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宰,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
西周时即开始设置太宰。
那时,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辅佐国王治理国家。
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
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
之后不断走低,到汉朝时一度成为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
一直到晋朝,因避讳司马师的名字,将太师改称太宰,太宰才恢复成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
到了赵佶时期,太宰才再次成为首相,又相当于宰相或丞相。
有宋一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武将的最高品级就是正二品的太尉,这是武将的天花板,再往上就是文人的领域,武将不管你立多大的功劳,都不可以触及这个领域。
纵观历史上的北宋一朝,唯一一个特例就是——狄青。
狄青的战功,在当时乃至整个北宋时期可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他在西北抵御赵元昊,很著功绩。他在广南平定侬智高之乱,尤其是有不可磨灭的勋劳。而且他当年接受范仲淹的劝告折节读书,熟悉兵法,与一般有勇无谋的粗人不同,讨侬智高时,昆仑关一役充分表现出他的谋略过人。
可即便是狄青,最后也只坐到了枢密使之位,对外还得说狄青是武转文的文官。
由此可见,赵氏和文人对武将的控制,已经到了骨子里面。
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众文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朱琏把太宰之位给韩擎这个武将,哪怕他们也知道现在必须要给韩擎一个总统城中军民的官了。
韩擎看了看这些文官的嘴脸,没说什么,而是给远处的王胜使了个眼色,然后就任由这些文官在那慢慢商议。
见到韩擎递来的眼色,王胜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不久,王胜就带来了三个人——王时雍、徐秉哲、李回。
见王时雍、徐秉哲、李回出现,让唐恪、张叔夜、折彦质等很多人的心就是一沉,他们不约而同想道:“坏了,韩擎根本就是有勇无谋的武夫,而是一个深谙政治博弈的政治高手!”
一路走来,王时雍、徐秉哲、李回也被那两万多精兵给震撼到了。
曾担任过同知枢密院事的李回,多少还是有些眼力的,他低声对王时雍和徐秉哲说:“绝是令行禁止的精兵,应当能与金人正面对战。”
王时雍一听,之前的不解,顷刻之间就全都想通了,“难怪韩擎一个武将能折报唐恪、张叔夜、折彦质、梅执礼、吕好问他们这些自视甚高的家伙,原来是有此依仗。”
这时,王时雍已经有些后悔强令赵佶和赵氏一族出城了!
突然!
王时雍看见韩擎正冲他们微笑。
王时雍顿悟:“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矣。”
来到韩擎等人身前,王时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冲韩擎一拜在地,道:“下官王时雍拜见将军。”
徐秉哲、李回见状,不甘其后,也是冲韩擎深施了一礼,道:“下官徐秉哲/李回,拜见将军。”
韩擎将王时雍、徐秉哲、李回扶起来,道:“今日将决定大宋的命运,三位大人亦是陛下亲命高官,又一直致力为城中数百万军民斡旋,当一同商议。”
一听韩擎定下的调子,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的心顿时就放下了,王时雍连忙道:“谢将军明察秋毫,下官等之前所为,除奉陛下之命以外,皆因想保住满城军民性命,绝非贪生怕死。”
王时雍此言一出,不少人嗤之以鼻:“谁信啊,你们就是小人,就是卖国贼!”
可这话,这些人又实在是说不出口,皆因王时雍已经用“奉皇命”和“为满城军民计”这两个冠冕堂皇又有理有据的借口把他们的嘴给堵上了。
那这些人怨恨韩擎将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等软骨头、卖国贼拉进来共同商量大宋的未来吗?
肯定怨恨啊。
先不说他们看不惯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等软骨头、卖国贼。
只说,只要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等软骨头、卖国贼进来,那他们这些人肯定就更难控制本就控制不住的韩擎和把握本就把握不住的大宋的命运了。
然而——
怨恨归怨恨,这些人又实在是无可奈何!
王时雍和徐秉哲可是赵桓钦命的朝廷命官。
王时雍还是目前留守官员中排在前五的吏部尚书,仅次于孙傅、张叔夜、梅执礼,论实际职权,甚至可以排近前三,妥妥的常委之一。
就连徐秉哲都是开封府尹,职权也能排进前列,也算常委之一。
那李回丢掉黄河单骑跑回汴梁城被赵桓免去签书枢密事职务,总该没有资格在这了吧?
可问题是,折彦质也丢了黄河,唐恪也被赵桓免去了少宰之职,他们都能在这,李回凭什么不能在这?
其实——
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手握重兵的韩擎愿意让王时雍、徐秉哲、李回他们这些软骨头、卖国贼在这,他们就可以在这。
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就是,韩擎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韩擎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与王时雍、徐秉哲、李回寒暄了几句,韩擎就说:“金人索要的人、物,咱们没有给全,金人肯定大怒,说不准明早,甚至今晚,就要下城杀人了,所以,咱们先议正事,等打退了金人解了城中之围,我再与几位大人把酒言欢。”
王时雍忙道:“对对对,正事要紧,等将军打退金人,我等再为将军贺。”
韩擎将王时雍、徐秉哲、李回请到人群中。
也不知韩擎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竟然将王时雍拉到了张叔夜身边,仅次于唐恪,就连徐秉哲和李回都是站得比较靠前,与梅执礼、吕好问相当。
这时,韩擎才独自来到朱琏和赵谌下首,然后问:“对了,咱们刚才议到哪了?”
今日才刚刚投靠韩擎的中书舍人李擢,出列道:“回禀将军,刚刚,皇后娘娘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想将军当太宰,总统天下事率领满朝文武、满城军民抗金救国。”
“你看我这脑子,人未老,记性反倒先不好了,刚刚就是说到这里了。”
韩擎恍然大悟,然后随口问道:“那谁赞成,谁反对?”
