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驿馆中。
如今在驿馆内住的是天子使者刘琬,及其的一众使团成员。
刘琬此来是奉了天子之命敕封孙翊为吴侯、昭武将军及会稽太守的。
他一行人五月中旬从许都开始出发,路上虽有士兵保护,但使团中多得是文人,经不起长时间的旅途奔波之苦,
加上这一路上数千里地,盗贼匪寇遍布,又有他有意拖慢行程,所以他这一行人一路上走走停停的,直到七月初才踏入淮南地界。
在经过合肥时,扬州刺史刘馥盛情款待了刘琬这一行人,就这样又耽搁了一段时间。
在刘琬开始启程朝庐江进发时已经是七月中旬,那时候孙翊早就到了毗陵了。
到达庐江后,孙权盛情的款待了刘琬,并派人加急去通报孙翊。
孙翊是知道天子派出了使者前来敕封他的。
一般天子使者出发前,都会派出人提早到地方势力去通报此事,为的就是地方势力做好准备迎接使者来临。
这一点在曹操奉立刘协之后更为常见。
不然一些地方势力就跟贼窝一样,可能天子使者还没见到势力主君,就被势力的手下给抢劫了,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
例如那关中,天子使者被抢好多次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孙氏在许都也是留有许多探子的,这件事早就有探子快马报给了孙翊。
在知道许都有使者前来敕封他之后,孙翊还是很开心的。
毕竟全天下群雄除了袁术那个二傻之外,在表面都是服从刘协的统治的。
刘协就是大义。
当初孙策能从袁术势力中名正言顺的脱离出来,就是因为袁术称帝,孙策表示强烈谴责,借机以不顺从叛逆,归顺王室之名才做到的。
而且自从曹操迎立刘协之后,孙策是最早遣使上贡的地方势力。
尊刘奉正,以讨不从。这是张纮为孙策定下的最重要的政治策略。
孙策一直在很忠实的贯彻着这个政治策略。
孙翊继位后也深知大义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所以他继位时第一件议的事,便是遣报奏请天子允许他袭爵。
现在让他一直挂怀的一件事终于有了结果,他心中自然是开心的。
而且据报他老师张纮也在使团之中,孙翊更开心了。
这可也是一位大才呀。
论功劳,孙策早期所有的战略几乎都出自他手,没有他,就没有今日的江东。
论地位,张纮与孙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孙策对张纮的情感也很不一般。
当初孙策决意进取中原时,不少臣子都有劝谏,因为那时曹操还在许都,他的主力部队也还在许都,但孙策最后还是乾坤独断了北进之事。
若那时张纮在江东,他一定能劝住孙策。若孙策遇刺时张纮在江东,托孤之臣中一定有他,而且他也必定是托孤重臣之首。
孙策更不会对张纮说出“君可自取”这样的话,因为孙策深信张纮绝不会背叛他。
有他在,他才是江东第一文臣。
现在是孙翊继位,一切更不必说了。
孙翊的原意是他正好要在庐江待一段时间,按照正常的脚程,使团应该赶得及到庐江。
他受封完后,把那使者赶回许都去,他就带着张纮一起南下平叛,有个人在身边参赞军机,孙翊也能轻松不少。
结果没想到,刘琬这个天子使者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这里参加饮宴,那里拜访名士,导致到了七月初,孙翊还没看见整个使团的人影。
孙翊要不是没听过刘琬这个人名,还以为他以前是不是被自己吓到过,弄的很怕见到自己一样。
使团还没到,但讨伐山越的时机已到,孙翊只好先率军南下了。
等他到了毗陵在筹思决战山越之事时,孙权报讯给他,说刘琬的使团到达庐江了。
孙翊一方面在心中吐槽老曹派出的这什么使者,另一方面只能下令给孙权,让其派兵护送使团到吴县,等自己讨平山越后再受封。
接到孙翊的命令之后,孙权对使者刘琬委婉的表达了孙翊的意思。刘琬满口答应,他本就想晚点见到孙翊,孙翊的这个安排正合他意。
于是乎这个慢吞吞的以刘琬为首的使团,在孙权派兵的护送之下,在七月底就又辗转来到了吴县,这一住也是将近半个月。
