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邈问道:“是何策也?”
陈宫说道:“荀镇东与孙文台是盟好,他俩以徐、豫两州之兵,侵我陈留的话,只凭我一郡的民力、物力和兵力,便是天纵之才、霸王之勇,也肯定不是他俩的对手的。以目前的局势而观之,明府君如果欲保陈留,就必须向外寻找强盟,合强盟之力,共抗徐、豫,如此方可。”
张邈沉吟说道:“曹孟德虽败於任城,不战而撤於乘氏,然其今归东郡,部曲犹数万众。我与孟德结盟,如何?”
陈宫说道:“与曹公结盟当然是可以的,但宫为何离开曹公,来投明府君呢?便是因为曹公实无与徐州决死之心,如果局势对我方有利,我相信曹公一定会与明府君携手共战;然而局势若是对我方不利,只怕曹公没准儿就会畏战不前,甚而干脆放弃东郡,再次撤逃,往西边,更投袁本初去了。是以,以宫愚见,只靠曹公,恐怕还不足够。”
张邈听明白了陈宫这番话的意思。
简而言之,陈宫这是在说:曹操靠不住。
张邈问道:“那以先生高见,我再与谁结盟为好?”
他心中想道,“我陈留郡西邻河内郡,倒是可与河内的张扬为盟,可张扬而下身不由主,俯仰於袁本初的鼻息。自前时讨董,各路诸侯汇聚,本初为盟主以后,本初就一改旧态,常现傲慢矜持,不可一世,乃至私令孟德杀我。我与本初现在极有嫌隙,料本初一定不会帮我。张扬这边,显是不可能的了。除掉张扬,可与我为盟、与豫、徐为敌者,就只有吕布和袁公路了。陈公台是想让我与吕布、袁公路结盟么?”
却说袁绍叫曹操杀张邈,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袁绍当了盟主后,性子变得傲矜,其中亦有在袁绍当了盟主后,张邈自视甚高,尽管因为家声、名气不及袁绍,不得不把盟主之位让给他,可心中难免有点小小的服气,加上眼热,故此时常当众指责於他,落袁绍的面子的缘故。
——张邈不怎么服气袁绍,想想也是能够理解的。就不说张邈在海内的名德声望之类也很高,只说那诸路兵马齐汇,主力聚集的地方是在哪里?是在陈留郡的酸枣县。张邈身为陈留太守,乃是地主。做为地主,那么就算袁绍当了盟主,张邈自思之,他好歹是不是能算个副盟主?
为了树立威望,袁绍如何能忍张邈的这个念头?於是就有了袁绍指使曹操,杀掉张邈之事。然那曹操以大局为重,自是不肯听从袁绍此令。
这件事情后来被曹操有意地泄露给了张邈知悉,曹、张两人的感情在那段时间里迅速升温,飞快地进入到了蜜月期,后来陈宫、鲍信等人为曹操运作,推举他接任刘岱,出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也是因了这段过往的故事,为了感谢曹操的友谊,张邈虽是不太乐意,然亦没有反对,并投桃报李,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
不过,时至如今,毕竟各有各的利益,且那曹操又是屡败,似乎推举他作兖州刺史,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两个人却也已是将近面和心不和了。
果然,听到陈宫说道:“袁公路坐据南阳,南阳富庶,此大郡也,吕布为其爪牙,吕布壮士,善战无前。明府君可遣使通信於袁公路,馈礼与吕布。倘能得与袁公路为盟,获吕布为用,孙文台何足虑也?这样,就断掉了荀镇东左边的胳臂。然后,明公与曹公以掎角之势,共御徐州之犯,料袁本初必不会坐视荀镇东占据全兖,亦定会有援助;荀镇东也就不足害我郡了!”
张邈抚膝说道:“先生所言甚是!”顾与张超等人,说道,“今闻公台一席话,我郡无忧也!”
张超有点想不明白,他问陈宫,说道:“以先生的才能,便是在荀镇东的帐下,也一定能得到大用。为什么先生却奔波劳苦,先辅孟德,继来我郡,必要与镇东为敌呢?”
