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一种说法叫作只要断网三天你就会感觉被互联网抛弃,上面的梗你一个都不知道,什么叫闪电五连鞭,什么叫耗子尾汁,特么的烦死了……
李凌本觉着如今的节奏慢,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可事实表明却非如此。他也就在考场里待了三天外加睡了一觉而已,结果这徐州城里却发生了这许多的变故,真让人生出沧海桑田的感想来。
罗家的事情他好歹还知道个前因后果,倒也不算太吃惊,可那五尸命案又是怎么回事?如此大一桩命案,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足够震动地方了,这让他忍不住好奇,问起了李莫云来:“你可知道这命案内情吗?”
李莫云刚把碗中面条吃光,听了后抹了把嘴含糊道:“只听说城里某间宅子里发生命案,五个外乡人被全部杀死,事情闹得不小,街上多有议论。”
“没有其他的了?”
李莫云摇摇头:“没了,至少官府没向外透露更多。哦对了,据说那凶手很厉害,五个死者都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一刀断喉,而附近的住户连惨叫都未曾听到。”
李凌听得一阵咋舌:“这事可真不小啊,想不到我们考试的时候城里还发生了如此大案。”
“听说就是因为乡试把城中不少兵马都调去了考场,才给了贼人以可趁之机……反正现在刘刺史很头疼,这案子根本没法查。”李莫云也就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说到这儿就没了。
李凌摇摇头,便把这事抛到一旁,只叫来伙计,让他再准备一份食物自己带回去。算着徐沧差不多也该起来了,总得给他准备点吃的。
事实也确如李凌所想,当他们回到跨院时徐沧也有些发懵地走出房来,他整个人看着比李凌还要萎顿,有气无力的样子。哪怕之后吃了饭,依然是恹恹地叹道:“这连续三日的乡试果然最是伤身,当时我都觉着自己要出不了考场了。”
“大家都一样,我也是直到刚刚才缓过来。对了,张儒师差人来请我们到时过去一趟,你觉着今日能去吗?”李凌随口说道。
“老师……”徐沧心里颇为感动,以前他虽也在县学,可从没有哪个教谕能这般真心待他,当下就道,“既然是老师相召,我自然是没问题的。”
“那就待会儿过去拜会,我想应该是关于本次乡试的事情。”李凌立刻定了下来,又和徐沧歇息了一会儿后,便出门买了点糕点什么的再登张府大门。
张禾丰显然是早作了吩咐,两人才一说明来意,就被请进门去,又有下人领了他们来到后院,在前几日的书房里又一次见到了张儒师。
他见二人到来便笑了起来:“你们倒是来得快,我本以为最早也得等明日才会过来呢。”
“老师(儒师)相召,我们岂敢拖延。”李凌和徐沧同时说道,引得他又是一笑:“那就都坐下说话吧。”
等二人坐定,张禾丰也没有绕什么圈子,直接问道:“你二人此番乡试考得如何啊?”
李凌和徐沧对视了一眼,示意由后者先答,毕竟他已是张儒师的入室弟子了。徐沧定了定神,这才老实道:“弟子这次觉着是把自己所学都用出来了,唯一遗憾的是终究见识不足,所以那两道策论多有问题,还有就是那道算学题也未能做出来。”
张禾丰笑着抚须:“如果只是如此,问题倒是不大,只是无法博得魁首解元。其实策问和算学对一般考生来说都颇为难解,只要能写出一些东西来已算难得了。而真正决定你能否取中举人的,还是经义大题,尤其是各自的第一题,只要这两篇文章做得好,便有极大可能被直接取中。这样吧,你若还记得,就把那两篇文章都默写出来,交我看看。”
本来徐沧说这话时心中还满是忐忑,得到这么个结果后,心下倒是一宽,忙答应一声,然后按张禾丰的意思在旁边的桌案前写起了文章来。
“你呢?”张禾丰又看向李凌问道。
“晚辈也说不好到底发挥得如何,唯一能确认的是那道算学题是肯定做对了,还有策问什么的问题也不大。”
“呵呵,你还真挺胸有成竹的,不愧是之前在县城里做过户房典吏之人,这些俗务自然难不倒你。”张禾丰也失笑起来,然后也让李凌去另一边把自己的两道经义大题给默写出来。
这让李凌很有一种当初高考之后对答案的感觉了,只是那时候绝大多数题目都是有正确答案的,可这写文章就没有标准答案了。不过以张禾丰一代大儒的身份和才学,其眼光应该和考官差不太多吧。
心里想着这些,李凌笔下却不见停顿的。虽然当时因为某些原因头脑略带昏沉,但到底是自己花了心血写出来的文章,此刻默写也很顺畅,只半个时辰,两篇文章都已写完。
再一抬头,却发现徐沧已经先一步把文章交到张禾丰手里,老人正仔细看着呢。见李凌望过来,徐沧略有些紧张地笑了下,等待着结果出来。
可张禾丰这回却卖了个关子,看完徐沧的文章后没有作声,又把李凌的文章要过仔细看了一遍,这才抬头,缓缓吐出口气。徐沧见他神色肃穆,心头更慌:“老师,弟子的文章有什么不足吗?”
