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帝丘
已是八月下旬,金桂初绽,十里飘香,只是天穹一片灰蒙蒙的,一场朦胧秋雨,自昨夜开始笼罩大地,微风袭来,已有了几分凉意。
驿馆二楼,郑国派往卫国的国使——郑国少宰龚宗,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雨丝,脸色凝重,目光出神。
经半个多月的赶路,其间借道鲁国北行,迢迢千里,终至卫国都城。
但,他在驿馆之内盘桓数日,却连卫君的面都见上!
盖因,每次求见,都被卫宫宫人搪塞,卫君正在云华观之中,同云华夫人探讨长生大道,无暇接见于他。
想他为郑国少宰,在国内权势何其显赫,然而在小小的卫国,却连卫君的面都见不到,不得不说,龚宗心头既是焦躁,又是莫名的恼火。
说来说去,还是卫国不用直面郑国兵锋,而且两家原本就是敌对关系,郑国派遣一少宰前来出使,纵然是根据对等原则,卫君也没有亲自接待的道理。
“这卫君耽迷酒色,一心修玄炼丹,不理朝政,其国或早或晚灭于我国之手!”龚宗眸光闪烁,心头不爽,愤愤想道。
“大人。”就在龚宗心头不忿之时,一个青年小厮进入厢房,唤了一声,将龚宗唤醒。
龚宗抬头看向来人,急忙问道:“拜帖可曾送到上卿孙焕府上?”
却是龚宗带着郑公联卫攻苏的旨意而来,既然见不到“日理万机”的卫君,就只得想着走一走卫国太宰孙焕的门路。
“已经递过去了,门子说今天晚上,上卿孙大人就在府中整治酒宴,接见大人。”青年小厮说着,近得前来,双手递上一张做工精美的烫金请柬。
龚宗接过,打量了下,点了点头,也稍稍平息心头焦躁之意,继而吩咐道:“去准备热水、衣服,本官要沐浴更衣。”
那小厮应了一声,转身就去忙碌了。
龚宗这时,收起请柬,缓步走到窗前,扶栏眺望,思忖道:“想要说动卫国发兵攻苏,倒是不难,只是卫国君昏臣庸,纵然举兵南下,能对苏国造成多少威胁,委实难说。”
他在卫都帝丘怎么也盘桓了数日,对于卫国朝堂混乱的局势,既喜又忧。
此刻的卫国,君主宠幸奸佞,沉迷长生不老之术,更有太子贤名于外,羽翼渐丰,凡有识之才都能看出,这是父子猜忌,乱起萧墙的局势。
不提龚宗心头的思量,却说卫国少宰卫珲府上,后院——
院中植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正是八九月份,桂花已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一股浓郁的馨香弥漫在庭院之中,愈添几分清幽。
八角凉亭之内,坐在石凳之上的卫湘歌,正在和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汉子叙话。
中年汉子平平无奇,作商贾打扮,眸中不时现出精明之色,低头哈腰,但虎口处的老茧,证明其身份并非是那么简单。
其人正是天听司十二部谷雨之部,安插在卫国帝丘的探事,专门负责汇总、收集卫国朝堂情报。
至于此刻为何冒险而至卫府,自然是有事相禀于卫湘歌。
卫湘歌着一身赤红色衣裙,身形窈窕秀立,一双英飒之气的双眉之下,明眸流光熠熠,静静听着中年汉子说着月前的苏郑两国大战细节。
许久之后,方幽幽叹了一口气,神情满是遗憾。
“卫姑娘,苏侯让小的问您,什么时候回去?”那中年探事,忽然低声说道。
卫湘歌沉吟片刻,道:“最近一个月都走不开,因为火灵晶玉出世,两家仙宗明争暗斗,几有向卫国朝堂蔓延之势,我这几日也奉着师命,为宗门奔走,此事,你回禀过去。”
说来,还是灵气潮汐之后,灵机本源丰沛,于是卫国境内的平原郡,就出现了一座储量丰厚的火行灵晶玉矿,晶玉矿石能够汲取仙灵之气,帮助道人修炼。
卫国两家仙宗,赤林宗和离地琉焰宗,于是为了这座火行灵晶矿的归属,自掌教以下,到普通弟,冲突不断,甚至大打出手。
但是开采灵晶矿,毕竟还需要民夫青壮,况且灵矿还属卫国一处官产矿山之上,两宗为了晶玉之矿的归属,就各自在卫国朝堂上发力,彼此攻讦,闹得不可开交。
但是,此刻的卫国朝堂,魔门合欢宗的魔道修士,以长生之术引诱卫君,谋得除魔司监司,以及司天监监正一职,见卫国两大仙宗已生嫌隙,就在其中浑水摸鱼,兴风作浪。
卫君对于两家仙宗,其实也有许多不满,早年令其献长生不老之术,两宗皆是敷衍塞责,互相推搪,哪有合欢宗贴心?
