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一身麻衣,很是朴素,倒也干净,显然是没有受到太多的折磨。毕竟是朝廷二品大员,除非皇帝发话,谁也不敢为难他。不过,这些天下来,他瘦了一整圈,头发也越发灰白了。
锦衣卫、登闻院都派了人员听审,锦衣卫派来的自然是指挥使陆兵,登闻院那人一身黑衣,却不知是何方神圣。胡宗宪来到大堂,静立不语。
冯零感本来对胡宗宪就不顺眼,尖声道,大胆胡宗宪,今日受审,竟不下跪!
主审官闵秋叶看了他一眼,要不你来?
冯零感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闵秋叶说胡部堂,姑且称你一句部堂大人,是为你在崇明之战立了大功。本官闵秋叶奉旨来审你案子。
胡宗宪缓缓道,原来是闵秋叶闵青天,当年你在蜀中的威名可是如日中天啊,本官心向往之啊,只是却没有料到,今日你我相见,竟是在这种场合之下。
这种场面话,闵秋叶并不感冒,凛然说道,哪里来的虚名,不过是本官能秉公执法,行事无愧良心、无愧大明律而已。胡大人放心,对你的指证,本官会一一核实,若有虚假,绝不冤枉你,但若坐实的罪名,本官也绝不姑息。
胡宗宪淡然一笑,这世道哪里有非黑即白的,闵大人尽管来问。若能说的、该说的,我自然会说。
冯零感怒道,什么叫做该说的,什么叫做能说的,你这是什么意思?
胡宗宪反问道,这案子还没开始审呢,冯公公怎么如老猫烧须般坐不住了?
锦衣卫陆兵嘴角露出微笑,登闻院那黑衣人面无表情,似乎睡了过去。与锦衣卫和登闻院相比,这冯零感还是沉不住气啊。不过一想,江南制造局肯定也牵扯进这个案子,所以内监才派了这个冯零感前来听审,免得一时失去控制,乱了方寸。
闵秋叶将卷宗打开,道:胡大人,我这里收到弹劾,举报你你在担任江浙总督、巡抚的这十三年中,卖官鬻爵、倒卖盐铁、行贿受贿、敲诈勒索、通倭卖国这五大罪名,并提供了相关的佐证。书记官,你来宣读卷宗。
堂下书吏抽出一叠卷宗,开始读了起来。五大罪证,一共一百八十一项罪名,各种指正五花八门,真是难为了弹劾调查之人。
在大明朝,言官不能因言获罪。
御史台的那些言官,如同疯狗一般,一看形势苗头不对,立即开咬,为了博出名声,甚至不惜捏造事实,张口乱喷,所以御史台又被成为疯狗院。这些人不论资排辈,而是以被弹劾对象的品秩来排名。直到后来键盘侠的出现,才在风头上压过他们。
一百八十一项罪名中,其中大的案子如庆阳铁矿倒塌,为掩盖事实,杀人灭口之事,小到儿子接受一匹马的贿赂等等,不一而论。这一百八十一项罪名,足足念了两个时辰,从清晨念到了中午。
在此期间,胡宗宪面容平静,直到所有卷宗念完,闵秋叶沉声道,胡大人,这一百八十一项指证,你可有话说?
胡宗宪缓缓道,本人为官三十载,虽不说清正廉明,但求问心无愧。这一百八十一项罪名,除了卖庆阳县令两万两,收受贿赂五十二万两之外,其余罪名,本官,一概不认!
此话说的斩钉截铁,没有留下一点余地。虽已经贬为平民,但是多年养成官威仍在,此话说出,整个大堂之内的气温都降了几度。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眼睛望着闵秋叶。
闵秋叶浑然不觉,他这种人,心中有口浩然之气在撑着,断然不会怕这种手段。
闵秋叶淡淡道,好,那本官就给你一个公正的审判。
冯零感问道,谎报祥瑞之事呢?
至于谎报祥瑞的指控,连圣上都嘉定此事了,你们拿出来说事,难道是在质疑陛下?
