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铁安站在雪地里,脚上穿着木板制成的雪地靴,手上戴着厚重的劳保手套,拼命地将树脂上的积雪摇晃下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西域的雪不仅仅秋天会下,早春更是常客。
    “包训导,您小心,这种粗事让我们来!”
    几个年轻的士兵一脚深一脚浅地跑了过来,将包铁安从落下的雪堆里刨了出来。
    这些士兵都是西楚军从湖南带过来的三湘子弟。
    从军之前,他们世代务农,一辈子吃过的肉,加起来可能都没有一斤重。
    所以他们个子不高,再穿上鼓鼓囊囊的老式军棉袄,显得颇为憨态可掬。
    包铁安将身上的雪拍打干净,又抓了一把雪搓了搓脸。
    “痛快!”
    转过头,他拍了拍小伙子们的肩膀,关心道,“湖南的冬天没有这么冷吧?哦,不对,现在已经开春了,你们还能坚持吗?”
    曾大龙是几个士兵里岁数最小的一个,包铁安的目光在他稚嫩的脸上停留的多了一些,伸手给他整理了一下衣服。
    “包训导,我们不冷!以前我们和没这么暖和的衣裳穿,你看,衣服里头都是白花花的棉花哩!”
    曾大龙虽然姓曾,兴许也与曾氏兄弟有些远亲,但早就很淡薄了,至少他家三代做佃户,没听说过有什么阔亲戚帮上一把。
    在他的记忆里,每年冬天,村子里总会有人冻坏了手脚,甚至冻死了,到了来年开春,青黄不接,又是更难熬的时候。
    那些日子都坚持下来了,如今穿着棉袄,喝着羊汤泡饭的日子怎么可能坚持不下来?
    如果天天都有羊汤泡饭吃,和老毛子和胡胡干上一辈子的仗又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
    “暖和吧!”
    包铁安捏了一把小伙子们厚实的衣服,笑道,“你们晓得这些棉花是怎么来的吗?”
    “知道知道,是万岁爷捉了红脖子,红脖子捉了昆仑奴,在明利坚的后花园里种出来的!”
    几个小伙子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答道。
    平时没事的时候,皇家陆军的军事教官和皇训员们,就会给他们讲朱富贵天子在北美白马银枪,纵横无敌的故事。
    包铁安是皇家陆军的老人了。(第一次出场在188章。)
    这个“老”,既指资历老,又指字面意义上的老。
    包铁安20多岁的时候跟随老蒋陈化成,血战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吴淞炮台战役。
    后来,凭借着丰富的炮兵经验,他在德武二年就参加了皇家陆军,当时他已经46岁了。
    只不过,经验再丰富,终究是红衣大炮的经验。
    包铁安通过夜校的学习,勉强跟随着大明炮兵正规化的进程。
    只可惜,50来岁的人,终究不是学习的黄金年龄。
    第二次明法战争结束之后,包铁安向组织申请,从定国军炮兵营营长的岗位退了下来。
    这样阅历丰富的老同志是宝贵的财富,包铁安也是闲不住的性子,主动要求调往了政工岗位,成为了一名宣扬天子文治武功与军政方针的皇训员。
    如今,他也随着赵喜柱一道,来到了西域这片苍茫的广阔天地。
    从江南到北美,再到西域,目之所及皆是汉土,包铁安已经做好了葬在玉门关外的打算了。
    与战士们一道清理出一片空地,又在两棵树上挂起了白帆,包铁安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老咯,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未来是你们的咯!”
    “包训导……你已经连续赢了五次队内莱阳火箭射击比赛了……”
    小伙子完全不信包铁安的话,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包铁安得意地道:“嘿嘿,我可是政工干部,打火箭只是业余爱好!你们这届年轻人啊,还要继续努力!”
    说起来也是歪打正着。
    在大明正规军炮兵部队中,包铁安的老经验、老办法已经被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从殷素素所在的凤都炮兵指挥学院等军事院校毕业,或进修的炮兵指战员们,大大提高了新式火炮的命中率。
    但到了西楚军中,煤气罐迫击炮也好,莱阳钢管改造的哈桑火箭弹也好,全都是威力管够,准头听天由命的玩意儿。
    这反而让包铁安如鱼得水,找到了年轻时候的感觉。
    能文能武,他也成为了西楚军中最受爱戴的皇训员。
    “只是……”
    曾大龙问道,“包训导,您把白布挂起来干嘛呀?弟兄们的头七已经过了呀,您想把他们招回来吗?”
    “啊呸呸呸!”
    包铁安一个暴栗打在曾大龙头上,“谁说这是在做白事了?攻克迪化之战中阵亡的英灵们,当然都已经进入中华忠烈祠,永享万世香火了,我一个糟老头子怎么能招得回来!”
    “那您这是?”
    曾大龙抱着脑袋,一脸好奇地问道。
    “前两天不就通知了,今天晚上文工团的放映小组来我们营里放电影,你不老是缠着我问,电影好不好看吗?晚上自己来看看吧!”