刘琬虽然一直想逃避见孙翊,但是有些事是逃避不掉的,近来在吴县疯传的孙翊毗陵大胜一事,更是让在驿馆中的刘琬一筹莫展。
整个江东皆因为孙翊毗陵一战大胜而雀跃欢喜,但凡事无绝对,除了江东境内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希望孙翊战败之外,身为天子使者的刘琬也希望孙翊战败。
而刘琬希望孙翊战败,与他一开始故意拖慢行程的心思,出发点是一致的。
这年头,天子使者不好当呀。
天下间有两个地方,是刘琬最不想去的,一个是关中,另一个就是江东。
不想去关中是因为关中兵祸连结,西凉军阀割据,羌乱又严重,去那里人身安全很受到威胁。
至于江东,虽然这里时有山越作乱,但之前每次天子使者来,孙策都会提前派兵护送入吴县,所以人身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但来这里,主要是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很大。
而这精神上的打击,诱因来源于如今天子使者的一个权力。
汉末以来,天下崩乱,朝廷时有派出使者出使各方抚慰各地诸侯。
但正因为礼崩乐坏,各地诸侯骄横不法,所以往往朝廷使者传达敕封诏令时,诸侯多有不满者,这时候使者的人身安全就很受到威胁了。
当然,明着杀天子使者这种事,就连当初袁术也不敢做,他最多也只是把天子使者马日磾软禁起来,直到把他活活气死而已。
但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各地匪祸层出不穷,盗匪杀了使者总不能怪到诸侯身上吧........
汉末以来,中央出使各地的使者多有意外发生的,理由千奇百怪。
就算朝廷知道是各地诸侯作怪,但是人家没有明来,地方诸侯一个个又拥兵自重,就连中央都忌惮不已,多以拉拢为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李傕、郭汜执政时,渐渐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使者对地方诸侯进行敕封时,如果地方诸侯有不满之意,天子使者有一定的临机专断之权,也就是说可以适当提高所敕封的位分。
另外如果使者是持节出使的话,那几乎就是等同于天子,除了三公不可授拜之外,以下的位分使者都有权授拜,而朝廷是会承认这些授拜并且背书的。
例如马日磾当年奉命持节安抚关东诸侯,他就以使者的身份,持节敕封了袁术为左将军。
左将军乃是极贵重的将军称号,只在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将军称号之下。
甚至马日磾还有权敕封袁术为阳翟侯,这是县侯,算是侯爵中的最高级了。
后来袁术见这个持节授拜这么好用,便将马日磾扣留在了寿春,并且召集了军中一千余人,让其用使者的身份授拜官爵。
然后活活把马日磾气死了。
曹操奉立天子刘协之后,虽出于惯例,默认了天子使者有一定自主的授拜之权,但不代表天子使者们可以随意敕封授拜他人。
如果他本意只是敕封孙翊为昭武将军,结果刘琬敕封了孙翊为左将军,曹操为了维护汉室的威严,是会承认这个结果。
但等刘琬回到许都后,等待他的绝对是曹操的秋后算账。
那很可能是会面对死亡的。
本来随着曹操近几年讨灭了不少地方诸侯,最不要脸的如袁术、吕布等诸侯已经覆灭。
如今存在于世的诸侯都算是要面子的,很少会出现在授拜时对官职不满,从而要求使者行使他们这个,最不想行使的权力的时候。
但偏偏,如今全天下中,江东孙氏就是这一类的佼佼者。
建安二年时,刘琬与同为议郎的王俌共同奉诏出使江东。
当时朝廷给孙策的封号是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
不料到了江东宣诏后,孙策认为自己已经拥众数万了,以骑都尉领郡太轻了。
心中不满的他欲得将军号,所以便派人讽喻刘琬与王俌,并且派兵包围了驿馆,名为保护,实则威吓。
在这样连续几天之后,刘琬与王俌两人实在是受不了了。
