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群臣又议了一些苏国的大小事情,宗伯苏茂,又说了最近几件事情,主要是接待外宾,随着苏国前代国君下葬,一些使臣也渐渐离开苏国。
“郑使还没走?”苏照皱眉问道。
按说,接待外宾这种事情,应该有一个太常之类的礼仪官负责,但侯国事少,此刻就是由宗伯苏茂一并署理,家国天下就是这样。
宗伯苏茂,苍声道:“君上,这几日,袁逆案发,郑使派人多方打探我国虚实,意图不明。”
一旁的司寇,陈韶冷声道:城中,近日起来的流言,应为郑使派人散播。”
“什么流言?”苏照凝声问着,心里闪过一个念头,看来,他还需要一个监刺舆情的情报部门,一个对内,一个对外。
司寇陈韶神情踌躇,沉吟道:“近日,城中起了流言,说君侯刻薄寡恩,残暴虐杀,先是幽禁嫡母,又对袁逆降之以雷霆,言此代君侯,少承嗣位,刚愎自用,恐怕国祚不久。”
此言一出,在场公卿大夫都是议论纷纷。
司徒孟季常作义愤填膺状,道:“一派胡言,戾夫人谋害两代君侯,袁逆悖逆行凶,证据确凿,岂是这些流言碎语能够颠倒黑白的?”
苏照眸光微动,一时默然。
其实,这一切,他早有所料,这就是后患,他继位之后,可谓马不停蹄,先后扫灭了卫殊,袁彬二人,落在一些“阴谋论”者眼里,不知该如何编排于他了。
见苏照沉默,似在“酝酿”雷霆之怒,温邑邑宰韩岱硬着头皮,拱手道:“君上,而今流言四起,微臣已派人侦缉,眼下流言已大为减少。”
苏照闻言,嘉许道:“韩卿做的不错。”
韩岱闻言,心头稍松。
司寇陈韶道:“郑国国使,还在温邑城中盘桓,君上,是否驱逐此人?”
太宰敬弘道摇了摇头,叹道:“郑国,虎狼之国也,若无理驱逐,恐怕将有不测之祸。”
“如何是无理?郑使唯恐天下不乱,当以驱逐,警示其人。”陈韶据理力争道。
敬弘道说道:“虽可驱逐,也难保其不再于诸国之中遍起流言。”
苏照清咳了一声,中止了二人的争执,朗声道:“对于郑使,若其不走,限制出入驿馆即可,至于国内流言,也不能一味压制,还需善加引导……至于他国有一二谣言,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在苏照看来,除却豫州几个大国,谁会关注一个万里迢迢之外侯国的少年国君?
当然,他可能还需要再设立一个宣传部门,比如苏宣部?
这方仙侠世界,已有造纸术、印刷术,但不知为何,却无报纸,连邸报都没有。
驿传系统只为军事服务,交通也是一塌糊涂。
“这是我的国家,七郡之地,百万人口……内政,军事直接关乎修行速度,除去袁彬之后,仅仅三天,元罡之境已至中期,按着这个速度,重回前世仙道修行的顶点——元罡巅峰之境,只是时间问题,但我隐隐有一种感觉,恐怕金丹会是瓶颈。”
金丹之境,可称真人,所谓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等到议事完毕,诸公卿告退,苏照单独留下了太宰敬弘道和司寇陈韶二人。
迎着二人疑惑的神色,苏照沉声道:“老师,陈卿,鉴于袁逆之事,孤有意设立枢密院,典掌军令。”
敬弘道皱眉道:“君上,可司马之职是效仿姬周帝室而定,不好随意裁撤,而今国事繁乱,行此革新大政,不如稍缓一些。”
陈韶倒是沉默,显然在思索着其中的关节。
“三年无改父之道,镇之以静的道理,孤是知道的。”苏照沉吟片刻,道:“孤非是要裁撤司马之职。”
说着,就将自己的考虑,叙说了一番。
陈韶目光微亮,显然察觉出其中的制衡之术,拱手道:“君上,臣以为此法甚好,不管官制几何,皆为君上家臣,纵有变化,无有不可。”
苏照点了点头,暗道,法家通权变之道,自己的提议天然对他们的胃口。
敬弘道暗暗叹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对儿君臣哪里是调整官制,分明是想要变法,秦国变法,遂为雍州霸主之国,但楚国十年前变法,却折腾得民怨沸腾,国中大乱。
苏照将征询目光投向敬弘道,问道:“老师以为呢?”
敬弘道斟酌了一下言辞,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道:“君上,无论是司马,还是枢密,总要有柱国能臣来担任,眼下我苏国似无这等军国大才啊。”
苏照闻言微怔,不得不说,他的老师所言在理。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
想起刚才满朝公卿,不是一些老朽,就是一些唯唯诺诺之辈,苏照心头就有些失望,思忖道:“或许,应该先下个求贤令?”
