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京城百姓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怀念的是崇祯,可是来的人却叫做多尔衮。
自从多尔衮率领十二万大军入关以来,一路几乎毫无阻碍,很快就抵达了滦州,而此时便已经得到了一条来自京城的消息,那就是明军突围南下,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城,至于崇祯皇帝似乎也已经南下了。
得到这则消息以后,多尔衮心中惊讶万分,他实在没想到京城竟然这么不堪打,轻轻松松就入了流寇的手,但是他对于接下来会遇到的顺军,心中多少感觉到有些谨慎,他急切地希望知道李自成进入京城以后的情报。
当下,多尔衮下令兵部衙门派遣暗探前往京城,另一方面则是将随军王公文武大臣们召集了过来,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大学士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两个人,更是其中的关键。
此时的范文程位居秘书院大学士一职,而洪承畴虽然降清,可是并未担任任何职位,只是被列为隶镶黄旗的包衣牛录中,纯粹就是一个顾问的身份。
在如今的明清顺三国之中,清廷在进取心这一方面堪称是最强的,国势也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时期,就好比原本布置在关内的一些情报工作,也基本上做到了明廷和大顺的前面去了,在京城城内外都布置了大量的细作,但凡有重要消息就会第一时间送到盛京。
其中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来自京城的情报基本上都是由范文程来负责汇总,他应召来到多尔衮面前,当下磕头行礼,随后开始禀告消息。
“臣也是刚刚得到消息,顺军四月初六攻破京师,可是据称明太子朱慈烺于四月初五晚突围出城,目前不知踪迹。而李自成是在四月初八登基称帝,据说目前顺军在京城内四处都在拷掠明廷降臣,人心惶惶,此时乃我大清攻取之良机。”
多尔衮轻轻点头,他对范文程的判断是非常信重的,但是有一点,他内心里有些担忧,“若是我军同流寇相争,固然能取京师,只怕到头来却有些得不偿失。”
范文程微微一思索才明白了过来,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它明面上是清顺相争、明廷坐收渔利的局面,可实际上却成为了清廷内部入关和出关两派人马的矛盾点。
原本在皇太极、多尔衮前后两任主事者的主导下,入关一派的力量是远远大于出关一派,可问题是当时大家伙打得都是明军,眼下对付顺军就未必有那么顺利,因此入关派同出关派之间的力量逐渐达成均势,关键还是在于多尔衮的决心。
在原本的历史上,清廷入关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有了,首先天时便是李自成攻陷京师,崇祯上吊自缢,导致明廷陷入一片散沙,特别是吴三桂所部从实质上变得进退两难,而这个时机就非常适合清廷入关。
地利便是大顺在京城拷掠追赃,导致吴三桂终究选择联手清廷,使得清廷不费一兵便通过了山海关这一天险,为后续的同顺军的决战打下了基础,因此地理方面也堪称完美。
但是,让清廷能够真正入主中原的因素,则是人和这一方面。
在人和方面,清廷几乎将大顺吊起来打,清廷刚入关的时候,是打出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并且一进关之后,便积极拉拢明廷的地方降臣,使得清廷几乎无往而不利,到处都有投降的汉臣和士绅大族,与大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因为这么多的有利条件汇聚起来,才使得大清的入关成为了大势所趋。
可是有了朱慈烺的改变之后,眼下的情况则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至少清廷眼下入关是赤裸裸的入侵,没有了那一层为崇祯报仇的幌子,使得沿途的明廷官员们并没有公然站在清廷这一边,他们在选择观望。
因此,眼下多尔衮面临了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跟之前几次入关一样,沿途抢劫一把,然后返回盛京,要么就是继续按照先前的计策,朝京城出发,选择同大顺争夺天下。
前者没有风险,可以捞上一把,但是也就只限于捞上一把。
后者虽然有风险,可如果能够成功,那么有机会问鼎天下。
过了片刻之后,洪承畴也赶到了滦州府衙,向多尔衮行礼之后,在知道了范文程来带的消息后,眉头紧紧皱起,似乎陷入了沉思。
多尔衮道:“洪承畴,你觉得我军是否应该继续进军?”