又是主动献长生之术,又是敬献美人。
不过两家仙宗,毕竟在卫国扎根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卫君再是反感,也轻易奈何不得两家各行其是的仙宗玄门。
但卫君却自此疏远两家仙宗,倒是常与合欢宗长老——云华夫人,在云华观中谈玄论道。
而云华夫人又时常以丹药给予卫君服用,卫君不由愈发乐不思蜀,无心朝政。
卫湘歌此刻就因为其祖父是卫国少宰,才在黎英上人的授意下,回家劝说卫珲,能够在接下来的争夺中,将平原郡南陵山的火行灵晶,裁决给她赤林宗。
卫湘歌轻声道:“我这里有一份玉简,你代我传递给苏侯。”
说着,将一支玉简递给那中年探事。
那中年探事又问道:“还有一事,要请教姑娘?”
“什么事?”
中年探事道:“郑国国使这几日一直欲求见卫君,意图唆使卫国出兵伐我,现在卫国朝堂公卿,对于出兵之事,是什么态度?”
有些事情,单单从市井底层搜集一些二手情报,是分析不出来什么的,毕竟真正的军国机密,也不可能流传至市井。
而卫湘歌作为卫国少宰家眷,对于卫国朝堂的局势,肯定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
卫湘歌道:“现在卫国朝堂公卿,对此事,莫衷一是,前些时日都在应对天象之变后的纷繁乱象,但目前卫国上下共识,就是暂不发兵。只是卫君对其姐甥之死,耿耿于怀,之前不止一次扬言,要出兵攻打苏国,虽为大部分大臣出言所阻,但卫君以往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
自卫君得知其妹甥暴卒,苏照即位以来,这位善操权谋的君侯,就有兴兵讨伐苏照之意。
但还未整军而来,天象变化等种种事情,就打乱着卫君的计划。
而且伐苏,关乎国家战略转向,卫国面临晋国的入寇压力,如果再和苏国交恶,如果能攻下苏国自是皆大欢喜,可一旦打成持久战,徒耗国力,反而为郑国所乘。
这种纠结的心态,一直困扰在卫国公卿重臣,直到——苏郑国战爆发。
初时,卫国还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情观察着苏郑国战,甚至卫君都考虑过是唇亡齿寒,还是火中取粟。
然后仅仅一月,苏国就大破郑国十余万虎贲大军,消息传来,卫国上下失声,无不震惊。
卫君原本兴兵伐苏的念头都淡了许多。
那中年探事沉吟片刻,问道:“如今的卫国,太子卫仲一党,可有什么动向?”
卫湘歌摇了摇头,道:“卫仲以孝悌之名,传扬于外,但其人性情优柔寡断,恐难有作为。”
因为卫湘歌的祖父卫珲,本身就是太子的有力支持者,所以对于太子卫仲最近的打算,就有所了解。
那中年探事,沉吟片刻,神色郑重道:“姑娘,如果卫太子有着异动,还请告知属下。”
卫湘歌点了点头,道:“我会的。”
等目送那中年探事离去,卫湘歌幽幽叹了一口气,目中也有着思念流露。
……
……
而就在卫国这边暗流涌动之时,苏国,温邑城,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在考场之中奋笔疾书。
经由苏国司空府匠吏整葺的贡院之中,几十排青墙红瓦的屋舍,俨然而立,一间间考舍之中,灯火微微,士子手持毛笔,书着卷子。
纪雨桐此刻一身白色儒衫打扮,就在一间考舍之内,望着手下的试卷发呆。
这位来自镇天剑宗的剑道少女,从小在人文荟萃的鲁国长大,耳濡目染,对着经义文章并不陌生,此刻看试卷,提起毛笔,不假思索。
“咦,还有算数?”纪雨桐看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嘴角闪过一抹讥诮,道:“这么简单,也能考倒人吗?”