至于开科取士,他现在还不能这么激进。
苏照这时灵光一闪,忽而想起陈韶先前和他提起的两位国士,心下一动,问道:“陈卿,当日在沁竹轩中,陈卿和孤举荐两位大贤,不知现在何处?”
陈韶闻言,神色微顿,迟疑地看了一眼敬弘道,道:“齐人晏昌,现今就在苏国青天河的山林之中结庐而居,平日以捕鱼为业,还有一人是申屠樊,此人曾为燕国国尉,受新任燕王猜忌,遂辞官至苏国隐居。”
齐国人滨海而居,晏昌以打鱼为生,倒不出奇。
至于申屠樊,苏照眸光微动,他前世好像听过这个名字,如果是听过,那么此人,就是在后来的大争之世中,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大人物。
“齐人晏昌,可是那祸乱楚国国政的晏相?”敬弘道悚然而惊,怒不可遏道:“陈韶,你陈氏想要祸乱我苏国吗?”
苏照闻言,看向陈韶,静静听其解释。
陈韶朗声道:“晏昌为楚国国相时,要求楚国公卿贵族,释放隐户、逃户。”
苏照一时默然,目光就是惊疑不定。
所谓隐户、逃户,就是托庇于苏国公卿之下,不纳税的佃农,比如苏国七郡之地,疆域甚至都有华夏一个省大小,但账面上的人口才过百万之数,这尼玛就离谱。
但这已是放之天元普遍有之的正常现象。
可以说,就好比看盗版的网文读者一样,至少得是正版读者的十倍。
而在苏国,隐藏的人口也快达成明面人口的十倍,当然,千万可能不足,但八九百万还是有。
这些人口哪里去了呢?
正如刚刚苏照籍没的袁氏一千多顷田一样,这些人口为袁氏这样的公卿劳作,供养他们穷奢极欲的贵族生活。
“无怪乎我这位老成谋国的老师大惊失色,我当真要变革体制,清查隐户,就是要给苏国变天。”苏照面色微顿,沉静目光之中隐有几点星火闪烁。
如果苏国有八九百万自耕农,二十抽一,可供养四五十万甲兵,这……甚至可与秦、楚、晋、齐这样的霸主级大国争锋。
“可也意味着,将苏国朝堂之内公卿清扫一空……”苏照眸光清冽,思忖道:“而今国疲民弱,辖制百万丁口,再如何转圜,金丹就是极限,那么千万人口呢?”
“这个事情不能急,隐户肯定要清查,但眼下方除袁逆,再行此激进之策,恐有祸乱之危。”
苏照将心底想法隐藏,看向争执的二人,清咳了一声。
“郑使还没走?”苏照皱眉问道。
按说,接待外宾这种事情,应该有一个太常之类的礼仪官负责,但侯国事少,此刻就是由宗伯苏茂一并署理,家国天下就是这样。
宗伯苏茂,苍声道:“君上,这几日,袁逆案发,郑使派人多方打探我国虚实,意图不明。”
一旁的司寇,陈韶冷声道:城中,近日起来的流言,应为郑使派人散播。”
“什么流言?”苏照凝声问着,心里闪过一个念头,看来,他还需要一个监刺舆情的情报部门,一个对内,一个对外。
司寇陈韶神情踌躇,沉吟道:“近日,城中起了流言,说君侯刻薄寡恩,残暴虐杀,先是幽禁嫡母,又对袁逆降之以雷霆,言此代君侯,少承嗣位,刚愎自用,恐怕国祚不久。”
此言一出,在场公卿大夫都是议论纷纷。
司徒孟季常作义愤填膺状,道:“一派胡言,戾夫人谋害两代君侯,袁逆悖逆行凶,证据确凿,岂是这些流言碎语能够颠倒黑白的?”
苏照眸光微动,一时默然。
其实,这一切,他早有所料,这就是后患,他继位之后,可谓马不停蹄,先后扫灭了卫殊,袁彬二人,落在一些“阴谋论”者眼里,不知该如何编排于他了。
见苏照沉默,似在“酝酿”雷霆之怒,温邑邑宰韩岱硬着头皮,拱手道:“君上,而今流言四起,微臣已派人侦缉,眼下流言已大为减少。”
苏照闻言,嘉许道:“韩卿做的不错。”
韩岱闻言,心头稍松。
司寇陈韶道:“郑国国使,还在温邑城中盘桓,君上,是否驱逐此人?”
太宰敬弘道摇了摇头,叹道:“郑国,虎狼之国也,若无理驱逐,恐怕将有不测之祸。”
“如何是无理?郑使唯恐天下不乱,当以驱逐,警示其人。”陈韶据理力争道。
敬弘道说道:“虽可驱逐,也难保其不再于诸国之中遍起流言。”
苏照清咳了一声,中止了二人的争执,朗声道:“对于郑使,若其不走,限制出入驿馆即可,至于国内流言,也不能一味压制,还需善加引导……至于他国有一二谣言,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在苏照看来,除却豫州几个大国,谁会关注一个万里迢迢之外侯国的少年国君?