    ·
    电影。
    曾大龙早就听说过了。
    据说那是万岁爷为了鼓舞前线将士而发明的第七艺术,与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并列。
    据说万岁爷还是一位诗人,一文学家和音乐家。
    诗词歌赋曾大龙不太懂,就连万岁爷的小说他也不认字。
    但电影号称能够打破任何壁垒,直击人的灵魂,曾大龙早就想要见识见识了。
    之前在西安的时候,万岁爷前来劳军慰问,就给大伙放过电影。
    是郑逆,啊不,是国姓爷的电影。
    可惜那会儿正在灵州清剿胡人的残匪,曾大龙完美地错过了。
    没想到这会儿在迪化,居然还有机会看到电影。
    这让曾大龙大喜过望。
    只是不知道,这次放的还是《民族英雄朱成功》吗?
    ·
    在无比期待的心情中,天色终于渐渐暗淡下来。
    又到了晚餐的时候。
    平心而论,以前左大帅待大伙也是不错的。
    楚军的伙食水平和淮军差不多,略高于湘军,比绿营和普通老百姓好得太多了。
    至少喝粥能在粥里找到米粒儿。
    若是要与长毛大战,那还会有几顿干的吃。
    曾大龙曾经以为自己只要有白米饭吃就会非常幸福,直到楚军的后勤被一个叫朱富贵的老大哥包养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如今,曾大龙的食道和胃都已经是大明的形状了。
    再也回不去了。
    当然,其实也只是曾大龙以为的大明的形状。
    真正的大明,其实还要更大,更充实。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以前左大帅拼了老命才从清廷和乡绅手里抠出来的小牙签,还是要饱满太多了。
    露天食堂里,今天吃的是炖菜。
    肥旺旺的猪头肉被从罐头里起出,丢进大锅里,再加上脱水蔬菜,与粉条炖在一起,炖得软而不烂。
    然后再配上一个甜腻腻的水果罐头,浓稠的糖汁与黄桃或者菠萝结合再一起,让人甜到掉牙。
    据说这是从皇家陆军那边流传过来的上流吃法。
    不过说实话,曾大龙觉得,还是康帅傅香辣牛肉面比较好吃。
    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羊汤泡饭,再撒上一把辣子,大冬天吃得浑身冒汗,那滋味,甭提了。
    只可惜,皇家陆军的营养师说,想要健康,定期还是要吃些蔬菜水果的,不能天天吃羊肉。
    说起来,时至今日曾大龙还是不知道,那种叫做菠萝的水果到底长什么样子。
    是不是和桃子差不多,也是长在树上的呢?
    不过曾大龙已经没有时间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包训导已经拿着大喇叭要求大家尽快吃完,列队去看电影了。
    走路都要排队,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这些也是从大明皇家陆军传过来的基本规范。
    不过包训导说,对于西楚军没必要要求那么严格。
    皇家陆军是要和那个什么……和那个盎轱辘人争锋的,西楚军只要能胜过胡胡就行了。
    职责没有高低贵贱,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曾大龙从自己的佩琪小挎包里取出一罐辣子,朝猪肉白菜炖粉条上撒了一大把。
    犹豫了一下。
    他又朝菠萝罐头上撒了两大把。
    接着,便大口大口把晚餐吃掉了。
    ·
    曾大龙所在的营队在迪化城北门。
    这里到处都是被炸药炸碎的残垣断壁。
    抱着小马扎赶路的时候,曾大龙还不当心被一根埋在雪里的钢管绊倒了。
    从雪里把它刨了出来,上面“大萌实业特供水管,仅作民用”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曾大龙只觉得心疼。
    在湖南老家,这么好的铁得打多少把菜刀的刃尖儿呀!
    现在居然拿来炸胡人。
    真是暴殄天物啊!
    这些胡人,特别是那个叫阿古柏的,反正也是要死,为什么就不能主动接受大明老爷们的凌迟呢?
    听说就是因为他,大明老爷们最近压力大,每天都要不断练习刀法,所以大家的羊汤泡饭里的羊肉才越来越薄的!
    曾大龙摇摇脑袋,必须消灭那个该死的伪洪福汗国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他将废旧钢管丢在一旁,继续前进。
    等过段时间,大明会在兰州开一家兵工厂,这些废铁废钢就会有人回收了。
    现在不用去管。
    ·
    等到曾大龙赶到的时候,广场上已经坐满人了。
    按照伙伍找到位置坐好,曾大龙发现,第一排有一个特别高大的家伙很碍事。
    他不仅仅坐在那里阻挡视野,光亮亮的脑袋还反光晃人。
    曾大龙刚想撸起袖子上前和这位朋友谈一谈,却被边上的同伴一把拉住。
    “你不要命辣!那可是国丈爷!”
    曾大龙定睛一看,然后一拍脑门,“对哦,这么高,还这么亮,不是国丈爷还能是谁!”
