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偏居东南一隅,北有长江横跨隔绝中原。
    在长江以北,有江北三郡,西为庐江郡,中为淮南郡,东为广陵郡。
    三郡接壤,横跨数千里疆域,在曹公之手,乃是其制衡君侯的三把利剑。
    但若三郡为君侯所握,三郡一体后,可成长江下游之兜鍪,共同拱卫江东。
    三郡中,君侯已经占有庐江郡,而淮南郡现为扬州刺史刘馥所治,广陵郡为陈登所治。
    众人皆议北方争雄之时,应趁淮南兵力空虚,先取淮南,统以为不然。”
    “三郡中东为广陵郡,与吴郡互相倚望,陈登若派兵渡江,不出五日,大军即可抵挡毗陵。十日内,大军可至吴县,此乃君侯心腹之害,君侯不可不早图之。”
    “广陵太守陈登,沈深有大略,在广陵一地恩威并行,甚得民心,统又听闻其心有大志,常有吞并江东之志。
    如此英豪据兵居君侯榻侧,君侯又岂能枉顾。今曹公无力南顾,陈登失去外援,实乃天赐良机,君侯应趁此良机讨灭陈登,占据广陵,早绝后患。”
    “且广陵居淮南之右,乃在其腹背,若君侯先进兵淮南,假使君侯占据淮南,陈登只需派一军突袭历阳,即可分割淮南与江东的联系,将淮南一地隔绝在江北。
    那时就算君侯占据淮南又有何益处,终复为北方英雄所得也。”
    “故统认为,欲图淮南必先图广陵。”
    “此乃统之平淮策第一步。”
    庞统说完后,孙翊脸上浮现抑制不住的笑容。
    欧力给,欧力给呀。
    先取广陵不但有庞统以上说的几点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
    广陵虽属徐州,但是他远离中原,乃是和江东最接近的一个郡。
    就算孙翊拿下了广陵,也不会太刺激到曹操,避免他掀桌子,来个一起玩完。
    在庞统说完后,他又紧接着说了他平淮策的第二步,他说道,“平淮策第二步乃乱淮。”
    “议者皆论曹公因为对抗袁绍,故而兵力皆在北,导致淮南无重兵良将镇守,故为攻取淮南之良机,实则不然。
    曹公不在淮南布置精兵良将,乃是因为淮南一地残破,形如一片废墟,根本没有粮食奉养兵马。
    故而曹公令有治政之才的刘馥安抚东南,乃是为了养淮南之生气,以图后效。”
    “由此可见,君侯进攻淮南之最好良机,实质因为淮南一地残破。”
    孙翊点点头,曹操明知淮南一地如此重要,为何不派良将精兵镇守?
    要知为了防备刘表,他可是派了曹仁镇守宛城,扼守着刘表北进的要道,同时为他防备着汝南一地。
    曹操兵不少,他破青州黄巾之后,单单这一战就受降了三十余万人,而且这全都是青壮。更何况后期战胜其他人后受降的兵马了。
    他良将就更多了,但是他缺少粮食。
    曹操虽然早早开始屯田,粮食收获也很多,但是他连年征战,加之招揽安抚流民,导致他的粮食根本就是入不敷出的。
    为了打官渡之战,更是耗尽了他的所有库存。
    而淮南一地被袁术祸害的太惨了,江淮间歌谣唱道,“持金易米,米贵于金”,史书记载“百姓饥穷,以桑椹蝗虫为干饭。”
    可见如今淮南一地的残破。
    要是派精兵良将前去镇守淮南,根本养不活。
    故而他先让刘馥来,先让刘馥在淮南发展内政,恢复生产,为他以后派良将精兵打下基础,例如后期镇守淮南的张辽、李典。
    宛城因为早拿下来,还有点粮食基础,才有曹仁率精兵镇守那里。
    同理关中一地也是如此,他派了政治能力满分的钟繇去。
    孙翊对庞统言道,“士元所言,孤十分认同,然士元乱淮一计,又是何意呢?”
    “淮南接邻豫徐两州,君侯若此时拿下淮南,曹公定然不会坐视不理,一动而牵全身,后果不可预料。
    况且淮南残破,就算君侯现时拿下,镇守淮南一事也会颇为艰难。”
    “但淮南一地又不可弃之不顾,既然淮南残破乃是大利君侯的良机,君侯要做的便是延续这个良机,以图来日之效。”
    刘馥现在在淮南疯狂种田,他政治能力也是快点满了,种田能力堪称大神,要想延缓其种田的进程,怕是不易。
    孙翊身体继续前倾,他急切地问道,“计将安出!”
    庞统微微一笑,说出了他平淮策最精华的部分,
    “凡攻取之道,从乱者始。当今惟使淮南一地乱,方才利将来图。
    淮南一地南北纵横千里,刘馥兵少,定然防备空虚。君侯应先从其少备处先挠之,刘馥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刘馥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无所不利矣。
    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兵马,但以轻兵挠之。
    刘馥受曹公重任,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州兵以来应;数大发则彼兵困而粮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毁其田、散其民,败其政!