胡宗宪这种话有些诛心了,在座的众人,没有一人敢接这句。据说,当年胡宗宪为了讨好朱润泽,接连两次上报祥瑞白鹿,也就是得了白化病的鹿,被皇帝嘉奖。这件事为主流的文官集团所不齿,此时有人提了出来,却被胡宗宪抓住了把柄。
闵秋叶道,好,那就先从这两件事说起。买~官卖官一事,你如何解释?
胡宗宪道,景元十六年夏,台州庆阳铁矿因过度挖掘,又没做好防护措施,导致了塌方,一百三十人死于非难。朝廷盐铁归矿务监管辖,我想身为内监少监的冯公公,对此事应该比较了解一些。
冯零感说,胡宗宪,你不要什么事都往咱家身上扯,将祸水引到内监,庆阳铁矿矿难,朝廷是已定了案的。
胡宗宪冷冷道,好,我接着说。矿难之后,台州又发洪水,三万百姓受灾,当年倭寇横行,军队补给都已不够,哪里有赈灾的钱粮,正是那一年,我将台州庆阳县令以二万两银子卖出去,这笔钱,用来从荆襄一带购米赈灾。这个罪,我认!
书记官提笔急书,唯恐漏掉胡宗宪一字一句。
胡宗宪接着道,至于指控中所说的贪污收回两百万两,要知整个江浙一年税赋也不过百万两,胡某人何德何能,竟能贪墨两倍于江南的赋税,想必也太瞧得起在下了。这三十年来,胡某人共收了五十二万三千七百二十三两银子。这其中,有二万三千两,是地方上三节两寿、三敬及流捐摊派之银。这些银子都是陋规,乃朝廷惯例,本官取了。
闵秋叶厉声问道,既然知道是陋规,你又为何去取?
胡宗宪呵呵一笑,这里是大明官场,要在官场体制内混下去,那就要遵守这其中的游戏规则,谁能做到清廉如水?
闵秋叶傲然道,本官从未受过一文贿赂!从未吃过任何宴请!
我心说这话别人说我不信,但是昨日见识了他的行为之后,我丝毫不怀疑他说的话。
胡宗宪却摇摇头道,闵大人为官一方,清正廉洁,胡某自然是佩服的,但是若你手下有二十万军队要养,外面有几万倭寇要打,就免不了与朝堂之上的人打交道,有些人收了银子,都不给办事,没有银子,谁又理你?
闵秋叶道:这种官员,按大明律,该抓起来,剥皮冲草。
胡宗宪道:闵大人,我是封疆大吏,不是吃饱没事干天天弹劾人的御史。既然要当官,那就要去做事,而不是去跟朝廷的制度、陋规去抵抗,这样除了碰的头破血流,于事无补。若为了赚取好的名声,让百姓遭了难,让官兵遭了败仗,这样的官,做得又有何用?
胡宗宪一番言辞,无比犀利,又掷地有声。
他这番话说出了为官者的普遍心声。
当年那些赴过琼林宴的进士,初入仕途之时,何尝不是满腔热血,为官为民?毕竟受过儒家正统教育熏陶过的学子,除了捐科、荫科出身的,大多数人也不是一上来就想当贪官的。
只是这个社会体制,以及滋生这个体质的土壤,逐渐改变了他们,变得随波逐流。正如胡宗宪,也开始自泼污水,开始进献祥瑞,开始收受贿赂。
官场是个很奇特的产物,一方面,所有的官员在努力的维持这种规则和制度,另一方面,官员又从这个体制中不断汲取权力,这种互生互依的奇怪关系,构成了自古以来官场潜规则。
整个大明官场,如闵秋叶、海刚峰这种人,那几乎是异数般的存在了。他们有梦想,有原则,坚持本分,又顽固不化,这样的人,不时地出现,如一把奥卡姆剃刀,在整个体制接近质变之时,剔除部分变质的腐肉,将事情拉回到正轨之上。
只要体制存在,**就不会杜绝。
这正如磁铁,有正级就有负极一般。
若是寻常官员,也许会认可胡宗宪的说法,但是闵秋叶不是寻常官员,他不会为胡宗宪的辩解所动,在他的世界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闵秋叶啪的一拍惊堂木,贪污就贪污,这是事实,不管以任何理由!他对书吏道,这一点,记下来。那接下来,胡部堂,我们来说说那五十万两的事吧。
冯零感一听,顿时有些紧张了。他说,闵大人,我们还是来说说胡宗宪通倭的事吧。
冯零感是江南制造局少监,若按照内廷的品秩应是从四品,比闵秋叶的正五品要高,所以他觉得自己有资格说这句话。不过冯零感毕竟不是官场中人,他显是没有听过闵秋叶的大名。
闵秋叶看了他一眼,说,冯公公请问便是。
冯零感道,胡宗宪,听说你与三大寇之首的汪横是同乡?
