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也就是新历623年的五月,同盟方面正式承认西拿勒王国的独立。
两个月后,他们撤出了大部分驻军,历史悠久的拿勒第二帝国王室被光复。
但这并未对安赫同盟在中大陆的绝对霸权造成实质冲击。
在这几年间有过几个头脑发热的地区,想要重演西拿勒发生的革命,但是他们的反扑无一例外地在几周内被镇压。
虽然过程颇为惨烈,从结果来看,绝大多只对同盟造成了不超过三位数的士兵伤亡。
民族主义者们的冒进行动,没有在同盟广袤的势力版图里掀起任何波澜。
大部分人很快就意识到了,安赫同盟会在西拿勒选择战略收缩,并不是因为自身实力的衰落。
同盟的确曾在西拿勒战场陷入失利,但失利的主因绝非拿勒人的强势,而是同盟内部多股力量之间的相互牵制。
有人想要借这场战争打压“尤斯图斯家族”。因为这个家族,是同盟内日益膨胀的边境王侯之一。
所以发生在西拿勒的民族独立战争,本质上只是同盟的一场内战。
在尤斯图斯家族撤出驻军之后,新的拿勒王室以及王国政府也明智地认清了局势:西拿勒王国的复活,不过是同盟当局和边境王侯们博弈的结果。
所以在撤军开始的次日,西拿勒方面也有默契地主动发出信函,表示愿意成为同盟的受保护国。
虽然王国政府保持一定自主权,但每年需要向同盟当局上缴税收的百分之四十,以换取长久的和平。
对同盟当局来说,这一结果远远优于尤斯图斯家族统治西拿勒时的情况。
短时间内,当局也抽调不出大规模的官僚来管理西拿勒,所以不让它落入另一位边境王侯手中,就是最好的结果。
这才是所谓被“光复”的西拿勒王国,能够在这八年里站住脚的原因。
“边境王侯”是一个严重落后于时代的称呼,因为五百年前的“边境”,早已成为今天同盟势力版图的腹地。
两世纪前,尤斯图斯家族通过战争从另一个边境王侯手中夺取了西拿勒的治权。
在那之后,两拿勒总督的职位,就一直由他们的成员出任。
比起远在同盟本土的两王和当局来说,尤斯图斯家族才是拿勒的实际统治者。
每一个边境王侯所拥有的私人部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翻大陆上的其他政权。
十七位边境王侯割据着中大陆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本土的两王则统治着这些边境王侯。
所以同盟本土又被称为“世界心脏”,所谓的巨人群聚之地。
但是在柯林眼中,所谓的安赫同盟完全是一个怪胎。
一个上半身已经进入近现代,下半身却仍停留在封建制甚至奴隶制的畸形社会。
可能是因为超凡力量的存在,所以上层统治者总能对社会中下层保持着比前世更强的压制力,并且顺利完成了与新兴资本的联合。
又或者因为同盟内阶层之间相互倾轧的矛盾,早已被转嫁到整个中大陆的头上。
即使同盟的工业技术和经济已经高度发达,但在它的大部分地区,哪怕在作为核心的本土,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类似于中世纪贵族分封的体制。
毕竟这个空前庞大的同盟本身,就是在数十位军事贵族的联合下产生的异常存在。
从一开始,它就不是自然诞生的国家。
这还需要从“黑暗时代”以前说起。
因为纪年在那时一度中断,所以今人只能大概推测,最晚在一千五百年之前,灰人族群就已经毁灭了东陆上的一切。
它们不会建造船只,但少数族群却侥幸渡过浅海,开始向中大陆的内陆迁移。
这就是被视为旧历结束的标志事件:灰人族群西迁。
位于中大陆东侧的旧安赫王国,曾是中大陆诸国中相对精华的部分,却在进犯的灰人族群面前不堪一击。
在同一时期,已经陷入衰弱的拿勒第一帝国,还在尤迪尔各部族的蹂躏下苟延残喘着。
人类没有任何一方力量能做出相样抵抗,所以灰人族群的小股前锋,曾一度推进到今日的施塔德一带。
灰人西迁这一事件,不是像人类推翻魔裔王朝,那种大陆主导权更迭的问题。
