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
    使秦之议争论许久,朝中反对的声浪也一直很大,可是司马昱不过病了一些数日,便突然同意了,这便是反常。
    所以冉操和郗超,也就此事,有一番计较。
    回到都城,二人便立马拜见司马昱。
    在郗超与冉操看来,不论如何,使秦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一定要想办法促成。
    所以哪怕有些反常,他们也打算先得到司马昱的同意,让他颁下出使秦国的诏书再说。
    司马昱的府邸中,早已经聚集了满堂卿士。
    这其中,更多的是永嘉之乱以后跟随晋室乔迁江左的士族人物,有一个成语就是形容这些人的,这个成语叫做‘过江之鲫’。
    宋刘克庄《竹溪生日二首》中有云:“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
    这一句便是指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
    逃离中原偏居江左的名士,都比河中的鲫鱼还要多……
    当然,拿这些当时鼎鼎有名的名士,来与河中的鲫鱼比较,这有些损人,而‘过江之鲫’本身也包含暗讽的意思。
    这是冉操,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公卿大臣、高门名士!
    因此,冉操被安排坐在了最末端,郗超倒是坐在了和王坦之相对的位置。
    冉操却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地坐在人群的末尾。
    不知是否有意,众人皆不看冉操一眼,似乎当他不存在一样。
    还有一层寓意,便是看不起他。
    冉操对此,也没有任何表示,也不与旁人交谈。
    须臾,司马昱盛装而来,坐于主位,面见众卿,因而询问:“刘尹之子何在?”
    冉操正要起身回应,却听见有人哈哈大笑,说道:“刘尹之子,未有名焉?”
    闻声,众人哄堂大笑,有的甚至捧腹倒在地上,似乎笑得要背过去了。
    冉操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
    如此嘲笑,着实过分。
    可是很快,冉操又恢复了淡然自若的面容,并且从容起身回应:“某在斯!”
    众人闻声这才纷纷侧目而视,朝冉操看了过来。
    因为冉操的回应,着实巧妙,说白了就是非常的有内涵。
    甚至,还让司马昱感到尴尬,连刚才发声嘲笑‘刘尹之子未有名’的那人,也连忙低下头不敢再造次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某在斯’这三个字语出《论语》: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师冕指鲁国的乐师冕,是盲人,与孔子相见,于是每走到一处,孔子便告诉冕这个地方是阶梯,这个地方是坐席,然后大家都坐下了,孔子又怕冕不知道他坐的方位,就说‘某在斯’,后来冕走了,子张问道:“这是和盲人说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这样,这应该是帮助盲人的方式。”
    冉操这是在引用孔子见乐师冕的典故,来讽刺这些嘲笑他的人,都是盲人,看不到他坐的地方,甚至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
    本来众人都在捧腹大笑,以此侮辱冉操,可冉操只说了三个字,就让满座名士,哑口无言。
    就连会稽王司马昱,听到冉操的回应也愣在当场,不知该如何接话。
    唯有王坦之起身坦然说道:“刘郎君,可知某亦在斯?”
    刚刚大家都嘲笑冉操的时候,王坦之和郗超是没有笑的。
    所以王坦之心中坦荡,表情坦然,也敢用冉操的话回击他。
    冉操闻言,以礼待之,王坦之大笑。
    司马昱的尴尬便也化解不少,他刚才询问也是无心之举,想不到却有人以此做文章来嘲笑其人,也觉得惭愧,便说道:“刘卿,且上前来!”
    改了称呼,不在是刘尹之子,也没有喊刘郎君,而是换了一个更加亲切的称呼。
    冉操整理好衣衫,迈步从众人中缓缓走向司马昱,他因病患有腿疾,所以走路时步伐格外显得小心轻盈,好似女子一般。
    见此,有人便开始交头接耳,似乎又在嘲笑。
    不过有了刚才的教训,这些人一时之间还没有完全缓过来,所以他们也只是三三两两私下里议论和嘲笑着冉操的步伐。
    终于走到司马昱面前,冉操行大礼,口称拜见。
    司马昱点点头,说道:“刘卿似乎身体有恙,请坐下答话!”
    很体贴,居然还知道关心冉操的身体。
    冉操坐下,然后拜谢。
    两人的对话,就仿佛相识相知的主从一样,似乎刚刚的尴尬从来没有发生过。
    司马昱见状,心中暗暗佩服冉操的风度,于是脸色也和善了几分,问道:“此番朝廷召刘卿除孝入朝,乃是为出使氐秦一事。众所周知,西府伐秦失利,致汉中、魏兴两地遭氐秦掠去。此二地者,实乃我大晋西北之咽喉,不容有失!然巴蜀李逆造反起事,燃我晋室后庭之患,西府实在无暇分身再征讨氐秦,故而桓将军上表请求遣刘卿出使氐秦,复我晋室山河,刘卿以为如何?”
    冉操反问道:“敢问殿下,西府兵众几何?”
    司马昱答道:“十万有余!”
    只怕还不止,光是骑兵便有三万,何况桓温节制荆襄和川蜀,地广人众。
    冉操也没有仔细追究,而是说道:“今年西府伐秦,兵员十万有余,却反失汉中、魏兴二城,何故?盖氐秦有一匡天下之士也!”
    汉刘向《齐桓公登门访士》中有云: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意思是齐桓公之所以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能够礼遇人才,所以这些人才都甘心竭力辅佐于他。
    而齐桓公手下著名的人才之中,便有一个功劳比其他人都要大的人物,叫做管仲。
    就是诸葛亮未出山之时,常常用来自比的那个管仲!
    所以,冉操这里的‘一匡天下之士’,乃是借管仲来比喻王猛,因为氐秦能够在这个忧患时刻还击败桓温西府大军的原因,就是因为氐秦采用了王猛的策略!
    那么,冉操说这些话的意义何在呢?

章节目录

名士倾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淡雅的墨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淡雅的墨水并收藏名士倾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