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虽也立了汉帝,然而那刘玄,不过是流寇拥立的傀儡,彼辈军纪极差,所过郡县动辄屠戮,与赤眉无异。太后是前汉的太后,不是绿汉的太后,千金之子坐不危堂,请随军移驾于渭北!”
第五伦没给王嬿拒绝的机会,此来不是请示,而是通知她一声,说完后不等王嬿回应,便告退而去,只剩下被这个消息惊到的王嬿,半响后看向阴丽华。
“绿林军纪当真很差?”
确实差,阴丽华可以作证,她父亲还在人世时,将绿林骂得狗血淋头,说跟王师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过刘伯升兄弟却在其中名声颇好,若是由他们入关,或也能善待太后,但这两件事,阴丽华皆不能保证,只能点点头。
纵然是她,留在常安,都有可能被绿林给“误伤”,第五伦能约束士卒不对她这娇滴滴的美人儿动手,但绿林渠帅们能么?倒不如陪在王嬿身边,有第五伦保护,安全尚可保障。
如此一来,意味着王嬿就又要搬家了,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不知要持续多久,但起码比她父亲强,听人说,新帝南狩的汉中也有绿林在进攻,也不知王莽还活不活着?
此时送第五伦出宫的傅姆回来了,下拜告知王嬿第五伦的言行。
“第五伦将军出去时,看到太后平日所乘的小马车停在外头。”
“遂问贱婢,这小马车能载多重,能走多远?”
好家伙!
王嬿气得从牙缝里挤出骂来:“亏他还是扬子云之徒,哪是什么守礼将军,分明是个蛮夷将军!与他口中的绿林贼何异?”
当年楚王自诩蛮夷,问鼎轻重。
而这第五伦。
却是问太后之轻重啊!
……
于第五伦而言,王嬿虽然鸡肋了点,但多多少少还有点肉……不对,是有点用。
她是新朝的黄皇室主,对新室,非要严格论君臣大义的话,第五伦虽然口口声声“吊民伐罪”。但若以私人来看,王莽确实待他本人不薄,老皇帝仓皇出奔,他诛民贼即可,没必要对王嬿喊打喊杀。
因为王嬿很爱惜羽毛,连复汉老臣都赞她“为人婉约,有义举之节”,名声比王莽好多了。
她又是汉朝的孝平太后,临渠乡诸第虽为汉所迁徙,但严格来说,不管是在楚汉间反复横跳、输给韩信、烹杀郦食其,都是田氏兄弟自己的选择,败亡不冤。刘邦也确实赦免了田横,许以侯位,但老田横性格使然,毅然自杀。
时移世易,两百年前的老黄历,跟宗族里渲染一下悲壮团结人心可以,若自己也当真,并以此作为对外宣传点,那就可笑了。
非得论的话,第五伦和汉没有大仇,也没有小恩,汉家于他,路人而已!
故而对这合前前朝太后,前朝公主于一身的女子,第五伦能善待还是善待。纵观天下,现在已经三汉并立,世上聪明人这么多,都觉得“复汉人心所向”,你也顺势,我也顺势,都想走看似最容易的路,未来五汉乱华,甚至战国七汉都有可能。
然而皇帝随便立,是刘姓,能动就行,但孝平皇后独此一位!
第五伦这几天去天禄阁转悠,顺手翻阅前代文书,对一篇记载老霍光废昌邑王过程的文献印象深刻:
“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繇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
废帝的法律依据就一句话:“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汉家太后地位之高,甚至可以自称“朕”的!
故而,她虽暂时无法给第五伦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利好,却是一件“对汉帝宝具”。
等日后时机成熟,第五伦要对付诸位汉帝,王嬿太后一份诏令,就说你不合正统!你在那说汉当复兴,我继续强调汉运中衰,王命已移于第五,这些舆论战虽无大用,但能恶心敌人,让他们气急败坏还对你无可奈何,还不够么?
然而第五伦自己都没意识到,在击破田况,而他的计划也步入正轨之际,紧张的心情放松后,一步步踏上高位,他多年来潜藏在孝义外表下,那份轻王侯鄙权贵的蛮横,也开始渐渐浮现。
除了书和太后,常安城里,另一样第五伦必须带走的,还有隶属于官府,数量庞大的工匠。
任光负责统筹此事,来禀报第五伦道:“共工府下辖之织染署,有织工织女及染色工皮革工两千余人。”
“掌冶署管的是范镕、金银铜铁、及涂饰琉璃玉作,工匠千余人。”
“诸冶监则负责铸兵农之器,工匠两千余人。”
从秦汉以来,官府是控制一整个手工业体系的,除了盐铁酒的大头外,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诸多工种,都被少府统一管辖,第五伦这次就直接打包带走!
