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李凌到京后的第二日正是小朝会的日子,所以他都不用先去转运司衙门述职,然后再上表宫里,走诸多程序,直接于朝会上与陛下当面禀奏便是,倒是省却了诸多时间。
大越国的朝会分为大小两种,大朝会只是每月朔望或重大日子才会举行,会让在京大小官员悉数齐聚于皇宫广场之上,规模大而隆重,而且天没亮群臣就得早早在外等候,那是相当的耗费时间和心力。
所以在此之外便还有规模更小,只三五日才会召开一次的小朝会,与会者的身份也有了限定,只有五品及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不过与大朝会更多是典礼性质的情况不同,小朝会才更务实,君臣所讨论的政务也更为重要。
当然除了这大小朝会外,还有朝中廷议,那规模就更小的,只有宰执与部堂一级的高官才有资格参加,那才是真正决定朝廷决策,决定整个大越万姓福祸的关键所在。当然,这样的重要会议现在的李凌可不够资格参加,哪怕他已经升到了四品,穿上了绯色官服。
与大朝会时天没亮就有数百官员齐聚宫门外等候进入的壮观场面不同,今日的小朝会却是直到临近辰时,那些与会官员才陆续到来。而李凌身在这些官员中间还挺扎眼的,因为他的年纪太轻,身上穿的还是代表高官身份的绯袍。
才三十岁的四品官在大越历史固然也有不少,但如今朝中却只有一掌之数,李凌混在这些须发灰白的老人中间,实在很有种鹤立鸡群的意思了。也就臣子最前方的太子孙琮能与他遥相辉映一下,不过就是太子,也已三十有六……
此时,太子及其身旁不少东宫官员的目光也不时在李凌身上来回扫动着,不过终究没有真个发作。这让察觉到此点的李凌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毫不避让的与他们对视起来。
就在现场到底气氛有些紧张时,随着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宫门缓缓而开,却是准许他们进入皇宫了。
李凌这才收回略有些挑衅的目光,调整心态,随着队伍缓步往内而去。从这一刻开始,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将落入大两边目光犀利的御史言官的注视下,只要有一点差错,明日就能得到数份弹劾,到时轻则申斥,重则一月的俸禄就要打水漂了——小朝会因为人少,正是这些挑错御史们一展所长的好机会。
可即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在穿过宫门,看到守在内中那队禁军头里的将领时,李凌还是不觉挑了下眉。而对方也面上带笑,跟他打了个眼色,张嘴无声的给他来了句:“明日我来看你。”李凌倒是没有张口,而是轻轻颔首表示统一。
这个能让李凌与之眉来眼去的,自然就是萧承志了。他在禁军中混得是越发风生水起了,居然成了戍守皇宫的一名将领,这身份放大地方怎么也得是四品以上的武官了。
李凌之前也参加过多次朝会,不过那时参加的都是大朝会,混在数百大小官员中间也就瞧个热闹。但今日却不同,几十人的队伍无声向前,并没有在那一块汉白玉铺成的广场上停留,便直奔东边那座巍峨的宫殿而去,待到他看清楚那高悬其上的匾额上所写的“交泰殿”三字时,队伍方才停下,然后由太子和两位宰执高声领班宣唱下拜:“臣等参见陛下!”
其他群臣也跟着纷纷拜倒,大礼参见,然后里头响起一个阴柔却中气十足的声音:“群臣觐见!”他们这才纷纷起身,迈着方步进入殿内,然后再冲高坐于御座之上的皇帝跪拜行礼。
这一套礼节行下来,都过去了盏茶工夫,直到皇帝让他们平身,群臣按文武品阶分列两旁,朝会才正式开始。
李凌一板一眼地照学照做,然后便几乎站在队伍的最后端,也不急着表现,便让群臣一一进言。
小朝会确实要比大朝会务实许多,没有过多的礼仪上的讲究,很快就入了正题。先是两位宰执上前,把政事堂这几日接手处理的一些大小政务讲了讲,然后是各主要衙门的主官分别上前说了自己的差事。
这样的流程快速进行着,直到位于诸司之末的鸿胪寺也有人上前道一句无事后,皇帝才把目光又往群臣中间一扫:“诸卿可还有其他要事禀奏吗?”