以她金丹境的强大神识,只要在心中稍稍推算一下,别说鸡兔同笼,就是笼子里关进一头老虎,她也能核算的分毫不差。
“听说,这苏侯少年雄主,名震河洛,如果他知道,自己挑中的状元是一女子,想必表情一定很精彩吧?”念及此处,纪雨桐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而就在考舍东南之间的一间阁楼上,此刻的晏昌正在陪着一个锦袍华服的少年王侯,眺望着远处的一座座考舍。
“君上,这次士子,经过初步筛选,排除一些不能报考的士子,共有一千六百二十一人,其中有一小半来自周方列国,不少士子户籍都是鲁、宋国,甚至还有郑国。”
苏照点了点头,对这种情况颇为满意,看来他先前那场大胜,也给他带来一些额外的名声助益,起码吸引了一些周边国家的读书人,仕宦苏国。
苏照神色顿了顿,叮嘱道:“将士子户籍都做好归档,不管其中到底有没有他国奸细,先期都不要打草惊蛇,越是奸细,反而前期愈是卖力。”
纵然有敌国派来的奸细搞什么无间道的卧底事业,他也有各种手段给予规制。
晏昌沉吟了下,问道:“这一期,君上录取多少?”
“按十比一择优录用,宁缺毋滥嘛,然后中元殿,再选出三甲之才。”苏照朗声道。
第一期,说实话就考士子并不算多,当然,这科举取士原就带着试验性质,如果不择贤愚,大比例录用,恐怕会给天下读书人眼中留下一种不值钱的看法。
这就是人心,太过容易得到,反而轻视鄙薄。
而一百六十多人,不多不少,就很合适,官位也能给予,要知道前世华夏王朝,一科取士也才三百来人,他现在坐拥八郡之地,再多之人,也很难安排。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是首次开科取士。
晏昌估算了一下人数,道:“如此,纵然安排到中枢、郡县观政,也能安排。”
“以后科考之制就分两级,先是各郡郡试,初劾为秀才,然后这些秀才再入京都,入贡院举为入考,再行殿试,至于诸国外来士子,就可在温邑单独报考,作为秀才头衔,”苏照朗声道。
晏昌点了点头,道:“君上此策甚妙。”
而就在君臣二人攀谈之间,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落下,夜幕降临。
这场考试,题量不大,就没有那种连考数天的情形,至辰正时分始,至酉正方止,午时供应一餐,随着铜锣响动,饥肠辘辘的士子纷纷交卷。
早有官差兵丁分发烙饼,士子陆陆续续出了考场。
等收拢、弥封了试卷,苏照也在禁卫的翊卫下,出了贡院,神情施施然地向着禁宫而去。
此刻贡院之中,纪雨桐迈过贡院高高的门槛,沿着街道向住处而去,少女一身英飒儒衫,按着腰间神兵宝剑,秀气的眉宇之下,眸光晶澈。
分明还在心中感慨先前所作的那道策论,“这苏侯还真是不掩其雄心壮志,堂而皇之地在试卷中寻找辅弼帝王的王佐之才!”
纪雨桐撇了撇嘴,抬步向前行着,忽而就看到路边莹莹灯火之下,有着一个以木杆搭起的四四方方芦蓬,一老妪、一少妇,支起摊贩,卖着馄炖、包子,热气腾腾之中,人头攒动。
纪雨桐见此,不由眼前一亮,连忙快行几步,落座在一张空闲桌上,道:“来碗馄炖,一笼小笼包。”
此刻苏国温邑并无月前那种战云密布的紧张,故而在晏昌的主导之下,并不曾执行什么宵禁之制,不久前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还着实热闹了一番。
远处旗幡之下,灯笼彤彤,酒肆、戏院、茶楼,青楼人声鼎沸,俨然一派夜市之相。
“好嘞,公子,您稍等。”荆钗布裙的妇人高声应着,就转身忙碌。
纪雨桐此刻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茶是粗茶,但此刻身处灯火阑珊的闹市,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而这时,似乎是贡院之中出来的士子也有一部分朝这边汇聚,芦蓬之下,就渐渐坐满了人。
有的在议论着考题,兴致热烈。
“公子?”彭纪问着驻足凝望的少年君侯。
“时间还早,不急着回去,走,去吃碗馄炖。”苏照看到远处的馄炖摊,目光一动,倒也来了几分兴致。
已是八月下旬,金桂初绽,十里飘香,只是天穹一片灰蒙蒙的,一场朦胧秋雨,自昨夜开始笼罩大地,微风袭来,已有了几分凉意。
驿馆二楼,郑国派往卫国的国使——郑国少宰龚宗,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雨丝,脸色凝重,目光出神。
经半个多月的赶路,其间借道鲁国北行,迢迢千里,终至卫国都城。
但,他在驿馆之内盘桓数日,却连卫君的面都见上!
