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李凌又在张禾丰府上盘桓了三日,多是与两位儒林宗师谈一些学术和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二老对这个晚辈也颇为欣赏,自然是知无不言,倒是让他在书文心性一道上有所精益,整个人的气质都似有了一些提升。
不过李凌终究是丧事在身,不能在徐州逗留太久,于是三日后,便告辞启程,再往江城县而去。而这一回,一路上就再没有任何的阻滞了,顺顺利利地,他们这一行车马便来到了李凌的故乡,此时距离他离此参加会试,都已经过去了十数年之久。
虽然李凌还没有到感慨年华易逝,说什么物是人非的年纪,可在看到那座熟悉的县城时,心中还是感慨良多,忍不住便勒马停步,仔细端详了好一阵,才又策马奔行,直到那此时看来略显逼仄狭小的城门前。
江城县的一切都似没有什么变化,城墙依然低矮,城门依然破旧,就连靠着城门作守城之责的那几个老兵,看上去依旧和多年前一样,显得懒洋洋的。而那条直通城内的长街上的行人和店铺也依旧是稀稀拉拉的,这就是一座最普通不过的中原小县城的模样了。
当看到这么一大支车马队伍缓缓而来时,那几个老兵明显精神抖擞了一下。显然在他们看来,这是哪支商队从北而来,要入城稍作休整,如此自然免不了交上一笔丰厚的城门税,自己等也能趁机弄些好处了。
可还没等他们上前阻拦呢,当先便有一人主动过来,拿出相关官文往他们眼前一扬,说道:“当朝四品,转运司少卿李凌李大人还乡,你们速速入城禀报本县县令……”
李凌的名字一入耳,几个老兵都瞬间呆住了。
对这位本县名人,他们当真是如雷贯耳了。不光是他们就是整个江城县,也没人不知李凌大名,不以李大人为荣的。
因为江城县这些年来实在没出过什么像样的人物,科举一途上除了李凌和徐沧二人在十多年前为县争光外,其他最多也就考中个举人。如此,作为唯二的进士,而且还是在短短年月里直入中枢,成为朝廷四品官的李凌,自然成了无数乡人挂在嘴边的厉害人物。
这些年来,多少人在吹嘘自己和李大人当年有过什么什么交情,和他一起喝过酒,读过书……可以说,李凌的名字早让这一县百姓听得耳朵都起茧了。而现在,人们口中一直念叨着的李大人竟回来了,这如何能不叫人感到惊诧与兴奋呢?
为首的老兵忙往后看去,一下就找到了骑在马上,一副温和笑容的李凌。他自然不可能真认识李凌,就算以前见过面,也不可能还记得其长相,但那气质却是不会骗人的,所以他赶紧扑上,大礼参见:“小的朱十三见过李大人……”说着,又连忙给身后还有些发怔的弟兄们打手势,让他们赶紧回县衙报信。
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有几人告了声罪,便转头往城里跑,那速度之快,就根被老虎撵在了后头似的,把沿途的不少百姓都给唬了一跳,以为这是出什么变故了呢。
好在江城县真不大,从城门到县衙用跑的也就顿饭工夫。这兵卒气喘吁吁地到了地方后,便赶紧冲衙门口的差役叫道:“快,快进去通禀大老爷,李……李大人回乡来了。”
“李大人?哪个李大人?”那几个差役还有些奇怪,反问道。
“李凌李大人,咱们江城县的荣耀!”终于把气喘匀些的老兵又解释了一句,顿时让对方几个身子都为之一震,然后果断回身,直奔进县衙。
随后,里边又是一阵慌乱和叫唤,半晌后,如今的江城县令田秉文便率一众官吏匆匆赶了出来。他们几个一面走着,一面还在整理着衣衫,正着官帽,毕竟这时节在公房里烤火,自然不可能把冠服都穿戴齐整的,此时闻报,个个都手忙脚乱。
但这时他们也顾不上自身的狼狈样子了,当众作着整理,口中问道:“真是李大人来了?他现在何处?”
