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承乾与明德殿带着大小三个孩子玩的时候,宗正寺里开释出来两个人,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恪和李泰这对难兄难弟,边掸衣服,边垂头丧气的往外面走着,连跟来接他们的杜楚客、权万纪等人打招呼的心情都没有。
内侍省一案虽然说已经告破了,但他们兄弟的开释令却晚下了好几天,不明不白关起来,这又不明不白的放出来,连个说法都不给,是不是有些太不拿他们俩这亲王不当回事了。
“三哥,宗正寺这日子真是难熬啊,小弟可不想再进这地方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每天就给那么点猫都喂不饱的吃食,兄弟我这肚子都快没了!”,李泰拍了拍他的大肚子,像模像样的给李恪看看。
“能囫囵个的出来就谢天谢地吧,别忘了,咱们可与那位可一直都不对付,你的要求太多了,应该知道惜福了。”
这几天,李恪的心里一直在打鼓,他真是怕李承乾携大胜之威,把他们直接废了。之所以怕成这样是因为皇帝根本对羁押他们兄弟没有提出个一点意见,这怎么能不让人后怕呢!
说话听音,李泰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李恪是什么意思,眼睛一转,随即笑着说道:“三哥,不管怎么说,咱们兄弟算是平安无事了。今儿就咱们兄弟俩,好好地喝上几杯,就算是为咱们自己压惊了,怎么样!”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小胖子向来清高,与他们这些庶出的皇子从来都不对付,今儿姿态能摆的这么低,说明其想明白了。既然如此,那何必再绷着脸,互相敌视让东宫捡便宜呢!是以,点了点头后,作了个请的手势,二人坐上了同一辆马车离去。
东市,一处酒楼单间,点了几个精致的小菜,兄弟俩的手边各放了一瓶杏花村的老酒,一边喝,一边虚与委蛇,互相解释这么多年来的明枪暗箭。
“误会”太多了,双方仇视多年,想要一下建立信任是极其困难的事,又赶上双方都这么有诚意,不好好说说怎么行呢!
“三哥,三哥,总之过去都是小弟的不是,小弟错,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端着酒杯,李泰又补了一句:“三哥,要是您觉着不消气,那就打两下,臣弟甘之如饴。”
“行了,青雀,兄弟间没有隔夜的仇,三哥哪能跟你记仇,过去就过去了。”,叹了一口气,李恪把杯中的酒干了,继续说道:“既然青雀你这么有诚意,那为兄也就不端着了,东宫啊,以经成为一棵难以撼动的大树了。”
李恪的感慨不是没原因,贞观初的时候,东宫势力单薄,身边的人都是皇帝派给他,与其说那些人是派去辅佐他的,不如说去监视他的。
自己的爹,自己知道,你当他有多相信太子,东宫有自己的属官,还有那么多军队,不放着人看着他,能放心就怪了。
可谁能想到,这个从小除了哭,连个字儿都些不好的家伙,进了东宫以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不仅把人都拉了过去,变成了他在朝中的助力,更是牢牢地抓住了手中的兵权,把看门放哨的货锻造成了一支钢铁雄狮,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别的不说,就说那年他在安州大都督任上的时候,安州发生的叛乱吧,他亲眼看着柴绍的军队兵败如山倒,他也亲自观摩了东宫六率是如何以泰山压顶的势头歼灭叛军的。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李恪对于太子在军事上的天赋有这深深地恐惧,李恪自幼名师调教,博览群书且弓马娴熟,熟知历代兴亡的他知道帝王选择继承人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了。
什么嫡出、长子、母族强大,那都是扯淡,最重要的就是“子类其父”,李恪从小就以此为追求,希望皇帝能看到他身上的亮点。可谁能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太子啊,在这方面比他作的好多了。
文治武功,样样都能拿的出手,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疏通河渠、勤政爱民,这次又勒石燕然而回,拿到了武将的最高荣誉,一举跻身名将之列,这对于李恪来说不得不说是个天大的讽刺。
嫉妒归嫉妒,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不得不承认,太子比他强多了,唯一的指望就是让其自我膨胀,作出什么不可人言之事,让父皇主动放弃他,如此方能才有机会,岑文本给他的建议也是如此。
是以,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不多了,与李泰握手言和,甚至达成一定的攻守同盟,把时间拖得更长久一点,让太子的耐心逐渐消失,他知道自己那个大哥的抱负极大其耐心也就越少。
而老师说的也一样,这几年父皇的年纪大了,疑心病也越来越重,好几次连老师这样的近臣都差点折进去,太子手里的权力那么大,他又怎么能全然不惹猜疑呢。
“三哥说的没错,东宫的那位,什么时候拿正眼看过咱们。不要说你,就算我与他一母所生又怎么样,还不是抬手就打,一点面子都不给。”,话间,李泰饮了一杯,然后感慨道:“他呀,从进东宫那天起,心里就没有咱们这些亲兄弟了。”
对于李泰来说,他恨李承乾不仅是因为东宫的储位,更为主要的是他也抢去了父母的宠爱。小时候,他被送到太极宫与建成的几个儿子一起被太武皇帝教养,父皇和母后的眼里就只有自己,从来不会想起李承乾是何许人也。
可玄武门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他这个过去不受重视的家伙也成了香饽饽,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凭什么啊,就凭他早出生两年?
“好,青雀,你掏了心窝子,三哥也不藏着掖着,以后在朝中,有些事还得互相理解和帮助。否则,你我都活儿不了多久,你明白吗?”