这一点,确实让人想不通。
像袁遗,他之所以弃郡而逃,不肯投降荀贞,是因他乃袁家的人,袁绍打败了公孙瓒,现在冀州,一番事业蒸蒸日上,没了山阳,他还有冀州可奔,——他现下就已去冀州了。
像吴资,他之所以也是宁逃不降,是因为他知道他一旦投降,即便荀贞会礼重於他,可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像如下这样执掌一郡了,也就是说,他从此以后,地位势将会大不如今了。
像张邈,他之所以不降,一来从大义上讲,他与荀贞都是汉家之臣,荀贞无诏令而侵兖,是不臣之举,他张孟卓海内名士,如何能降此不臣?如果降了,那他岂不也成乱臣贼子了么?二者,从实际上来讲,是因为方今海内群雄并起,荀贞虽强,然亦只是群雄之一,与他张邈在本质上和地位上是相同的,既然如此,那他张邈为何自坠身价,去当阶下囚呢?
袁遗等人的不降,都有缘由。
陈宫为何不肯降於荀贞?不止不肯降,在曹操连番撤退,最终决定要撤回东郡的时候,他还勃然大怒,拂袖而走,转以来投张邈,这是为了什么?张超不管怎么想,也觉得想不明白。
陈宫听了张超这话,扬眉奋色,说道:“君此言谬矣!”
“哪里谬了?”
“我与荀镇东无冤无仇,我为何要与他为敌?我不是与荀镇东为敌,我是与不臣天子、狼子野心者为敌,是与犯我兖州、苦我兖民者为敌!”
张超说道:“哦?”
“荀镇东无故而犯我兖州,他想干什么?我闻传言,说鲍君允诚,守卫寿张之时,召集将士,鸣鼓树旗,涕泪滂沱,语声慨然,与将士们言道:‘荀贞之,是又一董卓也!’此言诚是!荀镇东要做董卓,我为汉家臣,自当为汉室尽忠!我兖近年数经兵乱,黄巾过处,郡县残破,民已悲苦,而荀镇东复来侵犯我土,杀我兖民,我何能坐视?我为兖人,自当为兖人守土!”
在座的诸人,多是陈留的士人,陈宫话音方落,即有数人拍手喝彩。
一人说道:“公台真是我兖的忠直之士!让不才,敢请愿与公台共御外侵,诛戮悖逆!”
众人看去,说话这人三十多岁,形貌俊朗,颔下美须,坐於诸人中,如白鹤昂然,极有矫矫不群之姿,乃是陈留浚仪县人,名叫边让,字文礼。
又一人说道:“公台的忠正之气,天日可表,谷虽庸碌,亦敢请附骥尾,为我兖尽微薄之力!”
这人的年纪大点,四五十岁了,乃是陈留圉县人,名叫蔡谷,是当今大名士蔡邕的从弟。圉县前些天被孙坚给烧了个干干净净,蔡谷的家也毁於火中,比之边让,他的语气更带愤慨。
诸人中余下的那几位,陈留尉氏人阮敦、阮瑀、济阴定陶人董访等等,也都各自表态,皆对陈宫赞誉不已,愿意与他共心协力,佐助张邈,一起抵挡荀贞的侵略。
堂外月光明亮,堂中群情激昂。
张邈遂於次日修书两封,遣了两个亲近的军吏,乔装打扮,南下混入豫州,一往南阳,赍与袁术,一往汝南郡的汝水南岸,与吕布送去。
……
济阴郡,定陶县。
仗打到现在,攻兖的这场战事基本已告一段落。
事实而言,山阳、济阴两郡之得,已是超乎了荀贞於战前所存的期望。
现在,徐州军的各部经过几场鏖战,已经都很疲惫,没有余力再继续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同时孙坚亦不能再给荀贞太大的帮助是其一。
曹操的部曲尚有数万,东郡的东边并有黄河天险,是其二。
如再进攻东郡,袁绍有极大的可能会驰援曹操是其三。
综合这三点,因此,荀贞在反复地考虑过后,已於日前,做出了此战到此为止的决定。
戏志才对此,没有再提出不同的意见。
总而言之,接下来,荀贞的重点就要放到安抚已得的兖州各郡县之新地盘,收揽这些郡县的士心、民意上边去了。
经过与戏志才、荀攸、张昭等人的商议,荀贞初步定下了用来治兖和守兖的军政人选。
荀攸出任兖州刺史是荀贞最早定下的,他已经把此一举荐,派人奉表去了朝中。
朝中会不会同意?也许会,也许不会,更大的可能性是,也许根本不会做出任何的回应。这些都无关紧要。反正只要上表送到,意思到了,也就成了。
兖州的政事、军事,一委於荀攸。
政事且不必多说,军事上,荀贞决定以乐进为荀攸的主要辅佐。
他举了乐进“以偏将军,领山阳太守”。
