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僧各出一拳,抵住贺远的双掌。他们被贺远的内力一撞,顿时抵挡不住各自后退。
贺远的掌力使的是推劲,之所以没下死手,终究是顾及密教的势力庞大,自己可以逃脱,而与自己相熟的朋友们,难免遭到他们的报复清算。
另外两个老僧一看同伴被击退,正要上前再次攻击,却听到普巴一声断喝:“停手。”
四象阵中剩下的两个老僧,闻声立刻停手退开。另外两个老僧缓过一口气,也缓缓退出了战圈。
普巴走入场中,对贺远说道:“贺师傅武功高超,老僧佩服。这一场是我们输了。”
校场上寂静无声。无论是密教僧人,还是众多的江湖人,都没有做出反应。密教僧人震惊于四象护法阵被攻破;其他江湖人则是没想明白发生翻转的原因。
过了一会儿,场上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贺远被请到了校场上的僻静处。在密校僧人坐席之后,专门搬来两张小桌。
在四象老僧的监督下,普巴从四个师弟的包裹中,拿出了四个小匣子,用不同的钥匙打开。
他从四个小匣子中,拿出了几册梵夹装的书籍,小心的解开穿绳,找出了一叠文稿。
一直做完了这些工作,普巴老僧这才轻轻舒了一口气,仿佛是怕自己的呼吸,把这些文稿给吹坏了。
他转过头来对贺远说道:“在观看手稿之前,有些事情姚告诉你。”
贺远说道:“洗耳恭听。”
普巴老僧娓娓道来:“密教的传承时间很长,期间几起几落。
在金国初兴的时候,教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高僧。这位高僧法号正真,自己说不清楚来历,更不知道是那一族的人。
他少年时有些痴傻,在寺庙中浑浑噩噩的度日,忽然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开了宿慧。从此,他的武学、佛学一日千里。到了二十几岁,他的武学就成为全寺之首。
后来他游历各地,潜心学习当时密教不同宗门的武学,到了三十几岁时,整个密教中已无人能敌。这位高僧把密教的武功重新整合,练成了龙象般若功和失传已久的火焰刀两门绝技。”
贺远听到这里,心中下一紧,这可是如雷贯耳的武功。
普巴老僧不知道贺远的想法,继续诉说往事。
“从这位高僧开始,密教有了大宗师的称谓。
正真大师没有门户之见,对于当时密教诸派的僧人,丝毫没有藏私。他一生收了三个徒弟,为了一视同仁,他让这三个徒弟分别加入了伏宁派、加朗派和举尕派。他的三个徒弟把正真大师的武学带入三派,对三派的武学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密教的僧人,找到了武学上的一条通途。三派都尊称这位高僧为正真祖师。
正真祖师除了于学之外,还喜好汉学,能写的一首厉害的草书。这些文稿中,有一半是他留下来的手稿。其中多数用一些古怪的草书写成。”
老僧顿了一顿,对贺远说道:“告诉你这些,就是希望你能理解,密教所以警惕那个厉害的外造宗门,就是从这位正真祖师开始。他曾在各地游历,有一次回到他驻跸的寺庙,忽然召集三位徒弟。当时,他的徒弟在三派中,已是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位徒弟,听闻师傅召唤,当即赶去。
师徒之间谈了什么,后人并不知道。但是这三位高僧回到各自的宗派之后,传下了法旨,挑选教中武僧,配合当时的金国完颜宗弼元帅,剿灭一些蛮族部族。明面上是剿灭蛮族,其实,是剿灭蛮族背后的,一个名为金巫教的外道。
这种外道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知,只是知道每当走蛮族兴盛的时候,总有他们在背后活动的影子。
这种外道渐渐变成一些蛮族的精神支柱,指引着蛮族不停的吞并一些宗门。
