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贤惠的皇后,自然能够赢得民心、弥补皇帝的冷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长孙皇后,又比如马皇后,让唐太宗和明太祖的一些负面形象被冲散了不少。
    甚至还有朱温的张皇后,让后人不得不感慨,若是张皇后还在,朱温也是能做个好人的。
    当然, 这些都是后话,杜英此时没办法当做例子来讲。
    但谢道韫还是明白了杜英的意思。
    她抿唇笑了笑,略有些羞涩和迷茫。
    母仪天下······妾身还真是既紧张又期待。
    ————————————
    书院,已经成为关中新政的象征,令求学无门的学子趋之若鹜,令原本掌握书籍知识的世家视作洪水猛兽。
    因此当关中新政在洛阳全面铺开的时候, 关中书院的出现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不过在洛阳兴建书院,杜英也好,王猛也罢,都没有打算直接将其建设成为一座完全照搬长安关中书院模式的书院,而是打算赋予洛阳的新书院多项任务。
    教书育人,反而只是其中之一。
    中朝崩圮之时,洛阳大火,天下文书付之一炬,损失者不计其数。
    对中原文脉之破坏,更胜过昔年焚书坑儒。
    江左世家们纵论玄学,其中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便是一些代代传承下来的文献书籍都已经损毁在战火之中,所以世家子弟们拿到手的又成了早就已经传承千百年的各个经典的原文原著,而历朝历代所做的注脚、解读等等都已经散佚。
    这就好比让后世的小学生直接去读高中的文言文,读不懂的情况下,也只能逮着其中某几个自己尚且还能理解的句子多加剖析、疯狂钻牛角尖,以求能够以偏概全,通过自己对于一两句经义的详细剖析诠释,证明自己已经完全领悟了先贤的思想。
    殊不知这完全就是在向一条歧路上走。
    真正的做学术, 应该是在基于前人大量研究、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再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且继续通过实践去证明之。
    此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
    亦所谓,为往圣继绝学。
    而显然现在江左世家们做学问,不能说高屋建瓴吧,也只能说是空中楼阁了。
    这般胡乱折腾也就算了,并且他们还并不重视实践,也就是说他们提出来的思想到底是不是适用于整个社会,他们并没有尝试,而且也没有什么想要尝试的愿望。
    我们只是突然想到了,并且在饮茶对坐、坐而论道的时候和所谓的志同道合者进行了讨论而已。
    对不对,那不知道,而且那些本来就大字不识一个的贱民们也不配知道。
    这种思想虽然只是弥漫在江左的少数人心头,但是很不幸,江左的生杀大权本来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更不幸的是,这两批少数人,是同样一群人。
    正是因为江左的现有制度已经彰显出来了这么多的弊端,所以关中新政在推行的时候就已经提倡多想、多做。
    有新的想法, 就可以去试一试。
    而与此同时,为了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学不会就只能钻牛角尖的行为, 杜英赋予洛阳书院的新任务,便是在已经快成为一片废墟的宫殿之中搜罗散佚的书籍,重新整理。
    当然,除了这些古籍之外,关中这些年的新学说,以及之前江左朝野的一些具有进步意味的学说,比如罗含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论述,也都在整理编撰的行列之中。
    除此之外,杜英还让关中各处书院筹备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此时的他,正在关中书院山长罗含的陪同下,穿行在洛阳龙门的工地上。
    洛阳书院选址龙门,因此又已经被称为龙门书院,一处处院落沿着山体层层叠叠上升,同时还有几处楼阁正在搭建二层,初露端倪。
    虽然距离一个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的书院还相去甚远,但是至少已经有了开头。
    古来万事开头难。
    正因为杜英乃至整个都督府上下以及关中学界,都对新建设的龙门书院予以厚望,所以罗含也不顾年迈,亲自潜在洛阳指挥书院的建设。
    现在的这位老山长,精神矍铄,看上去干劲十足,杜英来的时候,他正把一批批年轻人指挥得团团转,而自己拄着拐杖满场乱转悠,以至于杜英看着他的腿脚,都有理由怀疑,丢了拐杖,老爷子撒丫子就能跑。
    只不过是时间久了形成了依赖罢了。
    枯木生春,这是书院上下对于这位老山长的一致评价。
    书院的主体不过才刚刚显露出来,这些时日,零散招收的学生还暂时安置在已经搭建起来的一些简易茅草屋中上课。
    “洛阳复兴未久,一切方兴未艾。”杜英叹道,“倒是苦了这些读书人。”
    钱少,所有的钱都得用在刀刃上。
    连杜英自己的府邸,墙上的缺口还是用沙袋和木板封堵起来的呢。
    “风能进,雨能进,天下事,亦能进。”罗含用拐杖指着那几个茅草屋,笑眯眯的说道,“都督曾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为我关中书院生身立命之道也,纵然身在茅草屋之中,亦心怀天下、不改其志。
    关中书院上下,当恪守此也。”
    杜英感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罗含神色为之一动。
    都督犹然还心心念着天下寒士,此等胸襟,终我一生恐怕也只能望其项背,唯有尽全力将都督的所说所盼望的这一切都变为现实,才算是不辱没都督所给予我的巨大声望吧。
    杜英自然不知道在罗含这个学界、民间都已经享有盛名的人,此时在心中却已经把自己吹捧到了极高的位置上。
    若是杜英知晓,他大概会在心中默念一声:
    “这,其实是一个自家茅屋都为秋风所破之人的胸怀。
    伟大的,不是我,而是他。”
    而杜英的目光,此时从茅屋看向了对面。
    那里有一排平房,白墙黑瓦,建设的颇为齐整,有不少撸着袖子、撩起来衣襟的学子正跑来跑去。
    罗含解释道:
    “那里存放的是王师接管洛阳之后从宫殿废墟之中清理出来的书籍残片。”
    杜英一时默然,“残片”两个字,刺动人心。
    千年的文化传承,付之一炬,华夏文脉,差点儿误入歧途。

章节目录

晋末多少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然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然籇并收藏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