胡宗宪道,正是。
冯零感道,难怪倭寇在东海横行这么多年,原来是有你在其中包庇!
闵秋叶皱眉道,冯公公,证据呢?
冯零感怒气冲冲道,胡宗宪与寇首汪横勾结,这还不算证据?
闵秋叶问:冯公公,不知您又是籍贯何处?
冯零感说:咱家老家是山东德州府的。
闵秋叶淡淡道,这么说,冯公公与当年的齐王也是同乡了?却不知公公与当年齐王造反有无关系呢?
冯零感顿时满脸通红,这根本不是一码事,你莫要血口喷人!
闵秋叶冷冷道,本官乃胡宗宪一案的主审官,冯公公你身为内监之人,却一再干涉本官行事职权,鉴于此,本官决定将你驱逐出堂!
冯零感道,你敢,我是代表皇上来听审的!
出不出去?
不出去。
闵秋叶对书吏道,把他刚才那句话记录在案,就说冯公公承认自己与造反被诛的齐王是同乡!
冯零感跳起来道,姓闵的,你不要欺人太甚!
闵秋叶没有搭理他,转过头去。就在这一刻,这位五品的同知大人,身上所展露出的气势,竟丝毫不逊于那些极品的朝廷大员。
冯零感觉得没有必要待下去了,灰溜溜的走了。
锦衣卫、登闻院都派了人员听审,锦衣卫派来的自然是指挥使陆兵,登闻院那人一身黑衣,却不知是何方神圣。胡宗宪来到大堂,静立不语。
冯零感本来对胡宗宪就不顺眼,尖声道,大胆胡宗宪,今日受审,竟不下跪!
主审官闵秋叶看了他一眼,要不你来?
冯零感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闵秋叶说胡部堂,姑且称你一句部堂大人,是为你在崇明之战立了大功。本官闵秋叶奉旨来审你案子。
胡宗宪缓缓道,原来是闵秋叶闵青天,当年你在蜀中的威名可是如日中天啊,本官心向往之啊,只是却没有料到,今日你我相见,竟是在这种场合之下。
这种场面话,闵秋叶并不感冒,凛然说道,哪里来的虚名,不过是本官能秉公执法,行事无愧良心、无愧大明律而已。胡大人放心,对你的指证,本官会一一核实,若有虚假,绝不冤枉你,但若坐实的罪名,本官也绝不姑息。
胡宗宪淡然一笑,这世道哪里有非黑即白的,闵大人尽管来问。若能说的、该说的,我自然会说。
冯零感怒道,什么叫做该说的,什么叫做能说的,你这是什么意思?
胡宗宪反问道,这案子还没开始审呢,冯公公怎么如老猫烧须般坐不住了?
