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城天守完工了,前前后后真的是用了整三年,才完全建好。水野忠邦也用大名助役的义务,拿捏了天下间的大名三年。
现在拿捏诸侯的大招没了,幕府的那张千疮百孔的虎皮也没了,水野忠邦虽然还掌握幕政,可是这声势,在高崎诬告一案中,也委实是遭到重挫。
不过这和忠右卫门有什么关系呢,忠右卫门又不是老中咯。水野忠邦只要不犯什么大过失,这老中有的干呢。谁叫人家和德川家庆情比金坚,名为师徒,实则知交。换个什么别的上来,还未必有水野忠邦裱糊的本事呢。甚至有可能,人家根本就不想裱糊。
你们裱糊你们的,我忠右卫门要受赏了!
为啥?因为岛津氏的一百万赞助是我拉来的!就这么简单,而且这是德川家庆当年亲口答应我的!
德川家庆虽然不是什么九五之尊的皇帝,可在日本国,他身为堂堂的幕府征夷大将军,那说出去的话,也是一口唾沫一颗钉。但凡是他开了金口,尤其是还是日本这种上下级关系秩序比较严厉的地方,那就没别的话说,一定是说到做到的。
举个例子,赤穗义士事件想必大伙儿多少有个了解吧。作为江户时代有名的复仇事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可以说一说,他在浅野长矩砍伤吉良义央的半天之后,就判定浅野长矩有罪,命令浅野长矩切腹自尽,赤穗藩改易。
事情处置的非常非常快,实际上都没有进行什么合适的调查就裁决了。浅野长矩当殿砍人肯定是大错特错的,但直接改易加切腹,也确实处罚的过于严厉了。
幕府左右的从人,纷纷和德川纲吉进言,加上浅野氏宗家乃是广岛四十三万石的大大名,需要给予面子。最后纲吉也有了几分悔意,大约是要让赤穗藩再兴。
可后面赤穗义士直接攻杀吉良义央,名声大振,反倒让事情被彻底推到舆论巅峰上面,对于自首的赤穗义士,应该怎么处置就成了当务之急。
放,是绝对不能放的!
因为他们在江户城下,约等于当着纲吉的面杀人,这要是不处置他们,纲吉的面子往哪儿放?而且宽恕了他们,不就等于是纲吉承认自己当初判决浅野长矩切腹是错误的嘛。将军殿下怎么会有错,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最后赤穗义士一律被判切腹,既宣示的幕府的权威,硬扛着也要说德川纲吉永远正确。同时也使得赤穗义士死于最光辉灿烂的时候,绝对不可能会因为未来做了什么坏事,而败坏了名声。
强行解释为两全其美……
反正说到底,将军的承诺,只要是公开说的,那就一定会兑现。可忠右卫门这时候已经是千石知行实封了,当初答应的千石知行,这会子已经有了,那该怎么办呢?
开这么大一个幕府,说好的一百万催到,天守建好,就加封的承诺,应该不会有什么波折吧!
真要说有什么波折的话,不论是安土桃山时代,还是江户时代,都有个不算成文的规矩。咱们这里单独以幕府为例子讲一讲,幕府知行低于二百石的武士,一般称之为御家人,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
假设你是一个七十俵年俸的御家人,那么你这一份家业,其实并不是知行,只是领取切米,说白了就是领的死工资,知行才是整个德川幕府的股份。
但是等到你不断地立功,你的的工资逐渐增加到二百五十俵以上后,这是一道非常关键的门槛。再立功,你就可以改为授予知行。因为你的俸禄已经超过了正常知行二百石武士所能领取的年俸,身份上也能从打工仔变为股东。
五公五民,二百石知行可以领取一百石大米,也就是二百俵大米多一点。但这里我们不去考虑关东、关西、九州和陆奥度量衡的差别。反正一百石基本等于二百俵左右的大米,有人说二百二,有人说二百三,有人说二百五,可能都是正确的,不去争论。
一旦达到了二百石旗本武士的这个级别,以前你立了功,给你年俸增加二十俵米或者三十俵米的赏赐就不能用了。
如果要加封,就必须二百起跳,和你原本拥有的知行一样的多。等你五百的时候,就必须加封五百以上。以此类推,忠右卫门现在一千,就必须加封一千以上。
否则就有有功不赏,或者大功薄赏的意思在里面!