又或者像尤迪尔部族南下,文明地带的人口和财富被蛮族劫掠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它们的进犯,更类似于物种更迭。
对它们来说人类就和猪羊一样,不过是它们的食物。
它们像最简易的生命那样进行出芽繁殖,食物足够种群就会爆发增长,没有极限,直到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崩溃,它们中的大部分会饿死,剩下的则集体迁移到下一个区域。
从施塔德到东部浅海的广袤地域上,旧安赫的绝大部分人口曾一度被灭绝。
所以哪怕在今天的同盟核心本土,也就是所谓的“旧安赫”,真正意义上的安赫人也只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上下。
如今被习惯性地称为“安赫人”的本土人,其实已经是一个混合民族。
因为安赫同盟真正的前身,是各先古王国为抵抗灰人族群而组建的,数十各军团。
如果历史对灰人的记载没有夸张成分,那么封建时代的军队不可能对抗这种入侵,所以柯林猜测超凡者很可能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些军团前后用了大约十四年时间,分作五批进入了今天的同盟本土。而这种不同批次之间的亲疏关系,在今日同盟的政治格局中仍然依稀可辨。
他们的主干来自于各个先古王国的征召,大部分则是民间自愿加入的支援力量。
但又因为各王国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这支联军一度陷入内耗。与此同时规模日益庞大的灰人还在不断推进。
一但联军的防线被突破,中大陆上的人类历史也许就将迎来完结。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甚至连语言都互不相通的军事集团,一致选择了联合。
他们通过政变驱逐了随军官员和信使,使自身彻底从先古诸国中独立出来。
安赫同盟成立,从此,开启了中大陆最英雄的年代。
而那场物种战争的持久和惨烈,已经只能通过一些细节来想象。
在最危险的时期,甚至连统一的纪年都曾陷入中断。
所以这个年代究竟延续了多少年,今天已经难以考证。
有明确信史可考的部分,断断续续有一百三十余年。不同地区的人则认为这段时期有两百年到三百年不等。
三世纪的学者根据少数材料中记载星辰位置做出反向推演,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黑暗年代”很可能维持了五百年以上。
如今的安赫性格和信仰,就是在这场无比惨烈漫长的战争中成型。所以理所当然地,军事传统也就在同盟的文化中拥有最崇高的地位。
圣王家族的“树火纹章”即是同盟的国家象征,那是一枚不死鸟自磔于树上,用神血点燃火焰的纹章。
火象征着诸教团永不熄灭的信仰,那根系繁茂的巨树则是安赫贵族永不断绝的血脉。
在这场“灭世之战”结束后,同盟反而在绝境下被倒逼着完成了一系列变革,成为了中大陆上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
同时这种狂热的军事传统,也使得安赫贵族们一直热衷于烈度极高的内部竞争。
同盟早已适应了长期战争,所以连绵内战并未给经济社会带来过度的破坏,相反,战争成为了统治集团自我筛选,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功勋贵族和新崛起的边境王侯们,因此保存了繁盛的生命力。
自五世纪的“凡圣之争”以来,同盟开始改革为“双王制”。
两位王者,分别是将御座设于白都世代传承的圣王,以及由议会在安赫贵族内选出,专门处理俗务的“凡王”。
也是从那之后,历代圣王开始变得近似于一个象征物。只在名义上保留对诸教团的号召力。
而诸教团之间的分歧早已难以弥合,难以产生一致的影响力。
所以同盟的主人,又一次变成了那些古老的军事贵族。
尽管近年来他们开始选择淡入幕后,由更专业的代理政客来统治世俗社会。
