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奇迹(2)
再比如这事,案发后,崇祯非常生气,下令严查。查到户部,户部研究半天,拉出来几个人,说是失职,给撤了,准备结案。
崇祯生气了,重装上阵,找出来几个主犯,杀了,剩下的,充军。
总之,崇祯年间的朝廷,是比较混账的,而带头混账的,是温体仁。
温体仁这个人,历史上的评价不高:奸臣,彻头彻尾的奸臣。
我之前说过,温体仁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精明强干,博闻强记,善于处理政务。
所以综合起来,温体仁先生的最终评价应该是,一个很有能力、精明强干、博闻强记、善于处理政务的彻头彻尾的奸臣。
温体仁,是个很复杂的坏人,复杂在无论你怎么看,都会发现,这是个真正的好人。
在工作中,温体仁是个很勤劳的人。据史料记载,他兢兢业业,每天从早干到晚,很能工作,别人几年干不了的事,他几天就能搞定。
在生活中,他是廉政典范。据说他当首辅时,给他送礼的人从门口排到街上,等几天,他一个都不见,所有的礼品都退,退不了的就扔,比海瑞还海瑞。
在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上,他非常谦虚,从不说别人坏话,而且很能听取他人意见。比如有个叫文震孟的人,是他的晚辈,刚入内阁,他却非常尊敬,遇事都要找来商量,一点儿架子没有。
综上所诉,温体仁同志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评定应为优秀。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温体仁同志的评定问题,进行鉴定:
在工作中,他反应敏捷,很有能力,但历史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坏人,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在生活上,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收贿赂,是因为他的仇人太多,要被人抓住把柄,是很麻烦的。
在跟同事相处时,他确实很和善,比如对文震孟,相当的客气,但原因在于,文震孟是崇祯的老师,后台很硬,而且当时他正在挖坑,等着文老师跳下去。
如果纵观温体仁的经历,可以发现,他有个历史悠久的习惯——整人。
崇祯二年(1629),他跟周延儒合谋,整垮了钱龙锡,进了内阁。过了几年,他又整垮了周延儒。当了首辅,又过了两年,他整垮了前途远大的文震孟,维护了自己的地位。
而且他整人的方式相当的高明。比如文震孟有个亲信,因为犯了事,要受处分,顺便说句,这人的事比较大,按情节,至少也是撤职。
文震孟和皇帝关系好,名声很好,势力很大,且刚进内阁,对温体仁而言,是头号眼中钉。但面对如此难得的整人机会,他毅然放弃了,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帮忙找了人,只给了个降职处分,很够意思,文震孟很感激。
大坑就是这样挖成的。
温体仁很清楚,崇祯是个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处分官员,是只有更重,没有最重。如果从轻处理,皇帝大人是不会答应的,肯定会加重,而文震孟同志比较正直,脾气也大,肯定要跟皇帝死磕,下场是比较明显的。
事情如他所料,皇帝大人听说后,非常震怒,把那人直接撤职,赶回家种田了。而文震孟不愧硬汉本色,跟皇帝吵了好几天,加上温体仁煽风点火,竟然也被免了。
其实这些倒无所谓,在道上混的,整个把人,搞点儿阴谋,也没什么,这种事,当年张居正也没少办,之所以是奸臣,是因为他不办事。
崇祯登基以来,干过很多事,平乱、抗金、整顿,忙完这边又忙那边,而温体仁上台以来,就只干一件事——个人进步。
为了个人进步,他很精明,坑了钱龙锡,坑了周延儒,坑了文震孟,坑了所有的挡路或可能挡路的人。
为了个人进步,他除了精明外,有时还很傻——装傻。
有一次,崇祯把他找来,有件事情要问他的看法,温体仁当即回答:不知道。
崇祯随即追问,为何不知道。
温体仁回答:“臣本愚笨(原话),只望皇上圣裁。”
为了个人进步,他很团结同志,很合群,为了整倒钱龙锡,他拉拢了周延儒,两人齐心合力,还把钱谦益同志送回了家。
当然,为了个人进步,他有时也不合群,很孤独。比如他对老朋友周延儒下手时,很干脆,没有丝毫犹豫。整人太多,多年家里鬼都不上门,还经常跟崇祯说,我不结党,所以孤独。
明明很阴险、很狡猾、很恶心人,还动不动就说我很耿直、我很愚蠢,很能促进食欲。
能人,兼职奸人,最奸的能人,是奸人,最能的奸人,还是奸人。
鉴定完毕。
在当时朝廷里,只要混过几年的,大致都知道温体仁同志的本性,换句话说,都知道他是个奸人。
可是知道没用,因为温体仁先生是个能干的奸人,而且深得皇帝信任,谁都告不倒,时人有云:“崇祯遭瘟(温)。”而且他本人心黑手狠兼皮厚,在朝廷混了多年,就快修炼成妖了,实在无人可比。
俗语有云,占着茅坑,不拉屎。客观地说,在内阁大臣的位置上,温体仁的行为并不符合这句话,确切地说,他占着茅坑,只拉屎。
外敌入侵,内乱不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温体仁同志孜孜不倦,为了自己而奋斗,整人、挖坑,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让他继续折腾,大明可以提前关门。
但不知是气数未尽,还是坟里的朱重八发威,天下无敌的温体仁,终究还是等来了敌人——一个他曾战胜过的敌人。
放他去!