眼下忠右卫门要是赏赐,那就起码是一路飞窜至两千石的概念,在幕府里面都算一件大事啦。毕竟幕府天领四百万,两千石就是万分之五之股份啊。更是整个幕府旗本武士中,排名前五百的存在。
稍微抑制了一下心情,忠右卫门也不主动去向德川家庆或者水野忠邦暗示这个事情,毕竟要是火急火燎的上去提,会让人家觉得咱们太功利。想来他们不会忘记这种大事的,前不久岛津氏的尾款十万交割给幕府的时候,水野忠邦还说不会忘记忠右卫门的功劳呢。
是啊,全幕府二百年,忠右卫门是唯一一个能帮幕府拉来一百万赞助的武士啊!
不过人嘛,就是口是心非的东西。忠右卫门虽然嘴上从来不提这个事,可是现在每天都勤劳的很,就算表奥没有任务工作,也必定赶去上一趟班。呆两三个小时,最好是能和水野忠邦打一个照面,请一个安。然后才往海岸边去,坐船巡视一下工地什么的。
就这么晃了十多天,水野忠邦也不知道是才想起来,还是为了准备别的什么,终于召见忠右卫门。
抑制住躁动的内心,忠右卫门规规矩矩的坐在水野忠邦的公厅内,面上不带什么波动,只是平淡。人家来传召的武士说的都是恭喜,还能是有什么事情叫忠右卫门的嘛。
水野忠邦这回不忙了,忠右卫门一进来,就示意忠右卫门坐下,然后全程注视着忠右卫门。
“上様以前赐苗字与你时,怎么不曾一道赐名……”
现在拿捏诸侯的大招没了,幕府的那张千疮百孔的虎皮也没了,水野忠邦虽然还掌握幕政,可是这声势,在高崎诬告一案中,也委实是遭到重挫。
不过这和忠右卫门有什么关系呢,忠右卫门又不是老中咯。水野忠邦只要不犯什么大过失,这老中有的干呢。谁叫人家和德川家庆情比金坚,名为师徒,实则知交。换个什么别的上来,还未必有水野忠邦裱糊的本事呢。甚至有可能,人家根本就不想裱糊。
你们裱糊你们的,我忠右卫门要受赏了!
为啥?因为岛津氏的一百万赞助是我拉来的!就这么简单,而且这是德川家庆当年亲口答应我的!
德川家庆虽然不是什么九五之尊的皇帝,可在日本国,他身为堂堂的幕府征夷大将军,那说出去的话,也是一口唾沫一颗钉。但凡是他开了金口,尤其是还是日本这种上下级关系秩序比较严厉的地方,那就没别的话说,一定是说到做到的。
举个例子,赤穗义士事件想必大伙儿多少有个了解吧。作为江户时代有名的复仇事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可以说一说,他在浅野长矩砍伤吉良义央的半天之后,就判定浅野长矩有罪,命令浅野长矩切腹自尽,赤穗藩改易。
事情处置的非常非常快,实际上都没有进行什么合适的调查就裁决了。浅野长矩当殿砍人肯定是大错特错的,但直接改易加切腹,也确实处罚的过于严厉了。
幕府左右的从人,纷纷和德川纲吉进言,加上浅野氏宗家乃是广岛四十三万石的大大名,需要给予面子。最后纲吉也有了几分悔意,大约是要让赤穗藩再兴。
可后面赤穗义士直接攻杀吉良义央,名声大振,反倒让事情被彻底推到舆论巅峰上面,对于自首的赤穗义士,应该怎么处置就成了当务之急。
放,是绝对不能放的!
