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封到筠州,直线距离一千五百里,马程两千里,大宋帝国的急脚递,花了六天的时间,将十余株高矮不一的咖啡树苗,送到了筠州城内的递铺门前。
作为这批官营快递的收件人,苏辙被请来递铺签收后,满脸懵懂地接过随着树苗一同发来的“递筒”。
依着大宋的递送律令,递铺间的文书封装,有“实封”和“通封”两种方式。实封就是密封形式递送,只有官方文书、边疆军情机要、官员奏事、大案上报等,才允许用实封。官员的私人信件,往往采取通封形式。
苏辙从皮质递筒里拿出来的信笺,是实封信件,纸张对角而折,以红蜡滴封于折痕上,旁边盖着发件人的印章、落有发件人的签名——苏颂。
苏辙启封,总共三页纸,一张是京师榷货务委派姚欢往惠州试种胡豆树的公文,一张是翰林院医药局委派邵清往惠州巡诊的公文,第三张是一封私信,却不是苏颂写的。
......
筠州城郊,苏辙授学的东轩堂。
“这确实是叶柔的笔迹,”邵清看完信,对姚欢道,“胡豆树是清明后运抵开封的,叶柔见树苗活着,将银钱结给了番客,就去找了苏颂苏公。她是个机灵的,晓得须尽快将树苗往南边送。”
姚欢略一思忖,望着邵清,喜道:“这说明,重审环庆路旧案的事,成了!我与苏公说过,想去岭南种胡豆树,官家又确实允他兼理胡豆事宜。榷货务和翰林院医药局签发公文,朝廷的急脚递来运苗木,这些事,他都须禀过官家才做得到,且是公开的。可见,苏公已不怕外人知晓,我与你在筠州。”
苏辙在一旁,亦点头:“有理。子瞻与我上书言事乃去岁腊月,如今已是谷雨时节,若蔡京仍得势,对我兄弟二人的处置,不可能还不成文诏告。但州府这几日的邸报上,还未见对环庆路旧案或邓蔡两家的说法,应是由于,这并非军机要务,走的是普通马递,没有急脚递这样快。”
苏辙望着院中那些树苗,又向两个年轻人道:“苏子容怕曾布在此案上,虚与委蛇、乃至去和蔡京做交易,遂分出一半凭据,让你们这般水陆劳顿地来见老夫,你们实在辛苦了。好在这样看来,也算没白跑这千余里路,若你们接下来要将这些胡豆树运去子瞻所在的惠州,老夫可想法,让你们走公家的漕船,又快又安妥。”
姚欢越发舒眉展颜:“多谢苏公!”
苏辙摆摆手,示意她不必见外,诚然道:“既是公务,急脚递都能用,漕船怎地不好用?你们放心,此事不难。我再给你们写一封信,你们到惠州后交予子瞻。我这位阿兄,此生大半岁月,都在各州为官,最晓得黎民百姓的稼穑艰难。若岭南真能栽种这些胡豆,如淮南、两浙、福建三路种茶一般,总比逼死当地百姓、他们也交不足粮赋,好些。”
……
东轩堂的院子里,段正严蹲在地上,像考究鱼圆的品质一样,细细观察着竹筐里的小苗。
它们中的大部分,不过两尺来高,叶薄如绡,形似扁舟,叶片上的脉络又好像鱼的脊骨。枝杈细细的,还是生青色的草本质地,却很密,热络地拱卫着主干。
只有一株,已经显露了小型乔木的雏形,足足超过了四尺,侧枝也已木质化,自下而上绽出素馨花一般的嫩蕊。
段正严看到这些洁白的小花苞,凑上去使劲嗅了嗅,终于确定自己没有认错。
他回过头,目中星光闪烁,惊喜地问道:“这就是你们说的胡豆树?它所结的果子,是不是从青到黄,再变红、变紫,直到落下?”
