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在自己面前都有几分拘谨的大哥,廖春玲心里很不是滋味。
景隆八年夏天父母析产别居时,廖元冬十五廖春玲十一,这之前两人同在廖家。虽说一个在祖母身边长大,一个在母亲身边长大,但因为是亲兄妹,两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廖春玲等不到他开口,便主动道,“哥你找我有事?”
“……有。”廖元冬吞吞吐吐地把母亲问他的话说了一遍,“妹妹,你说我该怎么跟咱娘说?”
廖春玲问道,“哥,你这次过来是为了什么?”
过来做什么?廖元冬沉默了。
他父亲是县城的父母官,他又被祖母宠惯着长大,所以无论是在勒县还是太康,他都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他一直以为日子就可以这么过下去。哪怕前年父母分家,母亲带着妹妹回了康安,他虽然因为见不到母亲和妹妹难受,但日子依旧如常。
但去年底,父亲太康知县三年任期结束,下一任却没有着落。今年初新任太康知县到任后,廖家在太康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父亲为了前程四处奔走,脾气愈发暴躁;祖母天天在家骂姜家骂母亲,说是他们害了父亲;二叔和二婶不再宠着他,原先跟廖元冬玩在一处的朋友开始冲他翻白眼,挤兑他……
天翻地覆后,廖元冬迷茫无措,心里话也没人可以说,现在面对妹妹,他终于可以说出口了,“这个月初,父亲和二叔为银子撕破了脸。父亲说二叔私藏了银子,二叔说他这些年给父亲当牛做马,父亲的良心都喂了狗。父亲一怒之下卖了太康的宅院,凑足盘缠让祖母和二叔一家回乡养老。父亲带着我进京,想请母亲托大舅和二舅帮父亲谋个差事。”
廖春玲直直盯着大哥,“哥你怎么想的,你也觉得大舅和母亲该帮着父亲?”
廖元冬抬手揉了揉脸,“父亲是有不对的地方,但他现在真是走投无路了。大舅若能帮一帮……”
廖春玲离开了廖家,接触的人和事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二进院内,看事情跟之前大不相同了。她心平气和地讲道,“父亲中进士后,第一、二任官职是外祖父帮他求来的,外祖父被害后,祖母和父亲因怕廖家受到牵连,不准母亲和咱们俩回。父亲第三任官职,是他用银钱奔走求来的。第四任官职,是二舅为父亲奔走求来的。哥你还记不记得咱们刚到太康时,父亲言之凿凿地说要做出政绩让人刮目相看。但现在呢?”
廖元冬又用胖大的手掌使劲揉了揉僵硬的脸,说不出话来。
廖春玲继续道,“我说句不孝的话:便是这次大舅帮父亲谋了差事,三年后他也不能靠自己的本事再进一步,到时候怎么办?再让咱娘拉下脸弯下腰去求大舅和二舅么?”
廖元冬心虚道,“父亲说,大舅是翰林院编修,二舅是兵部侍郎,他们帮父亲谋前程,就是一句话的事。”
廖春玲反问,“大哥也这么觉得么?”
廖元冬迷茫道,“这些我也不懂……”
“哥。那我这么问吧。”廖春玲换了种说法,“若你是大舅二舅,我是咱娘。我嫁的丈夫苛待我,你让我跟丈夫分家,带我回康安,花银子为我置办宅院,处处为我着想,但我居然跑到你面前,让你舍面子花银子,帮我丈夫升官。哥,你愿意吗?”
廖元冬摇头,他不愿意。
“哥,如果我这么干,不是寒了你的心么?易地而处之,大舅和二舅为何要帮助父亲?”廖春玲说到这里,心里的不满也发了出来,“咱们还在勒县时,二舅专门去了一趟,敲打父亲让他善待母亲,帮他谋了太康的差事。但父亲怎么做的?他这么对母亲,咱们外祖家为何还要帮他?”
廖元冬低着头道,“我明白了。”
廖春玲叹了口气,“好,父亲的事咱们就不提了。你是想跟父亲走,还是想留跟娘、我和二弟在一块?”
廖元冬小声道,“若我也留下,父亲身边就没人了,二叔带祖母也不好……”
廖春玲站起身,“哥自己决定吧,不管你在哪,都是咱娘的儿子,都是我和二弟的亲哥,你和父亲可还有盘缠?”