城门口的老兵已经被带进衙门,闻言赶紧上前禀报:“确是李大人来了,应该已经进城,很快就到……”
“那你们就随本官出去迎一迎吧!”田秉文心下一喜,赶紧发话,三步并作两步地直往外去,走到二堂出口处,他又想起一点,“你们赶紧去安排,让本县士绅人等也都来县衙作陪,尤其是那位古老板,听说他与李大人交情极深。”
下属人等连忙答应,抢先就往外走,以最快的速度去通知附近的那些士绅人等来县衙参见回乡的李大人。
这一番忙碌后,田县令才带了大家走出县衙大门,再往北边长街一望,就看到车马队伍果然缓缓而来。随着这么一支队伍进城,立刻就引起了小城内不少居民的注意,许多人在道旁驻足观望,议论纷纷,还有几个小孩子居然跟着队伍一路跑着,嘻嘻哈哈的,着实有些放肆了。
田秉文见此,眉头便是一皱,刚想让人过去疏散一下,突然又心中一动,李大人的随行都没有驱赶吵闹者,显然他并不在意啊。毕竟这些人都是李大人的乡亲桑梓,那点情分可不能坏了。所以很快的,他又调整了面上表情,笑吟吟地直迎而上,待李凌到跟前后,迅速拜倒:“下官江城县令田秉文见过李大人,不知李大人回乡,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李凌远远就看到了这些涌出县衙的官吏人等,再看看周围那些县中乡人们敬畏的眼神,心里除了欢喜和那一丝得意外,也有些感慨。难怪古人要说一句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了,这种功成之后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面前装13的感觉确实挺爽的。
不过这种念头也就那么一转瞬而已,他迅速便又端起身份来,笑着下马,上前将田秉文一把搀扶起来:“田大人您这可是折煞李凌了,快快请起。诸位,也快快起来说话吧。”后一句,自然就是冲着跟自家大人一起拜倒的诸多本县官吏们说的。李凌这一眼扫过去,还看到了好几张熟悉的面孔,那都是当初自己在县衙里当差时,和自己共过职的差吏啊。
正所谓流水的县令,铁打的差吏,十年时间,足够让江城县衙换上好几任的县令,可这些当差听用的,却有半数未变,就算是有变化的,也是儿子接了老子的班,其实人和关系还在是原来模样。
众人自然又是一番感谢,这才慢悠悠起身,然后随着自家县令,把李凌迎进县衙,就在二堂大厅落座。
当李凌在县衙与官吏们说着话时,李莫云却已经带队把李桐的灵柩运到了李家宅邸——这儿还是当初李凌终于有了举人身份后在此买下的院落呢。当初只有一家几口人时,倒还显得有些空旷,但现在嘛,光是家中奴仆,就有好几十人,这里的两进院子都住不下了。
好在现在那些人还没赶到,所以李莫云便与杨震稍作商议,后者带一批人去本县的馆驿安顿下来,其他人则先把整个院子打扫干净了,再把灵柩停入,至于其他的,自然要等李凌回来后再作安排。
不过有一点李莫云是可以猜到的,那就是这儿是肯定不能住了,无论地方大小,还是院子的规制,都完全配不上自家公子,必须在城里另寻地方入住,或是直接选一个好去处,修建起一座符合李凌身份的大府邸来。
只从这一点,其实不少心思灵敏者便看出了李凌是个多么自律,一心为公的人了。要是换成一般官员,有他的地位权势,恐怕早就在家乡盖起大府邸,派人一直留在当地,甚至都有家人在此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了。
可咱们的李大人呢,却一直忙于公务,连自家的事情都很少考虑,要直到回到家乡,才发现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在众人的感慨中,李莫云却是熟门熟路地在这两进的院落中随意走动着,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心中感慨不已。他想到了当初,自己因某个目的接近公子,但他对自己却从没有怀疑过,真把自己当兄弟般照顾,尤其是乐儿姐,她更是对自己照顾有加……
