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文对李畅蛊惑道:“李畅,这个活计好像是专门为你提出来的。你不想露一两手?一百万啊!可以在bj买一套房子了。”
李畅摇摇头,要说赚钱,路子很多,自己又不缺钱,这是个万众注目之下的活计,没必要为了这点钱把许多秘密暴露在大庭广众之前,李畅早已下定决心,自己制作赝品的事只能让罗继文知道,在他那里,自己已经叮嘱再三了。
见李畅无意承接这个活,罗继文也觉得非常遗憾。在他看来,这是在圈子里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只要制作出来的赝品得到李老的认可,金钱、名誉、地位都会接踵而来,挡都挡不住。
拍卖大会继续进行,拍卖之后是一小时的收藏爱好者之间的私人交流时间。李维境回到拍卖大厅旁边的休息室。
李维境坐在沙发上,喝了口热茶,平息一下激动的情绪。医生警告过他,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吵架、不能激动。
刚才在大厅里看见了罗继文,他身边有几个年轻人,罗继文正在给其中一个讲着什么,难道他也开始收弟子了?
李维境认识罗继文。
当时,在昌宁老家,李畅说出那幅范宽的溪山行旅是赝品后,罗继文不敢大意。回到bj就找了几个知名的收藏家帮他鉴定,但是这几个收藏家的结论与李畅的意见正好相左。
罗继文心里越发没底了。从理智和情感上,他还是非常相信这几个收藏家的结论,李畅只不过是一个高中生,他的意见能有多大的权威性?
但是李畅表现出来的那种高超的赝品制作技艺,使得罗继文又不愿忽视他的意见。
于是,通过朋友帮忙引见,他得以拜见了李维境。李维境得出的结论令罗继文大跌眼镜,他与李畅一样,也认为那幅画是赝品。李畅的话虽然无足轻重,但大收藏家李维境在圈子里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他的话就没有人敢怀疑过。
李维境对这副赝品的制作水平评价非常高,认为它几乎可以乱真。要不是他对这幅画比较熟悉,并且还有一些故事在里面,他也很难判断出来。不过这些故事,他就没有向罗继文细加解释了。
李维境已经看出来了,罗继文在请他鉴定时,那语气中就已经非常怀疑这是赝品。罗继文的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推测和下意识的倾向性令李维境很好奇,要对这幅赝品做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非常高。难道已经有人在他前面做出了类似的判断?
尤其听说罗继文之前还请过两个很有权威的专家做过鉴定,并且得出的结论都是真品。在这种情况下,罗继文还表现出心里的疑虑,并且千方百计托自己来掌掌眼。说明之前有人做过令罗继文担忧的判断,并且这个人在罗继文心目中应该有点份量。
那是李维境第一次见到罗继文,以前倒也听说过这个人物,但是没有放在心上。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李维境当时只是脑子里闪了一下,就放下了。
无巧不成书。就在拍卖会的前一天,李维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见识了李畅的复制品。
那是在一个沙龙上,李维境被他的学生请去做一个文物鉴赏的讲座,讲座结束后是提问和自由交流时间,这个时候,有人递上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希望能在会后单独向李老先生请教。
会后,李维境在休息室里见到了递纸条的人。这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姓周,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
寒暄一阵后,周总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从罗继文手里花80万买下了一幅古画,这就是那幅画。”周总示意了一下,一个年轻的随从从一个大包里拿出了这幅卷轴。
李维境接过卷轴,在茶几上打开。画面中央是一张大型方桌,后宫嫔妃、侍女十余人,或围坐、或侍立于方桌四周,团扇轻摇,品茗赏乐,意态悠然。方桌中央放置一只很大的茶釜(即茶锅),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她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听乐曲入了神,暂时忘记了饮茶。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样子。
“不错,唐人宫乐图,晚唐时期作品,宫廷画师作品。当时正值饮茶风气昌盛之时,茶圣陆羽《茶经》便完成于此际。好画!从哪里拍来的?”也许是作品真的很好,李维境难得地多说了好几句话。
“从罗继文手里买的。”
“罗继文?”李维境想,罗继文手里倒是有些好东西。
“您认识罗继文?”周总问,暗自思忖,如果他们是知交好友,李老还会直言吗?
“见过一面。有什么问题吗?”
周总犹豫起来,李老已经为这幅画定了性,下面的话还需要说吗?见李维境有点不愉的表情,咬咬牙,把心里的疑虑说了出来:“李老,我从某个场合偶然得知,罗继文家里还收藏有这幅画,所以,我有点怀疑,自己买的是赝品。因为不可能有两幅同样的画。”
“赝品?”周总介绍的情况也引起了李维境的注意。他皱眉仔细地看了起来。
但是李维境再三检查之下,他还是无法得出那幅画是赝品的结论。如果这幅画真的像周总说的那样,是赝品,那这幅赝品的制造水平才真的是让他震惊。或许,罗继文家中的收藏才是赝品,可是,他会犯这种错误吗?