“不足自然是有的,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在于你见识太少,整篇文章虽看似华丽,却还是略显稚嫩和空洞,不能深究。不过你的长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对经义的把握理解都很扎实,引经据典也颇为得法,尤其是这道春秋题,更是行文流畅,笔力不俗。倘若真入了主考之眼,就是点你个五经魁首也不为过。”
张禾丰刚开腔时徐沧的脸色还有些黯淡,可越往后,他脸上的喜色就越浓,到最后差点都要雀跃起来:“老师说的是真的?”
“文章之事老夫从来不会开玩笑。”老人肃然道,“只要不出差错,我觉着你这一回乡试是必然上榜的,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是是……多谢,多谢老师!”徐沧一听,欢喜得身子都在打颤了,这等结果实在太激动人心。想想去年时,他还是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失败者,结果如今却很可能已经要成为人人羡慕的举人了!
李凌也很为自己的朋友高兴,笑道:“卓吾兄,我早说了你的才学远比你自己所想的要高,这回总信了吧?”
“呵呵,我这只是侥幸,侥幸而已。对了,老师,温衷的文章如何?他,他也是能考中举人的吧?”徐沧谦虚了一句后,又想起李凌来,关心问道。
他这一问,也让李凌的心中一紧。有些人说话喜欢玩转折,张儒师可别有这样的爱好啊,一夸完徐沧,然后把自己的文章贬个一文不值。
看出李凌的紧张,张禾丰又呵呵笑了起来:“怎么,你也会感到慌张吗?”
“事关前程,晚辈岂能例外。”
“好了,就跟你说实话吧,你的文章我不好判断。”
李凌提起来的心这时被吊在了半空,那个难受啊:“儒师您这是什么意思?以你的才学还能有看不出文章好坏来的时候吗?”
“因为你的文章不是用一个好或坏能分辨得出的。你很聪明,又有你老师的帮助,所以很轻易就做到了扬长避短,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你还善于把其他科举高手的文章化为己用。若是我没有看错的话,光是这篇四书题,你就化用了不下三个人的观点和文章,并将他们拼接杂糅到了一块儿,看着确实辞藻华丽,言之有物,但终究是匠气太重,难称完美。而更奇怪的是,你文中多用排比气势之句,似乎是为了这样而作,如此看着又多了些古怪。”
听着对方把自己文章内的问题一一点出,李凌脸上的神色也越发郑重起来,拜服道:“儒师果然慧眼如炬,把晚辈的文章弊端全部看出来了。如此说来,我回必然落榜了?”
“那倒也不必如此灰心,倘若是老夫当这个主考,你篇文章怕是很难被取中的,不过这回的主考是本省郑学政,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可是见过他不少文章的,他就特别喜好用上排比,还有,你的一些观点也多与他平日所谈相通,再加上你这篇文章表面看起来的华丽圆融,应该是能入其法眼了。”
“呼……”李凌长长舒出一口气,倘若对方看得不差,自己这回还真就能考上了。
张禾丰似笑非笑地看着面前的两个年轻人,心里已经多少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都说文如其人,两人也都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徐沧为人踏实,甚至带了点刻板。其实这样的人未必适合入官场,最好的归宿就是进入翰林院专门研究经史子集,那会少了许多麻烦;至于李凌,这是个对科举或是经义什么的完全没有敬畏心之人,在他那里,科举只是他达成目标的手段,但只有这样的人才真正适应官场啊。
两种态度,两种人生,难说谁好谁坏,他只希望这两个年轻人他日真能成为国之栋梁!