但毫无疑问,他们至今仍掌握着同盟真正的权力。
两个月后,他们撤出了大部分驻军,历史悠久的拿勒第二帝国王室被光复。
但这并未对安赫同盟在中大陆的绝对霸权造成实质冲击。
在这几年间有过几个头脑发热的地区,想要重演西拿勒发生的革命,但是他们的反扑无一例外地在几周内被镇压。
虽然过程颇为惨烈,从结果来看,绝大多只对同盟造成了不超过三位数的士兵伤亡。
民族主义者们的冒进行动,没有在同盟广袤的势力版图里掀起任何波澜。
大部分人很快就意识到了,安赫同盟会在西拿勒选择战略收缩,并不是因为自身实力的衰落。
同盟的确曾在西拿勒战场陷入失利,但失利的主因绝非拿勒人的强势,而是同盟内部多股力量之间的相互牵制。
有人想要借这场战争打压“尤斯图斯家族”。因为这个家族,是同盟内日益膨胀的边境王侯之一。
所以发生在西拿勒的民族独立战争,本质上只是同盟的一场内战。
在尤斯图斯家族撤出驻军之后,新的拿勒王室以及王国政府也明智地认清了局势:西拿勒王国的复活,不过是同盟当局和边境王侯们博弈的结果。
所以在撤军开始的次日,西拿勒方面也有默契地主动发出信函,表示愿意成为同盟的受保护国。
虽然王国政府保持一定自主权,但每年需要向同盟当局上缴税收的百分之四十,以换取长久的和平。
对同盟当局来说,这一结果远远优于尤斯图斯家族统治西拿勒时的情况。
短时间内,当局也抽调不出大规模的官僚来管理西拿勒,所以不让它落入另一位边境王侯手中,就是最好的结果。
这才是所谓被“光复”的西拿勒王国,能够在这八年里站住脚的原因。
“边境王侯”是一个严重落后于时代的称呼,因为五百年前的“边境”,早已成为今天同盟势力版图的腹地。
两世纪前,尤斯图斯家族通过战争从另一个边境王侯手中夺取了西拿勒的治权。
在那之后,两拿勒总督的职位,就一直由他们的成员出任。
比起远在同盟本土的两王和当局来说,尤斯图斯家族才是拿勒的实际统治者。
每一个边境王侯所拥有的私人部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翻大陆上的其他政权。
十七位边境王侯割据着中大陆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本土的两王则统治着这些边境王侯。
所以同盟本土又被称为“世界心脏”,所谓的巨人群聚之地。
但是在柯林眼中,所谓的安赫同盟完全是一个怪胎。
一个上半身已经进入近现代,下半身却仍停留在封建制甚至奴隶制的畸形社会。
可能是因为超凡力量的存在,所以上层统治者总能对社会中下层保持着比前世更强的压制力,并且顺利完成了与新兴资本的联合。
又或者因为同盟内阶层之间相互倾轧的矛盾,早已被转嫁到整个中大陆的头上。
即使同盟的工业技术和经济已经高度发达,但在它的大部分地区,哪怕在作为核心的本土,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类似于中世纪贵族分封的体制。
毕竟这个空前庞大的同盟本身,就是在数十位军事贵族的联合下产生的异常存在。
从一开始,它就不是自然诞生的国家。
这还需要从“黑暗时代”以前说起。
因为纪年在那时一度中断,所以今人只能大概推测,最晚在一千五百年之前,灰人族群就已经毁灭了东陆上的一切。
它们不会建造船只,但少数族群却侥幸渡过浅海,开始向中大陆的内陆迁移。
这就是被视为旧历结束的标志事件:灰人族群西迁。
位于中大陆东侧的旧安赫王国,曾是中大陆诸国中相对精华的部分,却在进犯的灰人族群面前不堪一击。
在同一时期,已经陷入衰弱的拿勒第一帝国,还在尤迪尔各部族的蹂躏下苟延残喘着。
人类没有任何一方力量能做出相样抵抗,所以灰人族群的小股前锋,曾一度推进到今日的施塔德一带。
灰人西迁这一事件,不是像人类推翻魔裔王朝,那种大陆主导权更迭的问题。
又或者像尤迪尔部族南下,文明地带的人口和财富被蛮族劫掠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它们的进犯,更类似于物种更迭。
对它们来说人类就和猪羊一样,不过是它们的食物。