姚欢道:“对,番商确是这般说的,它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她作为后世来人,自是晓得咖啡树的新鲜果子是红色的,当初不过为了契合自己宋朝土著姑娘的身份,才去请教一番京城的番商。
段正严站起来,见邵清和姚欢眼里,已露了诧异之色,不由笑道:“这树,我大理皇宫中,就有两棵。”
原来,此世有赖于发达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大宋与大食(阿拉伯世界)集本控制了印度洋的海上贸易。大食的船只不仅停靠大宋的广州、泉州等港口,也停靠天竺(印度)。
从天竺往东,经过缅甸,大食的人与货,即能进入大理国。
“七八年前,我们的羊苴咩城,来了一个大食人,他将带来的货物卖掉后,并没有回到天竺去坐船,而是留在我们大理国,要在洱海边修建一座怀圣寺,传播他的《大食法》。我母亲的奶娘家,年纪最小的女儿,爱上了这个大食人,也信了他的《大食法》,与他一同修建那座大食寺。可是只过了一年多,那大食人染上疫病,过身了。我母亲本就将奶娘的女儿当作亲妹妹看待,便将她接回来做了贴身女使。”
段正严指着咖啡树中唯一那棵已能开花的成树,道:“女使从没有建完的怀圣寺里,将她先夫所种的两棵小树,移栽到了我们的宫里。那两棵树,与这一棵,从叶子到花,都一模一样。每年谷雨前,满树清香白梅似的小花,但很快就落了,赤日炎炎之际,树上会挂满红彤彤玛瑙似的果子。”
听段正严说完,姚欢只觉得自己的认知又被刷新了。
云南最早的小粒咖啡树,竟然并不是清代的天主教传教士引入的,而是早了八百年,由一位***教传教士引入的。
这两棵生长在大理段氏皇宫里的咖啡树,没了下文,大概是因为在那个时空的公元11、12世纪,大宋并未出现咖啡豆,周边邻国自也不晓得。段氏皇宫里的咖啡树无人问津,渐渐枯萎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吧?
姚欢和邵清离京南来,随身带了两包咖啡生豆,到得筠州,虽没有开封城的烘豆桶,用炒中药的法子烘焦碾碎,煮成饮子,又加入筠州的水牛奶调味,请苏辙与段正严尝了,二人均觉得新奇好喝。
此际,段正严得知,原来自家宫中那两棵树的红果子,去皮去肉留下其中的种子,晒干再烘烤,就能得到宋人煮饮子的这种胡豆,他顿时兴致大增。
“待我随着苏公潜心向学一年,明岁回到大理,便去好好琢磨琢磨那两棵胡豆树。”
段正严笑嘻嘻地绕着院子里的树苗们又看了一圈,忽地不笑了。
他意识到,要与眼前这对“兄妹”告别了。
“赵兄初见小弟,小弟假托家在广南西路时,兄便问起惠州雷州的风物,是因为要去那边栽种胡豆树吧?”
段正严向邵清道。
他想了想羊苴咩城的气候,显然与筠州大相径庭。这些自大食来的胡豆树,应不宜种在筠州。
邵清拱手道:“我二人正是要携着这些树苗,先去惠州。行将离别之际,有一实情才向贤弟道明,请贤弟勿怪。”
段正严眉毛一扬,清澈的双眸中几丝落寞闪过,却很快恢复了赤子般的欣悦纯挚,重现了浅浅笑容道:“你们,其实并非兄妹吧?”
邵清与姚欢对视一眼,也坦率地笑笑,问道:“哦,怎么看出来的?”
段正严道:“赵兄看赵娘子,并不像我舅父看我母亲,全然是我父亲看我母亲的模样。”
真是个观察力满分的宝藏男孩!