而现在,他也有衣锦还乡的感觉,对自小就随师父邵秋息漂泊江湖的李莫云来说,随在李凌身边的这些年,就是有了一个安定的家,而这儿,便是家的起点了。
所以,在留恋地走过看过这里的一切后,李莫云除了内心感到温馨外,也打定了主意,可不能让公子把这院子卖出去。那等自己老了,或许就可以住在这儿了,而要是她也能和自己一起住在这儿……
一个古怪的想法刚起,就被李莫云迅速压了回去。不成,我不能有这样无礼的念头,不能让公子感到困扰。只是他的心,却终究还在偷偷想着,那个温柔的人儿……
不过李凌终究是丧事在身,不能在徐州逗留太久,于是三日后,便告辞启程,再往江城县而去。而这一回,一路上就再没有任何的阻滞了,顺顺利利地,他们这一行车马便来到了李凌的故乡,此时距离他离此参加会试,都已经过去了十数年之久。
虽然李凌还没有到感慨年华易逝,说什么物是人非的年纪,可在看到那座熟悉的县城时,心中还是感慨良多,忍不住便勒马停步,仔细端详了好一阵,才又策马奔行,直到那此时看来略显逼仄狭小的城门前。
江城县的一切都似没有什么变化,城墙依然低矮,城门依然破旧,就连靠着城门作守城之责的那几个老兵,看上去依旧和多年前一样,显得懒洋洋的。而那条直通城内的长街上的行人和店铺也依旧是稀稀拉拉的,这就是一座最普通不过的中原小县城的模样了。
当看到这么一大支车马队伍缓缓而来时,那几个老兵明显精神抖擞了一下。显然在他们看来,这是哪支商队从北而来,要入城稍作休整,如此自然免不了交上一笔丰厚的城门税,自己等也能趁机弄些好处了。
可还没等他们上前阻拦呢,当先便有一人主动过来,拿出相关官文往他们眼前一扬,说道:“当朝四品,转运司少卿李凌李大人还乡,你们速速入城禀报本县县令……”
李凌的名字一入耳,几个老兵都瞬间呆住了。
对这位本县名人,他们当真是如雷贯耳了。不光是他们就是整个江城县,也没人不知李凌大名,不以李大人为荣的。
因为江城县这些年来实在没出过什么像样的人物,科举一途上除了李凌和徐沧二人在十多年前为县争光外,其他最多也就考中个举人。如此,作为唯二的进士,而且还是在短短年月里直入中枢,成为朝廷四品官的李凌,自然成了无数乡人挂在嘴边的厉害人物。
这些年来,多少人在吹嘘自己和李大人当年有过什么什么交情,和他一起喝过酒,读过书……可以说,李凌的名字早让这一县百姓听得耳朵都起茧了。而现在,人们口中一直念叨着的李大人竟回来了,这如何能不叫人感到惊诧与兴奋呢?
为首的老兵忙往后看去,一下就找到了骑在马上,一副温和笑容的李凌。他自然不可能真认识李凌,就算以前见过面,也不可能还记得其长相,但那气质却是不会骗人的,所以他赶紧扑上,大礼参见:“小的朱十三见过李大人……”说着,又连忙给身后还有些发怔的弟兄们打手势,让他们赶紧回县衙报信。
其他人这才反应过来,有几人告了声罪,便转头往城里跑,那速度之快,就根被老虎撵在了后头似的,把沿途的不少百姓都给唬了一跳,以为这是出什么变故了呢。
好在江城县真不大,从城门到县衙用跑的也就顿饭工夫。这兵卒气喘吁吁地到了地方后,便赶紧冲衙门口的差役叫道:“快,快进去通禀大老爷,李……李大人回乡来了。”
“李大人?哪个李大人?”那几个差役还有些奇怪,反问道。
“李凌李大人,咱们江城县的荣耀!”终于把气喘匀些的老兵又解释了一句,顿时让对方几个身子都为之一震,然后果断回身,直奔进县衙。
随后,里边又是一阵慌乱和叫唤,半晌后,如今的江城县令田秉文便率一众官吏匆匆赶了出来。他们几个一面走着,一面还在整理着衣衫,正着官帽,毕竟这时节在公房里烤火,自然不可能把冠服都穿戴齐整的,此时闻报,个个都手忙脚乱。
但这时他们也顾不上自身的狼狈样子了,当众作着整理,口中问道:“真是李大人来了?他现在何处?”