锦衣卫陆兵嘴角露出微笑,登闻院那黑衣人面无表情,似乎睡了过去。与锦衣卫和登闻院相比,这冯零感还是沉不住气啊。不过一想,江南制造局肯定也牵扯进这个案子,所以内监才派了这个冯零感前来听审,免得一时失去控制,乱了方寸。
闵秋叶将卷宗打开,道:胡大人,我这里收到弹劾,举报你你在担任江浙总督、巡抚的这十三年中,卖官鬻爵、倒卖盐铁、行贿受贿、敲诈勒索、通倭卖国这五大罪名,并提供了相关的佐证。书记官,你来宣读卷宗。
堂下书吏抽出一叠卷宗,开始读了起来。五大罪证,一共一百八十一项罪名,各种指正五花八门,真是难为了弹劾调查之人。
在大明朝,言官不能因言获罪。
御史台的那些言官,如同疯狗一般,一看形势苗头不对,立即开咬,为了博出名声,甚至不惜捏造事实,张口乱喷,所以御史台又被成为疯狗院。这些人不论资排辈,而是以被弹劾对象的品秩来排名。直到后来键盘侠的出现,才在风头上压过他们。
一百八十一项罪名中,其中大的案子如庆阳铁矿倒塌,为掩盖事实,杀人灭口之事,小到儿子接受一匹马的贿赂等等,不一而论。这一百八十一项罪名,足足念了两个时辰,从清晨念到了中午。
在此期间,胡宗宪面容平静,直到所有卷宗念完,闵秋叶沉声道,胡大人,这一百八十一项指证,你可有话说?
胡宗宪缓缓道,本人为官三十载,虽不说清正廉明,但求问心无愧。这一百八十一项罪名,除了卖庆阳县令两万两,收受贿赂五十二万两之外,其余罪名,本官,一概不认!
此话说的斩钉截铁,没有留下一点余地。虽已经贬为平民,但是多年养成官威仍在,此话说出,整个大堂之内的气温都降了几度。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眼睛望着闵秋叶。
闵秋叶浑然不觉,他这种人,心中有口浩然之气在撑着,断然不会怕这种手段。
闵秋叶淡淡道,好,那本官就给你一个公正的审判。
冯零感问道,谎报祥瑞之事呢?
至于谎报祥瑞的指控,连圣上都嘉定此事了,你们拿出来说事,难道是在质疑陛下?
胡宗宪这种话有些诛心了,在座的众人,没有一人敢接这句。据说,当年胡宗宪为了讨好朱润泽,接连两次上报祥瑞白鹿,也就是得了白化病的鹿,被皇帝嘉奖。这件事为主流的文官集团所不齿,此时有人提了出来,却被胡宗宪抓住了把柄。
闵秋叶道,好,那就先从这两件事说起。买~官卖官一事,你如何解释?
胡宗宪道,景元十六年夏,台州庆阳铁矿因过度挖掘,又没做好防护措施,导致了塌方,一百三十人死于非难。朝廷盐铁归矿务监管辖,我想身为内监少监的冯公公,对此事应该比较了解一些。
冯零感说,胡宗宪,你不要什么事都往咱家身上扯,将祸水引到内监,庆阳铁矿矿难,朝廷是已定了案的。
胡宗宪冷冷道,好,我接着说。矿难之后,台州又发洪水,三万百姓受灾,当年倭寇横行,军队补给都已不够,哪里有赈灾的钱粮,正是那一年,我将台州庆阳县令以二万两银子卖出去,这笔钱,用来从荆襄一带购米赈灾。这个罪,我认!
书记官提笔急书,唯恐漏掉胡宗宪一字一句。
胡宗宪接着道,至于指控中所说的贪污收回两百万两,要知整个江浙一年税赋也不过百万两,胡某人何德何能,竟能贪墨两倍于江南的赋税,想必也太瞧得起在下了。这三十年来,胡某人共收了五十二万三千七百二十三两银子。这其中,有二万三千两,是地方上三节两寿、三敬及流捐摊派之银。这些银子都是陋规,乃朝廷惯例,本官取了。
闵秋叶厉声问道,既然知道是陋规,你又为何去取?
胡宗宪呵呵一笑,这里是大明官场,要在官场体制内混下去,那就要遵守这其中的游戏规则,谁能做到清廉如水?
闵秋叶傲然道,本官从未受过一文贿赂!从未吃过任何宴请!