兖州的州治在昌邑。昌邑同时是兖州的州治、山阳的郡治。这也就是说,荀攸和乐进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同在一城。两人都不是倨傲的性子,荀贞相信,他俩是可以团结一致的。
济阴太守的位置,荀贞任给了现於徐州州府为吏,担任“部郡国尉曹”之职的刘馥。
刘馥是沛国相县人。沛国在济阴的东边,两郡有一小段的接壤,因此刘馥与济阴郡的士族、士人,很多都是旧有交往,比较熟悉的。人头熟是其一,此外最重要的是,刘馥此人文武兼资,很有才干,绝非是那类只会清谈的所谓“高士”,他在徐州州府“部郡国尉曹”的这个职位上任职的这些时月,工作出色,被人评价为“精达事机”。
用他治济阴,甚是适当。
济北相,荀贞任给了徐卓。
济北郡北接赵云现下所屯驻之历城,西邻东郡与平原郡,既是历城的后方,是关系到历城能否守住和稳定的一个关键,又是南起济阴、北到历城,这一条贯穿兖州、直到青州的整体西部战线上之北端面对东郡的一个重镇,於军事和政治这两方面,眼下明显的是军事重於政治。
但政治方面也不能全然忽略不计。
徐卓跟着荀贞很多年了,久经锻炼,在军事上没有问题;於政治上,他这些年一般都从在荀贞的左右,亦学到了荀贞理政的一些手法,大的不好说,但一个郡,他还是有能力管理好的。
且其人聪颖胆壮,当情况紧急,比如曹操突然进攻济北,而来不及向远在徐州的荀贞请示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他必定又是会有胆量,敢於决断的。
把徐卓用在济北,也很恰当。
任城相的职位,荀贞定下用荀悦来担任。
任城国的亢父城,战略地位固是相当重要,但在徐州军的地盘如今已经西至济阴、北到济北和历城的情况下,亢父的重要性其实已然不大。此郡的重点,已经不在军事,而更多的是在政治上了。任城是兖州最小的郡,只有三个辖县,相对容易治理一些,荀贞有心把此郡打造成一个“模范郡”,打造成一个在人文、民生等各方面都有突出优秀成绩的“新占郡”,从而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以提高他在兖州的声望。因此,他把这个郡的太守之职任给了荀悦。
荀悦是荀氏族中,儒学修养、史学修养最高的一人,其亡父荀俭,乃荀氏八龙中的大龙,在海内曾有过不小的名气,且他是荀贞的族兄,用其治理此郡,非常妥当。
山阳、济阴、济北、任城,是在这次战争中获得的四个郡。
四个郡的长吏皆已确定人选。
此时定陶郡府的堂上,戏志才正在荀贞,提出一个他深思而后得出的建议。
他的这个建议是:把济阴郡濮水以南的几个县,分隔出去,另设一郡。
戏志才说道:“刘元颖通达事机,是个干练的人,主公任他治济阴,自是知才善用,然而济阴郡既已是新得之郡,复西与东郡接壤、南与陈留郡接壤;治此郡者,不但要抚揽郡中民心,同时还要临对曹孟德、张孟卓这两个强敌,一旦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出现不测之局。
“曹孟德、张孟卓二敌中,尤以曹孟德为悍。当此形势,忠之愚见,不若把济阴郡中,濮水以南,邻东郡的离狐、句阳、成阳、鄄城、廪丘五县,剖析而出,别设新郡,择战将守之,以御曹孟德。这样,刘元颖所面临的压力就会小上很多,也有利於他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安抚人心,延揽士人,将郡中治好。”
荀贞马上就明白了戏志才的意思。
荀贞心道:“志才此议,说白了,就是把离狐等县分出去,单独组建一个以军事为主的战区,以抗御曹孟德可能会有的、对济阴郡之反攻,以此来保证刘馥能够尽快、尽早地安定住济阴。”
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
荀贞从善如流,当即接受了戏志才的意见。
他对戏志才说道:“志才此议,高明策也!”问戏志才,说道,“以卿之见,这新设之郡,宜择谁为守?”
