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273
道关键处,若非朱高煦用心,怕是会被当场问主。
几番应对,朱棣心中愈发满意,朱高煦暗自松了口气。
自奉命备边,他便下决心做出个样子,事事亲力亲为,如今总算有了回报。
从二月起,卫所地堡,瞭望墩台,城墙上的敌台,都被一一加固。
边军的粮饷,武器,袢袄军鞋,更是几天一催。
奉命以舟师海运粮饷的江平伯陈瑄和前军都督佥事宣信被催得一个头两个大。
不是他们有意拖延,事关北疆边防,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辽东和开平卫等地的边军粮饷上动手脚。实在是海运风险颇大,不到合适的月份出海,危险性太高,遇上大-浪,整船的粮饷都要沉入海底,士兵也会喂鱼。
等不到海运的粮饷,军屯和商屯收获有限,当地百姓还靠朝廷救济粮过日子,粮食实在不够吃,朱高煦只能另想办法。
集合部将,集思广益,军汉们习惯了简单-粗-暴,想吃饱肚子,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个,打猎,到鞑子那边抢劫。
草原上的猎物是有数的,杀光了破坏生态平衡,抢劫鞑子更符合边军的利益。
允许鞑子到自家边境打谷草,不允许自家到草原上去套牛羊?
没这个道理。
礼尚往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理念是朱高燧通过书信灌输给朱高煦的。
原话出自兴宁伯孟清和之口。朱高燧听后认为很有道理,朱高煦看过,也是深以为然。
抛开心理负担,各种铺垫和准备工作做好,还等什么?就一个字,抢。
做好伪装,带上长刀,跨-上战马。
能抢就抢,抢完就跑,机动作战。
据闻,这一条也是朱高燧从兴宁伯口中得知,朱高煦再次深以为然。
陈瑄的舟师没有北上之前,草原上的鞑靼部落,尤其是经常到边卫打谷草的,成为了边军眼中待在的羔羊,屡遭洗劫,抓不住抢劫犯,保不住牛羊,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相比之下,开平卫边军的生活水平却在和战斗力一起飙升,再提起鞑靼,个顶个的双眼副放光。
抢劫行动都是秘密进行,不只朝廷不知道,在身边的朵颜三卫也一无所知。
明初,边军深入草原巡逻是常例,谁能想到,代表着正义的大明游击将军会在袢袄外边套上皮袍子,皮帽子一扣,哇啦哇啦装成外族去实施抢劫这一犯-罪-活动?
一切,都是因为孟某人的几次说漏嘴。
可以还是偶然?只有老天知道。
经过多次磨练,开平卫边军的抢劫技术已臻化境,即便没有怯烈帖木儿等鞑靼首领的投靠,照样有极大的把握骗过朵颜三卫,抢过之后,把x盆子扣到鬼力赤的头上。
鬼力赤不行,还有马哈木不是?
如此行事定然不符合明朝对外形象,郡王带头抢劫邻居更会被言官骂得狗血淋头的事,朱高煦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告诉老爹,只能在私底下进行汇报。
永乐帝夸奖过儿子之后,感叹,朕当初怎么没想到如此计策?
可见,有朱棣这样的邻居和上司,鞑靼和兀良哈果真是霉星高照,非同一般的悲催。
朱高煦向朱棣汇报完工作,朱能等将领也传阅过被炸断的木头,又开始研究起点燃的火雷。
拳头大的空心铁球,填充火药,装上引信,竟然会有如此威力,当真是让人惊叹。
孟清和暂时未得皇帝宣召,干脆为在场众人做起了讲解员的工作。
朱能,徐增寿提出是否能改变一下火雷的外形,便于携带和投掷,张辅则引申到了火炮实心铁球向开花弹转变的可能性。
“若以威武大将军,射-出此类火弹,其威力当可无匹。”
听到张辅的话,孟清和不免咂舌。再看朱能等人先是皱眉,随即恍然,进而跃跃欲试的表情,孟清和不自觉的挠头。
莫非,继永乐帝北巡,神机营的出现也将提前?
