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温邑
中元殿偏殿之内,苏照拿着手中的册子,凝神读着,这些都是天听司近三天汇聚的战后情报,林林总总,主要是郑卫两国庙堂、民间,对于苏国再次大胜的看法。
“郑国除却民间议论纷纷,并无其他大军调动的迹象,看来已是偃旗息鼓,南方边境倒是能消停一段时间了,倒是卫国,杜陵被卫君任命为大司马,打算亲自出山,一共征调了十万大军,来应对这次灭国之危。”苏照眸光闪烁,心头思量。
“杜陵南下,那卫国北境边郡郡兵或许该动一动了,只是以杜陵之智谋,可能会先着手解决这边郡隐患。”
苏照从来不怀疑这些敌国柱国大将的才略,事实上,他前番胜利,也多有侥幸因素。
此刻,已是大战后的三日,不仅是卫国朝堂和民间层面的变化,仙道层面,赤林宗主也将一些情况反馈到温邑。
当然,再远的晋国、秦国,天听司的情报网络,还没有铺设那么远。
可,苏照恰恰最想知道,就是其他国家对豫州最近接二连三发生的这场战事,有何看法,尤其是临近国家。
“终究是力量不足啊。”苏照将手中的册子放好,由一旁的徐贞拢起一沓,放进一个锦绣盒子,归档封存。
“天听司最近要向晋、宋、齐、鲁诸国派员常驻,刺探情报,不说做到民间消息,尽在掌握,起码要将诸国朝堂大的动向,具报于温邑,哪怕迟延一些。”苏照想了想,清声道。
随着苏国逐渐扩充自己的疆域版图,国力日发强大,迟早要和这些国家打交道,眼下提前铺设情报,也好为来日交锋做准备。
蔡安拱手领命道:“诺,君上。”
苏照道:“孤不在温邑之时,可将情报层递于徐昭仪。”
蔡安抬头看了一眼徐贞,拱手称是。
苏照布置完这些,摆了摆手,让蔡安告退,而后转头看向最近愈发容色焕发的徐贞,温声道:“最近诸事繁忙,有前线的,又有三郡革新推进之事,辛苦你了。”
当然还有一句话没说,还有晚上侍寝之事。
他这几日都是临幸徐贞,至于范潇最近正闭关凝结金丹,陈桃不放心,在一旁看顾,仔细想想,目前和他有着关系的,好像也没有超过一手之数,比起列国国君,他真的算是洁身自好了。
徐贞眉眼柔顺,轻声道:“君上之言,折煞臣妾了。”
苏照笑了笑,道:“不过,也不要忘了修炼,孤可不想等到几十年后,依然是青葱少年,而你却已……”
徐贞似乎也想到那一幕,不觉心头惊惧,方才与闻情治机密的欣喜,也冷却几分,柔声说道:“臣妾记下了,对了,依依这两天寻臣妾,让臣妾教她法术,但臣妾也只是初学乍练,实在不好教她。”
苏照闻言,面色诧异片刻,想起那个最近频频来中元殿偷偷听墙角的小姑娘,觉得若授予仙法,或许小姑娘专心修炼,道:“那孤就亲自传授她仙法。”
徐贞清声道:“公主殿下那边,君上……似乎忘记了呢。”
“孤如何能忘?”苏照说着,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也至午时了,一会儿阿姐就派人过来传膳了,随孤一起去玉华宫。”
苏照说着,起身,举步向着殿外而去,和徐贞一起向玉华宫行去。
砀郡
正是十月下旬,即将入冬,秋风吹动枯草的官道之上,砀郡自郡守以下,郡尉、主簿、六曹等大小官吏,再加上御史台驻巡地方的监察御史,以及郡中的士商绅民,迎着头顶一轮大日的照耀,迎候道旁,眺望着南来的官道尽头。
“来了!来了!”
这时,远方一骑策马而来,荡起灰尘、草屑,马上坐着一个皂衣黑帽的衙役,未及众人之前,就是滚鞍下马,在周方砀郡郡衙小吏的交头接耳声中,快行几步,来到一个威严肃重的中年官吏面前,抱拳一礼,高声道:“郡守大人,钦使已至三里外。”
那中年男子面色一震,讶异道:“可看清了?”
那衙役胖乎乎的脸上显出一抹笑意,道:“是晏公的车队,禁军相护,一路打着仪仗呢。”
苏国少宰兼温邑宰——晏昌,奉苏侯之命,任黜置三郡使,巡抚三郡,主持革新事宜,必要之时,可便宜行事,并同时增派了三千禁军随行,由侍卫司都司曲楷亲自率领,以防地方变故,暗中以靖祟司中一位司使,也就是白云宗柳诚暗中保护。
晏昌自领了苏照之命后,先是从温邑诸县抽调了一批基干力量,尤其请命于苏照,以前山阳县令为副使,作为南下工作的助手。
苏照欣然应允。
晏昌而后又提前和柳诚通气,让靖祟司的仙道力量,提前至砀郡,摸排情形。
这在后世,就是一个基于巡视组和工作组的组合。
那中年官吏名为鲁琛,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着前方,目光复杂。
“这位晏公,在温邑及周边各县大刀阔斧,平抑豪强,而今被君上委以全权之命,长乐郡势必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鲁琛身为一郡封疆,并非土生土长的砀郡人,其人履新未久,也是月前才从丰乐郡调来,因当初洪河堤堰之中,表现得力,就被苏照提拔,授以一郡太守之职。
事实上,自从苏照继位以来,先是通过在中枢的数次大案清洗,罢黜了许多中枢官员,而随着战事的胜利,威望日隆,不敢动刀的郡县地方,也开始淘换新鲜血液。
至于人才从何而来?