半个多时辰的汇报下来,不少人都有些困顿了,但所有人此时反倒打叠起了精神来,因为接下来才是今日的正戏,不少人甚至都把目光落到了李凌身上,想看他如何奏事了。
李凌也稍稍动了下身子,可结果却还有人比他更快,却是兵部一名侍郎:“陛下,臣有本奏。就在昨日,湖广有寄递送入京师,言及当地多县遭逢蝗虫之灾,不少田地受到影响,希望能调集周边军队协助灭蝗虫保住粮食。”
“竟有此事?”皇帝的眉头迅速皱了起来,这湖广可是大越粮仓重地,今年早些时候就因为抽调民力运粮北上而使不少田地未能及时种上稻麦,想不到秋季又出了这档子事情。
稍作沉吟后,他便点头:“准了。政事堂,此事交你们与兵部一同处理,务必要确保湖广各地秋收大事,不得有误!”
陆缜为首的政事堂数名官员急忙躬身答应,他们的神情也变得极其严肃,粮食从来无小事,看来散朝后得尽快讨论出个章程来了。
其实不光是陆缜等与此事相关的官员,殿内群臣这时也都开始在意起湖广的这场变故来,思索着朝廷和地方该如何应对。如此,倒是把对李凌的关注给减轻了许多,而这时,李凌则趁机上前一步:“陛下,臣转运司少卿李凌有本奏。”既然已经回到京城,之前在北疆的那个官职也就算过去了。
皇帝先是一愣,在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年轻官员时,才笑了起来:“李少卿这是从北疆归来了?”
只这一句话,便让众人再度把目光落到了李凌身上,许多人眼中甚至都带上了羡慕嫉妒恨。这待遇可真没谁了,居然能让皇帝一眼就认出他来,如今朝中除了那二三十人外,当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啊。
要知道当今皇帝年岁渐大,又日理万机,每日里需要召见的臣子可是不少,他自然不可能真把所有臣子的模样与名字都一一对应,尤其是只在朝会上见过几次的人,其实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臣子参见皇帝时,才会先把自己的官职姓名报上一遍,这不光是对皇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让皇帝记起自己的身份。
可李凌倒好,他才在朝中为官几日啊,就让皇帝深深记住了,这等殊荣实在太叫人眼红了。
李凌自己却没想太多,只是照常对答:“臣不负陛下所托,终于是把北疆粮秣之事完满办成,回京复命。”
“唔,朕早前便已听说了你在北疆的种种作为,很好,你不但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还为国几次立功,就连最后的云州城,也是你甘冒大险,帮着董公望给拿下来的,很好!朕心甚慰!”
“陛下过誉了,臣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李凌赶紧谦逊了一句,“至于拿下云州,说到底还是董老将军指挥得宜,三军将士奋勇杀敌的功劳,臣不敢贪功。”
“你很好。”皇帝再度赞了一句,可把在场群臣都给看傻眼了,这么短的时间里,皇帝都已经连说了三次很好了,这得多喜欢李凌啊。
“此番你立下大功,朝廷是必然要厚赏于你的。政事堂,吏部,你们在李凌将相关之事全部报上之后,议出个章程来,看看该如何封赏于他,还有他下属的官吏人等。”皇帝又跟着吩咐道,陆缜等相关人等赶紧上前答应,老人看李凌的眼中也带着几许赞赏。
只有太子方面的人对于这样的情况颇有些不是滋味儿,全都低下了头去,不见笑容。而李凌则是又一阵谢恩,然后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此番臣在北疆,尤其是晋州北部一带行走,便生出了诸多想法,如今已写成书文,想要进奏陛下。若是能按臣之设想于北疆各地建立沿途的兵驿粮站,则今后我大军再要向北开拔就会比之前容易许多。另外,也不必再担心沿途遭遇内外之敌的搅扰,确保粮道安全……”
看皇帝对自己赏识有加,李凌便决定趁热打铁,把自己的计划提前拿出来,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首肯。那样接下来就可以让户部和转运司着手安排相应之事了。
不过这回皇帝却没有让他说太多,把手一摆道:“此事先不急,留待过几日后你再进宫与朕,与几位宰执细说吧。你既刚回京师,想必这段时日里多有困顿,朕准你先回家中歇息半月,然后再回朝办差。”
这是皇帝的体恤,李凌自然再度谢恩答应。
而他们的这一番君臣对答,却让群臣又是一阵眼热,李凌接下来还有单独与皇帝见面奏对的机会,这可是多少三四品的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啊。而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李凌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朝中新贵了!
