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观风使
    在场的相公们看着罗云生侃侃而谈,不由的纷纷点头。
    尤其是房玄龄等人,纷纷赞叹的看着李靖,这家伙命不错啊,随便收了个弟子,就这般有见地。
    这还只是他为政的才华,那军事才华岂不是更猛。
    长孙无忌则心里美的很,心道:“我家小崽子跟罗云生关系不错啊,将来这小子发达了,岂能不带带我家小崽子?”
    “臣以为泾阳县子言辞切中要害,是老成谋国之言。”
    房玄龄开口道:“臣肯定陛下派遣观风使,协调赈灾,处理民变。”
    “臣等附议!”
    李世民点点头,心中的郁闷之气少了不少,“臭小子,回头朕再奖赏你,诸位,谁想走这么一趟?
    唐俭呢?”
    萧瑀淡淡的说道:“陛下,莒国公饮酒过度,中风犯了,要不臣……”
    李世民心想,“这朝中的老臣都年纪不小了,这民乱的事情处理要派遣一位年富力强的臣子去。”
    遂下意识的摇摇头,想着再选选,结果却见罗云生跃跃欲试。
    “泾阳县子,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李世民疑惑道。
    罗云生走上前来,拱手行礼道:“陛下,臣自荐去凉州处理此事。
    臣有三个别人不具备的优点,其一,臣的罗氏商队经常远赴各地贸易,消息灵通,臣比其他臣子更懂得一些各部落的文化习惯。
    其二,臣也跟地方官员没有任何牵扯,处理起来不会束手束脚。
    眼下年关将近,政务和军务繁多,各部堂、相公手头都有一堆事,未必能抽身。
    其三,臣年轻,精力充沛,受得了这寒灾之苦。”
    “可是你终究年幼,如何担此重任。”
    李世民一看罗云生那嘴上没毛的样子,就打心底怀疑。
    长孙无忌道:“陛下,泾阳县子身为和地位,都足够处理此事,而且其本身是卫国公弟子,兵法谋略、处政之道上佳,是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恰恰符合此次主持大局的人选,若是陛下担心泾阳县子的年龄,不如派一老臣在身旁,指点一二。”
    长孙无忌的话说完,大殿内陷入了一阵沉寂。
    泾阳县子自荐为观风使,处理民乱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魏征在不远处看着罗云生一脸恳切道模样,心里很是鄙视。
    绝度是有人给这小子支招了,不然他绝对想不到这个时候跳出长安这步妙棋。
    如今世家、皇权、新贵争斗,长安混乱不堪,虽然说立刻见分晓,但是事后的动荡肯定不少,自己与关东世家关系复杂,不若也跳出去。
    想通此处,魏征开口道:“陛下,老臣昔日也曾为陛下出使,如今虽精力不如从前,但是给泾阳县子出谋划策,打打下手,还是能做到的。”
    李世民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立刻明白这两个臣子的意图。
    沉思了片刻说道:“也好,有魏相在一旁指点,朕也放心。
    传旨,任命泾阳县子罗云生为观风使,主持凉州赈灾、民乱之事,郑国公魏征,左卫中郎将李君羡随行。
    调泾阳折冲府一千二百人,护卫三人之行。”
    接着,李世民对杜正伦说道:“另诏令凉州各地兵马、官府务必尽力协助泾阳县子,如有违者,泾阳县子有先斩后奏之权。”
    最后李世民看向罗云生,笑着说道:“臭小子,你是朕的义子,手里还拿着朕的螭虎剑,谁敢不配合你,该怎么处置,你懂吗?”
    罗云生拜倒,“臣领旨。”
    老天爷似乎真的是刻意跟李世民过不去,那边儿凉州刚刚起了民乱,长安的雪又来了个故地重游。
    鹅毛大雪伴着呼啸的寒风,吹得帘子飘摇不定。
    即便是宫殿里点了火炉,也要裹着厚厚的被褥取暖。
    罗云生手里抱着个罗氏特质的暖水袋,慢慢朝着长孙皇后的寝宫溜达。
    汤婆子这类东西还不是很盛行,而且铜和瓷器制品,也容易损害,所以罗云生特意让匠人做了个皮质的。
    长孙的宫人见泾阳县子来访,也没通报,直接打开房门,让罗云生入殿。
    长孙皇后刚刚探视太上皇李渊回来,正坐在立正殿休息,围着火炉取暖,见罗云生来了,脸上立刻浮现一股暖意,对罗云生说道:“臭小子,每日也不知道忙什么,不是要离京了,母后想见你一面都难。”
    罗云生递过暖水袋,长孙皇后用手一摸,瞬间感觉一股暖意。
    “臭小子,倒是挺会照顾人的。”
    长孙皇后看着眼前的小家伙个子越来越高,就琢磨是不是该给他寻个家室。
    罗云生笑道:“儿臣还准备了很多,都在殿外,赶明儿母后给太上皇还有弟弟妹妹们发一发,儿臣马上离京了,就不一一去送了。”
    一句话,长孙皇后的脸颊更是暖意连连,招招手示意罗云生走到近前,搬了张胡床让他坐下,长孙皇后摸着罗云生的稚嫩的脸颊道:“你父皇也是真狠心,满朝文武大臣那么多,偏偏要你个孩子去做观风使。”
    罗云生笑着说道:“母后,不用担心儿臣,这暖水袋效果怎么样?”
