏各个省份,推广棉花种植,让整个大夏百姓都得到利益。
何英华坐着一动不动。不过,每个大臣开口说话,她都飞快的看一眼,虽然这些大臣她都不认识,但是,她都在心里暗暗的记下来,等着回头好问这些人都是谁。
偏偏何家水涨船高起来。先是后宫中,何嫔生了九公主,太后亲自下了旨意,封了德妃。光是这个德字,就让很多官员知道太后是宠爱着何妃的。这还不说,太后还高调的让德妃管理宫务,虽然是和荣妃一起。可是,这毕竟等于是分了皇后的职责,如今没有皇后,这不就意味着,皇帝的后宫中,最尊贵的就是良贵妃和德妃,荣妃吗?哪怕是这荣妃都在德妃之后,毕竟荣妃是没有封号的,德妃可是封了德啊。德言容功,女子四德,这德字可是第一的。如果说六妃中第一位,那肯定是德妃了。
内宫中地位升高。何家赚钱也跟抢钱一样。
谁都想不到,这一年大夏的西北会发生那样巨大的变化。何家撬动了西北的经济,北蛮被整个带动起来。
北蛮先是富裕起来,然后动乱起来,如今哪怕是到了冬天还征战不休,各部落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北蛮大量财富汇聚往图兰城。江南商户特别是苏城商户在何家的带领下,在图兰城的各行各业可是大赚特赚。别说是各家商户了,就是在座的官员们,家里的生意都因此水涨船高,各家的口袋都丰富起来。
这何家要钱有钱,要权势有权势,眼看就起来了。
大家想要对付的何英华不但一点没有被对付着,她身后的不入流的何家,如今也能正大光明的站在台面上,甚至成为了大夏官宦队伍的新势力。
这样的手段,这样乌龟壳一样的保守,这样悄悄的锐意进取,无论是哪一样,都让大夏的官员,大夏的士林措手不及,对付不了。
也让在座的一些大佬主意落空,只能干瞪眼睛。
所以,才会出现今天这个局面,大家只能默认何英华的存在,只能歌颂皇帝任命何英华差使是绝对正确的。
每个人都称赞起来皇帝,歌颂皇帝。皇帝喜滋滋的听着,颇为得意。一边听着大臣们的歌颂,皇帝一面偷看着何英华。这个小姑娘,送进门来就安静的坐着,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规规矩矩,礼仪周到。绝对是淑女中的典范。
就是这样一个规矩的淑女,让大夏的那些腐朽的官员们吃了一个闷亏。这个御姐可是跟皇帝前世在公司里见到的那些强大气场的女高管们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何英华这样的,无疑是成功的。看到各路等着找茬的官员士林读书人,面对一个待在深闺内宅守孝的弱女子,吃闷亏的情景可是让皇帝暗地里笑了一年。
不过,何英华到底是不是待在深闺内宅呢?还真的不是。皇帝有自己的线报,知道何英华经常低调的坐着车,去田间地头看情况,也经常出入自己家店铺工坊,只是不去衙门罢了。当然了,人家有底气不去衙门。衙门那边的事情,她两位哥哥还有家里一堆仆从给处理的妥妥的,她就只是动脑子,发号施令就行了。
这一年中,何家的生意蒸蒸日上,钱赚的皇帝都要眼红了。何英华自己手里的江南一省的棉花推广工作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成功耀眼的让朝廷那些官员们都不好意思装没有看到。江南百姓今年的收入增加,日子好过,江南的赋税大幅度增加,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朝野上下一片歌颂,谁还敢挑刺?
这样的结果还真的是皇帝任命之初没有想到的。不得不说,何英华真的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何英华跟他去年说的那个梦绝对是有隐瞒的,她的前世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穷女教师而已。她一定是参与过政治的。她那老到的手段,那让人惊讶稳妥的办事方法,细致的考虑,都展现出惊人的政治天赋,堪称一个能臣。
还有何家那好到爆,简直比后世那些农学家弄出来的还要好的高产躲避虫害的棉花种苗,也是来历神奇。这个何英华身上还有着巨大的秘密。
不过,皇帝很有自信,他可是皇帝,他是天命所归之人。这何英华应该就是上天派给他的助手。他作为皇帝要容忍人家有秘密。
皇帝得意洋洋的看着在场的众人,止住了大家的歌颂,开口:“朕今天叫大家来,除了说说去年的棉花推广事情,还有就是商议一下,明年棉花推广的事情。各位可以各抒己见。”
在座的很多大臣,在江南也有受益,去年江南江东两省棉花丰收,他们也都或多或少的口袋丰富了一些。他们怎么可能还阻止棉花推广?
大家纷纷开口。有的说,棉花推广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既然已经在江南江东推广开了,证明了是对的,那就应该继续在全国推广。等到全国都普遍种植了棉花,那大夏棉花产量增加,价格下降,百姓穿衣问题就彻底得到解决。想想,整个大夏的百姓都有柔软舒适的棉布衣服穿,夏天吸汗,冬天保暖。这是多大的功德啊。
有的说,江南江东之地都是丰腴之地,所以棉花推广丰收。其实,类似的土地还有很多,比如说两湖之地,比如说北方诸省的大面积土地。还有更加南方的两南省份,那里据说可以一年三熟,要是种植棉花岂不是收获更多。
还有的说,这棉花推广的事情既然已经证明了是十分可行,立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情,就应该派出多个棉花推广使,分别奔赴大夏各个省份,推广棉花种植,让整个大夏百姓都得到利益。
何英华坐着一动不动。不过,每个大臣开口说话,她都飞快的看一眼,虽然这些大臣她都不认识,但是,她都在心里暗暗的记下来,等着回头好问这些人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