首先是,洪河治水涌现了一批典事之才,其后是对郑的二次战争,表现积极的地方郡县官吏。
大战在前,供应前线军需,镇抚百姓,一桩桩事件中,才具不凡者自然会进入苏照的视野,而后能上庸下。
可以说,到了如今,几乎将苏国最开始的七郡郡守,通过或升或贬的方式,换了一遍。
怀才器者,调入中枢,平庸之辈,投闲置散,昏聩无能以及贪腐渎职者,更是被蔑称为“苍鹰鬣狗”之称的常邈拿问稽捕。
现在的苏国,不说其他,单官僚阶层的执行力,在豫州诸国中都是位列上游。
就在砀郡大小官吏翘首以待之时,距此二里之外,军容严整、盔明甲亮的禁军迤逦而来,打着大纛,秩序井然地护送着数辆马车。
当先一人,身着银甲,面容英武,正是禁军大将曲楷。
身后的一辆马车之上,空间轩敞,对坐着一老一少,晏昌头戴粱冠,一身玄色染绯官袍,挑开窗帘,望着官道之畔的庄稼。
正是秋季,尚有不少农人在田垄上顶着日头劳作,这时,就抬头好奇看着浩浩荡荡的苏国禁军。
晏昌之孙女——晏柔年不过十二三岁。
少女虽处豆蔻之年华,但已现清丽之芳姿,提起茶壶给自家祖父满上一杯,道:“爷爷被苏侯授以要职,更以禁军相护,即将实现抱负,可为何愁眉不展,面无喜色?”
晏昌放下帘子,道:“砀郡郡内民风彪悍,宗族势力强大,爷爷是担心啊,土断恐怕不会这么容易。”
多年的碰壁生涯,已让这位前楚国相,深深知道革新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怪不得君上派了三千禁军给爷爷。”晏柔恍然道。
晏昌笑了笑,苍老眸子中也现出一抹欣然。
暗道,苏侯虽然年少,但对于军政两务却是愈发得心应手,大巧不工。
中元殿偏殿之内,苏照拿着手中的册子,凝神读着,这些都是天听司近三天汇聚的战后情报,林林总总,主要是郑卫两国庙堂、民间,对于苏国再次大胜的看法。
“郑国除却民间议论纷纷,并无其他大军调动的迹象,看来已是偃旗息鼓,南方边境倒是能消停一段时间了,倒是卫国,杜陵被卫君任命为大司马,打算亲自出山,一共征调了十万大军,来应对这次灭国之危。”苏照眸光闪烁,心头思量。
“杜陵南下,那卫国北境边郡郡兵或许该动一动了,只是以杜陵之智谋,可能会先着手解决这边郡隐患。”
苏照从来不怀疑这些敌国柱国大将的才略,事实上,他前番胜利,也多有侥幸因素。
此刻,已是大战后的三日,不仅是卫国朝堂和民间层面的变化,仙道层面,赤林宗主也将一些情况反馈到温邑。
当然,再远的晋国、秦国,天听司的情报网络,还没有铺设那么远。
可,苏照恰恰最想知道,就是其他国家对豫州最近接二连三发生的这场战事,有何看法,尤其是临近国家。
“终究是力量不足啊。”苏照将手中的册子放好,由一旁的徐贞拢起一沓,放进一个锦绣盒子,归档封存。
“天听司最近要向晋、宋、齐、鲁诸国派员常驻,刺探情报,不说做到民间消息,尽在掌握,起码要将诸国朝堂大的动向,具报于温邑,哪怕迟延一些。”苏照想了想,清声道。
随着苏国逐渐扩充自己的疆域版图,国力日发强大,迟早要和这些国家打交道,眼下提前铺设情报,也好为来日交锋做准备。
蔡安拱手领命道:“诺,君上。”
苏照道:“孤不在温邑之时,可将情报层递于徐昭仪。”
蔡安抬头看了一眼徐贞,拱手称是。
苏照布置完这些,摆了摆手,让蔡安告退,而后转头看向最近愈发容色焕发的徐贞,温声道:“最近诸事繁忙,有前线的,又有三郡革新推进之事,辛苦你了。”
当然还有一句话没说,还有晚上侍寝之事。
他这几日都是临幸徐贞,至于范潇最近正闭关凝结金丹,陈桃不放心,在一旁看顾,仔细想想,目前和他有着关系的,好像也没有超过一手之数,比起列国国君,他真的算是洁身自好了。
徐贞眉眼柔顺,轻声道:“君上之言,折煞臣妾了。”
苏照笑了笑,道:“不过,也不要忘了修炼,孤可不想等到几十年后,依然是青葱少年,而你却已……”
徐贞似乎也想到那一幕,不觉心头惊惧,方才与闻情治机密的欣喜,也冷却几分,柔声说道:“臣妾记下了,对了,依依这两天寻臣妾,让臣妾教她法术,但臣妾也只是初学乍练,实在不好教她。”
苏照闻言,面色诧异片刻,想起那个最近频频来中元殿偷偷听墙角的小姑娘,觉得若授予仙法,或许小姑娘专心修炼,道:“那孤就亲自传授她仙法。”
徐贞清声道:“公主殿下那边,君上……似乎忘记了呢。”
“孤如何能忘?”苏照说着,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也至午时了,一会儿阿姐就派人过来传膳了,随孤一起去玉华宫。”
苏照说着,起身,举步向着殿外而去,和徐贞一起向玉华宫行去。
砀郡
正是十月下旬,即将入冬,秋风吹动枯草的官道之上,砀郡自郡守以下,郡尉、主簿、六曹等大小官吏,再加上御史台驻巡地方的监察御史,以及郡中的士商绅民,迎着头顶一轮大日的照耀,迎候道旁,眺望着南来的官道尽头。
“来了!来了!”
