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兆同的“记忆”所出的那个时代,通常情况下,很多人提起橡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橡胶树,也有很多人都知道,橡胶树的原产地在美洲。
    但是,能够说出橡胶树之外的产胶植物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可实际上,地球上能够产出天然橡胶的植物,可不仅仅只有橡胶树一种,而是高达两千五百多种!
    当然,这两千五百多种植物中,具有采集价值的,只有几种。
    橡胶树、橡胶草就位列其中。
    橡胶草与巴西橡胶树、银胶菊并称为世界三大产胶植物。
    而且,橡胶草是温带地区唯一能产生高分子量橡胶的植物,分布于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及欧洲部分地区。
    它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在温带地区轻松种植,从而避免依赖单一植物橡胶树。
    它的根还含有大量的淀粉、菊粉,可以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橡胶草制品的安全性也比橡胶树更好,不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
    橡胶草又称俄罗斯蒲公英,或简称tks。
    在李兆同的“记忆”所属的那个时空里,它是在苏联政府组织的寻找橡胶植物运动中被发现的。
    正式发现时间是一九三零年,植物学家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天山山脉的卡拉陶山区发现了该物种。并发现其根部含有大量天然橡胶,从它根部提取生产的橡胶不逊于橡胶树所生产的橡胶。
    随后苏联开始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大面积种植。
    一九三一年苏联生产的第一批橡胶原料约两千五百吨,哈萨克斯坦是主要原料基地。
    在二战之前苏联的橡胶草种植园每公顷产量为两百公斤,而生产成本只是国外的一半。
    二战期间橡胶树橡胶生产和贸易受到限制迫使苏联、德国和美国政府更加确定了在本土种植能产生天然橡胶的植物。
    苏联橡胶草产量的巅峰时期能供应国内橡胶市场的约百分之三十,种植一直持续到一九五六年。
    中国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对新疆野生橡胶草进行过考查和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国内天然橡胶供应不足。
    后由于战争结束,天然橡胶价格回落,橡胶草的研发和应用被各国束之高阁。
    但是,在李兆同的“记忆”穿越的时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天然橡胶日趋短缺,价格上涨,使得人们再一次将目光锁定在其他产胶植物,橡胶草的研究又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比如,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德国大陆科技公司宣布投资三千五百万欧元和当地经济部提供一千一百六十万欧元的资金支持的“ tks橡胶实验室”正式建成。
    该实验室将着力研发橡胶草的种植和提取工艺,并将其作为全新的轮胎原材料以替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橡胶树。该公司计划五年内开始量产,以减少从热带地区进口传统橡胶。
    虽然,李兆同的“记忆”穿越的时候,橡胶草的种植和提取工艺并不怎么发达,但是,拿到大明来,是完全够用了,更何况,系统可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只要李兆同有足够的命去氪,什么级别的技术,系统也有办法搞出来。
    毕竟,系统是能够做到玩弄时间、灵魂和寿命,并且搞穿越的存在,其制造者的科技水平,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
    所以,系统那里有没有橡胶草的种植和提取工艺的问题,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
    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李兆同有没有足够的命去氪。
    ……
    “贤侄,这个橡胶,真的有你说的这么神奇吗?”
    弘治皇帝实在没办法相信这个橡胶的战略意义会堪比铁器,因为铁器出现这么多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橡胶,目前都没有出现,怎么能堪比铁器呢?
    如果能堪比铁器,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
    弘治皇帝不理解。
    “陛下,这话不是小侄说的,而是圣人老子说的。”
    李兆同也是不要脸了,因为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啊!
    橡胶,他没有见过,或者说他只在融合的“记忆”里见过,而他的那个“记忆”的主人,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虽然知道橡胶这种东西在生活中常见,但是让他说出橡胶的战略意义,恐怕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因而,李兆同实在没办法解释橡胶的战略意义。
    于是,他只好搬出了圣人老子这块非常好用的挡箭牌。
    反正,他已经用习惯了,多这一次不多,少这一次不少。
    就算圣人老子真的还存在,要拍死他,也不会等到现在了。
    简而言之就是,李兆同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圣人老子说的?”
    圣人老子这块挡箭牌,杀伤力确实十足,李兆同一搬出来,就算是早就知道橡胶的李东阳,也不禁侧目看了过来。
    “嗯。”
    李兆同点了点头,继续脸不红心不跳地编造谎言道:
    “陛下,圣人老子还说了呢,其实,橡胶草还不是最好的产胶植物,真正最好的产胶植物,其实是在遥远黄金洲上,黄金洲上有一种叫做橡胶树的植物,那才是产胶最多的植物。
    只不过,因为现在我大明暂时没有能力去到黄金洲,因而,只好退而求其次,先选择这个橡胶草先用了。”
    “又是黄金洲,看来这个黄金洲,着实是一块天选之地啊!”
    弘治皇帝感慨了一句,随后,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对了,贤侄,朕交给你的玉米种子,你培育的如何了?”
    距离弘治皇帝将从乌鲁兹·雷斯那里得到的玉米种子交给李兆同,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了,弘治皇帝还是十分关心玉米的生长情况的,现在突然想起来,自然是需要问一问。
    “陛下,玉米如今已经在结穗了,小侄估计,大概再过一个半月,玉米就能收获了。”
    有关玉米的情况,李兆同是一直在关注的,毕竟,能得到那一小袋种子,实属不易,如果能早日推广玉米,对大明百姓,对他的寿命增长,都是天大的好事!
    “还要一个半月啊!”
    弘治皇帝有些遗憾。
    “陛下,如果您想吃的,其实不需要等上一个半月的。”
    李兆同说的一个半月,是玉米的贮藏期,那时候的玉米,苞叶干枯,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且含水量很低,跟新鲜的玉米,是不一样的。
    新鲜的玉米,其实再过十来天,大概就可以采摘煮来吃了。

章节目录

明朝航海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任弘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弘毅并收藏明朝航海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