正真祖师发觉之后,认为一旦被这个外道壮大起来,会危及到佛门传承,进而危急中原。他与徒弟一起统领密教僧众,出手帮助金国,也是为了剿灭外道。
密教僧众与金国铁骑配合,捣毁了金巫教的老巢,可是,虽然给予对方以巨大的打击,仍旧有些余孽逃走。
大金国感激密教僧众所做出的贡献,将密教定为国教。之后的历代宗主和密教宗师,知道了这段事情之后,也都会借助金国的力量,不让外道死灰复燃,如有发现,就不提余力地剿灭。”
老僧说完,从那一叠文达中找出出了几页,放在一快柔软的丝绸上,推给贺远。他嘱咐:“你看的时候需要离远一些,另外,不要用手碰,用这个翻阅。”
普巴从木匣中抽出一支玉箸,先示范几次,才递给贺远。
贺远注意到,刚才普巴老僧有一个动作,他在抽出几页文稿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从另一册当中,找出了一页,放入了给自己看的这些手稿中,这个动作虽然不太明显,贺远还是注意到了。
对方做出这个事情一定是有原因,因此,他开始加倍小心。拿起这支黄玉制成的玉箸,轻轻的跳动一一页。
看到文字,贺远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古怪的感觉。
一共五页纸,都是厚厚的桑皮纸。前三页,居然是用简体字写的。翻到第四页,他没有急着看内容,快速的扫了一眼,第四页书写的是大片字母。
他原以为这是不认识的文字。可是,只扫了一眼。心里又是一阵惶恐,这字母居然可以拼出来,是汉语拼音?!
第五页,是简繁并用的字体。
贺远的目光没有在汉语拼音上停留。他为了掩饰自己的震惊,故意抬头,看向普巴老僧,迷茫的说道:“这文字十分古怪。”
贺远的眼神,碰到了普巴试探的目光。老僧盯着他看了几眼,才说道:“其他几页,都是正真大师用草书写成。另外一页上面的文字,我们无人认得,就连这位高僧的三位徒弟,也不认得。”
贺远低头,看向第一页。
这张纸上的字,不像是用毛笔写的,更像是用鹅毛笔,或者削制的竹笔,蘸着墨水写成,内容应该是一篇游记。
感谢书友读者的支持。
贺远的掌力使的是推劲,之所以没下死手,终究是顾及密教的势力庞大,自己可以逃脱,而与自己相熟的朋友们,难免遭到他们的报复清算。
另外两个老僧一看同伴被击退,正要上前再次攻击,却听到普巴一声断喝:“停手。”
四象阵中剩下的两个老僧,闻声立刻停手退开。另外两个老僧缓过一口气,也缓缓退出了战圈。
普巴走入场中,对贺远说道:“贺师傅武功高超,老僧佩服。这一场是我们输了。”
校场上寂静无声。无论是密教僧人,还是众多的江湖人,都没有做出反应。密教僧人震惊于四象护法阵被攻破;其他江湖人则是没想明白发生翻转的原因。
过了一会儿,场上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贺远被请到了校场上的僻静处。在密校僧人坐席之后,专门搬来两张小桌。
在四象老僧的监督下,普巴从四个师弟的包裹中,拿出了四个小匣子,用不同的钥匙打开。
他从四个小匣子中,拿出了几册梵夹装的书籍,小心的解开穿绳,找出了一叠文稿。
一直做完了这些工作,普巴老僧这才轻轻舒了一口气,仿佛是怕自己的呼吸,把这些文稿给吹坏了。
他转过头来对贺远说道:“在观看手稿之前,有些事情姚告诉你。”
贺远说道:“洗耳恭听。”
普巴老僧娓娓道来:“密教的传承时间很长,期间几起几落。
在金国初兴的时候,教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高僧。这位高僧法号正真,自己说不清楚来历,更不知道是那一族的人。
他少年时有些痴傻,在寺庙中浑浑噩噩的度日,忽然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开了宿慧。从此,他的武学、佛学一日千里。到了二十几岁,他的武学就成为全寺之首。
后来他游历各地,潜心学习当时密教不同宗门的武学,到了三十几岁时,整个密教中已无人能敌。这位高僧把密教的武功重新整合,练成了龙象般若功和失传已久的火焰刀两门绝技。”