邵清面色一讪。
旋即,邵清想起那日段正严带着骄傲之意说过父亲对母亲的情深意浓,又对小王子的话甘之如饴。
姚欢则哑然失笑。
段正严的意思,她懂,段正严的耿直,她也欣赏。
只是,一想到邵清被比作了段正淳,虽然此段正淳非彼段正淳,仍然,很让人出戏。
你哪怕将他比作萧峰,也行呀。
作为这批官营快递的收件人,苏辙被请来递铺签收后,满脸懵懂地接过随着树苗一同发来的“递筒”。
依着大宋的递送律令,递铺间的文书封装,有“实封”和“通封”两种方式。实封就是密封形式递送,只有官方文书、边疆军情机要、官员奏事、大案上报等,才允许用实封。官员的私人信件,往往采取通封形式。
苏辙从皮质递筒里拿出来的信笺,是实封信件,纸张对角而折,以红蜡滴封于折痕上,旁边盖着发件人的印章、落有发件人的签名——苏颂。
苏辙启封,总共三页纸,一张是京师榷货务委派姚欢往惠州试种胡豆树的公文,一张是翰林院医药局委派邵清往惠州巡诊的公文,第三张是一封私信,却不是苏颂写的。
......
筠州城郊,苏辙授学的东轩堂。
“这确实是叶柔的笔迹,”邵清看完信,对姚欢道,“胡豆树是清明后运抵开封的,叶柔见树苗活着,将银钱结给了番客,就去找了苏颂苏公。她是个机灵的,晓得须尽快将树苗往南边送。”
姚欢略一思忖,望着邵清,喜道:“这说明,重审环庆路旧案的事,成了!我与苏公说过,想去岭南种胡豆树,官家又确实允他兼理胡豆事宜。榷货务和翰林院医药局签发公文,朝廷的急脚递来运苗木,这些事,他都须禀过官家才做得到,且是公开的。可见,苏公已不怕外人知晓,我与你在筠州。”
苏辙在一旁,亦点头:“有理。子瞻与我上书言事乃去岁腊月,如今已是谷雨时节,若蔡京仍得势,对我兄弟二人的处置,不可能还不成文诏告。但州府这几日的邸报上,还未见对环庆路旧案或邓蔡两家的说法,应是由于,这并非军机要务,走的是普通马递,没有急脚递这样快。”
苏辙望着院中那些树苗,又向两个年轻人道:“苏子容怕曾布在此案上,虚与委蛇、乃至去和蔡京做交易,遂分出一半凭据,让你们这般水陆劳顿地来见老夫,你们实在辛苦了。好在这样看来,也算没白跑这千余里路,若你们接下来要将这些胡豆树运去子瞻所在的惠州,老夫可想法,让你们走公家的漕船,又快又安妥。”
姚欢越发舒眉展颜:“多谢苏公!”
苏辙摆摆手,示意她不必见外,诚然道:“既是公务,急脚递都能用,漕船怎地不好用?你们放心,此事不难。我再给你们写一封信,你们到惠州后交予子瞻。我这位阿兄,此生大半岁月,都在各州为官,最晓得黎民百姓的稼穑艰难。若岭南真能栽种这些胡豆,如淮南、两浙、福建三路种茶一般,总比逼死当地百姓、他们也交不足粮赋,好些。”
……
东轩堂的院子里,段正严蹲在地上,像考究鱼圆的品质一样,细细观察着竹筐里的小苗。
它们中的大部分,不过两尺来高,叶薄如绡,形似扁舟,叶片上的脉络又好像鱼的脊骨。枝杈细细的,还是生青色的草本质地,却很密,热络地拱卫着主干。
只有一株,已经显露了小型乔木的雏形,足足超过了四尺,侧枝也已木质化,自下而上绽出素馨花一般的嫩蕊。
段正严看到这些洁白的小花苞,凑上去使劲嗅了嗅,终于确定自己没有认错。
他回过头,目中星光闪烁,惊喜地问道:“这就是你们说的胡豆树?它所结的果子,是不是从青到黄,再变红、变紫,直到落下?”