这时,远方一骑策马而来,荡起灰尘、草屑,马上坐着一个皂衣黑帽的衙役,未及众人之前,就是滚鞍下马,在周方砀郡郡衙小吏的交头接耳声中,快行几步,来到一个威严肃重的中年官吏面前,抱拳一礼,高声道:“郡守大人,钦使已至三里外。”
那中年男子面色一震,讶异道:“可看清了?”
那衙役胖乎乎的脸上显出一抹笑意,道:“是晏公的车队,禁军相护,一路打着仪仗呢。”
苏国少宰兼温邑宰——晏昌,奉苏侯之命,任黜置三郡使,巡抚三郡,主持革新事宜,必要之时,可便宜行事,并同时增派了三千禁军随行,由侍卫司都司曲楷亲自率领,以防地方变故,暗中以靖祟司中一位司使,也就是白云宗柳诚暗中保护。
晏昌自领了苏照之命后,先是从温邑诸县抽调了一批基干力量,尤其请命于苏照,以前山阳县令为副使,作为南下工作的助手。
苏照欣然应允。
晏昌而后又提前和柳诚通气,让靖祟司的仙道力量,提前至砀郡,摸排情形。
这在后世,就是一个基于巡视组和工作组的组合。
那中年官吏名为鲁琛,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着前方,目光复杂。
“这位晏公,在温邑及周边各县大刀阔斧,平抑豪强,而今被君上委以全权之命,长乐郡势必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鲁琛身为一郡封疆,并非土生土长的砀郡人,其人履新未久,也是月前才从丰乐郡调来,因当初洪河堤堰之中,表现得力,就被苏照提拔,授以一郡太守之职。
事实上,自从苏照继位以来,先是通过在中枢的数次大案清洗,罢黜了许多中枢官员,而随着战事的胜利,威望日隆,不敢动刀的郡县地方,也开始淘换新鲜血液。
至于人才从何而来?
首先是,洪河治水涌现了一批典事之才,其后是对郑的二次战争,表现积极的地方郡县官吏。
大战在前,供应前线军需,镇抚百姓,一桩桩事件中,才具不凡者自然会进入苏照的视野,而后能上庸下。
可以说,到了如今,几乎将苏国最开始的七郡郡守,通过或升或贬的方式,换了一遍。
怀才器者,调入中枢,平庸之辈,投闲置散,昏聩无能以及贪腐渎职者,更是被蔑称为“苍鹰鬣狗”之称的常邈拿问稽捕。
现在的苏国,不说其他,单官僚阶层的执行力,在豫州诸国中都是位列上游。
就在砀郡大小官吏翘首以待之时,距此二里之外,军容严整、盔明甲亮的禁军迤逦而来,打着大纛,秩序井然地护送着数辆马车。
当先一人,身着银甲,面容英武,正是禁军大将曲楷。
身后的一辆马车之上,空间轩敞,对坐着一老一少,晏昌头戴粱冠,一身玄色染绯官袍,挑开窗帘,望着官道之畔的庄稼。
正是秋季,尚有不少农人在田垄上顶着日头劳作,这时,就抬头好奇看着浩浩荡荡的苏国禁军。
晏昌之孙女——晏柔年不过十二三岁。
少女虽处豆蔻之年华,但已现清丽之芳姿,提起茶壶给自家祖父满上一杯,道:“爷爷被苏侯授以要职,更以禁军相护,即将实现抱负,可为何愁眉不展,面无喜色?”
晏昌放下帘子,道:“砀郡郡内民风彪悍,宗族势力强大,爷爷是担心啊,土断恐怕不会这么容易。”
多年的碰壁生涯,已让这位前楚国相,深深知道革新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怪不得君上派了三千禁军给爷爷。”晏柔恍然道。
晏昌笑了笑,苍老眸子中也现出一抹欣然。
暗道,苏侯虽然年少,但对于军政两务却是愈发得心应手,大巧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