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着急的李世民
“臣接到消息的时候整军御敌,可谁也不曾想到,就在臣想要整顿兵马的时候,世家暗中控制了南城门。”
“等道青州兵马赶来的时候,幽州城已经守不住了,臣向着借助青州巷道,跟蛮夷进行战斗,可蛮夷对青州成的情况无比的熟悉,就好像早先知道臣的布置一样,根本挡不住蛮夷的兵力。”
“臣眼看着蛮夷兵马进入青州城,而且越来越多,最终,只能下令放弃幽州城,保存青州并兵力,逃离青州城。”
可以说,柳泽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的做法没有一点的错误。
死守青州城,根本来不及。
青州成已经被攻破,蛮夷拥有数十万的大军,就算是要档也挡不住,指挥白白葬送了性命。
可是,柳泽终究还是作为青州刺史,在蛮夷进攻的时候,放弃了青州成,令青州城百姓遭难。
这是柳泽不可推脱掉的责任。
即便是柳泽有说破天的理由,也无法逃脱。
不过,在那种情况下,柳泽做出保全的青州兵力的方法,并没有错。
现在柳泽能再次回来,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了。
只能期望这,在接下来收复失地的过程中,柳泽可以戴罪立功,若不然,迎接柳泽的命运,只有一条路,被斩首,来告慰青州城死去的将士。
青州城丢失,对于柳泽来说,是其最大的罪过。
李世民在认真的询问一番之后,摆了摆手,让人将柳泽看管起来。
这件事可以往后压一压,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解救幽州城。
而就在此时。
负责进攻青州城的将领迅速禀报道:“陛下,我军已经攻破青州城了。”
即便是李世民御驾亲征,也绝不能可能再亲自上阵杀敌了。
李世民只是坐镇后方,等待攻城的将领攻城结束,他在前去接手城池。
身处李世民如今的位置,任何将自己身死置之度外的事情,都是对整个大唐的不负责任。
可以想象,一旦李世民出事,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大唐,将会再次进入大乱的局面。
甚至说,会超乎以往。以前是各路诸侯,而如今虽然没有各路诸侯,却还有各种余孽以及各个不安分的世家。
即便是李世民御驾亲征。
身边的跟着的护卫和重臣们也绝不会让李世民亲临战场。
而听到终于攻破青州城的消息,李世民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好好,好。”
李世民一连道了三声好。
攻破青州城,也就代表着北疆大门彻底的打开,北疆的收复近在咫尺。
“传令三军,立刻进城,绞杀蛮夷余孽。”
“杜如晦,你带兵将各个世家控制起来,如果他们安分一点,朕或许可以念在他们对大唐做出的贡献上,给他们留个后人,若是胆敢反抗,不管世家在地方多么根深蒂固,朕此次,绝不心慈手软。”
李世民迅速的下达了命令。
现在攻破青州城,大军进驻青州,而在另一边,还有侯君集近三十万兵马,整个北疆地界,雄兵五十万,他必须借助这个时机,将北疆世家的问题一次性解决了。
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一次机会。
如果不借助这个机会,那么在日后他想要再对北疆世家动手,那么阻力就会很大。
毕竟,不管是各地的世家也好,还是各个重臣也好,说白了,水涨船高,世家从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些位高权重的人在不断的发展下,才行程了根深蒂固的世家。
想比起一些借助着权势权贵,世家重在千秋。
一代代的下来,皇帝换了一查又一茬,可是世家却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甚至说,半个朝堂,就是世家之人。
想要动世家,可想而知究竟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但这就是一次机会,而且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已经确切的掌握了北疆世家勾结满意的证据,容不得世家阻挠。
彻底解决北疆世家的问题,即便是有人站出来说话,那就要跟着一起被问责。
勾结外敌。
这是不可饶恕的问题。
李世民可是心中还是非常的欣慰与庆幸的。
在朝堂之上,一些事情,即便是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在各方面的考虑下,他也需要装糊涂。
如果这一次真的被这些世家大族得逞。
蛮夷大军没有突然的后撤,那么接下来,泾河防线告急,蛮夷逼近长安,到时候世家大族发动一切力量,保护大唐。
到那时,他就算是要对世家大族动手,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进行。
尤其是不能打压世家太过。
这就是朝堂,如果他对那些世家大族动手,那必定会让很多人寒心。
挽大厦于将倾之际,却最终直落的被削弱的结果,天下之人岂会效忠于他,效忠于大唐。
这就是政治。
也是在朝堂之上的无奈,帝王的无奈。
随心所欲的皇帝,绝不是明君。
可是,高句丽突然带着十万兵力撤退,进攻幽州城,这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直接导致了世家大族的计划落空。
这样的结果,恐怕不仅仅出乎了他的预料,那些世家大族们恐怕也是没有料到。
这无疑,将已经岌岌可危的局面,彻底的扭转了过去。
“点齐一万骑兵,玄甲军也跟上,轻骑出发,火速支援幽州城。”
李世明迅速的命令道:
“传令侯君集,薛延陀在沧州的兵力,不擅长守城,蛮夷很有可能出城,在野外进行骑兵战斗。”
“一旦沧州的薛延陀大军出城,那无疑是猛虎出笼,很难再收拾住。”
“让他无比将薛延陀的骑兵困在沧州城,哪怕是,将沧州城外挖掘出遍地的陷马坑,也要将薛延陀的骑兵留在沧州城。”
李世民迅速的命令。
“同时,让侯君集派出一万骑兵,立刻支援幽州城,朕与他会师幽州城,围猎高句丽大军。”
说着,李世民的心中闪过的一丝的着急。