当然,他可能还需要再设立一个宣传部门,比如苏宣部?
这方仙侠世界,已有造纸术、印刷术,但不知为何,却无报纸,连邸报都没有。
驿传系统只为军事服务,交通也是一塌糊涂。
“这是我的国家,七郡之地,百万人口……内政,军事直接关乎修行速度,除去袁彬之后,仅仅三天,元罡之境已至中期,按着这个速度,重回前世仙道修行的顶点——元罡巅峰之境,只是时间问题,但我隐隐有一种感觉,恐怕金丹会是瓶颈。”
金丹之境,可称真人,所谓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等到议事完毕,诸公卿告退,苏照单独留下了太宰敬弘道和司寇陈韶二人。
迎着二人疑惑的神色,苏照沉声道:“老师,陈卿,鉴于袁逆之事,孤有意设立枢密院,典掌军令。”
敬弘道皱眉道:“君上,可司马之职是效仿姬周帝室而定,不好随意裁撤,而今国事繁乱,行此革新大政,不如稍缓一些。”
陈韶倒是沉默,显然在思索着其中的关节。
“三年无改父之道,镇之以静的道理,孤是知道的。”苏照沉吟片刻,道:“孤非是要裁撤司马之职。”
说着,就将自己的考虑,叙说了一番。
陈韶目光微亮,显然察觉出其中的制衡之术,拱手道:“君上,臣以为此法甚好,不管官制几何,皆为君上家臣,纵有变化,无有不可。”
苏照点了点头,暗道,法家通权变之道,自己的提议天然对他们的胃口。
敬弘道暗暗叹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对儿君臣哪里是调整官制,分明是想要变法,秦国变法,遂为雍州霸主之国,但楚国十年前变法,却折腾得民怨沸腾,国中大乱。
苏照将征询目光投向敬弘道,问道:“老师以为呢?”
敬弘道斟酌了一下言辞,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道:“君上,无论是司马,还是枢密,总要有柱国能臣来担任,眼下我苏国似无这等军国大才啊。”
苏照闻言微怔,不得不说,他的老师所言在理。
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
想起刚才满朝公卿,不是一些老朽,就是一些唯唯诺诺之辈,苏照心头就有些失望,思忖道:“或许,应该先下个求贤令?”
至于开科取士,他现在还不能这么激进。
苏照这时灵光一闪,忽而想起陈韶先前和他提起的两位国士,心下一动,问道:“陈卿,当日在沁竹轩中,陈卿和孤举荐两位大贤,不知现在何处?”
陈韶闻言,神色微顿,迟疑地看了一眼敬弘道,道:“齐人晏昌,现今就在苏国青天河的山林之中结庐而居,平日以捕鱼为业,还有一人是申屠樊,此人曾为燕国国尉,受新任燕王猜忌,遂辞官至苏国隐居。”
齐国人滨海而居,晏昌以打鱼为生,倒不出奇。
至于申屠樊,苏照眸光微动,他前世好像听过这个名字,如果是听过,那么此人,就是在后来的大争之世中,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大人物。
“齐人晏昌,可是那祸乱楚国国政的晏相?”敬弘道悚然而惊,怒不可遏道:“陈韶,你陈氏想要祸乱我苏国吗?”
苏照闻言,看向陈韶,静静听其解释。
陈韶朗声道:“晏昌为楚国国相时,要求楚国公卿贵族,释放隐户、逃户。”
苏照一时默然,目光就是惊疑不定。
所谓隐户、逃户,就是托庇于苏国公卿之下,不纳税的佃农,比如苏国七郡之地,疆域甚至都有华夏一个省大小,但账面上的人口才过百万之数,这尼玛就离谱。
但这已是放之天元普遍有之的正常现象。
可以说,就好比看盗版的网文读者一样,至少得是正版读者的十倍。
而在苏国,隐藏的人口也快达成明面人口的十倍,当然,千万可能不足,但八九百万还是有。
这些人口哪里去了呢?
正如刚刚苏照籍没的袁氏一千多顷田一样,这些人口为袁氏这样的公卿劳作,供养他们穷奢极欲的贵族生活。
“无怪乎我这位老成谋国的老师大惊失色,我当真要变革体制,清查隐户,就是要给苏国变天。”苏照面色微顿,沉静目光之中隐有几点星火闪烁。
如果苏国有八九百万自耕农,二十抽一,可供养四五十万甲兵,这……甚至可与秦、楚、晋、齐这样的霸主级大国争锋。
“可也意味着,将苏国朝堂之内公卿清扫一空……”苏照眸光清冽,思忖道:“而今国疲民弱,辖制百万丁口,再如何转圜,金丹就是极限,那么千万人口呢?”
“这个事情不能急,隐户肯定要清查,但眼下方除袁逆,再行此激进之策,恐有祸乱之危。”
苏照将心底想法隐藏,看向争执的二人,清咳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