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秋到重阳,叶柔发现,邵先生似乎不太爱出门了。
当抚顺坊的院门对外打开时,这一家的公开形象,就是一位靠做郎中与私塾先生谋生的年轻人,带着一对家仆,在京城苦读,准备参加府试、省试和殿试,奔着朱紫加身的最终目标而去。
这也是这个时代,大部分白衣士子的理想。
最近,街坊们得知的好消息是,斯文、和气、清俊却独身的邵先生,终于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发解试。
国朝科举取士的三重考试里,在都城开封,“发解试”也叫“府试”。
不出意外,明年正月里,邵先生,将进入礼部贡院,参加第二轮考试——省试。而若是他祖宗保佑加上自己发挥出色,那么,最终,他将能参加殿试。
过了府试的邵清,除了继续给私塾的童子们启蒙,大部分时间都在房中读书。
叶柔其实是欢喜的。
那个此前一直困扰自己心绪的姚氏,据她弟弟说,给宫里当差后,越发忙着做买卖,想是终究满身猪下水气,满嘴生意经,萧清哥哥到底与她说不到一块去。
萧清哥哥不出门,至少意味着两点,一是,姚氏似乎渐渐远离了他的心,二是,他也不容易接触到开封城里旁的漂亮女子。
夜里,叶柔端上甜羹时,轻声劝着邵清:“先生,歇歇吧,若弓弩院的事成了,腊月未至,我们便可回到燕京城,无须萧林牙请奏,圣上自然要对你封官授爵,哪里还用参加这南朝的什么科举考试。”
邵清释卷道:“若是弓弩院的事不成呢?那我还要试试另一条路,只要能在南朝进士及第,便有机会得个一官半职,假以时日,总能拿到神臂弩的营造法式。”
叶柔忙接上:“那倒也是,我和吕刚仍可襄助先生。”
邵清瞥了一眼放在案上的点心:“这是,梨汤?”
叶柔笑吟吟道:“是将秋梨和芋艿切成小粒后熬煮的,还放了前日胡商送来的凉州枸杞。”
“芋艿?怎地想到放这个?”
“是弓弓弩院的杨作头教的。他说,每到重阳前后,开封人就用芋艿、山药和秋梨熬汤喝,他娘子从前,但凡他当夜值,就会给他送去。”
“从前?”邵清敏感地抓到了这两个字。
叶柔的笑容,从温存转成了讥诮:“那是他们年少恩爱的时候。后来,杨作头的岳家,托了几次关系,让他能入殿前司办差,他却一心要留在军器监做弓弩,这多年也没混出个名堂,弓弩院这样的外廷作坊,还要常常受内廷作坊的阉人们的气。他娘子便与他不谐了。”
叶柔说完,目光熠熠地盯着邵清。
待到沉思中的邵清终于想到抬头看她时,叶柔的目光适时地表现出躲闪之意,面颊也倏地红了。
这已经是她练了许久的本事,此前,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会把对面的杨禹当作萧清哥哥。
邵清淡然道:“所以,这个杨禹,已经开始与你说他心里的苦闷了?”