青州城虽然胜利了,成功攻打下来。但这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等道青州兵马赶来的时候,幽州城已经守不住了,臣向着借助青州巷道,跟蛮夷进行战斗,可蛮夷对青州成的情况无比的熟悉,就好像早先知道臣的布置一样,根本挡不住蛮夷的兵力。”
“臣眼看着蛮夷兵马进入青州城,而且越来越多,最终,只能下令放弃幽州城,保存青州并兵力,逃离青州城。”
可以说,柳泽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的做法没有一点的错误。
死守青州城,根本来不及。
青州成已经被攻破,蛮夷拥有数十万的大军,就算是要档也挡不住,指挥白白葬送了性命。
可是,柳泽终究还是作为青州刺史,在蛮夷进攻的时候,放弃了青州成,令青州城百姓遭难。
这是柳泽不可推脱掉的责任。
即便是柳泽有说破天的理由,也无法逃脱。
不过,在那种情况下,柳泽做出保全的青州兵力的方法,并没有错。
现在柳泽能再次回来,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了。
只能期望这,在接下来收复失地的过程中,柳泽可以戴罪立功,若不然,迎接柳泽的命运,只有一条路,被斩首,来告慰青州城死去的将士。
青州城丢失,对于柳泽来说,是其最大的罪过。
李世民在认真的询问一番之后,摆了摆手,让人将柳泽看管起来。
这件事可以往后压一压,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解救幽州城。
而就在此时。
负责进攻青州城的将领迅速禀报道:“陛下,我军已经攻破青州城了。”
即便是李世民御驾亲征,也绝不能可能再亲自上阵杀敌了。
李世民只是坐镇后方,等待攻城的将领攻城结束,他在前去接手城池。
身处李世民如今的位置,任何将自己身死置之度外的事情,都是对整个大唐的不负责任。
可以想象,一旦李世民出事,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大唐,将会再次进入大乱的局面。
甚至说,会超乎以往。以前是各路诸侯,而如今虽然没有各路诸侯,却还有各种余孽以及各个不安分的世家。
即便是李世民御驾亲征。
身边的跟着的护卫和重臣们也绝不会让李世民亲临战场。
而听到终于攻破青州城的消息,李世民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好好,好。”
李世民一连道了三声好。
攻破青州城,也就代表着北疆大门彻底的打开,北疆的收复近在咫尺。
“传令三军,立刻进城,绞杀蛮夷余孽。”
“杜如晦,你带兵将各个世家控制起来,如果他们安分一点,朕或许可以念在他们对大唐做出的贡献上,给他们留个后人,若是胆敢反抗,不管世家在地方多么根深蒂固,朕此次,绝不心慈手软。”
李世民迅速的下达了命令。
现在攻破青州城,大军进驻青州,而在另一边,还有侯君集近三十万兵马,整个北疆地界,雄兵五十万,他必须借助这个时机,将北疆世家的问题一次性解决了。
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一次机会。
如果不借助这个机会,那么在日后他想要再对北疆世家动手,那么阻力就会很大。
毕竟,不管是各地的世家也好,还是各个重臣也好,说白了,水涨船高,世家从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些位高权重的人在不断的发展下,才行程了根深蒂固的世家。
想比起一些借助着权势权贵,世家重在千秋。
一代代的下来,皇帝换了一查又一茬,可是世家却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甚至说,半个朝堂,就是世家之人。
想要动世家,可想而知究竟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但这就是一次机会,而且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已经确切的掌握了北疆世家勾结满意的证据,容不得世家阻挠。
彻底解决北疆世家的问题,即便是有人站出来说话,那就要跟着一起被问责。
勾结外敌。
这是不可饶恕的问题。
李世民可是心中还是非常的欣慰与庆幸的。
在朝堂之上,一些事情,即便是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在各方面的考虑下,他也需要装糊涂。
如果这一次真的被这些世家大族得逞。
蛮夷大军没有突然的后撤,那么接下来,泾河防线告急,蛮夷逼近长安,到时候世家大族发动一切力量,保护大唐。
到那时,他就算是要对世家大族动手,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进行。
尤其是不能打压世家太过。
这就是朝堂,如果他对那些世家大族动手,那必定会让很多人寒心。
挽大厦于将倾之际,却最终直落的被削弱的结果,天下之人岂会效忠于他,效忠于大唐。
这就是政治。
也是在朝堂之上的无奈,帝王的无奈。
随心所欲的皇帝,绝不是明君。
可是,高句丽突然带着十万兵力撤退,进攻幽州城,这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直接导致了世家大族的计划落空。
这样的结果,恐怕不仅仅出乎了他的预料,那些世家大族们恐怕也是没有料到。
这无疑,将已经岌岌可危的局面,彻底的扭转了过去。
“点齐一万骑兵,玄甲军也跟上,轻骑出发,火速支援幽州城。”
李世明迅速的命令道:
“传令侯君集,薛延陀在沧州的兵力,不擅长守城,蛮夷很有可能出城,在野外进行骑兵战斗。”
“一旦沧州的薛延陀大军出城,那无疑是猛虎出笼,很难再收拾住。”
“让他无比将薛延陀的骑兵困在沧州城,哪怕是,将沧州城外挖掘出遍地的陷马坑,也要将薛延陀的骑兵留在沧州城。”
李世民迅速的命令。
“同时,让侯君集派出一万骑兵,立刻支援幽州城,朕与他会师幽州城,围猎高句丽大军。”
说着,李世民的心中闪过的一丝的着急。
青州城虽然胜利了,成功攻打下来。但这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