李凌到京后的第二日正是小朝会的日子,所以他都不用先去转运司衙门述职,然后再上表宫里,走诸多程序,直接于朝会上与陛下当面禀奏便是,倒是省却了诸多时间。
大越国的朝会分为大小两种,大朝会只是每月朔望或重大日子才会举行,会让在京大小官员悉数齐聚于皇宫广场之上,规模大而隆重,而且天没亮群臣就得早早在外等候,那是相当的耗费时间和心力。
所以在此之外便还有规模更小,只三五日才会召开一次的小朝会,与会者的身份也有了限定,只有五品及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不过与大朝会更多是典礼性质的情况不同,小朝会才更务实,君臣所讨论的政务也更为重要。
当然除了这大小朝会外,还有朝中廷议,那规模就更小的,只有宰执与部堂一级的高官才有资格参加,那才是真正决定朝廷决策,决定整个大越万姓福祸的关键所在。当然,这样的重要会议现在的李凌可不够资格参加,哪怕他已经升到了四品,穿上了绯色官服。
与大朝会时天没亮就有数百官员齐聚宫门外等候进入的壮观场面不同,今日的小朝会却是直到临近辰时,那些与会官员才陆续到来。而李凌身在这些官员中间还挺扎眼的,因为他的年纪太轻,身上穿的还是代表高官身份的绯袍。
才三十岁的四品官在大越历史固然也有不少,但如今朝中却只有一掌之数,李凌混在这些须发灰白的老人中间,实在很有种鹤立鸡群的意思了。也就臣子最前方的太子孙琮能与他遥相辉映一下,不过就是太子,也已三十有六……
此时,太子及其身旁不少东宫官员的目光也不时在李凌身上来回扫动着,不过终究没有真个发作。这让察觉到此点的李凌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毫不避让的与他们对视起来。
就在现场到底气氛有些紧张时,随着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宫门缓缓而开,却是准许他们进入皇宫了。
李凌这才收回略有些挑衅的目光,调整心态,随着队伍缓步往内而去。从这一刻开始,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将落入大两边目光犀利的御史言官的注视下,只要有一点差错,明日就能得到数份弹劾,到时轻则申斥,重则一月的俸禄就要打水漂了——小朝会因为人少,正是这些挑错御史们一展所长的好机会。
可即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在穿过宫门,看到守在内中那队禁军头里的将领时,李凌还是不觉挑了下眉。而对方也面上带笑,跟他打了个眼色,张嘴无声的给他来了句:“明日我来看你。”李凌倒是没有张口,而是轻轻颔首表示统一。
这个能让李凌与之眉来眼去的,自然就是萧承志了。他在禁军中混得是越发风生水起了,居然成了戍守皇宫的一名将领,这身份放大地方怎么也得是四品以上的武官了。
李凌之前也参加过多次朝会,不过那时参加的都是大朝会,混在数百大小官员中间也就瞧个热闹。但今日却不同,几十人的队伍无声向前,并没有在那一块汉白玉铺成的广场上停留,便直奔东边那座巍峨的宫殿而去,待到他看清楚那高悬其上的匾额上所写的“交泰殿”三字时,队伍方才停下,然后由太子和两位宰执高声领班宣唱下拜:“臣等参见陛下!”
其他群臣也跟着纷纷拜倒,大礼参见,然后里头响起一个阴柔却中气十足的声音:“群臣觐见!”他们这才纷纷起身,迈着方步进入殿内,然后再冲高坐于御座之上的皇帝跪拜行礼。
这一套礼节行下来,都过去了盏茶工夫,直到皇帝让他们平身,群臣按文武品阶分列两旁,朝会才正式开始。
李凌一板一眼地照学照做,然后便几乎站在队伍的最后端,也不急着表现,便让群臣一一进言。
小朝会确实要比大朝会务实许多,没有过多的礼仪上的讲究,很快就入了正题。先是两位宰执上前,把政事堂这几日接手处理的一些大小政务讲了讲,然后是各主要衙门的主官分别上前说了自己的差事。
这样的流程快速进行着,直到位于诸司之末的鸿胪寺也有人上前道一句无事后,皇帝才把目光又往群臣中间一扫:“诸卿可还有其他要事禀奏吗?”