那种被人讽喻与被人监视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了。
于是乎身为正使的王俌动用了他的权力,他承制假孙策为明汉将军,虽然仅仅是个杂号将军,但那时的孙策颇为满意,终于放走了他俩。
结果回到许都后,身为正使的王俌被曹操随便找了个理由下了邢狱,现在生死不知。
建安四年时,因为张纮的努力之下,朝廷又要派使者来敕封孙策,然后刘琬这次从副使变成了正使,被派往江东宣示诏命。
曹操本意是授孙策为昭武将军之职,结果孙策觉得这个昭武将军听起来还没明汉将军贵重。虽然之前是假,这次是真的授拜了,但孙策还是因此不满,又开始动用老招数。
深受第二次精神折磨的刘琬,无奈之下只能封拜孙策为讨逆将军,而且这次不是假讨逆将军。
虽然同为杂号将军,但讨逆算是杂号当中比较贵重的了。
而且还与孙策父亲孙坚的破虏将军隐隐呼应,孙策这才满意,客客气气的把刘琬送回了许都。
当时刘琬在离开江东之后,很气愤地对随从说了一番话,“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气愤之下的刘琬直接对孙氏兄弟开了地图炮。
之所以盛赞孙权,乃是因为孙权对其还算守礼规矩而已。由此可见,刘琬当时心中的憋屈与气愤。
回到许都后,因为有好友荀彧的维护,得知此事的曹操倒是没怎么他。
但是在江东孙氏这里深受两次精神创伤的刘琬,曾经发誓再也不当江东的使者了。
可是没想到还没一年.......
这次刘琬本来打算不来的,在听到又要去江东当使者之后,刘琬整个人都不好了。
偌大的中原这是没人了了吗?兜兜转转怎么又是他。
刘琬已经打定主意,如果非要他来,他宁愿告老还乡。
可是荀彧亲自上门相请,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荀彧言道,“孙翊不同其兄,其自小拜子纲公为师,学习经义典籍。
又幼承子纲公贤训,名师定然出高徒。
人人皆言孙家三郎守礼知义,有子纲公之风,此言想来不会有虚。足下此次前去江东,前两次之事必不复也。”
荀彧出于朋友之义曾经搭救他两次,对其有恩,他亲自上门来请,刘琬坚定的心志开始动摇了。
又听到孙翊是张纮的嫡传弟子,张纮乃是当世名士,其之文化造诣和德行修养令刘琬很是敬佩不已。
刘琬想来张纮教出来的弟子,的确有可能不会像其兄长一样。
随后刘琬在这两重考虑之下,便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荀彧所请,答应了出使江东。
其实荀彧也是无奈,之所以要找刘琬,无他,唯熟尔。
刘琬在刚出许都时,心情还是不错的。
因为与他同行的有张纮这位经学大家,一路同行下来,自己要是有什么经学上的疑难可以请教他,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刚开始时一切的确如刘琬所料,面对刘琬提出的一些经学上的疑问,知识渊博的张纮都能言简意赅的说明,让刘琬恍然大悟,学到了不少。
而且张纮性情温润,只要是有不懂的地方求教,张纮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让刘琬一开始在出使江东的路程中很是愉快。
只是刘琬曾旁敲侧击问过张纮,他的这个得意门生的情况。
一向温润的张纮在听到刘琬提及孙翊时,眉头总会不自觉地皱一下。
一开始刘琬不以为意,只是以为张纮身为名师,对弟子的要求自然是很高的。也许孙翊表现不错,只是还没达到他的期望而已。
对于刘琬这种文人来说,孙翊身为张竑的弟子,那自然也算是名士预备役了。
孙翊天然的就拥有了文人的身份,和自己算是一个圈子的,沟通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刘琬充满了希望。
可是随着离开许都越来越远,刘琬渐渐听闻到了关于孙翊的风评,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深肖父兄”这四个字。
而且离江东越近,这种风评就越是多。
这让刘琬的脸瞬间黑了起来。
呵呵,深肖父兄........