叶柔微微得意:“男儿也未必就始终坚如磐石。他心里头苦,以为与我同病相怜,便对我,对我诉起衷肠来。前日我依了他所言,给他做了这秋梨芋头甜羹,他喝着喝着,忽地要来抓我的手。但是,但是我躲开了。”
邵清并不想听这些试图讨得他怜惜与心疼的细节。
眼前这女子,始终不明白,他邵清,对她,只喜欢有事说事的禀报。
邵清起身,从书架角落处,抽出一本书。
自沈家借来的《梦溪笔谈》。
他翻到那已经阅读过许多次的一页:“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叶柔道:“先生,这一段,杨禹倒是与我说过另一番情形。说是他们院里的老匠人都说,献上神臂弩的,并非什么党项首领李定,而是一个叫李宏的边关汉人。那李宏全家被夏人屠尽,他才发了狠地要给朝廷献来这能克夏人铁骑的弓弩。”
她顿了顿,似乎想到了有趣的瞬间,又道:“杨禹说到此节,因周遭无旁的人在听,忽地露了不忿之色,言道,宋军战力不足便是不足,教夏人屠了城也不是一次两次,我朝在边事上不如汉唐时,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又道是,边关多少捷报,不过都是边将勾结朝臣,虚奏军功而已。先生,没想到,这小小一个作头,倒还有几分血性呢。”
邵清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叶柔,我已说过,南人中有许多,虽非大富大贵、功名加身之人,心胸见识却都非等闲之辈。”
叶柔顺从地道声“是”。
她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再像刚来时那样露出童年时与萧哥哥撒娇斗嘴的习惯。
他无论怎么教训,自己都乖乖地听。他吩咐去做什么,自己就加倍地做好。
叶柔相信,天下男子仍有共性。
既然杨禹那样见多识广也资质不俗的男子,都能向自己缴械,那么,萧哥哥也未必是一块焐不化的冰。
邵清指着书中“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那句,对叶柔:“沈经略使当年领过朝廷的军器监,也打过西夏人,只是毕竟涉及国朝武备机密,他在此书中也不过寥寥数语,仅陈述了神臂弩的来历和骇人之处。唯有这句略见端倪,你在弓弩院做了这些时日厨娘,给军匠们送饭时,可看到类似的竹木部分?”
叶柔凝神回忆:“有,杨禹有好几次,就在院里试拉匠人们做了一半的机关,须垂直向下抵住铜镫,方能装上弩箭。”
“好,装作好奇地问问他,如果那就是神臂弩的一部分,再想办法去看看,弓弩院哪间房里,削制神臂弩。营造法式,应就在彼处。”
叶柔终于抿嘴,畅然笑道:“世子,我已有了个主意。”
她因太得意,又将“世子”二字脱口而出。
但这一回,邵清没有纠正她。
听完叶柔的谋划,邵清闭目深思,半晌后睁开眼,缓缓道:“便依你的,去安排吧。”
他拿起调羹,舀了一口秋梨芋艿羹,始终拧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确实清甜润喉。”邵清由衷赞道,“不放酸酪,很好。”
他说完,抬眼望着叶柔,不再吝啬笑意。
叶柔觉得,被笑意包裹的一瞬间,自己的心都化了。
当抚顺坊的院门对外打开时,这一家的公开形象,就是一位靠做郎中与私塾先生谋生的年轻人,带着一对家仆,在京城苦读,准备参加府试、省试和殿试,奔着朱紫加身的最终目标而去。
这也是这个时代,大部分白衣士子的理想。
最近,街坊们得知的好消息是,斯文、和气、清俊却独身的邵先生,终于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发解试。
国朝科举取士的三重考试里,在都城开封,“发解试”也叫“府试”。
不出意外,明年正月里,邵先生,将进入礼部贡院,参加第二轮考试——省试。而若是他祖宗保佑加上自己发挥出色,那么,最终,他将能参加殿试。
过了府试的邵清,除了继续给私塾的童子们启蒙,大部分时间都在房中读书。
叶柔其实是欢喜的。
那个此前一直困扰自己心绪的姚氏,据她弟弟说,给宫里当差后,越发忙着做买卖,想是终究满身猪下水气,满嘴生意经,萧清哥哥到底与她说不到一块去。
萧清哥哥不出门,至少意味着两点,一是,姚氏似乎渐渐远离了他的心,二是,他也不容易接触到开封城里旁的漂亮女子。
夜里,叶柔端上甜羹时,轻声劝着邵清:“先生,歇歇吧,若弓弩院的事成了,腊月未至,我们便可回到燕京城,无须萧林牙请奏,圣上自然要对你封官授爵,哪里还用参加这南朝的什么科举考试。”
邵清释卷道:“若是弓弩院的事不成呢?那我还要试试另一条路,只要能在南朝进士及第,便有机会得个一官半职,假以时日,总能拿到神臂弩的营造法式。”
叶柔忙接上:“那倒也是,我和吕刚仍可襄助先生。”
邵清瞥了一眼放在案上的点心:“这是,梨汤?”
叶柔笑吟吟道:“是将秋梨和芋艿切成小粒后熬煮的,还放了前日胡商送来的凉州枸杞。”
“芋艿?怎地想到放这个?”