戏志才笑道:“乐文谦、潘文珪,俱东郡人也。今乐将军被主公任为山阳太守,领军以佐公达,屯驻山阳;那么新设之郡,当然是用潘文珪来守为上。”
荀贞笑道:“志才与我,所见略同!”忽有感触,又笑道,“文谦、文珪,字里边都有个‘文’字,而此二卿,却偏俱以武出众,也是一桩趣事啊。”说道,“我就以东郡二文,为我镇兖!”
想了一下,荀贞问戏志才,说道,“新设之郡,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
戏志才略作思忖,已有主意,抚须笑道:“曹东郡用兵小狡,差可比之如狐,而他与主公交战,却获屡败,先从任城逃到乘氏,又从乘氏逃到东郡,可谓是一逃再逃,一离再离;而离狐等五县之中,距东郡的郡治濮阳县最近的又是离狐县,两城相对,距离不足百里。名之离狐可也。”
离狐县的得名,来自一段传说,旧传初置县城在濮水的南岸,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到了濮水的北岸,故曰离狐。戏志才的这番话,是在借离狐县得名之传说,讽刺曹操的屡战屡败。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不闻胜败兵家事么?哪里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孟德今虽一再挫败,但我等也不应该对他加以嘲讽。志才,你这就过分了!”
戏志才说道:“是。”问荀贞,说道,“如此,不知主公以为该取何名,命名这个新郡?”
“我看离狐这个名字就不错。”
戏志才微微愕然,旋即亦是大笑。
笑声住了,戏志才问道:“我昨天听军中的将吏说,玄德求留屯亢父,主公未允,这是为何?”
荀贞说道:“任城北边的东平、济北,南边和西边的山阳,都已归我徐州;亢父此城,现下等於是处在我徐、兖之土的内地了,外边没有强敌的威胁,不需要上将坐镇。玄德戍此,实是大材小用,故我不许。”
戏志才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堂外来了一个军吏,捧着个人头大小的盒子,求见荀贞。
陈宫说道:“荀镇东与孙文台是盟好,他俩以徐、豫两州之兵,侵我陈留的话,只凭我一郡的民力、物力和兵力,便是天纵之才、霸王之勇,也肯定不是他俩的对手的。以目前的局势而观之,明府君如果欲保陈留,就必须向外寻找强盟,合强盟之力,共抗徐、豫,如此方可。”
张邈沉吟说道:“曹孟德虽败於任城,不战而撤於乘氏,然其今归东郡,部曲犹数万众。我与孟德结盟,如何?”
陈宫说道:“与曹公结盟当然是可以的,但宫为何离开曹公,来投明府君呢?便是因为曹公实无与徐州决死之心,如果局势对我方有利,我相信曹公一定会与明府君携手共战;然而局势若是对我方不利,只怕曹公没准儿就会畏战不前,甚而干脆放弃东郡,再次撤逃,往西边,更投袁本初去了。是以,以宫愚见,只靠曹公,恐怕还不足够。”
张邈听明白了陈宫这番话的意思。
简而言之,陈宫这是在说:曹操靠不住。
张邈问道:“那以先生高见,我再与谁结盟为好?”
他心中想道,“我陈留郡西邻河内郡,倒是可与河内的张扬为盟,可张扬而下身不由主,俯仰於袁本初的鼻息。自前时讨董,各路诸侯汇聚,本初为盟主以后,本初就一改旧态,常现傲慢矜持,不可一世,乃至私令孟德杀我。我与本初现在极有嫌隙,料本初一定不会帮我。张扬这边,显是不可能的了。除掉张扬,可与我为盟、与豫、徐为敌者,就只有吕布和袁公路了。陈公台是想让我与吕布、袁公路结盟么?”