……
太宰,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
西周时即开始设置太宰。
那时,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辅佐国王治理国家。
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
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
之后不断走低,到汉朝时一度成为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
一直到晋朝,因避讳司马师的名字,将太师改称太宰,太宰才恢复成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
到了赵佶时期,太宰才再次成为首相,又相当于宰相或丞相。
有宋一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武将的最高品级就是正二品的太尉,这是武将的天花板,再往上就是文人的领域,武将不管你立多大的功劳,都不可以触及这个领域。
纵观历史上的北宋一朝,唯一一个特例就是——狄青。
狄青的战功,在当时乃至整个北宋时期可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他在西北抵御赵元昊,很著功绩。他在广南平定侬智高之乱,尤其是有不可磨灭的勋劳。而且他当年接受范仲淹的劝告折节读书,熟悉兵法,与一般有勇无谋的粗人不同,讨侬智高时,昆仑关一役充分表现出他的谋略过人。
可即便是狄青,最后也只坐到了枢密使之位,对外还得说狄青是武转文的文官。
由此可见,赵氏和文人对武将的控制,已经到了骨子里面。
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众文官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朱琏把太宰之位给韩擎这个武将,哪怕他们也知道现在必须要给韩擎一个总统城中军民的官了。
韩擎看了看这些文官的嘴脸,没说什么,而是给远处的王胜使了个眼色,然后就任由这些文官在那慢慢商议。
见到韩擎递来的眼色,王胜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不久,王胜就带来了三个人——王时雍、徐秉哲、李回。
见王时雍、徐秉哲、李回出现,让唐恪、张叔夜、折彦质等很多人的心就是一沉,他们不约而同想道:“坏了,韩擎根本就是有勇无谋的武夫,而是一个深谙政治博弈的政治高手!”
一路走来,王时雍、徐秉哲、李回也被那两万多精兵给震撼到了。
曾担任过同知枢密院事的李回,多少还是有些眼力的,他低声对王时雍和徐秉哲说:“绝是令行禁止的精兵,应当能与金人正面对战。”
王时雍一听,之前的不解,顷刻之间就全都想通了,“难怪韩擎一个武将能折报唐恪、张叔夜、折彦质、梅执礼、吕好问他们这些自视甚高的家伙,原来是有此依仗。”
这时,王时雍已经有些后悔强令赵佶和赵氏一族出城了!
突然!
王时雍看见韩擎正冲他们微笑。
王时雍顿悟:“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矣。”
来到韩擎等人身前,王时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冲韩擎一拜在地,道:“下官王时雍拜见将军。”
徐秉哲、李回见状,不甘其后,也是冲韩擎深施了一礼,道:“下官徐秉哲/李回,拜见将军。”
韩擎将王时雍、徐秉哲、李回扶起来,道:“今日将决定大宋的命运,三位大人亦是陛下亲命高官,又一直致力为城中数百万军民斡旋,当一同商议。”
一听韩擎定下的调子,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的心顿时就放下了,王时雍连忙道:“谢将军明察秋毫,下官等之前所为,除奉陛下之命以外,皆因想保住满城军民性命,绝非贪生怕死。”
王时雍此言一出,不少人嗤之以鼻:“谁信啊,你们就是小人,就是卖国贼!”
可这话,这些人又实在是说不出口,皆因王时雍已经用“奉皇命”和“为满城军民计”这两个冠冕堂皇又有理有据的借口把他们的嘴给堵上了。
那这些人怨恨韩擎将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等软骨头、卖国贼拉进来共同商量大宋的未来吗?
肯定怨恨啊。
先不说他们看不惯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等软骨头、卖国贼。
只说,只要王时雍、徐秉哲、李回等软骨头、卖国贼进来,那他们这些人肯定就更难控制本就控制不住的韩擎和把握本就把握不住的大宋的命运了。
然而——
怨恨归怨恨,这些人又实在是无可奈何!
王时雍和徐秉哲可是赵桓钦命的朝廷命官。
王时雍还是目前留守官员中排在前五的吏部尚书,仅次于孙傅、张叔夜、梅执礼,论实际职权,甚至可以排近前三,妥妥的常委之一。
就连徐秉哲都是开封府尹,职权也能排进前列,也算常委之一。
那李回丢掉黄河单骑跑回汴梁城被赵桓免去签书枢密事职务,总该没有资格在这了吧?
可问题是,折彦质也丢了黄河,唐恪也被赵桓免去了少宰之职,他们都能在这,李回凭什么不能在这?
其实——
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手握重兵的韩擎愿意让王时雍、徐秉哲、李回他们这些软骨头、卖国贼在这,他们就可以在这。
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就是,韩擎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韩擎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与王时雍、徐秉哲、李回寒暄了几句,韩擎就说:“金人索要的人、物,咱们没有给全,金人肯定大怒,说不准明早,甚至今晚,就要下城杀人了,所以,咱们先议正事,等打退了金人解了城中之围,我再与几位大人把酒言欢。”
王时雍忙道:“对对对,正事要紧,等将军打退金人,我等再为将军贺。”
韩擎将王时雍、徐秉哲、李回请到人群中。
也不知韩擎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竟然将王时雍拉到了张叔夜身边,仅次于唐恪,就连徐秉哲和李回都是站得比较靠前,与梅执礼、吕好问相当。
这时,韩擎才独自来到朱琏和赵谌下首,然后问:“对了,咱们刚才议到哪了?”
今日才刚刚投靠韩擎的中书舍人李擢,出列道:“回禀将军,刚刚,皇后娘娘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想将军当太宰,总统天下事率领满朝文武、满城军民抗金救国。”
“你看我这脑子,人未老,记性反倒先不好了,刚刚就是说到这里了。”
韩擎恍然大悟,然后随口问道:“那谁赞成,谁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