李凌本觉着如今的节奏慢,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可事实表明却非如此。他也就在考场里待了三天外加睡了一觉而已,结果这徐州城里却发生了这许多的变故,真让人生出沧海桑田的感想来。
罗家的事情他好歹还知道个前因后果,倒也不算太吃惊,可那五尸命案又是怎么回事?如此大一桩命案,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足够震动地方了,这让他忍不住好奇,问起了李莫云来:“你可知道这命案内情吗?”
李莫云刚把碗中面条吃光,听了后抹了把嘴含糊道:“只听说城里某间宅子里发生命案,五个外乡人被全部杀死,事情闹得不小,街上多有议论。”
“没有其他的了?”
李莫云摇摇头:“没了,至少官府没向外透露更多。哦对了,据说那凶手很厉害,五个死者都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一刀断喉,而附近的住户连惨叫都未曾听到。”
李凌听得一阵咋舌:“这事可真不小啊,想不到我们考试的时候城里还发生了如此大案。”
“听说就是因为乡试把城中不少兵马都调去了考场,才给了贼人以可趁之机……反正现在刘刺史很头疼,这案子根本没法查。”李莫云也就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说到这儿就没了。
李凌摇摇头,便把这事抛到一旁,只叫来伙计,让他再准备一份食物自己带回去。算着徐沧差不多也该起来了,总得给他准备点吃的。
事实也确如李凌所想,当他们回到跨院时徐沧也有些发懵地走出房来,他整个人看着比李凌还要萎顿,有气无力的样子。哪怕之后吃了饭,依然是恹恹地叹道:“这连续三日的乡试果然最是伤身,当时我都觉着自己要出不了考场了。”
“大家都一样,我也是直到刚刚才缓过来。对了,张儒师差人来请我们到时过去一趟,你觉着今日能去吗?”李凌随口说道。
“老师……”徐沧心里颇为感动,以前他虽也在县学,可从没有哪个教谕能这般真心待他,当下就道,“既然是老师相召,我自然是没问题的。”
“那就待会儿过去拜会,我想应该是关于本次乡试的事情。”李凌立刻定了下来,又和徐沧歇息了一会儿后,便出门买了点糕点什么的再登张府大门。
张禾丰显然是早作了吩咐,两人才一说明来意,就被请进门去,又有下人领了他们来到后院,在前几日的书房里又一次见到了张儒师。
他见二人到来便笑了起来:“你们倒是来得快,我本以为最早也得等明日才会过来呢。”
“老师(儒师)相召,我们岂敢拖延。”李凌和徐沧同时说道,引得他又是一笑:“那就都坐下说话吧。”
等二人坐定,张禾丰也没有绕什么圈子,直接问道:“你二人此番乡试考得如何啊?”
李凌和徐沧对视了一眼,示意由后者先答,毕竟他已是张儒师的入室弟子了。徐沧定了定神,这才老实道:“弟子这次觉着是把自己所学都用出来了,唯一遗憾的是终究见识不足,所以那两道策论多有问题,还有就是那道算学题也未能做出来。”
张禾丰笑着抚须:“如果只是如此,问题倒是不大,只是无法博得魁首解元。其实策问和算学对一般考生来说都颇为难解,只要能写出一些东西来已算难得了。而真正决定你能否取中举人的,还是经义大题,尤其是各自的第一题,只要这两篇文章做得好,便有极大可能被直接取中。这样吧,你若还记得,就把那两篇文章都默写出来,交我看看。”
本来徐沧说这话时心中还满是忐忑,得到这么个结果后,心下倒是一宽,忙答应一声,然后按张禾丰的意思在旁边的桌案前写起了文章来。
“你呢?”张禾丰又看向李凌问道。
“晚辈也说不好到底发挥得如何,唯一能确认的是那道算学题是肯定做对了,还有策问什么的问题也不大。”
“呵呵,你还真挺胸有成竹的,不愧是之前在县城里做过户房典吏之人,这些俗务自然难不倒你。”张禾丰也失笑起来,然后也让李凌去另一边把自己的两道经义大题给默写出来。
这让李凌很有一种当初高考之后对答案的感觉了,只是那时候绝大多数题目都是有正确答案的,可这写文章就没有标准答案了。不过以张禾丰一代大儒的身份和才学,其眼光应该和考官差不太多吧。
心里想着这些,李凌笔下却不见停顿的。虽然当时因为某些原因头脑略带昏沉,但到底是自己花了心血写出来的文章,此刻默写也很顺畅,只半个时辰,两篇文章都已写完。
再一抬头,却发现徐沧已经先一步把文章交到张禾丰手里,老人正仔细看着呢。见李凌望过来,徐沧略有些紧张地笑了下,等待着结果出来。
可张禾丰这回却卖了个关子,看完徐沧的文章后没有作声,又把李凌的文章要过仔细看了一遍,这才抬头,缓缓吐出口气。徐沧见他神色肃穆,心头更慌:“老师,弟子的文章有什么不足吗?”