李恪相信,岑文本能打听出来的消息,刘洎一样也能。丹阳公主啊,父皇还是违背的当初的诺言,可谁保证李承乾不会同样把屠刀也挥向他们呢!........
内侍省一案虽然说已经告破了,但他们兄弟的开释令却晚下了好几天,不明不白关起来,这又不明不白的放出来,连个说法都不给,是不是有些太不拿他们俩这亲王不当回事了。
“三哥,宗正寺这日子真是难熬啊,小弟可不想再进这地方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每天就给那么点猫都喂不饱的吃食,兄弟我这肚子都快没了!”,李泰拍了拍他的大肚子,像模像样的给李恪看看。
“能囫囵个的出来就谢天谢地吧,别忘了,咱们可与那位可一直都不对付,你的要求太多了,应该知道惜福了。”
这几天,李恪的心里一直在打鼓,他真是怕李承乾携大胜之威,把他们直接废了。之所以怕成这样是因为皇帝根本对羁押他们兄弟没有提出个一点意见,这怎么能不让人后怕呢!
说话听音,李泰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李恪是什么意思,眼睛一转,随即笑着说道:“三哥,不管怎么说,咱们兄弟算是平安无事了。今儿就咱们兄弟俩,好好地喝上几杯,就算是为咱们自己压惊了,怎么样!”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小胖子向来清高,与他们这些庶出的皇子从来都不对付,今儿姿态能摆的这么低,说明其想明白了。既然如此,那何必再绷着脸,互相敌视让东宫捡便宜呢!是以,点了点头后,作了个请的手势,二人坐上了同一辆马车离去。
东市,一处酒楼单间,点了几个精致的小菜,兄弟俩的手边各放了一瓶杏花村的老酒,一边喝,一边虚与委蛇,互相解释这么多年来的明枪暗箭。
“误会”太多了,双方仇视多年,想要一下建立信任是极其困难的事,又赶上双方都这么有诚意,不好好说说怎么行呢!
“三哥,三哥,总之过去都是小弟的不是,小弟错,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端着酒杯,李泰又补了一句:“三哥,要是您觉着不消气,那就打两下,臣弟甘之如饴。”
“行了,青雀,兄弟间没有隔夜的仇,三哥哪能跟你记仇,过去就过去了。”,叹了一口气,李恪把杯中的酒干了,继续说道:“既然青雀你这么有诚意,那为兄也就不端着了,东宫啊,以经成为一棵难以撼动的大树了。”
李恪的感慨不是没原因,贞观初的时候,东宫势力单薄,身边的人都是皇帝派给他,与其说那些人是派去辅佐他的,不如说去监视他的。
自己的爹,自己知道,你当他有多相信太子,东宫有自己的属官,还有那么多军队,不放着人看着他,能放心就怪了。
可谁能想到,这个从小除了哭,连个字儿都些不好的家伙,进了东宫以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不仅把人都拉了过去,变成了他在朝中的助力,更是牢牢地抓住了手中的兵权,把看门放哨的货锻造成了一支钢铁雄狮,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别的不说,就说那年他在安州大都督任上的时候,安州发生的叛乱吧,他亲眼看着柴绍的军队兵败如山倒,他也亲自观摩了东宫六率是如何以泰山压顶的势头歼灭叛军的。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李恪对于太子在军事上的天赋有这深深地恐惧,李恪自幼名师调教,博览群书且弓马娴熟,熟知历代兴亡的他知道帝王选择继承人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了。
什么嫡出、长子、母族强大,那都是扯淡,最重要的就是“子类其父”,李恪从小就以此为追求,希望皇帝能看到他身上的亮点。可谁能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太子啊,在这方面比他作的好多了。
文治武功,样样都能拿的出手,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疏通河渠、勤政爱民,这次又勒石燕然而回,拿到了武将的最高荣誉,一举跻身名将之列,这对于李恪来说不得不说是个天大的讽刺。
嫉妒归嫉妒,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不得不承认,太子比他强多了,唯一的指望就是让其自我膨胀,作出什么不可人言之事,让父皇主动放弃他,如此方能才有机会,岑文本给他的建议也是如此。
是以,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不多了,与李泰握手言和,甚至达成一定的攻守同盟,把时间拖得更长久一点,让太子的耐心逐渐消失,他知道自己那个大哥的抱负极大其耐心也就越少。
而老师说的也一样,这几年父皇的年纪大了,疑心病也越来越重,好几次连老师这样的近臣都差点折进去,太子手里的权力那么大,他又怎么能全然不惹猜疑呢。
“三哥说的没错,东宫的那位,什么时候拿正眼看过咱们。不要说你,就算我与他一母所生又怎么样,还不是抬手就打,一点面子都不给。”,话间,李泰饮了一杯,然后感慨道:“他呀,从进东宫那天起,心里就没有咱们这些亲兄弟了。”
对于李泰来说,他恨李承乾不仅是因为东宫的储位,更为主要的是他也抢去了父母的宠爱。小时候,他被送到太极宫与建成的几个儿子一起被太武皇帝教养,父皇和母后的眼里就只有自己,从来不会想起李承乾是何许人也。
可玄武门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他这个过去不受重视的家伙也成了香饽饽,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凭什么啊,就凭他早出生两年?
“好,青雀,你掏了心窝子,三哥也不藏着掖着,以后在朝中,有些事还得互相理解和帮助。否则,你我都活儿不了多久,你明白吗?”
李恪相信,岑文本能打听出来的消息,刘洎一样也能。丹阳公主啊,父皇还是违背的当初的诺言,可谁保证李承乾不会同样把屠刀也挥向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