    不说当朝皇后亲生父亲,左大帅义结金兰的兄弟这般尊贵的身份,便是他那日手持重炮先登入城的英姿,也足以让曾大龙肃然起敬。
    当然,不起敬也没办法,钵大的拳头打在头上,恐怕会开酱料铺子的。
    “国丈爷怎么来咱们营了?他不是先登营的营帅吗?”曾大龙好奇的问道。
    “听说不光是咱们营……”
    那同伴环顾四周,小声道,“国丈爷是每个营都跟着去看,放映队到哪儿他到哪儿,好像说是永远看不厌,我猜,应该是皇后娘娘在电影里头有戏份……”
    ·
    他猜错了。
    虽然过了立春,但迪化的夜晚依然到的很早。
    包铁安便拿着大喇叭,要求所有人保持安静,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
    随着“啪”的一声,一束光芒穿透黑夜,打在了白色的幕布上。
    胡大龙紧张地盯着荧幕,想要知道究竟能不能看到那部被战友们吹得神乎其神的《民族英雄朱成功》。
    不过很快胡大龙便知道不是那部电影了。
    因为出现在荧幕上的不是水草充沛的福建、倭岛,或者台湾。
    出现在荧幕上的,是沙漠,一片连绵的沙漠。
    沙漠的场景取自大盐湖,但身处迪化的西楚将士们,还是第一时间将荧幕上的画面联想到了西域的茫茫大漠。
    没有旁白的声音。
    只有呼呼的风声。
    与他们平日里在外面听到的一模一样。
    画面中,风沙渐渐停止。
    一只鹰隼从天空滑越而过。
    镜头下拉,在沙海之中出现了断裂旌旗与长戈,半埋在沙子下面。
    残破的旗帜上,隐约能够看到汉字和胡人的文字。
    这幅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出现在这些西楚士兵面前,令他们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时候,一个衣衫褴褛,贼眉鼠眼的流民偷偷摸了过来。
    他如同卑微的老鼠,猫着腰,在死去的战士身上摸取财货。
    忽然,一个麻袋中大量的汉制铜钱滚落出来。
    这令他喜出望外。
    就在他贪婪地往口袋里塞入铜钱的时候,一个与包铁安一般年纪的白发老兵猛然睁开了眼睛……
    ·
    没错,这次在迪化城中放映的电影并不是以往任何一部已经上映的电影,而是由新秦电影厂根据皇帝陛下提供的剧本拍摄的新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这部电影,或者说是广告短片,是朱富贵从前看过最好的一部广告短片,说是最好的历史电影可能都不为过。
    出时铁军少年郎,战死已是白头翁。
    四十二载守西域,何日再见长安城。
    唐德宗贞元六年西元790年。
    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30年。
    在那场彻底改变中华文明走势的灾难之中,唐安西都护府主力遵旨回朝平叛。
    出征时,他们与留守的数千年轻士兵约定,等到将叛军剿灭,就会重回西域。
    然而,这一别,便是永远。
    在这些年轻的士兵周围是数十倍,数百倍的回纥人与吐蕃军队。
    随着北庭都护府的陷落,西域残军与中原的联系彻底断绝。
    随着时间过去,长安城中,已经没有人知道在茫茫大漠之中,尚有龟兹和西州两城依然竖立着唐军的旗帜。
    故事便发生在两城唐军转运军资的时候。
    押运的部队半途遇敌,与敌人同归于尽。
    唯一幸存下来的,是一名年近六旬,已经在西域坚守了30年的白发老兵。
    他制服了那个流民,要求他一道运送军资前往龟兹。
    一路上两人一马穿越茫茫大漠。
    无论是恶劣的气候,还是随时可能出现的胡兵,都令这条漫长的旅途充满了危险和各种变数。
    一位白发老兵,一匹驽钝的老马,一个根本不知忠义为何物的流民。
    他们的影子在大漠升腾的热浪中模糊不定。
    这是一条没有希望的道路。
    不是因为万里黄沙,不是因为艰难险阻。
    而是因为老兵的白发,是因为他身后,那个曾经无比强大的祖国已经不在了。
    一路上,那个流民无时无刻不想着逃跑,甚至是杀人夺货。
    可当最终,数百个白发老兵,身穿锈迹斑斑的铁甲,排着蜿蜒长龙,唱着古老的战歌《秦风·无衣》,登上城头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什么是汉人,自己身上的汉家血脉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流着泪,用丑陋的声音,一道高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他成为了这些白发老兵中的一员。
    然后在12年后,与这些白发老人一道,慷慨赴死,淹没在胡兵的浪涛之中。
    至此,大唐安西都护府彻底灭亡。
    往后千年,虽有归义军和明哈密卫的短暂复兴,但西域这块汉唐故土,便再也没有于汉家男儿手中彻底掌控了。
    万里一孤城,皆是白发兵。
    迪化城,汉军军营中,一台精巧的投影机将黑白画面投放在幕布之上。
    无论是大明皇家陆军委派的军事教官,还是西楚的湘秦子弟,甚至是部分因为守节有功,成功退旗,投入反清复明大业的原正蓝旗旗人,都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双眼通红。
    时不时的,有人抬起手,偷偷地用袖子擦去泪水。
    在

章节目录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南说书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南说书人并收藏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