它们像最简易的生命那样进行出芽繁殖,食物足够种群就会爆发增长,没有极限,直到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崩溃,它们中的大部分会饿死,剩下的则集体迁移到下一个区域。
从施塔德到东部浅海的广袤地域上,旧安赫的绝大部分人口曾一度被灭绝。
所以哪怕在今天的同盟核心本土,也就是所谓的“旧安赫”,真正意义上的安赫人也只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上下。
如今被习惯性地称为“安赫人”的本土人,其实已经是一个混合民族。
因为安赫同盟真正的前身,是各先古王国为抵抗灰人族群而组建的,数十各军团。
如果历史对灰人的记载没有夸张成分,那么封建时代的军队不可能对抗这种入侵,所以柯林猜测超凡者很可能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些军团前后用了大约十四年时间,分作五批进入了今天的同盟本土。而这种不同批次之间的亲疏关系,在今日同盟的政治格局中仍然依稀可辨。
他们的主干来自于各个先古王国的征召,大部分则是民间自愿加入的支援力量。
但又因为各王国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这支联军一度陷入内耗。与此同时规模日益庞大的灰人还在不断推进。
一但联军的防线被突破,中大陆上的人类历史也许就将迎来完结。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甚至连语言都互不相通的军事集团,一致选择了联合。
他们通过政变驱逐了随军官员和信使,使自身彻底从先古诸国中独立出来。
安赫同盟成立,从此,开启了中大陆最英雄的年代。
而那场物种战争的持久和惨烈,已经只能通过一些细节来想象。
在最危险的时期,甚至连统一的纪年都曾陷入中断。
所以这个年代究竟延续了多少年,今天已经难以考证。
有明确信史可考的部分,断断续续有一百三十余年。不同地区的人则认为这段时期有两百年到三百年不等。
三世纪的学者根据少数材料中记载星辰位置做出反向推演,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黑暗年代”很可能维持了五百年以上。
如今的安赫性格和信仰,就是在这场无比惨烈漫长的战争中成型。所以理所当然地,军事传统也就在同盟的文化中拥有最崇高的地位。
圣王家族的“树火纹章”即是同盟的国家象征,那是一枚不死鸟自磔于树上,用神血点燃火焰的纹章。
火象征着诸教团永不熄灭的信仰,那根系繁茂的巨树则是安赫贵族永不断绝的血脉。
在这场“灭世之战”结束后,同盟反而在绝境下被倒逼着完成了一系列变革,成为了中大陆上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国家。
同时这种狂热的军事传统,也使得安赫贵族们一直热衷于烈度极高的内部竞争。
同盟早已适应了长期战争,所以连绵内战并未给经济社会带来过度的破坏,相反,战争成为了统治集团自我筛选,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功勋贵族和新崛起的边境王侯们,因此保存了繁盛的生命力。
自五世纪的“凡圣之争”以来,同盟开始改革为“双王制”。
两位王者,分别是将御座设于白都世代传承的圣王,以及由议会在安赫贵族内选出,专门处理俗务的“凡王”。
也是从那之后,历代圣王开始变得近似于一个象征物。只在名义上保留对诸教团的号召力。
而诸教团之间的分歧早已难以弥合,难以产生一致的影响力。
所以同盟的主人,又一次变成了那些古老的军事贵族。
尽管近年来他们开始选择淡入幕后,由更专业的代理政客来统治世俗社会。
但毫无疑问,他们至今仍掌握着同盟真正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