姚欢道:“对,番商确是这般说的,它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她作为后世来人,自是晓得咖啡树的新鲜果子是红色的,当初不过为了契合自己宋朝土著姑娘的身份,才去请教一番京城的番商。
段正严站起来,见邵清和姚欢眼里,已露了诧异之色,不由笑道:“这树,我大理皇宫中,就有两棵。”
原来,此世有赖于发达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大宋与大食(阿拉伯世界)集本控制了印度洋的海上贸易。大食的船只不仅停靠大宋的广州、泉州等港口,也停靠天竺(印度)。
从天竺往东,经过缅甸,大食的人与货,即能进入大理国。
“七八年前,我们的羊苴咩城,来了一个大食人,他将带来的货物卖掉后,并没有回到天竺去坐船,而是留在我们大理国,要在洱海边修建一座怀圣寺,传播他的《大食法》。我母亲的奶娘家,年纪最小的女儿,爱上了这个大食人,也信了他的《大食法》,与他一同修建那座大食寺。可是只过了一年多,那大食人染上疫病,过身了。我母亲本就将奶娘的女儿当作亲妹妹看待,便将她接回来做了贴身女使。”
段正严指着咖啡树中唯一那棵已能开花的成树,道:“女使从没有建完的怀圣寺里,将她先夫所种的两棵小树,移栽到了我们的宫里。那两棵树,与这一棵,从叶子到花,都一模一样。每年谷雨前,满树清香白梅似的小花,但很快就落了,赤日炎炎之际,树上会挂满红彤彤玛瑙似的果子。”
听段正严说完,姚欢只觉得自己的认知又被刷新了。
云南最早的小粒咖啡树,竟然并不是清代的天主教传教士引入的,而是早了八百年,由一位***教传教士引入的。
这两棵生长在大理段氏皇宫里的咖啡树,没了下文,大概是因为在那个时空的公元11、12世纪,大宋并未出现咖啡豆,周边邻国自也不晓得。段氏皇宫里的咖啡树无人问津,渐渐枯萎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吧?
姚欢和邵清离京南来,随身带了两包咖啡生豆,到得筠州,虽没有开封城的烘豆桶,用炒中药的法子烘焦碾碎,煮成饮子,又加入筠州的水牛奶调味,请苏辙与段正严尝了,二人均觉得新奇好喝。
此际,段正严得知,原来自家宫中那两棵树的红果子,去皮去肉留下其中的种子,晒干再烘烤,就能得到宋人煮饮子的这种胡豆,他顿时兴致大增。
“待我随着苏公潜心向学一年,明岁回到大理,便去好好琢磨琢磨那两棵胡豆树。”
段正严笑嘻嘻地绕着院子里的树苗们又看了一圈,忽地不笑了。
他意识到,要与眼前这对“兄妹”告别了。
“赵兄初见小弟,小弟假托家在广南西路时,兄便问起惠州雷州的风物,是因为要去那边栽种胡豆树吧?”
段正严向邵清道。
他想了想羊苴咩城的气候,显然与筠州大相径庭。这些自大食来的胡豆树,应不宜种在筠州。
邵清拱手道:“我二人正是要携着这些树苗,先去惠州。行将离别之际,有一实情才向贤弟道明,请贤弟勿怪。”
段正严眉毛一扬,清澈的双眸中几丝落寞闪过,却很快恢复了赤子般的欣悦纯挚,重现了浅浅笑容道:“你们,其实并非兄妹吧?”
邵清与姚欢对视一眼,也坦率地笑笑,问道:“哦,怎么看出来的?”
段正严道:“赵兄看赵娘子,并不像我舅父看我母亲,全然是我父亲看我母亲的模样。”
真是个观察力满分的宝藏男孩!
邵清面色一讪。
旋即,邵清想起那日段正严带着骄傲之意说过父亲对母亲的情深意浓,又对小王子的话甘之如饴。
姚欢则哑然失笑。
段正严的意思,她懂,段正严的耿直,她也欣赏。
只是,一想到邵清被比作了段正淳,虽然此段正淳非彼段正淳,仍然,很让人出戏。
你哪怕将他比作萧峰,也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