像一个孙策,刘琬就接受不了了,孙翊竟然还相像孙坚,刘琬顿时就差点掩面而逃了。
可惜,已经接下来这使者的重担,如果半路而逃,这可是大逆之罪,荀彧都保不住他。
现在刘琬终于知道为什么提起孙翊,张纮总是会皱下眉头了,刘琬表示深刻理解。
在知道真相后的刘琬,立马就改变原来正常的赶路速度,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这看看,那串串。
就是想延误点到江东的时间。
但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庐江。
这也是为何在庐江,刘琬知道孙翊去讨伐山越时,是那么的没有异议。
刘琬希望孙翊讨个一年半载的,最好是一直没有时间接见自己。那样等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可以有理由拂袖而去了。
刘琬也希望孙翊在此战中落败,孙翊落败,刘琬反而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但没想到他前脚刚到吴县,后脚孙翊就一战击破了山越。
刘琬在知道这个消息时,他愣了好一会。
如果说先前只是怀疑孙翊会学他大兄那般让其再行加封,那么现在刘琬就是确定孙翊会如此了。
有此大胜加持,人的野心是会快速萌长的。
曹公之前加封孙翊为昭武将军,那是孙翊庐江大胜的前提下。
现在孙翊取得了一场更大的胜利,这个将军称号就显得太轻了,毕竟谁也没想到,孙翊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获得两场大胜。
要是孙翊真借此大胜要其加封他为重号将军,刘琬觉得自己还不如抹脖子算了,反正回到许都,肯定也是死路一条。
正在刘琬在驿馆中一筹莫展的时候,使团中一个成员进来禀告他说,“刘君,方才吾在街上时,听闻吴侯孙翊明日就要抵达吴县了,现在街上的许多百姓都在谈论传扬这件事呢。”
刘琬听完这话,不发一语,他屏退了那个报信的成员。待成员走后,他的脸上顿时浮现了哀愁。
吴侯快回来了,他觉得自己的受难日也快到了。
荀彧前两次可以保住他,不代表这次也行呀。
希望孙翊还能保留一点士人的素养,别提什么太过分的要求吧,不然,哎。
下辈子再也不当使者了。
谁爱当谁当。
如今在驿馆内住的是天子使者刘琬,及其的一众使团成员。
刘琬此来是奉了天子之命敕封孙翊为吴侯、昭武将军及会稽太守的。
他一行人五月中旬从许都开始出发,路上虽有士兵保护,但使团中多得是文人,经不起长时间的旅途奔波之苦,
加上这一路上数千里地,盗贼匪寇遍布,又有他有意拖慢行程,所以他这一行人一路上走走停停的,直到七月初才踏入淮南地界。
在经过合肥时,扬州刺史刘馥盛情款待了刘琬这一行人,就这样又耽搁了一段时间。
在刘琬开始启程朝庐江进发时已经是七月中旬,那时候孙翊早就到了毗陵了。
到达庐江后,孙权盛情的款待了刘琬,并派人加急去通报孙翊。
孙翊是知道天子派出了使者前来敕封他的。
一般天子使者出发前,都会派出人提早到地方势力去通报此事,为的就是地方势力做好准备迎接使者来临。
这一点在曹操奉立刘协之后更为常见。
不然一些地方势力就跟贼窝一样,可能天子使者还没见到势力主君,就被势力的手下给抢劫了,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
例如那关中,天子使者被抢好多次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孙氏在许都也是留有许多探子的,这件事早就有探子快马报给了孙翊。
在知道许都有使者前来敕封他之后,孙翊还是很开心的。
毕竟全天下群雄除了袁术那个二傻之外,在表面都是服从刘协的统治的。
刘协就是大义。
当初孙策能从袁术势力中名正言顺的脱离出来,就是因为袁术称帝,孙策表示强烈谴责,借机以不顺从叛逆,归顺王室之名才做到的。
而且自从曹操迎立刘协之后,孙策是最早遣使上贡的地方势力。
