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诚打算回家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回家前,他特意去了一趟百货商店。礼物是一定要买的,而且家里得人人有份,这个他可得花点心思。
仔细想想,他当年上大学后就很少回老家了,为家里人准备礼物更是几乎没有。当然,刚毕业那会是因为没钱,后来倒是有钱了,但却又没了那心思,都是直接寄钱。
对他们这代人来说,还并不习惯于用言语或行动表达亲情,曾经的困难生活让人下意识的讲究现实,也没那么多心思花在形式上的东西。某种意义上来说,亲情的表达跟物质基础是紧密联系的,家庭越是富裕,亲情的表达也就越是外向和直接。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放大到整个家庭也是同样的道理。
爷爷奶奶该买冬装了,父母需要买点更实际的东西,花里胡哨的他们可不喜欢。郑娟……,那丫头除了新衣服,吃的也不能少。至于大哥,他衣服倒是不缺,那就买手表吧。
心里想着购物单,郑诚转了一会,他的书包就变得鼓鼓囊囊的了。可惜,好多东西有钱也买不了,没有票,只能干眼馋。
结完账,他正打算回去,却遇到了一个熟人。在百货商店遇到的,当然也只能是李莹。
于是,回去的时候,郑诚兜里就多了一封信。基本每次回家,只要李莹知道了,都会托李聪聪转交给他。这次也不例外,那么厚的信封,不知道攒了多少信呢!
背着大包小包,回到院子的时候,隔壁杨汉临家正在修房顶。前两天一根树枝正好戳到了他们家屋顶,多出了不小的一个窟窿,借着修屋顶的机会,杨汉临干脆打算把漏雨的地方全部整修一遍。
“汉临,我回家了啊!”郑诚把东西打包好放在车后座,冲正递瓦的杨汉临喊了一声。
杨汉临扭脸看了眼,挥挥手道:“哎,郑哥,那你慢点啊!”
“嗯。”
郑诚挥挥手,就抱起砖头,把它往车头改装的车篮里一搁,推着车子出了院子。
这小家伙吃东西太挑,让杨汉临帮忙喂他也不放心,干脆带回去吧。
冬天赶路有个好处是,地面都冻的硬绷绷的,骑车路况会好很多。当然,坏处更多,零下十度的气温,风刮到身上都跟刀割似的,郑诚的手都快没知觉了。
车头的砖头更冷,就算郑诚已经塞了好多麦秸秆也不顶用,不过这小家伙对沿途风景的好奇还是压过了寒冷,爪子搭着车筐探出脑袋,一路竟然也安安静静的。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家里人正吃午饭呢。
刘玉英端着碗就出了屋子,招呼儿子道:“没吃呢吧,我收拾东西,你快去厨屋盛点菜去。……哎呦,这咋还有条狗崽呢!”
“这是我捡的小狗。在县城没人喂它,就带回来了。砖头,来,到家了。”郑诚提着缩头缩脑的砖头就放到了地上。这小家伙,在县城那边豪横的不行,回来就蔫了。
“你自己在学校还顾不好自己呢,还养条狗。”刘玉英有些嫌弃的道。她可不知道儿子搬出了宿舍,直以为这是在学校养的呢。
郑诚也不解释,接着就忙着把东西往屋里搬。
“这是我在县城买的东西,咱家人都有份,一会过来挑啊!”
一听这,郑娟撂了碗就跑过来,攀着哥哥的脖子,“哥!我的呢?”
这丫头,胳膊算是好利索了,但脾气却一点没改。
郑诚拿出其中一个袋子,递给她,“你的都在这了,自己看去!”
袋子里除了衣服,还有几本小人书,其他就都是吃的了。
“呀,好多糖!二哥你真好!”随手一拿,郑娟就满眼的惊喜。
“有吃的就是好哥哥,没吃的你恐怕又该嘀咕我了吧?”郑诚没好气的道。
郑娟只是呵呵直笑,果然还是二哥最了解她啊!
……
随着春节到来,村里也一片喜气洋洋的。相比于县城居民,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匮乏,烟花是基本没人舍得买的,但这一点不耽搁大家的好心情。一年到头,这大概是大家唯一可以理直气壮“吃顿好的”的时候了,有些不可思议但毫不夸张的说,不少人真的是就只有这时候能吃点荤菜。
大年三十晚上,郑光年把父母都接到了自己家,顺便把哥哥一家也喊来了,十几口人,这一大家子算是聚齐了。
厨房忙碌的是郑诚,于是,今年的年夜饭注定要让所有人都难忘了。他是完全没有节约或者省钱的打算的,肉类也不少,各种焖炒烹炸,根本不在乎用料,所有人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奢侈!
一大桌子菜摆好,香味浓重的几乎从屋子里溢出去,若不是长辈在,那些小孩早就按捺不住用手拿了!