自打辩论会上掉进温体仁的大坑,被赶回家,钱谦益已经在家待了八年,八年里,除了看人种地(他是地主),主要的娱乐,就是写诗。
这些诗大都收入他的文集,可以找来看看,心理效果明显,心情好时看,可以抑郁,心情不好时看,可以自杀。
诗的主要意思,基本比较雷同,什么我很后悔,我要归隐,我白活了,我没意思。反正一句话,我这一辈子,是走了黑道。
毕竟家里蹲了七八年,有点儿怨气很是正常,但钱谦益同志还是说错了,他走的黑道,还没有黑到头。
崇祯十年(1637),在家看人种地的钱谦益突然听说,有一个叫张汉儒的当地师爷,写了份状子告他。
要知道,钱大人虽说在上面混得很差,但到地方,还是比较恶霸的,小小师爷闹事,容易摆平。
然而没过几天,他就迎来了几位京城来的客人——几位来抓他的客人。
在被押解的路上,钱谦益才搞明白,原来那位师爷的状子,是告御状。
这个世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但凡斗争,就有谱,包括政治斗争。一般说来,把对手弄到偏远山区,回家养老,也就够本了,没必要赶尽杀绝,但这事,也因人而异,比如温体仁,就是个没谱的人。
不知是他太过得意,还是太恨钱谦益,总之他没打算按着谱走,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起在那遥远的江南,还有个没被整死的钱谦益。
没整死,就往死里整。
但他毕竟位高权重,如果要自己动手,传出去实在太丢面子,而且容易留下把柄,所以他决定,借刀杀人。
他借到的刀,就是张汉儒。
之所以找到张汉儒,因为这人是个衙门师爷,小人物,无论如何,跟内阁首辅,都是扯不上关系的。而且张师爷长期在法律界工作,对拍黑砖之类的工作非常熟悉,且乐此不疲。
果然,接到工作指示后,张师爷连夜工作,写出了一份状子。
所谓小人物,在写状子这点上,是不恰当的,当年大人物杨涟告魏忠贤,总共二十四条大罪,而张师爷告钱谦益的罪状,有五十八条。
hf();
崇祯生气了,重装上阵,找出来几个主犯,杀了,剩下的,充军。
总之,崇祯年间的朝廷,是比较混账的,而带头混账的,是温体仁。
温体仁这个人,历史上的评价不高:奸臣,彻头彻尾的奸臣。
我之前说过,温体仁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精明强干,博闻强记,善于处理政务。
所以综合起来,温体仁先生的最终评价应该是,一个很有能力、精明强干、博闻强记、善于处理政务的彻头彻尾的奸臣。
温体仁,是个很复杂的坏人,复杂在无论你怎么看,都会发现,这是个真正的好人。
在工作中,温体仁是个很勤劳的人。据史料记载,他兢兢业业,每天从早干到晚,很能工作,别人几年干不了的事,他几天就能搞定。
在生活中,他是廉政典范。据说他当首辅时,给他送礼的人从门口排到街上,等几天,他一个都不见,所有的礼品都退,退不了的就扔,比海瑞还海瑞。
在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上,他非常谦虚,从不说别人坏话,而且很能听取他人意见。比如有个叫文震孟的人,是他的晚辈,刚入内阁,他却非常尊敬,遇事都要找来商量,一点儿架子没有。
综上所诉,温体仁同志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评定应为优秀。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温体仁同志的评定问题,进行鉴定:
在工作中,他反应敏捷,很有能力,但历史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坏人,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在生活上,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收贿赂,是因为他的仇人太多,要被人抓住把柄,是很麻烦的。
在跟同事相处时,他确实很和善,比如对文震孟,相当的客气,但原因在于,文震孟是崇祯的老师,后台很硬,而且当时他正在挖坑,等着文老师跳下去。
如果纵观温体仁的经历,可以发现,他有个历史悠久的习惯——整人。
崇祯二年(1629),他跟周延儒合谋,整垮了钱龙锡,进了内阁。过了几年,他又整垮了周延儒。当了首辅,又过了两年,他整垮了前途远大的文震孟,维护了自己的地位。
而且他整人的方式相当的高明。比如文震孟有个亲信,因为犯了事,要受处分,顺便说句,这人的事比较大,按情节,至少也是撤职。
文震孟和皇帝关系好,名声很好,势力很大,且刚进内阁,对温体仁而言,是头号眼中钉。但面对如此难得的整人机会,他毅然放弃了,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帮忙找了人,只给了个降职处分,很够意思,文震孟很感激。