以明朝的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组织一支“现代化”的热-武-器部队并非不可能。
毕竟,大明朝的皇帝可不会下令将军队中的火铳换成弓箭,还要悄悄的来,“勿使之觉”。能做出这样脑缺事的,除了半瓢,也只有半瓢。
看着朱能张辅等人讨论的势头,孟清和很想提醒一句,有了火雷的启发,开花弹的制造应当不会太困难。当下应该关注的,是火炮的攻坚。
没有稳定性强的炮膛,炮弹再犀利也是白搭。
为了弥补制铁工艺的不纯熟,也为了加强火炮的稳定性,明初的火炮大多都是矮敦胖,个顶个的憨厚壮实。哪怕是道衍组织地下-兵-工厂造出的虎蹲炮,在工艺上也比不上戚继光时代。
要想增加火器的威力,就要先加强火炮和火铳的稳定性。如此,改进炼铁工作,加强锻造技术就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孟清和再次挠头。
他不是工科出身,脑子里的存货大多来自非学术渠道,很多还很不靠谱。这就像是知道历史的大致方向,却无法精准说出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一样。
所以,要想实现火器的技术革命,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兵仗局,军器局,各地杂造局,肯定有不少技艺娴熟的工匠。据闻工部左侍郎对冶炼一途很有研究,或许,可以讨教一下?
摇摇头,他出面不合适。之前一场嘴仗,几乎得罪了满朝文臣,敢向六部官员递帖子,绝对是摔回脸上的下场。
目光转向向永乐帝汇报工作的朱高煦,再瞄一眼被召过去的朱高燧。
这两位倒能试一试。
论起最合适的人选,其实还是朱高炽。在永乐帝的三个儿子里,属他和文臣的关系铁。
孟清和皱了一下眉,以目前情况来看,请他帮忙可不是个好主意。
“兴宁伯,天子召见。”
郑和走过来,打断了孟清和的思绪。
收敛心神,他果真是喜欢七想八想,八字一撇还没画出去,直接就想着捺该往哪里画了。
但是,既然打定主意要搭郑和下西洋的顺风船,有可能的话,还要去美洲溜达一圈,加强舰队的炮火威力势在必行。
谁知道远洋途中会遇上什么?
未雨绸缪,从最坏的方向考虑,不说做好完全的准备,照顾到大部分细节总是可以的。
如果能先一步登上美洲大陆,说不定历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小冰河时期,绚烂文明之后
分卷阅读273
-
分卷阅读273
道关键处,若非朱高煦用心,怕是会被当场问主。
几番应对,朱棣心中愈发满意,朱高煦暗自松了口气。
自奉命备边,他便下决心做出个样子,事事亲力亲为,如今总算有了回报。
从二月起,卫所地堡,瞭望墩台,城墙上的敌台,都被一一加固。
边军的粮饷,武器,袢袄军鞋,更是几天一催。
奉命以舟师海运粮饷的江平伯陈瑄和前军都督佥事宣信被催得一个头两个大。
不是他们有意拖延,事关北疆边防,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辽东和开平卫等地的边军粮饷上动手脚。实在是海运风险颇大,不到合适的月份出海,危险性太高,遇上大-浪,整船的粮饷都要沉入海底,士兵也会喂鱼。
等不到海运的粮饷,军屯和商屯收获有限,当地百姓还靠朝廷救济粮过日子,粮食实在不够吃,朱高煦只能另想办法。
集合部将,集思广益,军汉们习惯了简单-粗-暴,想吃饱肚子,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个,打猎,到鞑子那边抢劫。
草原上的猎物是有数的,杀光了破坏生态平衡,抢劫鞑子更符合边军的利益。
允许鞑子到自家边境打谷草,不允许自家到草原上去套牛羊?
没这个道理。
礼尚往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理念是朱高燧通过书信灌输给朱高煦的。
原话出自兴宁伯孟清和之口。朱高燧听后认为很有道理,朱高煦看过,也是深以为然。
抛开心理负担,各种铺垫和准备工作做好,还等什么?就一个字,抢。
做好伪装,带上长刀,跨-上战马。
能抢就抢,抢完就跑,机动作战。
据闻,这一条也是朱高燧从兴宁伯口中得知,朱高煦再次深以为然。
陈瑄的舟师没有北上之前,草原上的鞑靼部落,尤其是经常到边卫打谷草的,成为了边军眼中待在的羔羊,屡遭洗劫,抓不住抢劫犯,保不住牛羊,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相比之下,开平卫边军的生活水平却在和战斗力一起飙升,再提起鞑靼,个顶个的双眼副放光。
抢劫行动都是秘密进行,不只朝廷不知道,在身边的朵颜三卫也一无所知。
明初,边军深入草原巡逻是常例,谁能想到,代表着正义的大明游击将军会在袢袄外边套上皮袍子,皮帽子一扣,哇啦哇啦装成外族去实施抢劫这一犯-罪-活动?