尊刘奉正,以讨不从。这是张纮为孙策定下的最重要的政治策略。
孙策一直在很忠实的贯彻着这个政治策略。
孙翊继位后也深知大义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所以他继位时第一件议的事,便是遣报奏请天子允许他袭爵。
现在让他一直挂怀的一件事终于有了结果,他心中自然是开心的。
而且据报他老师张纮也在使团之中,孙翊更开心了。
这可也是一位大才呀。
论功劳,孙策早期所有的战略几乎都出自他手,没有他,就没有今日的江东。
论地位,张纮与孙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孙策对张纮的情感也很不一般。
当初孙策决意进取中原时,不少臣子都有劝谏,因为那时曹操还在许都,他的主力部队也还在许都,但孙策最后还是乾坤独断了北进之事。
若那时张纮在江东,他一定能劝住孙策。若孙策遇刺时张纮在江东,托孤之臣中一定有他,而且他也必定是托孤重臣之首。
孙策更不会对张纮说出“君可自取”这样的话,因为孙策深信张纮绝不会背叛他。
有他在,他才是江东第一文臣。
现在是孙翊继位,一切更不必说了。
孙翊的原意是他正好要在庐江待一段时间,按照正常的脚程,使团应该赶得及到庐江。
他受封完后,把那使者赶回许都去,他就带着张纮一起南下平叛,有个人在身边参赞军机,孙翊也能轻松不少。
结果没想到,刘琬这个天子使者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这里参加饮宴,那里拜访名士,导致到了七月初,孙翊还没看见整个使团的人影。
孙翊要不是没听过刘琬这个人名,还以为他以前是不是被自己吓到过,弄的很怕见到自己一样。
使团还没到,但讨伐山越的时机已到,孙翊只好先率军南下了。
等他到了毗陵在筹思决战山越之事时,孙权报讯给他,说刘琬的使团到达庐江了。
孙翊一方面在心中吐槽老曹派出的这什么使者,另一方面只能下令给孙权,让其派兵护送使团到吴县,等自己讨平山越后再受封。
接到孙翊的命令之后,孙权对使者刘琬委婉的表达了孙翊的意思。刘琬满口答应,他本就想晚点见到孙翊,孙翊的这个安排正合他意。
于是乎这个慢吞吞的以刘琬为首的使团,在孙权派兵的护送之下,在七月底就又辗转来到了吴县,这一住也是将近半个月。
刘琬虽然一直想逃避见孙翊,但是有些事是逃避不掉的,近来在吴县疯传的孙翊毗陵大胜一事,更是让在驿馆中的刘琬一筹莫展。
整个江东皆因为孙翊毗陵一战大胜而雀跃欢喜,但凡事无绝对,除了江东境内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希望孙翊战败之外,身为天子使者的刘琬也希望孙翊战败。
而刘琬希望孙翊战败,与他一开始故意拖慢行程的心思,出发点是一致的。
这年头,天子使者不好当呀。
天下间有两个地方,是刘琬最不想去的,一个是关中,另一个就是江东。
不想去关中是因为关中兵祸连结,西凉军阀割据,羌乱又严重,去那里人身安全很受到威胁。
至于江东,虽然这里时有山越作乱,但之前每次天子使者来,孙策都会提前派兵护送入吴县,所以人身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但来这里,主要是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很大。
而这精神上的打击,诱因来源于如今天子使者的一个权力。
汉末以来,天下崩乱,朝廷时有派出使者出使各方抚慰各地诸侯。
但正因为礼崩乐坏,各地诸侯骄横不法,所以往往朝廷使者传达敕封诏令时,诸侯多有不满者,这时候使者的人身安全就很受到威胁了。
当然,明着杀天子使者这种事,就连当初袁术也不敢做,他最多也只是把天子使者马日磾软禁起来,直到把他活活气死而已。
但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各地匪祸层出不穷,盗匪杀了使者总不能怪到诸侯身上吧........