任光又道:“还有中、左右三尚署,掌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之制,画素刻镂与宫中蜡炬杂作、闲马之辔,虽于民生经济无大用,但日后明公欲草创制度,此类亦可作为装点,不可或缺。”
有想法,第五伦就喜欢任光这点,已经想到远些的制度建设去了。
“此外亦有上林三官,钟官令主钱铸造,技巧令掌刻钱范,辨铜令管铸钱原料分辨,其吏员工匠亦在迁移之列。”
上林三官是汉武帝创立,在王莽时期大放异彩,响应老王名为复古实为创新的号召,铸造了许多种怪模怪样的钱币,手艺是越来越精致。虽然如今铜钱已等同废物,想重建货币体系谈何用意,但第五伦还是要将他们带上。
此外,王莽嘴上说要废奴,然而官奴却越来越多,因买卖奴婢,铸私钱罪被罚刑的人,不可胜数,最多时有十几万人,被打发随军,去昆阳送了一大批,还剩下三万人,也归上林三官管。
第五伦宣布宽赦释放这三万官奴,但究竟是自己散去做流民,还是随自己去渭北,往后还能得一份生计,众人自己选择。
而就在出城时,第五伦还看到一群士卒艰难地在玄武门下推攮着一辆大车,用四头牛拉着都很吃力。
而上面运载的,是一个巨大的青铜方鼎,重不知多少,反正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第五伦亦没少出入钟鸣鼎食之家,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玩意。
鼎为三翮六翼,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外面布满饕餮纹和云雷纹,擦得铮亮,看来是好好保养的。
第五伦在它旁边停下马来:“这是……”
表示愿意抛弃杜陵的老宅,随第五伦一同北迁的史谌十分积极,来禀报道:“大将军,此乃前汉孝武时,在河东发现的宝鼎。”
从夏商周一直传到秦的大禹九鼎,已经丢了,怎么丢的众说纷纭,第五伦比较相信其中一种:项羽破咸阳后将它们运回彭城时,船沉没于泗水,九鼎遂失,刘邦试图去捞却没捞到。
但诡异的是,到了汉武帝时,去在与泗水相隔千里的河东汾水,捞到了一口鼎!就是眼前这座,形制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
史谌说道:“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而这河东鼎,是为太一鼎也!”
好家伙,这比大禹九鼎还古老,还金贵,是天地混沌之初,太一神亲自铸的,怕是有几十亿年历史了罢!
就这样,大鼎被当作至宝一样地迎接到了甘泉宫,接受了汉武帝的祭祀,又送进未央宫,作为汉家神器之一裱起来。
当年从河东运来,千人拉百人挪,今日亦然。
第五伦却一笑置之,指着这方鼎问道:“是谁让人拉出来的?”
史谌讨好地说道:“是我……”
第五伦却脸色一板:“将此物卸下,就扔在玄武门!”
什么?史谌只当自己听错了,这可是证明天命所归的宝器啊,他特地为大将军运出来,怎能弃之不顾呢?
第八矫却支持第五伦的做法,站出来说道:“夏后氏实行德政时,九州贡献出美金,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保佑。夏桀昏乱,鼎迁于商,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于周,周之衰,迁于秦,然秦得天下,十余载而亡。汉无九鼎,却能传国两百年;王莽好古物,亦是十余载而亡。”
“由此可知,若治民美善光明,鼎虽然小甚至无鼎,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
“是故得天下,在德,不在鼎!”
老八说得好啊,第五伦颔首,不过,若这当真是大禹九鼎,那是国宝,他怎么也得运走。
可既然是汉朝自己“制作”的东西,那就和王莽被丢弃在城南的“十二神器”一样,赝品,伪物。
第五伦心意已决,让人将这太一鼎扔在玄武门,留给那些将它视若珍宝的人,来问其轻重吧!
他心中暗道:“与其拉这破鼎,还不如多载几个工匠,多运几石书典。”
若非时间不够,第五伦甚至想让人将它熔了,省得浪费!
第五伦只点着这堵住玄武门的硕大蠢物告诫亲信众人:“吾等要做大事,就不要怕这些坛坛罐罐打烂。”
坛坛罐罐?仔细一想,鼎最初是用来煮白水肉的,可不就是坛罐么?大将军的话朴实,没毛病。
关键是知识、人和粮食。
知识载于图书上,师教之,弟子颂之,可以代代流传;手艺在工匠们手上,给他们材料就能复制工具,将匠人组织在一块,一整个手工业体系便能迁移。
加上足兵足食,如此一来,上中下三层建筑齐活。
“有此三者,不管到哪,我们都能重铸‘九鼎’!”