我心说这话别人说我不信,但是昨日见识了他的行为之后,我丝毫不怀疑他说的话。
胡宗宪却摇摇头道,闵大人为官一方,清正廉洁,胡某自然是佩服的,但是若你手下有二十万军队要养,外面有几万倭寇要打,就免不了与朝堂之上的人打交道,有些人收了银子,都不给办事,没有银子,谁又理你?
闵秋叶道:这种官员,按大明律,该抓起来,剥皮冲草。
胡宗宪道:闵大人,我是封疆大吏,不是吃饱没事干天天弹劾人的御史。既然要当官,那就要去做事,而不是去跟朝廷的制度、陋规去抵抗,这样除了碰的头破血流,于事无补。若为了赚取好的名声,让百姓遭了难,让官兵遭了败仗,这样的官,做得又有何用?
胡宗宪一番言辞,无比犀利,又掷地有声。
他这番话说出了为官者的普遍心声。
当年那些赴过琼林宴的进士,初入仕途之时,何尝不是满腔热血,为官为民?毕竟受过儒家正统教育熏陶过的学子,除了捐科、荫科出身的,大多数人也不是一上来就想当贪官的。
只是这个社会体制,以及滋生这个体质的土壤,逐渐改变了他们,变得随波逐流。正如胡宗宪,也开始自泼污水,开始进献祥瑞,开始收受贿赂。
官场是个很奇特的产物,一方面,所有的官员在努力的维持这种规则和制度,另一方面,官员又从这个体制中不断汲取权力,这种互生互依的奇怪关系,构成了自古以来官场潜规则。
整个大明官场,如闵秋叶、海刚峰这种人,那几乎是异数般的存在了。他们有梦想,有原则,坚持本分,又顽固不化,这样的人,不时地出现,如一把奥卡姆剃刀,在整个体制接近质变之时,剔除部分变质的腐肉,将事情拉回到正轨之上。
只要体制存在,**就不会杜绝。
这正如磁铁,有正级就有负极一般。
若是寻常官员,也许会认可胡宗宪的说法,但是闵秋叶不是寻常官员,他不会为胡宗宪的辩解所动,在他的世界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闵秋叶啪的一拍惊堂木,贪污就贪污,这是事实,不管以任何理由!他对书吏道,这一点,记下来。那接下来,胡部堂,我们来说说那五十万两的事吧。
冯零感一听,顿时有些紧张了。他说,闵大人,我们还是来说说胡宗宪通倭的事吧。
冯零感是江南制造局少监,若按照内廷的品秩应是从四品,比闵秋叶的正五品要高,所以他觉得自己有资格说这句话。不过冯零感毕竟不是官场中人,他显是没有听过闵秋叶的大名。
闵秋叶看了他一眼,说,冯公公请问便是。
冯零感道,胡宗宪,听说你与三大寇之首的汪横是同乡?
胡宗宪道,正是。
冯零感道,难怪倭寇在东海横行这么多年,原来是有你在其中包庇!
闵秋叶皱眉道,冯公公,证据呢?
冯零感怒气冲冲道,胡宗宪与寇首汪横勾结,这还不算证据?
闵秋叶问:冯公公,不知您又是籍贯何处?
冯零感说:咱家老家是山东德州府的。
闵秋叶淡淡道,这么说,冯公公与当年的齐王也是同乡了?却不知公公与当年齐王造反有无关系呢?
冯零感顿时满脸通红,这根本不是一码事,你莫要血口喷人!
闵秋叶冷冷道,本官乃胡宗宪一案的主审官,冯公公你身为内监之人,却一再干涉本官行事职权,鉴于此,本官决定将你驱逐出堂!
冯零感道,你敢,我是代表皇上来听审的!
出不出去?
不出去。
闵秋叶对书吏道,把他刚才那句话记录在案,就说冯公公承认自己与造反被诛的齐王是同乡!
冯零感跳起来道,姓闵的,你不要欺人太甚!
闵秋叶没有搭理他,转过头去。就在这一刻,这位五品的同知大人,身上所展露出的气势,竟丝毫不逊于那些极品的朝廷大员。
冯零感觉得没有必要待下去了,灰溜溜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