洪承畴脸色沉凝,他抬起头道:“眼下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摄政王绝不能轻易放弃,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范文程也连忙拱手道:“摄政王,亨九说得正是这个道理,眼下我大清兵强马壮,正是进取中原的绝佳时机,若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流寇便止步于此,岂不可惜?况且眼下李自成刚刚攻破京城,立足未稳,更是大肆拷掠明朝降臣,如今人心尽丧,人人期盼摄政王如同期盼甘霖一般,望摄政王能早下决断!”
这俩老汉奸一唱一和,考虑的自然不仅仅只是八旗的得失,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够通过大清入主中原来洗白自己,因此在这个紧急的关头,自然不竭余力。
“好!二位说得有理,入主中原乃我大清当下要紧之事,真要错过了只怕将来后悔也晚了.......不过此事需要仔细商议一番.......”
是夜,滦州府衙内灯火通明,清廷高层汇聚一堂商议此事,他们终于决定要沿着原来的计划进攻京师,并且针对如今的对手李自成也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务求一战而胜。
四月初十,经过范文程和洪承畴二人的手笔,多尔衮在滦州发布了《讨贼兴明诏》,在这个诏书当中多尔衮宣布要为大明讨伐闯逆,并且宣称要同沿途的明廷官员士绅团结一致,以讨贼为首要之事,待到功成之日,便迎接崇祯皇帝还都。
不得不说,范文程和洪承畴十分精准地把握了此时直隶地带部分汉人官员士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因为利益受损而怨恨大顺,另一方面也知道明廷大势已去,可只是因为民族大义这一节关隘不能直接投靠清廷,而眼下《讨贼兴明诏》发布之后,他们心中便再无阻碍,便直接选择投靠了清廷,甚至准备出兵为清廷前驱。
而这一份《讨贼兴明诏》的发布,也就意味着清廷与大顺之间再也没有了和缓的余地,一时间直隶的气氛重新变得凝重了起来。
自从多尔衮率领十二万大军入关以来,一路几乎毫无阻碍,很快就抵达了滦州,而此时便已经得到了一条来自京城的消息,那就是明军突围南下,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城,至于崇祯皇帝似乎也已经南下了。
得到这则消息以后,多尔衮心中惊讶万分,他实在没想到京城竟然这么不堪打,轻轻松松就入了流寇的手,但是他对于接下来会遇到的顺军,心中多少感觉到有些谨慎,他急切地希望知道李自成进入京城以后的情报。
当下,多尔衮下令兵部衙门派遣暗探前往京城,另一方面则是将随军王公文武大臣们召集了过来,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大学士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两个人,更是其中的关键。
此时的范文程位居秘书院大学士一职,而洪承畴虽然降清,可是并未担任任何职位,只是被列为隶镶黄旗的包衣牛录中,纯粹就是一个顾问的身份。
在如今的明清顺三国之中,清廷在进取心这一方面堪称是最强的,国势也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时期,就好比原本布置在关内的一些情报工作,也基本上做到了明廷和大顺的前面去了,在京城城内外都布置了大量的细作,但凡有重要消息就会第一时间送到盛京。
其中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来自京城的情报基本上都是由范文程来负责汇总,他应召来到多尔衮面前,当下磕头行礼,随后开始禀告消息。
“臣也是刚刚得到消息,顺军四月初六攻破京师,可是据称明太子朱慈烺于四月初五晚突围出城,目前不知踪迹。而李自成是在四月初八登基称帝,据说目前顺军在京城内四处都在拷掠明廷降臣,人心惶惶,此时乃我大清攻取之良机。”
多尔衮轻轻点头,他对范文程的判断是非常信重的,但是有一点,他内心里有些担忧,“若是我军同流寇相争,固然能取京师,只怕到头来却有些得不偿失。”
范文程微微一思索才明白了过来,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它明面上是清顺相争、明廷坐收渔利的局面,可实际上却成为了清廷内部入关和出关两派人马的矛盾点。