半个多时辰的汇报下来,不少人都有些困顿了,但所有人此时反倒打叠起了精神来,因为接下来才是今日的正戏,不少人甚至都把目光落到了李凌身上,想看他如何奏事了。
李凌也稍稍动了下身子,可结果却还有人比他更快,却是兵部一名侍郎:“陛下,臣有本奏。就在昨日,湖广有寄递送入京师,言及当地多县遭逢蝗虫之灾,不少田地受到影响,希望能调集周边军队协助灭蝗虫保住粮食。”
“竟有此事?”皇帝的眉头迅速皱了起来,这湖广可是大越粮仓重地,今年早些时候就因为抽调民力运粮北上而使不少田地未能及时种上稻麦,想不到秋季又出了这档子事情。
稍作沉吟后,他便点头:“准了。政事堂,此事交你们与兵部一同处理,务必要确保湖广各地秋收大事,不得有误!”
陆缜为首的政事堂数名官员急忙躬身答应,他们的神情也变得极其严肃,粮食从来无小事,看来散朝后得尽快讨论出个章程来了。
其实不光是陆缜等与此事相关的官员,殿内群臣这时也都开始在意起湖广的这场变故来,思索着朝廷和地方该如何应对。如此,倒是把对李凌的关注给减轻了许多,而这时,李凌则趁机上前一步:“陛下,臣转运司少卿李凌有本奏。”既然已经回到京城,之前在北疆的那个官职也就算过去了。
皇帝先是一愣,在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年轻官员时,才笑了起来:“李少卿这是从北疆归来了?”
只这一句话,便让众人再度把目光落到了李凌身上,许多人眼中甚至都带上了羡慕嫉妒恨。这待遇可真没谁了,居然能让皇帝一眼就认出他来,如今朝中除了那二三十人外,当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啊。
要知道当今皇帝年岁渐大,又日理万机,每日里需要召见的臣子可是不少,他自然不可能真把所有臣子的模样与名字都一一对应,尤其是只在朝会上见过几次的人,其实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臣子参见皇帝时,才会先把自己的官职姓名报上一遍,这不光是对皇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让皇帝记起自己的身份。
可李凌倒好,他才在朝中为官几日啊,就让皇帝深深记住了,这等殊荣实在太叫人眼红了。
李凌自己却没想太多,只是照常对答:“臣不负陛下所托,终于是把北疆粮秣之事完满办成,回京复命。”
“唔,朕早前便已听说了你在北疆的种种作为,很好,你不但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还为国几次立功,就连最后的云州城,也是你甘冒大险,帮着董公望给拿下来的,很好!朕心甚慰!”
“陛下过誉了,臣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李凌赶紧谦逊了一句,“至于拿下云州,说到底还是董老将军指挥得宜,三军将士奋勇杀敌的功劳,臣不敢贪功。”
“你很好。”皇帝再度赞了一句,可把在场群臣都给看傻眼了,这么短的时间里,皇帝都已经连说了三次很好了,这得多喜欢李凌啊。
“此番你立下大功,朝廷是必然要厚赏于你的。政事堂,吏部,你们在李凌将相关之事全部报上之后,议出个章程来,看看该如何封赏于他,还有他下属的官吏人等。”皇帝又跟着吩咐道,陆缜等相关人等赶紧上前答应,老人看李凌的眼中也带着几许赞赏。
只有太子方面的人对于这样的情况颇有些不是滋味儿,全都低下了头去,不见笑容。而李凌则是又一阵谢恩,然后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此番臣在北疆,尤其是晋州北部一带行走,便生出了诸多想法,如今已写成书文,想要进奏陛下。若是能按臣之设想于北疆各地建立沿途的兵驿粮站,则今后我大军再要向北开拔就会比之前容易许多。另外,也不必再担心沿途遭遇内外之敌的搅扰,确保粮道安全……”
看皇帝对自己赏识有加,李凌便决定趁热打铁,把自己的计划提前拿出来,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首肯。那样接下来就可以让户部和转运司着手安排相应之事了。
不过这回皇帝却没有让他说太多,把手一摆道:“此事先不急,留待过几日后你再进宫与朕,与几位宰执细说吧。你既刚回京师,想必这段时日里多有困顿,朕准你先回家中歇息半月,然后再回朝办差。”
这是皇帝的体恤,李凌自然再度谢恩答应。
而他们的这一番君臣对答,却让群臣又是一阵眼热,李凌接下来还有单独与皇帝见面奏对的机会,这可是多少三四品的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啊。而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李凌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朝中新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