贺远听到这里,心中下一紧,这可是如雷贯耳的武功。
普巴老僧不知道贺远的想法,继续诉说往事。
“从这位高僧开始,密教有了大宗师的称谓。
正真大师没有门户之见,对于当时密教诸派的僧人,丝毫没有藏私。他一生收了三个徒弟,为了一视同仁,他让这三个徒弟分别加入了伏宁派、加朗派和举尕派。他的三个徒弟把正真大师的武学带入三派,对三派的武学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密教的僧人,找到了武学上的一条通途。三派都尊称这位高僧为正真祖师。
正真祖师除了于学之外,还喜好汉学,能写的一首厉害的草书。这些文稿中,有一半是他留下来的手稿。其中多数用一些古怪的草书写成。”
老僧顿了一顿,对贺远说道:“告诉你这些,就是希望你能理解,密教所以警惕那个厉害的外造宗门,就是从这位正真祖师开始。他曾在各地游历,有一次回到他驻跸的寺庙,忽然召集三位徒弟。当时,他的徒弟在三派中,已是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位徒弟,听闻师傅召唤,当即赶去。
师徒之间谈了什么,后人并不知道。但是这三位高僧回到各自的宗派之后,传下了法旨,挑选教中武僧,配合当时的金国完颜宗弼元帅,剿灭一些蛮族部族。明面上是剿灭蛮族,其实,是剿灭蛮族背后的,一个名为金巫教的外道。
这种外道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知,只是知道每当走蛮族兴盛的时候,总有他们在背后活动的影子。
这种外道渐渐变成一些蛮族的精神支柱,指引着蛮族不停的吞并一些宗门。
正真祖师发觉之后,认为一旦被这个外道壮大起来,会危及到佛门传承,进而危急中原。他与徒弟一起统领密教僧众,出手帮助金国,也是为了剿灭外道。
密教僧众与金国铁骑配合,捣毁了金巫教的老巢,可是,虽然给予对方以巨大的打击,仍旧有些余孽逃走。
大金国感激密教僧众所做出的贡献,将密教定为国教。之后的历代宗主和密教宗师,知道了这段事情之后,也都会借助金国的力量,不让外道死灰复燃,如有发现,就不提余力地剿灭。”
老僧说完,从那一叠文达中找出出了几页,放在一快柔软的丝绸上,推给贺远。他嘱咐:“你看的时候需要离远一些,另外,不要用手碰,用这个翻阅。”
普巴从木匣中抽出一支玉箸,先示范几次,才递给贺远。
贺远注意到,刚才普巴老僧有一个动作,他在抽出几页文稿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从另一册当中,找出了一页,放入了给自己看的这些手稿中,这个动作虽然不太明显,贺远还是注意到了。
对方做出这个事情一定是有原因,因此,他开始加倍小心。拿起这支黄玉制成的玉箸,轻轻的跳动一一页。
看到文字,贺远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古怪的感觉。
一共五页纸,都是厚厚的桑皮纸。前三页,居然是用简体字写的。翻到第四页,他没有急着看内容,快速的扫了一眼,第四页书写的是大片字母。
他原以为这是不认识的文字。可是,只扫了一眼。心里又是一阵惶恐,这字母居然可以拼出来,是汉语拼音?!
第五页,是简繁并用的字体。
贺远的目光没有在汉语拼音上停留。他为了掩饰自己的震惊,故意抬头,看向普巴老僧,迷茫的说道:“这文字十分古怪。”
贺远的眼神,碰到了普巴试探的目光。老僧盯着他看了几眼,才说道:“其他几页,都是正真大师用草书写成。另外一页上面的文字,我们无人认得,就连这位高僧的三位徒弟,也不认得。”
贺远低头,看向第一页。
这张纸上的字,不像是用毛笔写的,更像是用鹅毛笔,或者削制的竹笔,蘸着墨水写成,内容应该是一篇游记。
感谢书友读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