购画者欢天喜地地走了,李维境却陷入了沉思。
“李老,现在回家吗?”李维境的学生,某博物馆的馆长袁峰在他身边轻声问道。
李维境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怎样才能不露声色地看到罗继文家里的藏品呢?想了想,他对袁峰说:“你到拍卖大厅找一下罗继文,让他到这里来一趟。”
李畅摇摇头,要说赚钱,路子很多,自己又不缺钱,这是个万众注目之下的活计,没必要为了这点钱把许多秘密暴露在大庭广众之前,李畅早已下定决心,自己制作赝品的事只能让罗继文知道,在他那里,自己已经叮嘱再三了。
见李畅无意承接这个活,罗继文也觉得非常遗憾。在他看来,这是在圈子里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只要制作出来的赝品得到李老的认可,金钱、名誉、地位都会接踵而来,挡都挡不住。
拍卖大会继续进行,拍卖之后是一小时的收藏爱好者之间的私人交流时间。李维境回到拍卖大厅旁边的休息室。
李维境坐在沙发上,喝了口热茶,平息一下激动的情绪。医生警告过他,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吵架、不能激动。
刚才在大厅里看见了罗继文,他身边有几个年轻人,罗继文正在给其中一个讲着什么,难道他也开始收弟子了?
李维境认识罗继文。
当时,在昌宁老家,李畅说出那幅范宽的溪山行旅是赝品后,罗继文不敢大意。回到bj就找了几个知名的收藏家帮他鉴定,但是这几个收藏家的结论与李畅的意见正好相左。
罗继文心里越发没底了。从理智和情感上,他还是非常相信这几个收藏家的结论,李畅只不过是一个高中生,他的意见能有多大的权威性?
但是李畅表现出来的那种高超的赝品制作技艺,使得罗继文又不愿忽视他的意见。
于是,通过朋友帮忙引见,他得以拜见了李维境。李维境得出的结论令罗继文大跌眼镜,他与李畅一样,也认为那幅画是赝品。李畅的话虽然无足轻重,但大收藏家李维境在圈子里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他的话就没有人敢怀疑过。
李维境对这副赝品的制作水平评价非常高,认为它几乎可以乱真。要不是他对这幅画比较熟悉,并且还有一些故事在里面,他也很难判断出来。不过这些故事,他就没有向罗继文细加解释了。
李维境已经看出来了,罗继文在请他鉴定时,那语气中就已经非常怀疑这是赝品。罗继文的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推测和下意识的倾向性令李维境很好奇,要对这幅赝品做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非常高。难道已经有人在他前面做出了类似的判断?
尤其听说罗继文之前还请过两个很有权威的专家做过鉴定,并且得出的结论都是真品。在这种情况下,罗继文还表现出心里的疑虑,并且千方百计托自己来掌掌眼。说明之前有人做过令罗继文担忧的判断,并且这个人在罗继文心目中应该有点份量。
那是李维境第一次见到罗继文,以前倒也听说过这个人物,但是没有放在心上。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李维境当时只是脑子里闪了一下,就放下了。
无巧不成书。就在拍卖会的前一天,李维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见识了李畅的复制品。
那是在一个沙龙上,李维境被他的学生请去做一个文物鉴赏的讲座,讲座结束后是提问和自由交流时间,这个时候,有人递上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希望能在会后单独向李老先生请教。
会后,李维境在休息室里见到了递纸条的人。这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姓周,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
寒暄一阵后,周总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从罗继文手里花80万买下了一幅古画,这就是那幅画。”周总示意了一下,一个年轻的随从从一个大包里拿出了这幅卷轴。
李维境接过卷轴,在茶几上打开。画面中央是一张大型方桌,后宫嫔妃、侍女十余人,或围坐、或侍立于方桌四周,团扇轻摇,品茗赏乐,意态悠然。方桌中央放置一只很大的茶釜(即茶锅),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她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听乐曲入了神,暂时忘记了饮茶。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样子。
“不错,唐人宫乐图,晚唐时期作品,宫廷画师作品。当时正值饮茶风气昌盛之时,茶圣陆羽《茶经》便完成于此际。好画!从哪里拍来的?”也许是作品真的很好,李维境难得地多说了好几句话。
“从罗继文手里买的。”
“罗继文?”李维境想,罗继文手里倒是有些好东西。
“您认识罗继文?”周总问,暗自思忖,如果他们是知交好友,李老还会直言吗?
“见过一面。有什么问题吗?”
周总犹豫起来,李老已经为这幅画定了性,下面的话还需要说吗?见李维境有点不愉的表情,咬咬牙,把心里的疑虑说了出来:“李老,我从某个场合偶然得知,罗继文家里还收藏有这幅画,所以,我有点怀疑,自己买的是赝品。因为不可能有两幅同样的画。”
“赝品?”周总介绍的情况也引起了李维境的注意。他皱眉仔细地看了起来。
但是李维境再三检查之下,他还是无法得出那幅画是赝品的结论。如果这幅画真的像周总说的那样,是赝品,那这幅赝品的制造水平才真的是让他震惊。或许,罗继文家中的收藏才是赝品,可是,他会犯这种错误吗?
购画者欢天喜地地走了,李维境却陷入了沉思。
“李老,现在回家吗?”李维境的学生,某博物馆的馆长袁峰在他身边轻声问道。
李维境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怎样才能不露声色地看到罗继文家里的藏品呢?想了想,他对袁峰说:“你到拍卖大厅找一下罗继文,让他到这里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