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倒是不用担心,他身上的2个芯片,除非我们直接启用它,否则,敌人接收不到任何信息。”
    “现在反而是卡洛琳,如果一旦被统帅发现,她是与罗杰斯同时消失的,哪怕不怀疑到我们身上,她这颗棋子也算是废了。
    这可是我们用了整整10多年,夺取的组织的财政大权,如果废了,那么一切就将重头开始。
    所以你明白的!”
    晶体管发明并大量生产之后,各式固态半导体组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大量使用,取代了真空管在电路中的功能与角色。到了20世纪中后期半导体制造技术进步,使得集成电路成为可能。相对于手工组装电路使用个别的分立电子组件,集成电路可以把很大数量的微晶体管集成到一个小芯片,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集成电路的规模生产能力,可靠性,电路设计的模块化方法确保了快速采用标准化集成电路代替了设计使用离散晶体管。
    集成电路对于离散晶体管有两个主要优势: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于芯片把所有的组件通过照相平版技术,作为一个单位印刷,而不是在一个时间只制作一个晶体管。性能高是由于组件快速开关,消耗更低能量,因为组件很小且彼此靠近。2006年,芯片面积从几平方毫米到350 mm2,每mm2可以达到一百万个晶体管。
    第一个集成电路雏形是由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完成的,其中包括一个双极性晶体管,三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器。
    根据一个芯片上集成的微电子器件的数量,集成电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小型集成电路(ssi英文全名为small scale integration)逻辑门10个以下或晶体管100个以下。
    中型集成电路(msi英文全名为medium scale integration)逻辑门11~100个或晶体管101~1k个。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英文全名为large scale integration)逻辑门101~1k个或晶体管1,001~10k个。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英文全名为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逻辑门1,001~10k个或晶体管10,001~100k个。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英文全名为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逻辑门10,001~1m个或晶体管100,001~10m个。
    glsi(英文全名为giga scale integration)逻辑门1,000,001个以上或晶体管10,000,001个以上。
    集成电路的发展编辑
    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是微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的核心,可以控制计算机到手机到数字微波炉的一切。虽然设计开发一个复杂集成电路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当分散到通常以百万计的产品上,每个集成电路的成本最小化。集成电路的性能很高,因为小尺寸带来短路径,使得低功率逻辑电路可以在快速开关速度应用。
    这些年来,集成电路持续向更小的外型尺寸发展,使得每个芯片可以封装更多的电路。这样增加了每单位面积容量,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功能,见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5年增加一倍。总之,随着外形尺寸缩小,几乎所有的指标改善了,单位成本和开关功率消耗下降,速度提高。但是,集成纳米级别设备的ic也存在问题,主要是泄漏电流。因此,对于最终用户的速度和功率消耗增加非常明显,制造商面临使用更好几何学的尖锐挑战。这个过程和在未来几年所期望的进步,在半导体国际技术路线图中有很好的描述。
    仅仅在其开发后半个世纪,集成电路变得无处不在,计算机、手机和其他数字电器成为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因为,现代计算、交流、制造和交通系统,包括互联网,全都依赖于集成电路的存在。甚至很多学者认为有集成电路带来的数字革命是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ic的成熟将会带来科技的***,不论是在设计的技术上,或是半导体的工艺突破,两者都是息息相关。[1]
    分类编辑
    集成电路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电路属模拟或数字,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模拟和数字在一个芯片上)。
    数字集成电路可以包含任何东西,在几平方毫米上有从几千到百万的逻辑门、触发器、多任务器和其他电路。这些电路的小尺寸使得与板级集成相比,有更高速度,更低功耗(参见低功耗设计)并降低了制造成本。这些数字ic,以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控制器为代表,工作中使用二进制,处理1和0信号。
    模拟集成电路有,例如传感器、电源控制电路和运放,处理模拟信号。完成放大、滤波、解调、混频的功能等。通过使用专家所设计、具有良好特性的模拟集成电路,减轻了电路设计师的重担,不需凡事再由基础的一个个晶体管处设计起。
    集成电路可以把模拟和数字电路集成在一个单芯片上,以做出如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等器件。这种电路提供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成本,但是对于信号冲突必须小心。[1]
    制造编辑
    参见:半导体器件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中的半导体被研究者如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认为是固态真空管的最可能的原料。从氧化铜到锗,再到硅,原料在20世纪40到50年代被系统的研究。尽管元素中期表的一些iiiv价化合物如砷化镓应用于特殊用途如:发光二极管、激光、太阳能电池和最高速集成电路,单晶硅成为集成电路主流的基层。创造无缺陷晶体的方法用去了数十年的时间。
    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并重复使用:
    使用单晶硅晶圆(或iiiv族,如砷化镓)用作基层,然后使用光刻、掺杂、cmp等技术制成mosfet或bjt等组件,再利用薄膜和cmp技术制成导线,如此便完成芯片制作。因产品性能需求及成本考量,导线可分为铝工艺(以溅镀为主)和铜工艺(以电镀为主参见damascene)。主要的工艺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黄光微影、刻蚀、扩散、薄膜、平坦化制成、金属化制成。

章节目录

重生之点亮科技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华门三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门三少并收藏重生之点亮科技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