盖因,每次求见,都被卫宫宫人搪塞,卫君正在云华观之中,同云华夫人探讨长生大道,无暇接见于他。
想他为郑国少宰,在国内权势何其显赫,然而在小小的卫国,却连卫君的面都见不到,不得不说,龚宗心头既是焦躁,又是莫名的恼火。
说来说去,还是卫国不用直面郑国兵锋,而且两家原本就是敌对关系,郑国派遣一少宰前来出使,纵然是根据对等原则,卫君也没有亲自接待的道理。
“这卫君耽迷酒色,一心修玄炼丹,不理朝政,其国或早或晚灭于我国之手!”龚宗眸光闪烁,心头不爽,愤愤想道。
“大人。”就在龚宗心头不忿之时,一个青年小厮进入厢房,唤了一声,将龚宗唤醒。
龚宗抬头看向来人,急忙问道:“拜帖可曾送到上卿孙焕府上?”
却是龚宗带着郑公联卫攻苏的旨意而来,既然见不到“日理万机”的卫君,就只得想着走一走卫国太宰孙焕的门路。
“已经递过去了,门子说今天晚上,上卿孙大人就在府中整治酒宴,接见大人。”青年小厮说着,近得前来,双手递上一张做工精美的烫金请柬。
龚宗接过,打量了下,点了点头,也稍稍平息心头焦躁之意,继而吩咐道:“去准备热水、衣服,本官要沐浴更衣。”
那小厮应了一声,转身就去忙碌了。
龚宗这时,收起请柬,缓步走到窗前,扶栏眺望,思忖道:“想要说动卫国发兵攻苏,倒是不难,只是卫国君昏臣庸,纵然举兵南下,能对苏国造成多少威胁,委实难说。”
他在卫都帝丘怎么也盘桓了数日,对于卫国朝堂混乱的局势,既喜又忧。
此刻的卫国,君主宠幸奸佞,沉迷长生不老之术,更有太子贤名于外,羽翼渐丰,凡有识之才都能看出,这是父子猜忌,乱起萧墙的局势。
不提龚宗心头的思量,却说卫国少宰卫珲府上,后院——
院中植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正是八九月份,桂花已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一股浓郁的馨香弥漫在庭院之中,愈添几分清幽。
八角凉亭之内,坐在石凳之上的卫湘歌,正在和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汉子叙话。
中年汉子平平无奇,作商贾打扮,眸中不时现出精明之色,低头哈腰,但虎口处的老茧,证明其身份并非是那么简单。
其人正是天听司十二部谷雨之部,安插在卫国帝丘的探事,专门负责汇总、收集卫国朝堂情报。
至于此刻为何冒险而至卫府,自然是有事相禀于卫湘歌。
卫湘歌着一身赤红色衣裙,身形窈窕秀立,一双英飒之气的双眉之下,明眸流光熠熠,静静听着中年汉子说着月前的苏郑两国大战细节。
许久之后,方幽幽叹了一口气,神情满是遗憾。
“卫姑娘,苏侯让小的问您,什么时候回去?”那中年探事,忽然低声说道。
卫湘歌沉吟片刻,道:“最近一个月都走不开,因为火灵晶玉出世,两家仙宗明争暗斗,几有向卫国朝堂蔓延之势,我这几日也奉着师命,为宗门奔走,此事,你回禀过去。”
说来,还是灵气潮汐之后,灵机本源丰沛,于是卫国境内的平原郡,就出现了一座储量丰厚的火行灵晶玉矿,晶玉矿石能够汲取仙灵之气,帮助道人修炼。
卫国两家仙宗,赤林宗和离地琉焰宗,于是为了这座火行灵晶矿的归属,自掌教以下,到普通弟,冲突不断,甚至大打出手。
但是开采灵晶矿,毕竟还需要民夫青壮,况且灵矿还属卫国一处官产矿山之上,两宗为了晶玉之矿的归属,就各自在卫国朝堂上发力,彼此攻讦,闹得不可开交。
但是,此刻的卫国朝堂,魔门合欢宗的魔道修士,以长生之术引诱卫君,谋得除魔司监司,以及司天监监正一职,见卫国两大仙宗已生嫌隙,就在其中浑水摸鱼,兴风作浪。
卫君对于两家仙宗,其实也有许多不满,早年令其献长生不老之术,两宗皆是敷衍塞责,互相推搪,哪有合欢宗贴心?