    长孙皇后将暖水袋贴在心口,忍不住笑道:“暖的很呢。”
    “嘿嘿,母后喜欢就好。”
    罗云生傻笑着说。
    长孙皇后看着罗云生傻傻的样子,忍不住叹息一声说道:“你姑父那边儿的事情,是你做的吧?
    还有此次出使,也是你姑父的主意吧?”
    罗云生苦笑一声道:“万事瞒不过母后的。”
    长孙皇后摇摇头道道:“我那兄长肚子里的小心思我再清楚不过了,他那些担忧,在母后看来,全都是多余。”
    “母后且问你,若是真的要收走煤石生意,你心里会埋怨圣人吗?”
    罗云生摇摇头道:“母后,您多虑了,儿臣其实只是想为圣人分忧,其实煤石是否在儿臣手里,儿臣真的不在乎。
    这煤石关乎天下苍生,其实在内府手里,比在儿臣手里有意义的多。”
    长孙皇后笑了一下,“你这境界,就比你姑父强多了。
    他心里总是想着他那个小家,但是国家都不太平,他那个小家又能繁盛到哪里去?
    而且,孩子,母后给你一句保证,只要母后还活着一天,就不会让任何人拿走你的煤石生意,你自己打下来的好处,就该自己守着,谁都不会动,谁也动不了。”
    说着,长孙皇后的目光变得深邃,“圣人确实有这么一番考虑,那是因为担心你有私心,可是这次你的诚心误打误撞却有解了他的心结,你这孩子是一心为国的。
    只要你一心为国,这煤石在国家手里,还是在你手里,又有什么区别?”
    “儿臣其实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吐蕃的事儿没平,关中还有乱子,现在陇右也乱了,孩儿能帮圣人分忧,就帮一把。”
    罗云生笑着说道。
    “要不说你这孩子实诚呢!”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
    随着,长孙皇后又道:“你去做观风使,可曾想好了,该怎么做?
    国家大事,处理不好,可是要承担责任的。”
    罗云生笑道:“圣人政务繁忙,没有时间搭理儿臣,这不儿臣来找母后取经,毕竟母后常年在圣人身旁,经验肯定比一般人强。”
    长孙皇后笑道:“你在朝堂上该说的都说了,母后觉得非常不错,但是有几点一定要注意。”
    罗云生立刻做正襟危坐状,长孙在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继续说道:“第一,你一定要声势,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派的观风使来了,朝廷不会对地方的民乱和灾乱不管不顾,这个声势就可以帮你稳定民心。”
    “第二,你要动用你们罗记的渠道,制定一份详细的情报,到底哪里官员管理的好,哪里的官员管理的不好,这样你处理起来,才能分得清主次。
    “第三,此次参与民乱的,多是牧民,暴雪严重,冻死牲畜,压垮帐篷,这是地方治理不利的问题。
    你若是能够给这些牧民谋一条生路,让他们安定下来,不需要继续逐水草而居,定然是一份遗福百年的政绩。”
    罗云生连连点头,赞叹道:“谁说女子不如男,母后一番见地,比朝中的相公们都厉害呢。”
    “臭小子!”
    长孙皇后笑道,“你别看你父皇天天在朝臣面前一副高高在上,乾坤在握的样子,其实他平时也没少找母后问计,母后一个女人家,不跟他争罢了。”
    随后罗云生又与长孙皇后聊了聊家常,便准备离去。
    “你虽然不是母后亲生的,但是母后待你却如同己出。”
    长孙皇后一脸关切,对罗云生说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若是事不可为,千万别硬撑着,写封请罪的奏疏,就赶紧回来,京城万事有母后,定然不会有人能伤你分毫。”
    罗云生行大礼,“儿臣行事,心中已有方寸,即便不顺遂,也不至于坠了大唐的威严。
    只是寒冬苦寒,望母后身体安康,待儿臣归来,定然再来看望。”

章节目录

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盛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