却说袁绍叫曹操杀张邈,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袁绍当了盟主后,性子变得傲矜,其中亦有在袁绍当了盟主后,张邈自视甚高,尽管因为家声、名气不及袁绍,不得不把盟主之位让给他,可心中难免有点小小的服气,加上眼热,故此时常当众指责於他,落袁绍的面子的缘故。
——张邈不怎么服气袁绍,想想也是能够理解的。就不说张邈在海内的名德声望之类也很高,只说那诸路兵马齐汇,主力聚集的地方是在哪里?是在陈留郡的酸枣县。张邈身为陈留太守,乃是地主。做为地主,那么就算袁绍当了盟主,张邈自思之,他好歹是不是能算个副盟主?
为了树立威望,袁绍如何能忍张邈的这个念头?於是就有了袁绍指使曹操,杀掉张邈之事。然那曹操以大局为重,自是不肯听从袁绍此令。
这件事情后来被曹操有意地泄露给了张邈知悉,曹、张两人的感情在那段时间里迅速升温,飞快地进入到了蜜月期,后来陈宫、鲍信等人为曹操运作,推举他接任刘岱,出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也是因了这段过往的故事,为了感谢曹操的友谊,张邈虽是不太乐意,然亦没有反对,并投桃报李,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
不过,时至如今,毕竟各有各的利益,且那曹操又是屡败,似乎推举他作兖州刺史,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两个人却也已是将近面和心不和了。
果然,听到陈宫说道:“袁公路坐据南阳,南阳富庶,此大郡也,吕布为其爪牙,吕布壮士,善战无前。明府君可遣使通信於袁公路,馈礼与吕布。倘能得与袁公路为盟,获吕布为用,孙文台何足虑也?这样,就断掉了荀镇东左边的胳臂。然后,明公与曹公以掎角之势,共御徐州之犯,料袁本初必不会坐视荀镇东占据全兖,亦定会有援助;荀镇东也就不足害我郡了!”
张邈抚膝说道:“先生所言甚是!”顾与张超等人,说道,“今闻公台一席话,我郡无忧也!”
张超有点想不明白,他问陈宫,说道:“以先生的才能,便是在荀镇东的帐下,也一定能得到大用。为什么先生却奔波劳苦,先辅孟德,继来我郡,必要与镇东为敌呢?”
这一点,确实让人想不通。
像袁遗,他之所以弃郡而逃,不肯投降荀贞,是因他乃袁家的人,袁绍打败了公孙瓒,现在冀州,一番事业蒸蒸日上,没了山阳,他还有冀州可奔,——他现下就已去冀州了。
像吴资,他之所以也是宁逃不降,是因为他知道他一旦投降,即便荀贞会礼重於他,可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像如下这样执掌一郡了,也就是说,他从此以后,地位势将会大不如今了。
像张邈,他之所以不降,一来从大义上讲,他与荀贞都是汉家之臣,荀贞无诏令而侵兖,是不臣之举,他张孟卓海内名士,如何能降此不臣?如果降了,那他岂不也成乱臣贼子了么?二者,从实际上来讲,是因为方今海内群雄并起,荀贞虽强,然亦只是群雄之一,与他张邈在本质上和地位上是相同的,既然如此,那他张邈为何自坠身价,去当阶下囚呢?
袁遗等人的不降,都有缘由。
陈宫为何不肯降於荀贞?不止不肯降,在曹操连番撤退,最终决定要撤回东郡的时候,他还勃然大怒,拂袖而走,转以来投张邈,这是为了什么?张超不管怎么想,也觉得想不明白。
陈宫听了张超这话,扬眉奋色,说道:“君此言谬矣!”
“哪里谬了?”
“我与荀镇东无冤无仇,我为何要与他为敌?我不是与荀镇东为敌,我是与不臣天子、狼子野心者为敌,是与犯我兖州、苦我兖民者为敌!”
张超说道:“哦?”
“荀镇东无故而犯我兖州,他想干什么?我闻传言,说鲍君允诚,守卫寿张之时,召集将士,鸣鼓树旗,涕泪滂沱,语声慨然,与将士们言道:‘荀贞之,是又一董卓也!’此言诚是!荀镇东要做董卓,我为汉家臣,自当为汉室尽忠!我兖近年数经兵乱,黄巾过处,郡县残破,民已悲苦,而荀镇东复来侵犯我土,杀我兖民,我何能坐视?我为兖人,自当为兖人守土!”