“卖宅子的钱还有一些。”廖元冬红着眼圈站起身,“妹妹,我……”
廖春玲见哥哥这样,心里也难受,她努力笑着道,“咱们家现在家底薄,母亲精打细算,我正跟着五表姐和六表妹学着打理店铺,日子虽不宽裕但却舒心。大哥也要想办法学点养家糊口的真本事,你快该成家立业了。等我出嫁时,还巴望着大哥大嫂帮我添些体面的嫁妆呢。”
廖元冬立刻挺起胸脯,“妹妹放心。等你出嫁时,我一定帮在夫家那边添个百亩的庄子。如果妹夫敢欺负你,我打不死他!”
兄妹俩说了半宿话,廖春玲才轻手轻脚地回到正房,她没回自己的西里间,而是在东里间门外低声问道,“娘?”
姜平蓝轻应了一声,从里屋走了出来,“你哥怎么说?”
廖春玲细细讲了一遍后,姜平蓝静静站了片刻,才递给女儿一个荷包,“这是五十两银子,明日你哥走时,你偷偷塞给他。”
“娘……”
姜平蓝把荷包退给女儿,“有廖家人撺掇着,你哥早跟我不亲近了。你们俩是亲兄妹,别生分了,以后要常联系。”
廖春玲接了荷包,送母亲回房,“女儿会的,娘早点歇着吧,明日我哥若不走,咱们一家子一块出门转转。”
第二日一早用饭后,廖元冬吭吭哧哧地说了几句话,便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三个头,出门去找客栈找父亲。廖元冬走后不久,姜老夫人便派人把女儿叫回府,提起廖青漠昨晚过来找长子,求长子帮廖青漠进御史台,然后拉着女儿的手道,“当年是我跟你爹瞎了眼,没能给你寻一户好人家,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
姜平蓝自是劝慰母亲一番,又带着两个孩子在姜府陪着母亲用了晌午饭,才出府归家。
还没走到家门口,廖春玲忽然道,“娘,我哥!”
姜平蓝抬头,见自己的长子提着包袱孤零零地站在府门外,她加快脚步走到近前,唤道,“元冬。”
人来人往的柿丰巷内,红着眼的廖元冬跪在母亲面前,哽咽道,“娘,父亲让儿留在您身边孝敬您。”
泪水在姜平蓝的眼眶里打转,她弯腰扶起儿子低声问,“你父亲呢?”
“父亲已出城了。”
景隆八年夏天父母析产别居时,廖元冬十五廖春玲十一,这之前两人同在廖家。虽说一个在祖母身边长大,一个在母亲身边长大,但因为是亲兄妹,两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廖春玲等不到他开口,便主动道,“哥你找我有事?”
“……有。”廖元冬吞吞吐吐地把母亲问他的话说了一遍,“妹妹,你说我该怎么跟咱娘说?”
廖春玲问道,“哥,你这次过来是为了什么?”
过来做什么?廖元冬沉默了。
他父亲是县城的父母官,他又被祖母宠惯着长大,所以无论是在勒县还是太康,他都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他一直以为日子就可以这么过下去。哪怕前年父母分家,母亲带着妹妹回了康安,他虽然因为见不到母亲和妹妹难受,但日子依旧如常。
但去年底,父亲太康知县三年任期结束,下一任却没有着落。今年初新任太康知县到任后,廖家在太康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父亲为了前程四处奔走,脾气愈发暴躁;祖母天天在家骂姜家骂母亲,说是他们害了父亲;二叔和二婶不再宠着他,原先跟廖元冬玩在一处的朋友开始冲他翻白眼,挤兑他……
天翻地覆后,廖元冬迷茫无措,心里话也没人可以说,现在面对妹妹,他终于可以说出口了,“这个月初,父亲和二叔为银子撕破了脸。父亲说二叔私藏了银子,二叔说他这些年给父亲当牛做马,父亲的良心都喂了狗。父亲一怒之下卖了太康的宅院,凑足盘缠让祖母和二叔一家回乡养老。父亲带着我进京,想请母亲托大舅和二舅帮父亲谋个差事。”
廖春玲直直盯着大哥,“哥你怎么想的,你也觉得大舅和母亲该帮着父亲?”
廖元冬抬手揉了揉脸,“父亲是有不对的地方,但他现在真是走投无路了。大舅若能帮一帮……”
廖春玲离开了廖家,接触的人和事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二进院内,看事情跟之前大不相同了。她心平气和地讲道,“父亲中进士后,第一、二任官职是外祖父帮他求来的,外祖父被害后,祖母和父亲因怕廖家受到牵连,不准母亲和咱们俩回。父亲第三任官职,是他用银钱奔走求来的。第四任官职,是二舅为父亲奔走求来的。哥你还记不记得咱们刚到太康时,父亲言之凿凿地说要做出政绩让人刮目相看。但现在呢?”