原本在皇太极、多尔衮前后两任主事者的主导下,入关一派的力量是远远大于出关一派,可问题是当时大家伙打得都是明军,眼下对付顺军就未必有那么顺利,因此入关派同出关派之间的力量逐渐达成均势,关键还是在于多尔衮的决心。
在原本的历史上,清廷入关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有了,首先天时便是李自成攻陷京师,崇祯上吊自缢,导致明廷陷入一片散沙,特别是吴三桂所部从实质上变得进退两难,而这个时机就非常适合清廷入关。
地利便是大顺在京城拷掠追赃,导致吴三桂终究选择联手清廷,使得清廷不费一兵便通过了山海关这一天险,为后续的同顺军的决战打下了基础,因此地理方面也堪称完美。
但是,让清廷能够真正入主中原的因素,则是人和这一方面。
在人和方面,清廷几乎将大顺吊起来打,清廷刚入关的时候,是打出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并且一进关之后,便积极拉拢明廷的地方降臣,使得清廷几乎无往而不利,到处都有投降的汉臣和士绅大族,与大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因为这么多的有利条件汇聚起来,才使得大清的入关成为了大势所趋。
可是有了朱慈烺的改变之后,眼下的情况则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至少清廷眼下入关是赤裸裸的入侵,没有了那一层为崇祯报仇的幌子,使得沿途的明廷官员们并没有公然站在清廷这一边,他们在选择观望。
因此,眼下多尔衮面临了两个选择,要么继续跟之前几次入关一样,沿途抢劫一把,然后返回盛京,要么就是继续按照先前的计策,朝京城出发,选择同大顺争夺天下。
前者没有风险,可以捞上一把,但是也就只限于捞上一把。
后者虽然有风险,可如果能够成功,那么有机会问鼎天下。
过了片刻之后,洪承畴也赶到了滦州府衙,向多尔衮行礼之后,在知道了范文程来带的消息后,眉头紧紧皱起,似乎陷入了沉思。
多尔衮道:“洪承畴,你觉得我军是否应该继续进军?”
洪承畴脸色沉凝,他抬起头道:“眼下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摄政王绝不能轻易放弃,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范文程也连忙拱手道:“摄政王,亨九说得正是这个道理,眼下我大清兵强马壮,正是进取中原的绝佳时机,若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流寇便止步于此,岂不可惜?况且眼下李自成刚刚攻破京城,立足未稳,更是大肆拷掠明朝降臣,如今人心尽丧,人人期盼摄政王如同期盼甘霖一般,望摄政王能早下决断!”
这俩老汉奸一唱一和,考虑的自然不仅仅只是八旗的得失,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够通过大清入主中原来洗白自己,因此在这个紧急的关头,自然不竭余力。
“好!二位说得有理,入主中原乃我大清当下要紧之事,真要错过了只怕将来后悔也晚了.......不过此事需要仔细商议一番.......”
是夜,滦州府衙内灯火通明,清廷高层汇聚一堂商议此事,他们终于决定要沿着原来的计划进攻京师,并且针对如今的对手李自成也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务求一战而胜。
四月初十,经过范文程和洪承畴二人的手笔,多尔衮在滦州发布了《讨贼兴明诏》,在这个诏书当中多尔衮宣布要为大明讨伐闯逆,并且宣称要同沿途的明廷官员士绅团结一致,以讨贼为首要之事,待到功成之日,便迎接崇祯皇帝还都。
不得不说,范文程和洪承畴十分精准地把握了此时直隶地带部分汉人官员士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因为利益受损而怨恨大顺,另一方面也知道明廷大势已去,可只是因为民族大义这一节关隘不能直接投靠清廷,而眼下《讨贼兴明诏》发布之后,他们心中便再无阻碍,便直接选择投靠了清廷,甚至准备出兵为清廷前驱。
而这一份《讨贼兴明诏》的发布,也就意味着清廷与大顺之间再也没有了和缓的余地,一时间直隶的气氛重新变得凝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