汉末以来,中央出使各地的使者多有意外发生的,理由千奇百怪。
就算朝廷知道是各地诸侯作怪,但是人家没有明来,地方诸侯一个个又拥兵自重,就连中央都忌惮不已,多以拉拢为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李傕、郭汜执政时,渐渐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使者对地方诸侯进行敕封时,如果地方诸侯有不满之意,天子使者有一定的临机专断之权,也就是说可以适当提高所敕封的位分。
另外如果使者是持节出使的话,那几乎就是等同于天子,除了三公不可授拜之外,以下的位分使者都有权授拜,而朝廷是会承认这些授拜并且背书的。
例如马日磾当年奉命持节安抚关东诸侯,他就以使者的身份,持节敕封了袁术为左将军。
左将军乃是极贵重的将军称号,只在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将军称号之下。
甚至马日磾还有权敕封袁术为阳翟侯,这是县侯,算是侯爵中的最高级了。
后来袁术见这个持节授拜这么好用,便将马日磾扣留在了寿春,并且召集了军中一千余人,让其用使者的身份授拜官爵。
然后活活把马日磾气死了。
曹操奉立天子刘协之后,虽出于惯例,默认了天子使者有一定自主的授拜之权,但不代表天子使者们可以随意敕封授拜他人。
如果他本意只是敕封孙翊为昭武将军,结果刘琬敕封了孙翊为左将军,曹操为了维护汉室的威严,是会承认这个结果。
但等刘琬回到许都后,等待他的绝对是曹操的秋后算账。
那很可能是会面对死亡的。
本来随着曹操近几年讨灭了不少地方诸侯,最不要脸的如袁术、吕布等诸侯已经覆灭。
如今存在于世的诸侯都算是要面子的,很少会出现在授拜时对官职不满,从而要求使者行使他们这个,最不想行使的权力的时候。
但偏偏,如今全天下中,江东孙氏就是这一类的佼佼者。
建安二年时,刘琬与同为议郎的王俌共同奉诏出使江东。
当时朝廷给孙策的封号是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
不料到了江东宣诏后,孙策认为自己已经拥众数万了,以骑都尉领郡太轻了。
心中不满的他欲得将军号,所以便派人讽喻刘琬与王俌,并且派兵包围了驿馆,名为保护,实则威吓。
在这样连续几天之后,刘琬与王俌两人实在是受不了了。
那种被人讽喻与被人监视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了。
于是乎身为正使的王俌动用了他的权力,他承制假孙策为明汉将军,虽然仅仅是个杂号将军,但那时的孙策颇为满意,终于放走了他俩。
结果回到许都后,身为正使的王俌被曹操随便找了个理由下了邢狱,现在生死不知。
建安四年时,因为张纮的努力之下,朝廷又要派使者来敕封孙策,然后刘琬这次从副使变成了正使,被派往江东宣示诏命。
曹操本意是授孙策为昭武将军之职,结果孙策觉得这个昭武将军听起来还没明汉将军贵重。虽然之前是假,这次是真的授拜了,但孙策还是因此不满,又开始动用老招数。
深受第二次精神折磨的刘琬,无奈之下只能封拜孙策为讨逆将军,而且这次不是假讨逆将军。
虽然同为杂号将军,但讨逆算是杂号当中比较贵重的了。
而且还与孙策父亲孙坚的破虏将军隐隐呼应,孙策这才满意,客客气气的把刘琬送回了许都。
当时刘琬在离开江东之后,很气愤地对随从说了一番话,“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气愤之下的刘琬直接对孙氏兄弟开了地图炮。
之所以盛赞孙权,乃是因为孙权对其还算守礼规矩而已。由此可见,刘琬当时心中的憋屈与气愤。
回到许都后,因为有好友荀彧的维护,得知此事的曹操倒是没怎么他。
但是在江东孙氏这里深受两次精神创伤的刘琬,曾经发誓再也不当江东的使者了。
可是没想到还没一年.......