廖元冬又用胖大的手掌使劲揉了揉僵硬的脸,说不出话来。
廖春玲继续道,“我说句不孝的话:便是这次大舅帮父亲谋了差事,三年后他也不能靠自己的本事再进一步,到时候怎么办?再让咱娘拉下脸弯下腰去求大舅和二舅么?”
廖元冬心虚道,“父亲说,大舅是翰林院编修,二舅是兵部侍郎,他们帮父亲谋前程,就是一句话的事。”
廖春玲反问,“大哥也这么觉得么?”
廖元冬迷茫道,“这些我也不懂……”
“哥。那我这么问吧。”廖春玲换了种说法,“若你是大舅二舅,我是咱娘。我嫁的丈夫苛待我,你让我跟丈夫分家,带我回康安,花银子为我置办宅院,处处为我着想,但我居然跑到你面前,让你舍面子花银子,帮我丈夫升官。哥,你愿意吗?”
廖元冬摇头,他不愿意。
“哥,如果我这么干,不是寒了你的心么?易地而处之,大舅和二舅为何要帮助父亲?”廖春玲说到这里,心里的不满也发了出来,“咱们还在勒县时,二舅专门去了一趟,敲打父亲让他善待母亲,帮他谋了太康的差事。但父亲怎么做的?他这么对母亲,咱们外祖家为何还要帮他?”
廖元冬低着头道,“我明白了。”
廖春玲叹了口气,“好,父亲的事咱们就不提了。你是想跟父亲走,还是想留跟娘、我和二弟在一块?”
廖元冬小声道,“若我也留下,父亲身边就没人了,二叔带祖母也不好……”
廖春玲站起身,“哥自己决定吧,不管你在哪,都是咱娘的儿子,都是我和二弟的亲哥,你和父亲可还有盘缠?”
“卖宅子的钱还有一些。”廖元冬红着眼圈站起身,“妹妹,我……”
廖春玲见哥哥这样,心里也难受,她努力笑着道,“咱们家现在家底薄,母亲精打细算,我正跟着五表姐和六表妹学着打理店铺,日子虽不宽裕但却舒心。大哥也要想办法学点养家糊口的真本事,你快该成家立业了。等我出嫁时,还巴望着大哥大嫂帮我添些体面的嫁妆呢。”
廖元冬立刻挺起胸脯,“妹妹放心。等你出嫁时,我一定帮在夫家那边添个百亩的庄子。如果妹夫敢欺负你,我打不死他!”
兄妹俩说了半宿话,廖春玲才轻手轻脚地回到正房,她没回自己的西里间,而是在东里间门外低声问道,“娘?”
姜平蓝轻应了一声,从里屋走了出来,“你哥怎么说?”
廖春玲细细讲了一遍后,姜平蓝静静站了片刻,才递给女儿一个荷包,“这是五十两银子,明日你哥走时,你偷偷塞给他。”
“娘……”
姜平蓝把荷包退给女儿,“有廖家人撺掇着,你哥早跟我不亲近了。你们俩是亲兄妹,别生分了,以后要常联系。”
廖春玲接了荷包,送母亲回房,“女儿会的,娘早点歇着吧,明日我哥若不走,咱们一家子一块出门转转。”
第二日一早用饭后,廖元冬吭吭哧哧地说了几句话,便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三个头,出门去找客栈找父亲。廖元冬走后不久,姜老夫人便派人把女儿叫回府,提起廖青漠昨晚过来找长子,求长子帮廖青漠进御史台,然后拉着女儿的手道,“当年是我跟你爹瞎了眼,没能给你寻一户好人家,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
姜平蓝自是劝慰母亲一番,又带着两个孩子在姜府陪着母亲用了晌午饭,才出府归家。
还没走到家门口,廖春玲忽然道,“娘,我哥!”
姜平蓝抬头,见自己的长子提着包袱孤零零地站在府门外,她加快脚步走到近前,唤道,“元冬。”
人来人往的柿丰巷内,红着眼的廖元冬跪在母亲面前,哽咽道,“娘,父亲让儿留在您身边孝敬您。”
泪水在姜平蓝的眼眶里打转,她弯腰扶起儿子低声问,“你父亲呢?”
“父亲已出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