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致青春》的声音并不少,尤其是那些真正意义上,为了自己的青春走进电影院的都市清流,
    而从孟轻舟的角度,他们的看法没有错,电影本身就有不小的瑕疵。
    生于胡赵两代的大学生,校园民主风潮没有赶上,信息爆炸时代也已错过,我们在精神和物质上或许更显卑微,但绝不讨厌。
    富学生不炫耀,穷学生有尊严。
    他们有自己的清规戒律,抽烟、泡吧、打架、滥交,并不是不会发生,但都在少数人的克制中进行,也永远不可能占据我们生活的主流。
    因为我们懂得礼义廉耻,知道大学生三个字的表征。
    我们不会擅自闯入异性宿舍,就算没有宿管大妈拦着也不会如此猖狂。
    我们更不会糟蹋粮食,尽管此时物价真的很低,以致于我至今认为一顿饭超过六块就是奢侈。
    校园生活可以艺术化、戏剧化,但绝对不能弄得逼格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起码那个时代走进任何一片校园,分贝和温度都会低上些许。
    如果每一部韩剧都充斥着姐弟,失忆,治不好,不通过三星和现代广告的植入你都不知道是李承晚时代还是李明博时代,那任何一个健康正常的韩国人站在你面前你都会有莫名的喜感。
    潘安智的大银幕处女作,引发的关注和讨论,比之孟轻舟的《失恋33天》更加的热烈!
    不管是人家故意挑刺,还是真实反馈观影体验,《致青春》在电影中的缺点被无限放大。
    说是怀旧,演员们确实也拿着旧《读者》走来走去,教授会告诉大家关掉“bp机”。
    可是他们穿着不符合那个时代的衣服,还说待会去唱“ktv”——小时候那玩意是叫“卡拉ok”的。
    校园里挂的横幅倒是很有九十年代的气息,但人物的台词却并没有任何时代的标记——难道这是通过一系列穿越表现青春的永恒性?如果是的话那也只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至于台词,它真的可以放在任何一个时代,因为反正这不是正常人类说的话。
    有谁会动不动的发表人生感想,有谁会在遇到初恋情人的时候来一句:“我想过很多次我们会如何重逢,但没想到是在这种情况下。”
    文艺范话剧腔不是不可以,但这需要整部片子的风格来配合才不会令人觉得突兀,不幸的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风格时而写实时而超现实时而闹剧,并不统一,无法压住这种台词,因此只是觉得说着这些话的人物都是装逼犯而已。
    看到这篇影评的时候,潘安智有些不乐意了,拉着孟轻舟和祖风大晚上的,出去找酒喝。
    “风哥,你觉得《致青春》怎么样?”
    潘安智当然不会问孟轻舟了,剧本都是他写的,难道他会说自己差?
    祖风本科读的是北电表演系,研究生却读的是艺术硕士,也就是mfa,以艺术为主,包括各种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
    艺术硕士学位(mfa)是全球性的,国际认可的艺术领域学位。
    电影鉴赏能力,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老潘找他的原因。
    可他却没想到,一般学艺术的对《致青春》这种伪文青性质的电影,是最没有抵抗力的。
    “青春是什么呢?是乱糟糟的宿舍,是室友之间的小嫌隙,是楼道里永远被占用的电话,是挂满一宿舍滴着水的衣服,是想打架的荷尔蒙,是情窦初开的青涩,是占不到座位的自习室,是午夜的收音机,是小礼堂的尖叫,是羞涩的钱包,是看不完的碟片,是啤酒和摇滚乐,当然也包括懵懂的性。”
    “在《致青春》里,我看见的是勇敢无畏的心!”
    “老潘,电影拍得很好,别管那些酸不拉几的话,咱赚钱了不是!”
    这也是孟轻舟一直很看重祖风的原因,有文艺的心,但能够看清现实,与时俱进,这不是精明,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轻舟,你认为呢?”
    孟轻舟没有答复,端着酒三人碰了一杯。
    “我觉得潘哥你就是想多了,你我都不是名声在外的导演,能有这个成绩,还不够?”
    “电影有瑕疵怎么了,那个做导演的能说自己拍的电影就完美无缺。”
    电影是大众娱乐,同时也是通俗艺术,也是精英文化,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感觉孟轻舟比潘安智还激动,祖风诧异的看着他,难道是因为电影的剧本是他写的?
    “风哥,你是艺术硕士,你认为什么才是好电影?”
    祖风摇摇头,这个命题太大,他自认为还没资格回答,而且他也找不到答案,这本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好电影它应该很简单,至少不会复杂到需要过分解读的地步。
    它能够摆脱真假的明确区分,游离于真实和虚假之间,无论使用多么虚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都是真实的东西。
    没有人会相信周星驰电影的真实性,但还是有那么多人为之思考,正是因为那种感性上的真实,真实,是一个简单而又很难达到的东西,是一个在情感上埋藏很深无法描述的东西。
    它应该有自由穿梭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能力,穿不破理性与感性之间的高墙,无论多么严谨的逻辑和华丽的画面也不会有碰触可言。
    它不是在单纯的迎合我们的某种心理上的需要,而是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内心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东西。
    上映的第三周,《致青春》依然取得了2900万的票房,观影人次达到了360万,各大影视公司终于对万重山重视了起来。
    就好比华艺有了冯剧刚,才能节节攀高,如果一家影视公司有那么一两位票房保障的导演,那就是时刻绑在身上的救命稻草。
    尽管潘安智也才是第一部电影,但出手不俗,据看电影的预测,《致青春》的票房,很有可能达到1.8亿之巨。
    编剧孟轻舟的大名也很快传遍了整个娱乐圈,不仅仅是《致青春》,还包括他自己的两部电影,全部都是叫好又叫座,许多颇有想法的演员,都希望能够和他拉上交情。

章节目录

华娱之别样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李济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济海并收藏华娱之别样人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