……
ps:下午有事出门,第二章挪到23:00。
特殊情况,3月1号会多补一章,不计入盟主加更。
第五伦没给王嬿拒绝的机会,此来不是请示,而是通知她一声,说完后不等王嬿回应,便告退而去,只剩下被这个消息惊到的王嬿,半响后看向阴丽华。
“绿林军纪当真很差?”
确实差,阴丽华可以作证,她父亲还在人世时,将绿林骂得狗血淋头,说跟王师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过刘伯升兄弟却在其中名声颇好,若是由他们入关,或也能善待太后,但这两件事,阴丽华皆不能保证,只能点点头。
纵然是她,留在常安,都有可能被绿林给“误伤”,第五伦能约束士卒不对她这娇滴滴的美人儿动手,但绿林渠帅们能么?倒不如陪在王嬿身边,有第五伦保护,安全尚可保障。
如此一来,意味着王嬿就又要搬家了,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不知要持续多久,但起码比她父亲强,听人说,新帝南狩的汉中也有绿林在进攻,也不知王莽还活不活着?
此时送第五伦出宫的傅姆回来了,下拜告知王嬿第五伦的言行。
“第五伦将军出去时,看到太后平日所乘的小马车停在外头。”
“遂问贱婢,这小马车能载多重,能走多远?”
好家伙!
王嬿气得从牙缝里挤出骂来:“亏他还是扬子云之徒,哪是什么守礼将军,分明是个蛮夷将军!与他口中的绿林贼何异?”
当年楚王自诩蛮夷,问鼎轻重。
而这第五伦。
却是问太后之轻重啊!
……
于第五伦而言,王嬿虽然鸡肋了点,但多多少少还有点肉……不对,是有点用。
她是新朝的黄皇室主,对新室,非要严格论君臣大义的话,第五伦虽然口口声声“吊民伐罪”。但若以私人来看,王莽确实待他本人不薄,老皇帝仓皇出奔,他诛民贼即可,没必要对王嬿喊打喊杀。
因为王嬿很爱惜羽毛,连复汉老臣都赞她“为人婉约,有义举之节”,名声比王莽好多了。
她又是汉朝的孝平太后,临渠乡诸第虽为汉所迁徙,但严格来说,不管是在楚汉间反复横跳、输给韩信、烹杀郦食其,都是田氏兄弟自己的选择,败亡不冤。刘邦也确实赦免了田横,许以侯位,但老田横性格使然,毅然自杀。
时移世易,两百年前的老黄历,跟宗族里渲染一下悲壮团结人心可以,若自己也当真,并以此作为对外宣传点,那就可笑了。
非得论的话,第五伦和汉没有大仇,也没有小恩,汉家于他,路人而已!
故而对这合前前朝太后,前朝公主于一身的女子,第五伦能善待还是善待。纵观天下,现在已经三汉并立,世上聪明人这么多,都觉得“复汉人心所向”,你也顺势,我也顺势,都想走看似最容易的路,未来五汉乱华,甚至战国七汉都有可能。
然而皇帝随便立,是刘姓,能动就行,但孝平皇后独此一位!
第五伦这几天去天禄阁转悠,顺手翻阅前代文书,对一篇记载老霍光废昌邑王过程的文献印象深刻:
“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繇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
废帝的法律依据就一句话:“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汉家太后地位之高,甚至可以自称“朕”的!
故而,她虽暂时无法给第五伦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利好,却是一件“对汉帝宝具”。
等日后时机成熟,第五伦要对付诸位汉帝,王嬿太后一份诏令,就说你不合正统!你在那说汉当复兴,我继续强调汉运中衰,王命已移于第五,这些舆论战虽无大用,但能恶心敌人,让他们气急败坏还对你无可奈何,还不够么?
然而第五伦自己都没意识到,在击破田况,而他的计划也步入正轨之际,紧张的心情放松后,一步步踏上高位,他多年来潜藏在孝义外表下,那份轻王侯鄙权贵的蛮横,也开始渐渐浮现。
除了书和太后,常安城里,另一样第五伦必须带走的,还有隶属于官府,数量庞大的工匠。
任光负责统筹此事,来禀报第五伦道:“共工府下辖之织染署,有织工织女及染色工皮革工两千余人。”
“掌冶署管的是范镕、金银铜铁、及涂饰琉璃玉作,工匠千余人。”
“诸冶监则负责铸兵农之器,工匠两千余人。”
从秦汉以来,官府是控制一整个手工业体系的,除了盐铁酒的大头外,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诸多工种,都被少府统一管辖,第五伦这次就直接打包带走!