大坑就是这样挖成的。
温体仁很清楚,崇祯是个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处分官员,是只有更重,没有最重。如果从轻处理,皇帝大人是不会答应的,肯定会加重,而文震孟同志比较正直,脾气也大,肯定要跟皇帝死磕,下场是比较明显的。
事情如他所料,皇帝大人听说后,非常震怒,把那人直接撤职,赶回家种田了。而文震孟不愧硬汉本色,跟皇帝吵了好几天,加上温体仁煽风点火,竟然也被免了。
其实这些倒无所谓,在道上混的,整个把人,搞点儿阴谋,也没什么,这种事,当年张居正也没少办,之所以是奸臣,是因为他不办事。
崇祯登基以来,干过很多事,平乱、抗金、整顿,忙完这边又忙那边,而温体仁上台以来,就只干一件事——个人进步。
为了个人进步,他很精明,坑了钱龙锡,坑了周延儒,坑了文震孟,坑了所有的挡路或可能挡路的人。
为了个人进步,他除了精明外,有时还很傻——装傻。
有一次,崇祯把他找来,有件事情要问他的看法,温体仁当即回答:不知道。
崇祯随即追问,为何不知道。
温体仁回答:“臣本愚笨(原话),只望皇上圣裁。”
为了个人进步,他很团结同志,很合群,为了整倒钱龙锡,他拉拢了周延儒,两人齐心合力,还把钱谦益同志送回了家。
当然,为了个人进步,他有时也不合群,很孤独。比如他对老朋友周延儒下手时,很干脆,没有丝毫犹豫。整人太多,多年家里鬼都不上门,还经常跟崇祯说,我不结党,所以孤独。
明明很阴险、很狡猾、很恶心人,还动不动就说我很耿直、我很愚蠢,很能促进食欲。
能人,兼职奸人,最奸的能人,是奸人,最能的奸人,还是奸人。
鉴定完毕。
在当时朝廷里,只要混过几年的,大致都知道温体仁同志的本性,换句话说,都知道他是个奸人。
可是知道没用,因为温体仁先生是个能干的奸人,而且深得皇帝信任,谁都告不倒,时人有云:“崇祯遭瘟(温)。”而且他本人心黑手狠兼皮厚,在朝廷混了多年,就快修炼成妖了,实在无人可比。
俗语有云,占着茅坑,不拉屎。客观地说,在内阁大臣的位置上,温体仁的行为并不符合这句话,确切地说,他占着茅坑,只拉屎。
外敌入侵,内乱不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温体仁同志孜孜不倦,为了自己而奋斗,整人、挖坑,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让他继续折腾,大明可以提前关门。
但不知是气数未尽,还是坟里的朱重八发威,天下无敌的温体仁,终究还是等来了敌人——一个他曾战胜过的敌人。
放他去!
自打辩论会上掉进温体仁的大坑,被赶回家,钱谦益已经在家待了八年,八年里,除了看人种地(他是地主),主要的娱乐,就是写诗。
这些诗大都收入他的文集,可以找来看看,心理效果明显,心情好时看,可以抑郁,心情不好时看,可以自杀。
诗的主要意思,基本比较雷同,什么我很后悔,我要归隐,我白活了,我没意思。反正一句话,我这一辈子,是走了黑道。
毕竟家里蹲了七八年,有点儿怨气很是正常,但钱谦益同志还是说错了,他走的黑道,还没有黑到头。
崇祯十年(1637),在家看人种地的钱谦益突然听说,有一个叫张汉儒的当地师爷,写了份状子告他。
要知道,钱大人虽说在上面混得很差,但到地方,还是比较恶霸的,小小师爷闹事,容易摆平。
然而没过几天,他就迎来了几位京城来的客人——几位来抓他的客人。
在被押解的路上,钱谦益才搞明白,原来那位师爷的状子,是告御状。
这个世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但凡斗争,就有谱,包括政治斗争。一般说来,把对手弄到偏远山区,回家养老,也就够本了,没必要赶尽杀绝,但这事,也因人而异,比如温体仁,就是个没谱的人。
不知是他太过得意,还是太恨钱谦益,总之他没打算按着谱走,某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起在那遥远的江南,还有个没被整死的钱谦益。
没整死,就往死里整。
但他毕竟位高权重,如果要自己动手,传出去实在太丢面子,而且容易留下把柄,所以他决定,借刀杀人。
他借到的刀,就是张汉儒。
之所以找到张汉儒,因为这人是个衙门师爷,小人物,无论如何,跟内阁首辅,都是扯不上关系的。而且张师爷长期在法律界工作,对拍黑砖之类的工作非常熟悉,且乐此不疲。
果然,接到工作指示后,张师爷连夜工作,写出了一份状子。
所谓小人物,在写状子这点上,是不恰当的,当年大人物杨涟告魏忠贤,总共二十四条大罪,而张师爷告钱谦益的罪状,有五十八条。
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