又是主动献长生之术,又是敬献美人。
不过两家仙宗,毕竟在卫国扎根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卫君再是反感,也轻易奈何不得两家各行其是的仙宗玄门。
但卫君却自此疏远两家仙宗,倒是常与合欢宗长老——云华夫人,在云华观中谈玄论道。
而云华夫人又时常以丹药给予卫君服用,卫君不由愈发乐不思蜀,无心朝政。
卫湘歌此刻就因为其祖父是卫国少宰,才在黎英上人的授意下,回家劝说卫珲,能够在接下来的争夺中,将平原郡南陵山的火行灵晶,裁决给她赤林宗。
卫湘歌轻声道:“我这里有一份玉简,你代我传递给苏侯。”
说着,将一支玉简递给那中年探事。
那中年探事又问道:“还有一事,要请教姑娘?”
“什么事?”
中年探事道:“郑国国使这几日一直欲求见卫君,意图唆使卫国出兵伐我,现在卫国朝堂公卿,对于出兵之事,是什么态度?”
有些事情,单单从市井底层搜集一些二手情报,是分析不出来什么的,毕竟真正的军国机密,也不可能流传至市井。
而卫湘歌作为卫国少宰家眷,对于卫国朝堂的局势,肯定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
卫湘歌道:“现在卫国朝堂公卿,对此事,莫衷一是,前些时日都在应对天象之变后的纷繁乱象,但目前卫国上下共识,就是暂不发兵。只是卫君对其姐甥之死,耿耿于怀,之前不止一次扬言,要出兵攻打苏国,虽为大部分大臣出言所阻,但卫君以往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
自卫君得知其妹甥暴卒,苏照即位以来,这位善操权谋的君侯,就有兴兵讨伐苏照之意。
但还未整军而来,天象变化等种种事情,就打乱着卫君的计划。
而且伐苏,关乎国家战略转向,卫国面临晋国的入寇压力,如果再和苏国交恶,如果能攻下苏国自是皆大欢喜,可一旦打成持久战,徒耗国力,反而为郑国所乘。
这种纠结的心态,一直困扰在卫国公卿重臣,直到——苏郑国战爆发。
初时,卫国还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情观察着苏郑国战,甚至卫君都考虑过是唇亡齿寒,还是火中取粟。
然后仅仅一月,苏国就大破郑国十余万虎贲大军,消息传来,卫国上下失声,无不震惊。
卫君原本兴兵伐苏的念头都淡了许多。
那中年探事沉吟片刻,问道:“如今的卫国,太子卫仲一党,可有什么动向?”
卫湘歌摇了摇头,道:“卫仲以孝悌之名,传扬于外,但其人性情优柔寡断,恐难有作为。”
因为卫湘歌的祖父卫珲,本身就是太子的有力支持者,所以对于太子卫仲最近的打算,就有所了解。
那中年探事,沉吟片刻,神色郑重道:“姑娘,如果卫太子有着异动,还请告知属下。”
卫湘歌点了点头,道:“我会的。”
等目送那中年探事离去,卫湘歌幽幽叹了一口气,目中也有着思念流露。
……
……
而就在卫国这边暗流涌动之时,苏国,温邑城,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在考场之中奋笔疾书。
经由苏国司空府匠吏整葺的贡院之中,几十排青墙红瓦的屋舍,俨然而立,一间间考舍之中,灯火微微,士子手持毛笔,书着卷子。
纪雨桐此刻一身白色儒衫打扮,就在一间考舍之内,望着手下的试卷发呆。
这位来自镇天剑宗的剑道少女,从小在人文荟萃的鲁国长大,耳濡目染,对着经义文章并不陌生,此刻看试卷,提起毛笔,不假思索。
“咦,还有算数?”纪雨桐看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嘴角闪过一抹讥诮,道:“这么简单,也能考倒人吗?”