因为他们在江户城下,约等于当着纲吉的面杀人,这要是不处置他们,纲吉的面子往哪儿放?而且宽恕了他们,不就等于是纲吉承认自己当初判决浅野长矩切腹是错误的嘛。将军殿下怎么会有错,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最后赤穗义士一律被判切腹,既宣示的幕府的权威,硬扛着也要说德川纲吉永远正确。同时也使得赤穗义士死于最光辉灿烂的时候,绝对不可能会因为未来做了什么坏事,而败坏了名声。
强行解释为两全其美……
反正说到底,将军的承诺,只要是公开说的,那就一定会兑现。可忠右卫门这时候已经是千石知行实封了,当初答应的千石知行,这会子已经有了,那该怎么办呢?
开这么大一个幕府,说好的一百万催到,天守建好,就加封的承诺,应该不会有什么波折吧!
真要说有什么波折的话,不论是安土桃山时代,还是江户时代,都有个不算成文的规矩。咱们这里单独以幕府为例子讲一讲,幕府知行低于二百石的武士,一般称之为御家人,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
假设你是一个七十俵年俸的御家人,那么你这一份家业,其实并不是知行,只是领取切米,说白了就是领的死工资,知行才是整个德川幕府的股份。
但是等到你不断地立功,你的的工资逐渐增加到二百五十俵以上后,这是一道非常关键的门槛。再立功,你就可以改为授予知行。因为你的俸禄已经超过了正常知行二百石武士所能领取的年俸,身份上也能从打工仔变为股东。
五公五民,二百石知行可以领取一百石大米,也就是二百俵大米多一点。但这里我们不去考虑关东、关西、九州和陆奥度量衡的差别。反正一百石基本等于二百俵左右的大米,有人说二百二,有人说二百三,有人说二百五,可能都是正确的,不去争论。
一旦达到了二百石旗本武士的这个级别,以前你立了功,给你年俸增加二十俵米或者三十俵米的赏赐就不能用了。
如果要加封,就必须二百起跳,和你原本拥有的知行一样的多。等你五百的时候,就必须加封五百以上。以此类推,忠右卫门现在一千,就必须加封一千以上。
否则就有有功不赏,或者大功薄赏的意思在里面!
眼下忠右卫门要是赏赐,那就起码是一路飞窜至两千石的概念,在幕府里面都算一件大事啦。毕竟幕府天领四百万,两千石就是万分之五之股份啊。更是整个幕府旗本武士中,排名前五百的存在。
稍微抑制了一下心情,忠右卫门也不主动去向德川家庆或者水野忠邦暗示这个事情,毕竟要是火急火燎的上去提,会让人家觉得咱们太功利。想来他们不会忘记这种大事的,前不久岛津氏的尾款十万交割给幕府的时候,水野忠邦还说不会忘记忠右卫门的功劳呢。
是啊,全幕府二百年,忠右卫门是唯一一个能帮幕府拉来一百万赞助的武士啊!
不过人嘛,就是口是心非的东西。忠右卫门虽然嘴上从来不提这个事,可是现在每天都勤劳的很,就算表奥没有任务工作,也必定赶去上一趟班。呆两三个小时,最好是能和水野忠邦打一个照面,请一个安。然后才往海岸边去,坐船巡视一下工地什么的。
就这么晃了十多天,水野忠邦也不知道是才想起来,还是为了准备别的什么,终于召见忠右卫门。
抑制住躁动的内心,忠右卫门规规矩矩的坐在水野忠邦的公厅内,面上不带什么波动,只是平淡。人家来传召的武士说的都是恭喜,还能是有什么事情叫忠右卫门的嘛。
水野忠邦这回不忙了,忠右卫门一进来,就示意忠右卫门坐下,然后全程注视着忠右卫门。
“上様以前赐苗字与你时,怎么不曾一道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