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昆设想着研发出顶尖的航空发动机,支持五代战机的自研自产,让空军跳过三代半、四代战机,大规模的列装第五代战机。
    这个设想说出来很振奋人心,实际上,也真就只是个想法而已,连他自己都知道很不现实,暂时只能在心里想想,只是对昆仑二组的设计表示认可,并支持设计瞄定五代战机。
    赵奕瞄定定战机倒是不在意,只是希望能按照最高规格制造样机。
    五代战机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设计级别越高端的战机,就会对发动机有更高的要求,五代战机是目前最高端的战机,瞄定第五代战机才能制造更高端的样机。
    这也是国内自研航空发动机被战机设计、制造掣肘的地方。
    因为原本没有高端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昆仑发动机就是第一个研发大项目,投入、研发的年限太长,发动机研发组也就没有独立出来,导致样机设计制造时,必须要按照设计级别,先要去瞄定计划制造的战机,也就是后续研发后续再考虑,当前不再额外拿出一笔钱去做后续研发,样机调试成果就能大批量生产装载战机。
    提前瞄定战机来制造样机,确实能够提高研发到生产的效率,但同时也是对研发的掣肘,有些高端的设计不得不为此‘部分阉-割’。
    昆仑发动机遇到的掣肘还不大,昆仑二组就可能遇到更大的掣肘。
    如果瞄定的战机对发动机的需求没有那么高,就不需要那么高端的设计,为了能节约成本、加快速度,肯定会把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高端设计砍掉。
    赵奕对这种情况有些担心,好在确定瞄定战机的会议马上要召开,也不用等太长时间。
    这次来航空集团的主要目的,也是参加这次集团内部,针对发动机研发以及战机设计、制造的会议。
    会议没有太多的准备,很快就直接进行了,但看看参加会议的人,就知道究竟有多么重大了,能参加会议最低级别,也是发动机研发组的副设计师,也就是比张刚川低一个级别的人物,其他航空集团内部人员,也有几个副设计师、副总经理。
    参会有一半儿不是航空集团的人,其中科学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代表,有上级的副部长级领导,空-军、海-军的代表,甚至还包括一名有少将军衔的领导。
    等等。
    很快会议开始了。
    虽然会议直接涉及到昆仑二组的设计研发,但赵奕多数处于一个旁听的状态,因为好多议题、报告都和国内空-军现状,战机列装发展方向有关,还有就是各种战机适配的任务以及国-防-空-军相关议题,比如有的战机批量装配是用于压制台-海、东南亚方向力量之类。
    总之,很复杂。
    作为一个旁听者来说,赵奕听了好多的议题,也了解到国内空军、战斗机相关的情况,顿时都觉得刘建昆说的不靠谱。
    设计瞄定五代机?
    难啊!
    目前国内在役的战斗机,还是以二代半、三代机为主,未来的大方向是,主力战机升级为三代半以及四代战机,听起来似乎距离五代机很近。
    实际上并非如此。
    国内有成熟技术、能自主生产的是j-10、j-11系列战机,但大部分使用的发动机也依靠进口,性能来说也只达到三代半战机的程度。
    航空集团以及空-军的计划是,大规模列装j-10、j-11系列战机,也就是大规模更换三代半战机,再加上几十架进口‘苏’字打头的战机,让空-军拥有上千架三代半战机,也算完成一个阶段的更新换代。
    现在国内自主设计研发的,确定性能达到四代战机级,甚至接近第五代战机,能对三代半战机形成绝对优势的,就只有刚刚试飞的j-20战机,不谈一架刚进入试飞阶段的战机,距离大批量生产有多远,即便是j-20战机技术成熟,也不太可能快速大批量生产。
    因为,类型和成本。
    j-20类似于m国的f-22,是拥有完善设备优势的重型战斗机,重型战斗机的潜力有限,笨重就是最大的问题,导致不可能成为舰载机,未来的使用潜力被限制。
    成本也是巨大的问题。
    m国的f-22造价高达两亿到三点五亿美元,j-20的造价没有公开,但肯定不会少于一亿美元,还不包括研发阶段的投入。
    m国为了‘摆脱’只有威慑能力的f-22,研发了低配版的f-35,也就是目前公认技术最高端的战斗机,f-35造价依旧非常高昂,但能装载到航母上,使用的潜力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现在航空集团的会议讨论的,也和‘减配’j-20有关,他们早就拟定了方案,研制出一款‘减配版’的j-20,也就是j-31。
    j-31,设计是中型战斗机,性能不会比j-20差太多,并且能装载到航母上,听起来倒是很不错,但实际上,j-20才刚刚进行了试飞,技术可以说还不成熟,j-31在图纸上还不完善。
    j-31,也就是昆仑二组的设计,瞄定的战机型号。
    整个会议的后半段就是围绕着j-31展开,j-31的设计负责人李建明两次作报告,还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意见,但实际上,谁都能听的出来,李建明对j-31的设计,最多也就是做了一半儿,好多设计都不完善,很容易就能找出问题。
    比如,机翼问题。
    j-31设计是复材一体成型机翼,当场就有人提出,“f-2上装载过复材一体成型机翼,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抗剪切应力等冲击载荷的性能差,对破损造成的应力集中和结构强度急剧恶化的问题容忍度极差。”
    “作为舰载机,飞行远低于陆上机场,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如果很难做出剧烈的机动动作,难道要像f-2一样,只能规规矩矩的起飞吗?”