    几月之后,则淮南各县,穷困更甚矣。
    人皆向生畏死,君侯取广陵之后,可在广陵、庐江二郡同开屯田,以粮食相诱淮南民众而来。
    民众不附,刘馥何以聚粮乎?无以聚粮,北兵南下淮南,以何物食?
    无民无粮,刘馥又有何能力筑坚城阻君侯大军乎?
    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则知彼情状者,愿为君侯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君侯先导。
    至那时,淮南虽名为曹公之地,但已行我坚壁清野之实。
    此计既可规避此时取淮南之隐患,又可收实据淮南之利,乃统所献反客为主之乱淮之计也。”
    孙翊听完庞统此计后,忍不住抚掌大笑,他盛赞庞统道,“论奇谋,士元堪称孤座下第一人。”
    庞统的这个计策可谓是完美解决了他目前的困扰。
    而且按照庞统的这个计策,淮南一地中刘馥好不容易积聚的民众都会为孙翊做嫁衣,源源不断流入庐江、广陵两郡之中。
    待将来孙翊占据淮南后,再将这些人口迁往淮南充实,彻底巩固孙翊在淮南的根基。
    不然像之前有些臣子提议的那样,拿下淮南后,迁徙江东人口北上,这简直是荒谬,江东人口本来就地广人稀,还往淮南迁徙人口。
    更有甚者提议,拿下淮南后,直接去徐州掠夺人口......
    这是把曹老板和袁董事长两个人当做死人呀。
    赞完庞统后,孙翊突然想到一点,要想实施庞统的这个反客为主之策,前提是要有高机动力的兵马。
    孙翊手中是有五千骑兵不错,但淮南郡太大,恐怕不够。
    因此他问询庞统道,“孤虽有五千骑军,但若想实施士元这个计策,恐怕不足。”
    庞统却早有腹稿在胸,他拱手对孙翊言道,“淮南一郡虽在江北,但水域丰盛之处不少,正是利于江东运兵之处也。”
    被庞统这么一提醒,他才恍然过来,他这是灯下黑了。
    淮南一地虽然多为平原,但水系也不少,虽没有江东密集,无法让水军在淮南形成压制性的优势,但运输兵马却快速便捷。
    船当然没办法上岸,但人可以呀。
    江东兵马本就是水陆两栖的优秀步兵,江东步兵还有一个优点,他们耐力好,善于短途奔袭。
    而且根本不需要每个月都去骚扰刘馥,分别在其粮食种植、收获的季节去就好。
    庞统考虑的面面俱到,孙翊只能言道,“善。”
    接着他又对庞统言道,“孤今命你为军师校尉,以后就在孤身边谋划军机,参赞军务。”
    庞统笑拜道,“唯。”
    孙翊对庞跑跑可没有问一下这个官职满意不,不满意也要留下来。
    而后他让庞统先回偏厅,让其待会午时用餐时,和周瑜、鲁肃二人与孙翊的家人一起用餐。
    与孙翊家人一起用餐,这是比合案对饮更让臣子感到尊荣的恩宠。
    这可以体现孙翊对鲁肃和庞统二人的看重。
    他们二人不仅仅是大才,还是孙翊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批嫡系班底。
    这时代一般是两餐制,分为早晚两餐,但前世孙翊可是一日三餐还要外加下午茶及夜宵的男孩,一日两餐怎么受得了。
    于是他继位后,就把这个用餐规则改了,改为一日三餐。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现在整个吴县都在慢慢习惯着一日三餐的用餐制。
    在庞统走后,孙翊手指摩擦着酒杯,他现在心情很好。
    在今日召见鲁肃、庞统两位大才之后,孙翊结合自身对官渡一战结果的先知,初步得出了一个短期战略:
    先取广陵,再用庞统的策略乱淮、然后在庐江、广陵两地慢慢积蓄实力,同时伺机吞并江夏,敲开荆州的西门户。
    而后在曹操战胜袁绍,要进一步吞并河北之时,出兵拿下淮南,威胁曹操背后,令其两面受敌,不让其再继续壮大......
    至于更长远的战略,就要看后来的局势怎么变化了。
    要因时制宜。
    在心中思虑淮南的孙翊,这时想起来一件事。
    那时孙翊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曹操看后给他回了一封信,回信中内容是:
    “足下今日,已成孤忧。
    善持善持,淮南相见。”
    孙翊在收到这份回信时还在庐江。
    那时他正在计划讨越大计和屯田的事宜,烦心的很,于是便随便回了一封信给曹操。
    可是在那之后曹操再也没有回信过来,这让孙翊还吐槽了曹阿瞒一顿。
    前世时,孙翊最讨厌微信聊天时人突然消失,连句我去洗澡了都不敷衍一下。
    现在曹操又给他整这么一出,他直吐槽曹操这个网友素质不咋地。
    至于孙翊的回信是什么呢?
    他回的是,
    “别浪。”
    他也不知道曹孟德看懂没。

章节目录

替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三合一咖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合一咖啡并收藏替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