“是弓弓弩院的杨作头教的。他说,每到重阳前后,开封人就用芋艿、山药和秋梨熬汤喝,他娘子从前,但凡他当夜值,就会给他送去。”
“从前?”邵清敏感地抓到了这两个字。
叶柔的笑容,从温存转成了讥诮:“那是他们年少恩爱的时候。后来,杨作头的岳家,托了几次关系,让他能入殿前司办差,他却一心要留在军器监做弓弩,这多年也没混出个名堂,弓弩院这样的外廷作坊,还要常常受内廷作坊的阉人们的气。他娘子便与他不谐了。”
叶柔说完,目光熠熠地盯着邵清。
待到沉思中的邵清终于想到抬头看她时,叶柔的目光适时地表现出躲闪之意,面颊也倏地红了。
这已经是她练了许久的本事,此前,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会把对面的杨禹当作萧清哥哥。
邵清淡然道:“所以,这个杨禹,已经开始与你说他心里的苦闷了?”
叶柔微微得意:“男儿也未必就始终坚如磐石。他心里头苦,以为与我同病相怜,便对我,对我诉起衷肠来。前日我依了他所言,给他做了这秋梨芋头甜羹,他喝着喝着,忽地要来抓我的手。但是,但是我躲开了。”
邵清并不想听这些试图讨得他怜惜与心疼的细节。
眼前这女子,始终不明白,他邵清,对她,只喜欢有事说事的禀报。
邵清起身,从书架角落处,抽出一本书。
自沈家借来的《梦溪笔谈》。
他翻到那已经阅读过许多次的一页:“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
叶柔道:“先生,这一段,杨禹倒是与我说过另一番情形。说是他们院里的老匠人都说,献上神臂弩的,并非什么党项首领李定,而是一个叫李宏的边关汉人。那李宏全家被夏人屠尽,他才发了狠地要给朝廷献来这能克夏人铁骑的弓弩。”
她顿了顿,似乎想到了有趣的瞬间,又道:“杨禹说到此节,因周遭无旁的人在听,忽地露了不忿之色,言道,宋军战力不足便是不足,教夏人屠了城也不是一次两次,我朝在边事上不如汉唐时,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又道是,边关多少捷报,不过都是边将勾结朝臣,虚奏军功而已。先生,没想到,这小小一个作头,倒还有几分血性呢。”
邵清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叶柔,我已说过,南人中有许多,虽非大富大贵、功名加身之人,心胸见识却都非等闲之辈。”
叶柔顺从地道声“是”。
她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再像刚来时那样露出童年时与萧哥哥撒娇斗嘴的习惯。
他无论怎么教训,自己都乖乖地听。他吩咐去做什么,自己就加倍地做好。
叶柔相信,天下男子仍有共性。
既然杨禹那样见多识广也资质不俗的男子,都能向自己缴械,那么,萧哥哥也未必是一块焐不化的冰。
邵清指着书中“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那句,对叶柔:“沈经略使当年领过朝廷的军器监,也打过西夏人,只是毕竟涉及国朝武备机密,他在此书中也不过寥寥数语,仅陈述了神臂弩的来历和骇人之处。唯有这句略见端倪,你在弓弩院做了这些时日厨娘,给军匠们送饭时,可看到类似的竹木部分?”
叶柔凝神回忆:“有,杨禹有好几次,就在院里试拉匠人们做了一半的机关,须垂直向下抵住铜镫,方能装上弩箭。”
“好,装作好奇地问问他,如果那就是神臂弩的一部分,再想办法去看看,弓弩院哪间房里,削制神臂弩。营造法式,应就在彼处。”
叶柔终于抿嘴,畅然笑道:“世子,我已有了个主意。”
她因太得意,又将“世子”二字脱口而出。
但这一回,邵清没有纠正她。
听完叶柔的谋划,邵清闭目深思,半晌后睁开眼,缓缓道:“便依你的,去安排吧。”
他拿起调羹,舀了一口秋梨芋艿羹,始终拧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确实清甜润喉。”邵清由衷赞道,“不放酸酪,很好。”
他说完,抬眼望着叶柔,不再吝啬笑意。
叶柔觉得,被笑意包裹的一瞬间,自己的心都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