    李建明对此只能回答说,“目前,我们还在研究、改进……”
    毫无疑问。
    最少到目前位置,j-31的设计还是有问题的,好在会议的中心是发动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刘建昆最后还是宣布了结果。
    昆仑二组的设计被分成了两份,一份交给昆仑发动机组,结合原本的昆仑组的设计,砍掉那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新设计、改进,合并出一份全新的发动机设计,并且开始制造样机,瞄定的依旧是歼-10。
    这个发动机被命名为wz-a2型。
    同时,昆仑发动机组还继续原本的工作,也就是继续调试昆仑发动机,争取能让昆仑发动机完成对三代以及三代半战机的适配,也就是保证研发三十年的昆仑发动机有成果。
    昆仑二组则改名‘战鹰’机组,以研发最高端发动机为目标,制造样机瞄定的是j-31战机,发动机代号则命名为wz-a1。
    wz-a1、wz-a2,代号就说明了设计的来源。
    ……
    会议结束。
    昆仑二组改名为‘战鹰’组,等于是彻底和昆仑组划清界限,甚至昆仑组最新的研发工作,借助的还是‘战鹰’组的设计。
    当然了,最初昆仑二组做研发设计,依靠的也是昆仑组研发打下的基础。
    双方可以说互有助益了。
    赵奕从会议室里走出来,就被工作人员引领着到了另一间小会议室,见到了航空材料研究院的高明甫以及j-31的设计师李建明,他主要是过来和李建明沟通。
    高明甫则是过来和赵奕熟悉一下,他是航空材料研究院的代表,负责wz-a1发动机的制造过程,发动机样机的制造,和航空材料的关联非常大。
    这方面,航空材料研究院才是专业的,张洪涛、李荣茂相比都是门外汉。
    赵奕和高明甫原本就见过一次,见面只是熟络的说了两句,随后就才等到姗姗迟来的李建明。
    李建明确实很忙。
    在j-31的设计问题上,他需要和好几个部门,甚至是军方部门进行沟通,一款战机设计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服役完成任务,j-31设计上就需要考虑到,未来服役后的任务问题。
    比如,有些战机设计、制造,是为了威慑南面的邻居,因为南面的邻居军事力量相对薄弱,就不需要设计的太高端,多消耗成本根本没有意义。
    有些战机则是为了对抗东部国家的力量,东部国家有m国背后支持,就需要技术性能起到威慑作用,设计、制造上就要高端了。
    j-31就是这样。
    j-31碰到的问题不是使用限制,而是被要求的用途太广泛、技术太过于高端,适配一大堆性能的前提下,还需要……减重?
    李建明只感觉太难了。
    他觉得其他部门大概都没有仔细思考过,就不断对j-31提出设计要求,可全部都做到怎么可能呢?国内的战机设计、制造经验和技术,肯定已经找到了一些特色,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与国际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好多技术不支持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单靠设计提升性能。
    李建明带着郁闷走进了小会议室,见到赵奕还是露出了笑容,他握住赵奕的手说道,“赵院士,真没想到,你会来设计发动机,有了你的参与,以后都不用发愁发动机性能问题了。”
    “客气了!”
    两人说了几句相互恭维的话。
    实际上,就是李建明一直在说,赵奕确实不知道李建明,大概是因为战斗机的设计师,对外也不会做太多的宣传,他们不能说低调做贡献,但确实不会被太多媒体报道出来。
    很快话题转到了wz-a1发动机上。
    战鹰组需要知道j-31对发动机的参数需求,才能知道怎么对设计进行一定幅度的修正,来制造wz-a1的样机。
    面对这个问题时,李建明则连连抱怨,“想定型设计,难啊。赵院士,你也看到了,j-31的设计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甚至设计需求上都没有确定。”
    “我们短时间很难确定设计,也就很难提供具体到发动机的参数需求。”
    赵奕皱眉问道,“我们可以先制造样机,等调试好了以后,如果性能上有差异,可以对j-31的设计进行微调,或者对发动机性能进行修正。”
    李建民思考着点头道,“这个也是可以的,但是大致的参数,我回去还是要和其他人讨论一下,和其他部门也要沟通……”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
    赵奕听了好半天,很干脆的问道,“李教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几个月吧!”
