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地主 作者:八爷党

    分卷阅读148

    得藩外的发展变化,但倘或真论起算计人心来,又有几个人能算计得过天朝公务员?这帮人没事儿闲的天天就琢磨着怎么算计别人,如今一帮子洗的白白的小绵羊主动跑到门前,脸上不约而同写着“算计我吧我人傻钱多好恐吓”。众位功勋大臣们纷纷表示不将他们算计到骨子里,都对不住自己多年的宦海沉浮。

    只是这边暂且还没决定如何“磨刀霍霍向猪羊”,那一厢却不忘奏请圣上下旨让沈将军刀下留人。毕竟那一颗颗大好头颅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且活人比死人值钱,沈将军你可千万别败家了啊!

    赞美大业朝的形势吧!以马上打天下的大业朝皇帝尤为注重功勋战事,建朝不久也还未染上重文轻武,满口仁义的恶习。所以满朝文武俱都表示磨刀宰人无压力,并没有后世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傻逼思维。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来说,武将比文人可爱多了。怪不得天朝上国永远都提倡“军人是最可爱的人”。

    另一边,自初中历史学上就受够了近代史割地赔款,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赖瑾觉得自己总算找到了报复的目标。总算有了学以致用的机会。一方面咬牙切齿的将自己从前背过的什么《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之类的总总内容全部罗列到宣纸上,然后去除掉里头具体的地名,改换上各藩国比较有名的城市。又逐一添加了赔款多少,每级军官都需要的不同赎金,以及在合约中写下为了弥补战争给大业朝廷和百姓带来的物质和心灵上的创伤,诸藩国须得无条件将各国先进的机括玩意儿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教给大业朝……

    总之赖瑾将自己能想到的各种不合理要求一一写在纸上,最后修改润色完毕,以奏疏条陈的形式上奏给乾元帝。

    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的乾元帝在看了赖瑾的奏疏后不免吓了一跳。他原是觉得赖瑾不显山不漏水的,竟然对诸藩国的形式如此熟悉。怪不得能想出重建市舶司一事,想来也是胸有成竹的。

    之后这本奏章就被暗暗咋舌的乾元帝在朝会上传给众朝臣观阅。在朝会上正商讨着如何宰人的功勋大臣们见了这章程也吓了好大一跳。他们倒是不觉得赖瑾熟悉各藩国的具体情形有什么不妥,只是惊诧于这小探花平日里温声细语,君子如玉的,本质上竟然是如此的霸道狠戾胡搅蛮缠不讲道理。这份奏章摆到众人面前,还没同各藩国商议讨论呢,诸位老臣们首先就觉得心虚不已。

    这种理直气壮欺负孬种蹬鼻子上脸的无耻行径已经不能用“得寸进尺”来形容了。用粗人的话说这简直就是“骑在诸藩国的脖子上拉屎”。其言辞恶劣,举止嚣张让所有与会人士不约而同的觉得……简直太棒了。

    怪不得世人都说文官“蔫坏蔫坏”的,瞧瞧这小赖探花的厚颜无耻云淡风轻,十个武将的脸皮加起来都厚不过他。真是混在圣上身边久了,人都黑心了。(咦,不知不觉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诸位功勋老臣们不约而同的幻想起当这封条陈摆到谈判桌上时,各藩国使臣们怒发冲冠,愤而离场,甚至怒而发战的情景。

    不过就是真打起来了大业朝也不害怕就是了。毕竟诸藩国的火枪火筒虽然比大业朝的先进一些,但论起大炮来可就差多了。曾经以红衣大炮屠灭前朝的大业朝皇室分外喜欢这种声音响亮,杀敌无数的东西。建朝多年以来研究银子花的跟淌水儿似的,就为了改造红衣大炮。虽然如今的大炮已经不能用来打仗了,但也是个开山凿石,修桥铺路的好利器。

    因此诸藩国的敌军们不来也罢,真要是不想活了跑到大业朝内陆撒野,那些廉颇虽老,但每顿能吃三大海碗碧粳饭的功勋老将会让那些五颜六色的毛鬼子们知道知道大业将士们的厉害。

    所谓玩儿冷兵器的行家,琢磨战场杀敌琢磨了几千年,其战事素质可不是紧紧发迹几百年的小鬼子们能较量的。

    有一句话叫完虐你没商量。

    毕竟大业朝注重武事功勋,真正向荣宁二府那般老子得意儿孙就忘本折腾的虎抄抄世家没几个。大家伙儿虽然平日里骄纵蛮横不讲理了一些,但身手武力值可从没下降。你没瞧见区区皇商之家的狗腿子,说打死人就把人打死了。各个的身体素质可都好着呢!

    这厢京都之中列位老臣磨刀霍霍,那厢西海沿子沈轩等人也没有消停。

    与当年南安郡王固守西海沿子的不温不火相对比,沈轩如今就是战无不胜的战神。经历过西北剿灭北蛮王庭以及西海沿子打残诸位藩国两场大战,沈轩的英勇神武已经威慑大业。越发衬出南安郡王的老迈昏庸,尸位素餐。

    随着沈轩在西海沿子水军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日增加,与之而来的便是朝中御史言官多有弹劾沈轩“功高震主”、“目无尊上”、“心有悖逆”、“杀人如麻”等等罪名。只可惜圣上肯听不肯信,朝中大半功勋世家、王公亲贵又在赖瑾的巧言蛊惑下忙着敲藩外诸国的竹杠。热闹闹的一场好戏,竟然没了观众,最后不得不惨淡收场了。

    而经历过一场大胜仗的西海沿子,也因沈轩等人的赫赫战功和赖瑾上眼药般的大肆拉拢而渐渐分为三派。一脉是以南安郡王为首的老牌将帅。他们大多都是当年跟着上皇做事的老臣,祖上因功勋显著被封为异姓王的一脉浩大势力。被太祖皇帝的几代后辈们防范警惕,如今打着忠君爱国的名号持中立态度。对于朝堂上的纷争和倾轧也从不开口过问。

    另一脉则是昔日义忠亲王老年岁为太子时拉拢的一少部分将领。这些人根基深厚,人脉广博,财大气粗,对当今圣上的态度疏离排斥大过敬重。虽然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他们团结一致,紧紧抱成一个团儿。虽然目下为止还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却像绊脚石一般看着都让人觉得碍眼。当然,其后发生的事情也让乾元帝表示自己有些天真单纯,所谓没看见不等于没做过,所谓没发现更不等于没做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不论怎么说,乾元帝目下最想除掉的,还是这一批总是想着颠覆皇权,拥护前太子上位,建立从龙功勋的没眼色的混蛋们。

    最后一脉则是以沈轩为首,卫若兰他爹为坚硬基石的少壮派。主要人员则是冯紫英、冯少楠、卫若兰、陈也俊、韩琦、柳湘莲等功勋世家之子。这些人大半都是此次西海大捷中立下赫赫功勋的少年将领。因为血气方刚,性子豪爽,肯与将士同甘共苦,共同杀敌,遇敌当先等等好习惯,颇得底层士兵的敬重和崇拜。

    小小的西海沿子,一军之中就分了这么三伙势力,其中两伙还都是相看两相厌不找茬都不舒服的死掐。可以

    分卷阅读148

    -

章节目录

红楼小地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八爷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爷党并收藏红楼小地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