“诚子,别忙活了,这么多菜就够了!哎呀,这回八成得吃坏肚子了。”爷爷看着面前的菜,高兴又无奈的道。
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知道,不常吃肉的人突然吃了太多,肠胃根本就消化不了的。
这时,郑诚也端着最后一道菜到了堂屋,“没事,这顿别吃那么多,那些肉菜等会让俺大爷家拿走吧!回去热热就能吃了。”
其实情况倒没爷爷说的那么严重,毕竟这段收入高了不少,平常吃的也好了许多,少吃点问题不大。
接下来就是吃喝环节了。大人们在那划拳喝酒,小孩忙着往嘴里塞吃的,场面好不热闹。可惜了,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春晚,终究还是让郑诚觉得单调了些。
仔细想想,他当年上大学后就很少回老家了,为家里人准备礼物更是几乎没有。当然,刚毕业那会是因为没钱,后来倒是有钱了,但却又没了那心思,都是直接寄钱。
对他们这代人来说,还并不习惯于用言语或行动表达亲情,曾经的困难生活让人下意识的讲究现实,也没那么多心思花在形式上的东西。某种意义上来说,亲情的表达跟物质基础是紧密联系的,家庭越是富裕,亲情的表达也就越是外向和直接。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放大到整个家庭也是同样的道理。
爷爷奶奶该买冬装了,父母需要买点更实际的东西,花里胡哨的他们可不喜欢。郑娟……,那丫头除了新衣服,吃的也不能少。至于大哥,他衣服倒是不缺,那就买手表吧。
心里想着购物单,郑诚转了一会,他的书包就变得鼓鼓囊囊的了。可惜,好多东西有钱也买不了,没有票,只能干眼馋。
结完账,他正打算回去,却遇到了一个熟人。在百货商店遇到的,当然也只能是李莹。
于是,回去的时候,郑诚兜里就多了一封信。基本每次回家,只要李莹知道了,都会托李聪聪转交给他。这次也不例外,那么厚的信封,不知道攒了多少信呢!
背着大包小包,回到院子的时候,隔壁杨汉临家正在修房顶。前两天一根树枝正好戳到了他们家屋顶,多出了不小的一个窟窿,借着修屋顶的机会,杨汉临干脆打算把漏雨的地方全部整修一遍。
“汉临,我回家了啊!”郑诚把东西打包好放在车后座,冲正递瓦的杨汉临喊了一声。
杨汉临扭脸看了眼,挥挥手道:“哎,郑哥,那你慢点啊!”
“嗯。”
郑诚挥挥手,就抱起砖头,把它往车头改装的车篮里一搁,推着车子出了院子。
这小家伙吃东西太挑,让杨汉临帮忙喂他也不放心,干脆带回去吧。
冬天赶路有个好处是,地面都冻的硬绷绷的,骑车路况会好很多。当然,坏处更多,零下十度的气温,风刮到身上都跟刀割似的,郑诚的手都快没知觉了。
车头的砖头更冷,就算郑诚已经塞了好多麦秸秆也不顶用,不过这小家伙对沿途风景的好奇还是压过了寒冷,爪子搭着车筐探出脑袋,一路竟然也安安静静的。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家里人正吃午饭呢。
刘玉英端着碗就出了屋子,招呼儿子道:“没吃呢吧,我收拾东西,你快去厨屋盛点菜去。……哎呦,这咋还有条狗崽呢!”
“这是我捡的小狗。在县城没人喂它,就带回来了。砖头,来,到家了。”郑诚提着缩头缩脑的砖头就放到了地上。这小家伙,在县城那边豪横的不行,回来就蔫了。
“你自己在学校还顾不好自己呢,还养条狗。”刘玉英有些嫌弃的道。她可不知道儿子搬出了宿舍,直以为这是在学校养的呢。
郑诚也不解释,接着就忙着把东西往屋里搬。
“这是我在县城买的东西,咱家人都有份,一会过来挑啊!”
一听这,郑娟撂了碗就跑过来,攀着哥哥的脖子,“哥!我的呢?”
这丫头,胳膊算是好利索了,但脾气却一点没改。
郑诚拿出其中一个袋子,递给她,“你的都在这了,自己看去!”
袋子里除了衣服,还有几本小人书,其他就都是吃的了。
“呀,好多糖!二哥你真好!”随手一拿,郑娟就满眼的惊喜。
“有吃的就是好哥哥,没吃的你恐怕又该嘀咕我了吧?”郑诚没好气的道。
郑娟只是呵呵直笑,果然还是二哥最了解她啊!
……
随着春节到来,村里也一片喜气洋洋的。相比于县城居民,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匮乏,烟花是基本没人舍得买的,但这一点不耽搁大家的好心情。一年到头,这大概是大家唯一可以理直气壮“吃顿好的”的时候了,有些不可思议但毫不夸张的说,不少人真的是就只有这时候能吃点荤菜。
大年三十晚上,郑光年把父母都接到了自己家,顺便把哥哥一家也喊来了,十几口人,这一大家子算是聚齐了。
厨房忙碌的是郑诚,于是,今年的年夜饭注定要让所有人都难忘了。他是完全没有节约或者省钱的打算的,肉类也不少,各种焖炒烹炸,根本不在乎用料,所有人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奢侈!
一大桌子菜摆好,香味浓重的几乎从屋子里溢出去,若不是长辈在,那些小孩早就按捺不住用手拿了!
“诚子,别忙活了,这么多菜就够了!哎呀,这回八成得吃坏肚子了。”爷爷看着面前的菜,高兴又无奈的道。
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知道,不常吃肉的人突然吃了太多,肠胃根本就消化不了的。
这时,郑诚也端着最后一道菜到了堂屋,“没事,这顿别吃那么多,那些肉菜等会让俺大爷家拿走吧!回去热热就能吃了。”
其实情况倒没爷爷说的那么严重,毕竟这段收入高了不少,平常吃的也好了许多,少吃点问题不大。
接下来就是吃喝环节了。大人们在那划拳喝酒,小孩忙着往嘴里塞吃的,场面好不热闹。可惜了,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春晚,终究还是让郑诚觉得单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