城门口的老兵已经被带进衙门,闻言赶紧上前禀报:“确是李大人来了,应该已经进城,很快就到……”
“那你们就随本官出去迎一迎吧!”田秉文心下一喜,赶紧发话,三步并作两步地直往外去,走到二堂出口处,他又想起一点,“你们赶紧去安排,让本县士绅人等也都来县衙作陪,尤其是那位古老板,听说他与李大人交情极深。”
下属人等连忙答应,抢先就往外走,以最快的速度去通知附近的那些士绅人等来县衙参见回乡的李大人。
这一番忙碌后,田县令才带了大家走出县衙大门,再往北边长街一望,就看到车马队伍果然缓缓而来。随着这么一支队伍进城,立刻就引起了小城内不少居民的注意,许多人在道旁驻足观望,议论纷纷,还有几个小孩子居然跟着队伍一路跑着,嘻嘻哈哈的,着实有些放肆了。
田秉文见此,眉头便是一皱,刚想让人过去疏散一下,突然又心中一动,李大人的随行都没有驱赶吵闹者,显然他并不在意啊。毕竟这些人都是李大人的乡亲桑梓,那点情分可不能坏了。所以很快的,他又调整了面上表情,笑吟吟地直迎而上,待李凌到跟前后,迅速拜倒:“下官江城县令田秉文见过李大人,不知李大人回乡,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李凌远远就看到了这些涌出县衙的官吏人等,再看看周围那些县中乡人们敬畏的眼神,心里除了欢喜和那一丝得意外,也有些感慨。难怪古人要说一句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了,这种功成之后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面前装13的感觉确实挺爽的。
不过这种念头也就那么一转瞬而已,他迅速便又端起身份来,笑着下马,上前将田秉文一把搀扶起来:“田大人您这可是折煞李凌了,快快请起。诸位,也快快起来说话吧。”后一句,自然就是冲着跟自家大人一起拜倒的诸多本县官吏们说的。李凌这一眼扫过去,还看到了好几张熟悉的面孔,那都是当初自己在县衙里当差时,和自己共过职的差吏啊。
正所谓流水的县令,铁打的差吏,十年时间,足够让江城县衙换上好几任的县令,可这些当差听用的,却有半数未变,就算是有变化的,也是儿子接了老子的班,其实人和关系还在是原来模样。
众人自然又是一番感谢,这才慢悠悠起身,然后随着自家县令,把李凌迎进县衙,就在二堂大厅落座。
当李凌在县衙与官吏们说着话时,李莫云却已经带队把李桐的灵柩运到了李家宅邸——这儿还是当初李凌终于有了举人身份后在此买下的院落呢。当初只有一家几口人时,倒还显得有些空旷,但现在嘛,光是家中奴仆,就有好几十人,这里的两进院子都住不下了。
好在现在那些人还没赶到,所以李莫云便与杨震稍作商议,后者带一批人去本县的馆驿安顿下来,其他人则先把整个院子打扫干净了,再把灵柩停入,至于其他的,自然要等李凌回来后再作安排。
不过有一点李莫云是可以猜到的,那就是这儿是肯定不能住了,无论地方大小,还是院子的规制,都完全配不上自家公子,必须在城里另寻地方入住,或是直接选一个好去处,修建起一座符合李凌身份的大府邸来。
只从这一点,其实不少心思灵敏者便看出了李凌是个多么自律,一心为公的人了。要是换成一般官员,有他的地位权势,恐怕早就在家乡盖起大府邸,派人一直留在当地,甚至都有家人在此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了。
可咱们的李大人呢,却一直忙于公务,连自家的事情都很少考虑,要直到回到家乡,才发现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在众人的感慨中,李莫云却是熟门熟路地在这两进的院落中随意走动着,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心中感慨不已。他想到了当初,自己因某个目的接近公子,但他对自己却从没有怀疑过,真把自己当兄弟般照顾,尤其是乐儿姐,她更是对自己照顾有加……
而现在,他也有衣锦还乡的感觉,对自小就随师父邵秋息漂泊江湖的李莫云来说,随在李凌身边的这些年,就是有了一个安定的家,而这儿,便是家的起点了。
所以,在留恋地走过看过这里的一切后,李莫云除了内心感到温馨外,也打定了主意,可不能让公子把这院子卖出去。那等自己老了,或许就可以住在这儿了,而要是她也能和自己一起住在这儿……
一个古怪的想法刚起,就被李莫云迅速压了回去。不成,我不能有这样无礼的念头,不能让公子感到困扰。只是他的心,却终究还在偷偷想着,那个温柔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