以她金丹境的强大神识,只要在心中稍稍推算一下,别说鸡兔同笼,就是笼子里关进一头老虎,她也能核算的分毫不差。
“听说,这苏侯少年雄主,名震河洛,如果他知道,自己挑中的状元是一女子,想必表情一定很精彩吧?”念及此处,纪雨桐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而就在考舍东南之间的一间阁楼上,此刻的晏昌正在陪着一个锦袍华服的少年王侯,眺望着远处的一座座考舍。
“君上,这次士子,经过初步筛选,排除一些不能报考的士子,共有一千六百二十一人,其中有一小半来自周方列国,不少士子户籍都是鲁、宋国,甚至还有郑国。”
苏照点了点头,对这种情况颇为满意,看来他先前那场大胜,也给他带来一些额外的名声助益,起码吸引了一些周边国家的读书人,仕宦苏国。
苏照神色顿了顿,叮嘱道:“将士子户籍都做好归档,不管其中到底有没有他国奸细,先期都不要打草惊蛇,越是奸细,反而前期愈是卖力。”
纵然有敌国派来的奸细搞什么无间道的卧底事业,他也有各种手段给予规制。
晏昌沉吟了下,问道:“这一期,君上录取多少?”
“按十比一择优录用,宁缺毋滥嘛,然后中元殿,再选出三甲之才。”苏照朗声道。
第一期,说实话就考士子并不算多,当然,这科举取士原就带着试验性质,如果不择贤愚,大比例录用,恐怕会给天下读书人眼中留下一种不值钱的看法。
这就是人心,太过容易得到,反而轻视鄙薄。
而一百六十多人,不多不少,就很合适,官位也能给予,要知道前世华夏王朝,一科取士也才三百来人,他现在坐拥八郡之地,再多之人,也很难安排。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是首次开科取士。
晏昌估算了一下人数,道:“如此,纵然安排到中枢、郡县观政,也能安排。”
“以后科考之制就分两级,先是各郡郡试,初劾为秀才,然后这些秀才再入京都,入贡院举为入考,再行殿试,至于诸国外来士子,就可在温邑单独报考,作为秀才头衔,”苏照朗声道。
晏昌点了点头,道:“君上此策甚妙。”
而就在君臣二人攀谈之间,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落下,夜幕降临。
这场考试,题量不大,就没有那种连考数天的情形,至辰正时分始,至酉正方止,午时供应一餐,随着铜锣响动,饥肠辘辘的士子纷纷交卷。
早有官差兵丁分发烙饼,士子陆陆续续出了考场。
等收拢、弥封了试卷,苏照也在禁卫的翊卫下,出了贡院,神情施施然地向着禁宫而去。
此刻贡院之中,纪雨桐迈过贡院高高的门槛,沿着街道向住处而去,少女一身英飒儒衫,按着腰间神兵宝剑,秀气的眉宇之下,眸光晶澈。
分明还在心中感慨先前所作的那道策论,“这苏侯还真是不掩其雄心壮志,堂而皇之地在试卷中寻找辅弼帝王的王佐之才!”
纪雨桐撇了撇嘴,抬步向前行着,忽而就看到路边莹莹灯火之下,有着一个以木杆搭起的四四方方芦蓬,一老妪、一少妇,支起摊贩,卖着馄炖、包子,热气腾腾之中,人头攒动。
纪雨桐见此,不由眼前一亮,连忙快行几步,落座在一张空闲桌上,道:“来碗馄炖,一笼小笼包。”
此刻苏国温邑并无月前那种战云密布的紧张,故而在晏昌的主导之下,并不曾执行什么宵禁之制,不久前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还着实热闹了一番。
远处旗幡之下,灯笼彤彤,酒肆、戏院、茶楼,青楼人声鼎沸,俨然一派夜市之相。
“好嘞,公子,您稍等。”荆钗布裙的妇人高声应着,就转身忙碌。
纪雨桐此刻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茶是粗茶,但此刻身处灯火阑珊的闹市,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而这时,似乎是贡院之中出来的士子也有一部分朝这边汇聚,芦蓬之下,就渐渐坐满了人。
有的在议论着考题,兴致热烈。
“公子?”彭纪问着驻足凝望的少年君侯。
“时间还早,不急着回去,走,去吃碗馄炖。”苏照看到远处的馄炖摊,目光一动,倒也来了几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