“不足自然是有的,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在于你见识太少,整篇文章虽看似华丽,却还是略显稚嫩和空洞,不能深究。不过你的长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对经义的把握理解都很扎实,引经据典也颇为得法,尤其是这道春秋题,更是行文流畅,笔力不俗。倘若真入了主考之眼,就是点你个五经魁首也不为过。”
张禾丰刚开腔时徐沧的脸色还有些黯淡,可越往后,他脸上的喜色就越浓,到最后差点都要雀跃起来:“老师说的是真的?”
“文章之事老夫从来不会开玩笑。”老人肃然道,“只要不出差错,我觉着你这一回乡试是必然上榜的,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是是……多谢,多谢老师!”徐沧一听,欢喜得身子都在打颤了,这等结果实在太激动人心。想想去年时,他还是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失败者,结果如今却很可能已经要成为人人羡慕的举人了!
李凌也很为自己的朋友高兴,笑道:“卓吾兄,我早说了你的才学远比你自己所想的要高,这回总信了吧?”
“呵呵,我这只是侥幸,侥幸而已。对了,老师,温衷的文章如何?他,他也是能考中举人的吧?”徐沧谦虚了一句后,又想起李凌来,关心问道。
他这一问,也让李凌的心中一紧。有些人说话喜欢玩转折,张儒师可别有这样的爱好啊,一夸完徐沧,然后把自己的文章贬个一文不值。
看出李凌的紧张,张禾丰又呵呵笑了起来:“怎么,你也会感到慌张吗?”
“事关前程,晚辈岂能例外。”
“好了,就跟你说实话吧,你的文章我不好判断。”
李凌提起来的心这时被吊在了半空,那个难受啊:“儒师您这是什么意思?以你的才学还能有看不出文章好坏来的时候吗?”
“因为你的文章不是用一个好或坏能分辨得出的。你很聪明,又有你老师的帮助,所以很轻易就做到了扬长避短,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你还善于把其他科举高手的文章化为己用。若是我没有看错的话,光是这篇四书题,你就化用了不下三个人的观点和文章,并将他们拼接杂糅到了一块儿,看着确实辞藻华丽,言之有物,但终究是匠气太重,难称完美。而更奇怪的是,你文中多用排比气势之句,似乎是为了这样而作,如此看着又多了些古怪。”
听着对方把自己文章内的问题一一点出,李凌脸上的神色也越发郑重起来,拜服道:“儒师果然慧眼如炬,把晚辈的文章弊端全部看出来了。如此说来,我回必然落榜了?”
“那倒也不必如此灰心,倘若是老夫当这个主考,你篇文章怕是很难被取中的,不过这回的主考是本省郑学政,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可是见过他不少文章的,他就特别喜好用上排比,还有,你的一些观点也多与他平日所谈相通,再加上你这篇文章表面看起来的华丽圆融,应该是能入其法眼了。”
“呼……”李凌长长舒出一口气,倘若对方看得不差,自己这回还真就能考上了。
张禾丰似笑非笑地看着面前的两个年轻人,心里已经多少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都说文如其人,两人也都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徐沧为人踏实,甚至带了点刻板。其实这样的人未必适合入官场,最好的归宿就是进入翰林院专门研究经史子集,那会少了许多麻烦;至于李凌,这是个对科举或是经义什么的完全没有敬畏心之人,在他那里,科举只是他达成目标的手段,但只有这样的人才真正适应官场啊。
两种态度,两种人生,难说谁好谁坏,他只希望这两个年轻人他日真能成为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