这次刘琬本来打算不来的,在听到又要去江东当使者之后,刘琬整个人都不好了。
偌大的中原这是没人了了吗?兜兜转转怎么又是他。
刘琬已经打定主意,如果非要他来,他宁愿告老还乡。
可是荀彧亲自上门相请,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荀彧言道,“孙翊不同其兄,其自小拜子纲公为师,学习经义典籍。
又幼承子纲公贤训,名师定然出高徒。
人人皆言孙家三郎守礼知义,有子纲公之风,此言想来不会有虚。足下此次前去江东,前两次之事必不复也。”
荀彧出于朋友之义曾经搭救他两次,对其有恩,他亲自上门来请,刘琬坚定的心志开始动摇了。
又听到孙翊是张纮的嫡传弟子,张纮乃是当世名士,其之文化造诣和德行修养令刘琬很是敬佩不已。
刘琬想来张纮教出来的弟子,的确有可能不会像其兄长一样。
随后刘琬在这两重考虑之下,便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荀彧所请,答应了出使江东。
其实荀彧也是无奈,之所以要找刘琬,无他,唯熟尔。
刘琬在刚出许都时,心情还是不错的。
因为与他同行的有张纮这位经学大家,一路同行下来,自己要是有什么经学上的疑难可以请教他,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刚开始时一切的确如刘琬所料,面对刘琬提出的一些经学上的疑问,知识渊博的张纮都能言简意赅的说明,让刘琬恍然大悟,学到了不少。
而且张纮性情温润,只要是有不懂的地方求教,张纮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让刘琬一开始在出使江东的路程中很是愉快。
只是刘琬曾旁敲侧击问过张纮,他的这个得意门生的情况。
一向温润的张纮在听到刘琬提及孙翊时,眉头总会不自觉地皱一下。
一开始刘琬不以为意,只是以为张纮身为名师,对弟子的要求自然是很高的。也许孙翊表现不错,只是还没达到他的期望而已。
对于刘琬这种文人来说,孙翊身为张竑的弟子,那自然也算是名士预备役了。
孙翊天然的就拥有了文人的身份,和自己算是一个圈子的,沟通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刘琬充满了希望。
可是随着离开许都越来越远,刘琬渐渐听闻到了关于孙翊的风评,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深肖父兄”这四个字。
而且离江东越近,这种风评就越是多。
这让刘琬的脸瞬间黑了起来。
呵呵,深肖父兄........
像一个孙策,刘琬就接受不了了,孙翊竟然还相像孙坚,刘琬顿时就差点掩面而逃了。
可惜,已经接下来这使者的重担,如果半路而逃,这可是大逆之罪,荀彧都保不住他。
现在刘琬终于知道为什么提起孙翊,张纮总是会皱下眉头了,刘琬表示深刻理解。
在知道真相后的刘琬,立马就改变原来正常的赶路速度,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这看看,那串串。
就是想延误点到江东的时间。
但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庐江。
这也是为何在庐江,刘琬知道孙翊去讨伐山越时,是那么的没有异议。
刘琬希望孙翊讨个一年半载的,最好是一直没有时间接见自己。那样等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可以有理由拂袖而去了。
刘琬也希望孙翊在此战中落败,孙翊落败,刘琬反而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但没想到他前脚刚到吴县,后脚孙翊就一战击破了山越。
刘琬在知道这个消息时,他愣了好一会。
如果说先前只是怀疑孙翊会学他大兄那般让其再行加封,那么现在刘琬就是确定孙翊会如此了。
有此大胜加持,人的野心是会快速萌长的。
曹公之前加封孙翊为昭武将军,那是孙翊庐江大胜的前提下。
现在孙翊取得了一场更大的胜利,这个将军称号就显得太轻了,毕竟谁也没想到,孙翊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获得两场大胜。
要是孙翊真借此大胜要其加封他为重号将军,刘琬觉得自己还不如抹脖子算了,反正回到许都,肯定也是死路一条。
正在刘琬在驿馆中一筹莫展的时候,使团中一个成员进来禀告他说,“刘君,方才吾在街上时,听闻吴侯孙翊明日就要抵达吴县了,现在街上的许多百姓都在谈论传扬这件事呢。”
刘琬听完这话,不发一语,他屏退了那个报信的成员。待成员走后,他的脸上顿时浮现了哀愁。
吴侯快回来了,他觉得自己的受难日也快到了。
荀彧前两次可以保住他,不代表这次也行呀。
希望孙翊还能保留一点士人的素养,别提什么太过分的要求吧,不然,哎。
下辈子再也不当使者了。
谁爱当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