    赵奕再次皱起了眉头,“不能短一些。”几个月时间有些太长了,样机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生产出来的,只是定型参数就等几个月,时间都被等待浪费掉了。
    李建明歉意的摇了摇头。
    两人没谈拢。
    或许也不能说没谈拢,气氛还是很客气的,主要j-31确实无法定型设计,连大致的参数也无法提供。
    等李建明离开以后,高明甫安慰的说道,“赵院士,其实,相对于战机设计来说,几个月时间已经很快了,j-31的建造,肯定是个长久的工作。”
    “别说是设计都没定型的j-31了,就算是已经试飞的j-20,具体的设计还要经过很多次修改,也许连发动机都要更换,昆仑组瞄定的不就是j-20?”
    赵奕郁闷的摇头,“但是,几个月也太长了吧,我只是要个参数啊,而且……这种事情,说几个月,也许就能拖够一年,甚至更长。”
    高明甫没有反驳,他默认了赵奕的说法。
    赵奕带着郁闷回了酒店,想想还是很不甘心,干脆再快步走回来,直接找到了刘建昆。
    刘建昆处理完会议后续的工作,才刚回到办公室打算休息片刻,之后还要应付几个设计师、经理和军方代表,他的工作确实非常忙。
    这时,助理就报告说,“赵院士来了。”
    “马上来。”
    刘建昆站起来往外走,到旁边的会客厅见到了赵奕,“赵院士,不是回酒店了吗?”
    “j-31设计那边有问题。”
    赵奕郁闷的说了一句,问道,“我过来是想问一下,发动机制造样机,必须要根据瞄定战机给定的参数,调整设计吗?”
    “是这样。”
    刘建昆点头解释道,“样机制造出来、调试好,就能直接装载到战机上试飞。如果没有瞄定的战机,发动机制造出来也暂时用不上,不上天的发动机,只是实验,谁也不清楚性能是否稳定。”
    “但是j-31的设计问题,拖延了我们的进度。”赵奕皱眉道,“如果他们不确定参数范围,我们岂不是要一直等?”
    “理论上说是这样。”刘建昆沉默了许久,解释道,“是这样的。因为集团内部,发动机研发组和战机设计组是一体的,直接关联,并没有独立出去。如果在国外,发动机组是单独的部门,可以随意做研发,但是相应的,也要消耗大量的经费,因为我们自主研发的涡扇发动机,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就一直是这样。”
    “那有什么其他办法吗?”赵奕很干脆的问道。
    刘建昆想了想,试着说了一个方法,“瞄定其他战机?”
    “这个可以啊!”
    “但是……”
    刘建昆道,“现在五代机设计只有j-31,j-20是重型战机,而且设计已经定型,发动机不一定会更换,适配昆仑组只是给一台让他们去实验。”
    “因为j-20未来大概率会生产几十、上百架,如果真能使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肯定会大大的降低成本,也能提升我们自己的技术。”
    “针对五代机来说,我们最需要的是高端的舰载机,机身必须要轻便灵活、支持超音速飞行最好是超音速巡航,最大飞行距离超过1800公里、能携带至少三枚导-弹……”
    刘建昆连续说了一大堆要求。
    赵奕听着都有点头大了,他有些理解李建明为什么无法定型设计了。
    然后,他说道,“要不这样,不是要等j-31定型设计吗?我们战鹰组闲着也是闲着,也申请设计一款适配wz-a1的战斗机?”
    “只要设计通过,是不是就能开始生产wz-a1的样机了?”
    刘建昆都听愣了,他好半天才点了头,“……啊,是。但是,赵院士,你没有设计战机的经验吧?”
    “怎么了?”
    赵奕道,“只是试试,反正光是设计也花不了多少经费吧?万一能行呢?”
    “……也对?”
    “那就这样说定了,我打申请,你要给通过啊?”
    “啊,行,没问题!”刘建昆肯定的点头。他呆愣了好半天,看着赵奕离开的背影,大脑都好像陷入了停滞。
    因为战机定型设计拖延了样机制造,就干脆自己设计个战机?
    这……
    逻辑上好像没问题?

章节目录

规则系学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吃小南瓜并收藏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