一切,都是因为孟某人的几次说漏嘴。
可以还是偶然?只有老天知道。
经过多次磨练,开平卫边军的抢劫技术已臻化境,即便没有怯烈帖木儿等鞑靼首领的投靠,照样有极大的把握骗过朵颜三卫,抢过之后,把x盆子扣到鬼力赤的头上。
鬼力赤不行,还有马哈木不是?
如此行事定然不符合明朝对外形象,郡王带头抢劫邻居更会被言官骂得狗血淋头的事,朱高煦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告诉老爹,只能在私底下进行汇报。
永乐帝夸奖过儿子之后,感叹,朕当初怎么没想到如此计策?
可见,有朱棣这样的邻居和上司,鞑靼和兀良哈果真是霉星高照,非同一般的悲催。
朱高煦向朱棣汇报完工作,朱能等将领也传阅过被炸断的木头,又开始研究起点燃的火雷。
拳头大的空心铁球,填充火药,装上引信,竟然会有如此威力,当真是让人惊叹。
孟清和暂时未得皇帝宣召,干脆为在场众人做起了讲解员的工作。
朱能,徐增寿提出是否能改变一下火雷的外形,便于携带和投掷,张辅则引申到了火炮实心铁球向开花弹转变的可能性。
“若以威武大将军,射-出此类火弹,其威力当可无匹。”
听到张辅的话,孟清和不免咂舌。再看朱能等人先是皱眉,随即恍然,进而跃跃欲试的表情,孟清和不自觉的挠头。
莫非,继永乐帝北巡,神机营的出现也将提前?
以明朝的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组织一支“现代化”的热-武-器部队并非不可能。
毕竟,大明朝的皇帝可不会下令将军队中的火铳换成弓箭,还要悄悄的来,“勿使之觉”。能做出这样脑缺事的,除了半瓢,也只有半瓢。
看着朱能张辅等人讨论的势头,孟清和很想提醒一句,有了火雷的启发,开花弹的制造应当不会太困难。当下应该关注的,是火炮的攻坚。
没有稳定性强的炮膛,炮弹再犀利也是白搭。
为了弥补制铁工艺的不纯熟,也为了加强火炮的稳定性,明初的火炮大多都是矮敦胖,个顶个的憨厚壮实。哪怕是道衍组织地下-兵-工厂造出的虎蹲炮,在工艺上也比不上戚继光时代。
要想增加火器的威力,就要先加强火炮和火铳的稳定性。如此,改进炼铁工作,加强锻造技术就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孟清和再次挠头。
他不是工科出身,脑子里的存货大多来自非学术渠道,很多还很不靠谱。这就像是知道历史的大致方向,却无法精准说出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事件一样。
所以,要想实现火器的技术革命,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兵仗局,军器局,各地杂造局,肯定有不少技艺娴熟的工匠。据闻工部左侍郎对冶炼一途很有研究,或许,可以讨教一下?
摇摇头,他出面不合适。之前一场嘴仗,几乎得罪了满朝文臣,敢向六部官员递帖子,绝对是摔回脸上的下场。
目光转向向永乐帝汇报工作的朱高煦,再瞄一眼被召过去的朱高燧。
这两位倒能试一试。
论起最合适的人选,其实还是朱高炽。在永乐帝的三个儿子里,属他和文臣的关系铁。
孟清和皱了一下眉,以目前情况来看,请他帮忙可不是个好主意。
“兴宁伯,天子召见。”
郑和走过来,打断了孟清和的思绪。
收敛心神,他果真是喜欢七想八想,八字一撇还没画出去,直接就想着捺该往哪里画了。
但是,既然打定主意要搭郑和下西洋的顺风船,有可能的话,还要去美洲溜达一圈,加强舰队的炮火威力势在必行。
谁知道远洋途中会遇上什么?
未雨绸缪,从最坏的方向考虑,不说做好完全的准备,照顾到大部分细节总是可以的。
如果能先一步登上美洲大陆,说不定历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小冰河时期,绚烂文明之后
分卷阅读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