任光又道:“还有中、左右三尚署,掌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之制,画素刻镂与宫中蜡炬杂作、闲马之辔,虽于民生经济无大用,但日后明公欲草创制度,此类亦可作为装点,不可或缺。”
有想法,第五伦就喜欢任光这点,已经想到远些的制度建设去了。
“此外亦有上林三官,钟官令主钱铸造,技巧令掌刻钱范,辨铜令管铸钱原料分辨,其吏员工匠亦在迁移之列。”
上林三官是汉武帝创立,在王莽时期大放异彩,响应老王名为复古实为创新的号召,铸造了许多种怪模怪样的钱币,手艺是越来越精致。虽然如今铜钱已等同废物,想重建货币体系谈何用意,但第五伦还是要将他们带上。
此外,王莽嘴上说要废奴,然而官奴却越来越多,因买卖奴婢,铸私钱罪被罚刑的人,不可胜数,最多时有十几万人,被打发随军,去昆阳送了一大批,还剩下三万人,也归上林三官管。
第五伦宣布宽赦释放这三万官奴,但究竟是自己散去做流民,还是随自己去渭北,往后还能得一份生计,众人自己选择。
而就在出城时,第五伦还看到一群士卒艰难地在玄武门下推攮着一辆大车,用四头牛拉着都很吃力。
而上面运载的,是一个巨大的青铜方鼎,重不知多少,反正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第五伦亦没少出入钟鸣鼎食之家,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玩意。
鼎为三翮六翼,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外面布满饕餮纹和云雷纹,擦得铮亮,看来是好好保养的。
第五伦在它旁边停下马来:“这是……”
表示愿意抛弃杜陵的老宅,随第五伦一同北迁的史谌十分积极,来禀报道:“大将军,此乃前汉孝武时,在河东发现的宝鼎。”
从夏商周一直传到秦的大禹九鼎,已经丢了,怎么丢的众说纷纭,第五伦比较相信其中一种:项羽破咸阳后将它们运回彭城时,船沉没于泗水,九鼎遂失,刘邦试图去捞却没捞到。
但诡异的是,到了汉武帝时,去在与泗水相隔千里的河东汾水,捞到了一口鼎!就是眼前这座,形制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
史谌说道:“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而这河东鼎,是为太一鼎也!”
好家伙,这比大禹九鼎还古老,还金贵,是天地混沌之初,太一神亲自铸的,怕是有几十亿年历史了罢!
就这样,大鼎被当作至宝一样地迎接到了甘泉宫,接受了汉武帝的祭祀,又送进未央宫,作为汉家神器之一裱起来。
当年从河东运来,千人拉百人挪,今日亦然。
第五伦却一笑置之,指着这方鼎问道:“是谁让人拉出来的?”
史谌讨好地说道:“是我……”
第五伦却脸色一板:“将此物卸下,就扔在玄武门!”
什么?史谌只当自己听错了,这可是证明天命所归的宝器啊,他特地为大将军运出来,怎能弃之不顾呢?
第八矫却支持第五伦的做法,站出来说道:“夏后氏实行德政时,九州贡献出美金,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保佑。夏桀昏乱,鼎迁于商,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于周,周之衰,迁于秦,然秦得天下,十余载而亡。汉无九鼎,却能传国两百年;王莽好古物,亦是十余载而亡。”
“由此可知,若治民美善光明,鼎虽然小甚至无鼎,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
“是故得天下,在德,不在鼎!”
老八说得好啊,第五伦颔首,不过,若这当真是大禹九鼎,那是国宝,他怎么也得运走。
可既然是汉朝自己“制作”的东西,那就和王莽被丢弃在城南的“十二神器”一样,赝品,伪物。
第五伦心意已决,让人将这太一鼎扔在玄武门,留给那些将它视若珍宝的人,来问其轻重吧!
他心中暗道:“与其拉这破鼎,还不如多载几个工匠,多运几石书典。”
若非时间不够,第五伦甚至想让人将它熔了,省得浪费!
第五伦只点着这堵住玄武门的硕大蠢物告诫亲信众人:“吾等要做大事,就不要怕这些坛坛罐罐打烂。”
坛坛罐罐?仔细一想,鼎最初是用来煮白水肉的,可不就是坛罐么?大将军的话朴实,没毛病。
关键是知识、人和粮食。
知识载于图书上,师教之,弟子颂之,可以代代流传;手艺在工匠们手上,给他们材料就能复制工具,将匠人组织在一块,一整个手工业体系便能迁移。
加上足兵足食,如此一来,上中下三层建筑齐活。
“有此三者,不管到哪,我们都能重铸‘九鼎’!”
……
ps:下午有事出门,第二章挪到23:00。
特殊情况,3月1号会多补一章,不计入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