在座的诸人,多是陈留的士人,陈宫话音方落,即有数人拍手喝彩。
一人说道:“公台真是我兖的忠直之士!让不才,敢请愿与公台共御外侵,诛戮悖逆!”
众人看去,说话这人三十多岁,形貌俊朗,颔下美须,坐於诸人中,如白鹤昂然,极有矫矫不群之姿,乃是陈留浚仪县人,名叫边让,字文礼。
又一人说道:“公台的忠正之气,天日可表,谷虽庸碌,亦敢请附骥尾,为我兖尽微薄之力!”
这人的年纪大点,四五十岁了,乃是陈留圉县人,名叫蔡谷,是当今大名士蔡邕的从弟。圉县前些天被孙坚给烧了个干干净净,蔡谷的家也毁於火中,比之边让,他的语气更带愤慨。
诸人中余下的那几位,陈留尉氏人阮敦、阮瑀、济阴定陶人董访等等,也都各自表态,皆对陈宫赞誉不已,愿意与他共心协力,佐助张邈,一起抵挡荀贞的侵略。
堂外月光明亮,堂中群情激昂。
张邈遂於次日修书两封,遣了两个亲近的军吏,乔装打扮,南下混入豫州,一往南阳,赍与袁术,一往汝南郡的汝水南岸,与吕布送去。
……
济阴郡,定陶县。
仗打到现在,攻兖的这场战事基本已告一段落。
事实而言,山阳、济阴两郡之得,已是超乎了荀贞於战前所存的期望。
现在,徐州军的各部经过几场鏖战,已经都很疲惫,没有余力再继续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同时孙坚亦不能再给荀贞太大的帮助是其一。
曹操的部曲尚有数万,东郡的东边并有黄河天险,是其二。
如再进攻东郡,袁绍有极大的可能会驰援曹操是其三。
综合这三点,因此,荀贞在反复地考虑过后,已於日前,做出了此战到此为止的决定。
戏志才对此,没有再提出不同的意见。
总而言之,接下来,荀贞的重点就要放到安抚已得的兖州各郡县之新地盘,收揽这些郡县的士心、民意上边去了。
经过与戏志才、荀攸、张昭等人的商议,荀贞初步定下了用来治兖和守兖的军政人选。
荀攸出任兖州刺史是荀贞最早定下的,他已经把此一举荐,派人奉表去了朝中。
朝中会不会同意?也许会,也许不会,更大的可能性是,也许根本不会做出任何的回应。这些都无关紧要。反正只要上表送到,意思到了,也就成了。
兖州的政事、军事,一委於荀攸。
政事且不必多说,军事上,荀贞决定以乐进为荀攸的主要辅佐。
他举了乐进“以偏将军,领山阳太守”。
兖州的州治在昌邑。昌邑同时是兖州的州治、山阳的郡治。这也就是说,荀攸和乐进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同在一城。两人都不是倨傲的性子,荀贞相信,他俩是可以团结一致的。
济阴太守的位置,荀贞任给了现於徐州州府为吏,担任“部郡国尉曹”之职的刘馥。
刘馥是沛国相县人。沛国在济阴的东边,两郡有一小段的接壤,因此刘馥与济阴郡的士族、士人,很多都是旧有交往,比较熟悉的。人头熟是其一,此外最重要的是,刘馥此人文武兼资,很有才干,绝非是那类只会清谈的所谓“高士”,他在徐州州府“部郡国尉曹”的这个职位上任职的这些时月,工作出色,被人评价为“精达事机”。
用他治济阴,甚是适当。
济北相,荀贞任给了徐卓。
济北郡北接赵云现下所屯驻之历城,西邻东郡与平原郡,既是历城的后方,是关系到历城能否守住和稳定的一个关键,又是南起济阴、北到历城,这一条贯穿兖州、直到青州的整体西部战线上之北端面对东郡的一个重镇,於军事和政治这两方面,眼下明显的是军事重於政治。
但政治方面也不能全然忽略不计。
徐卓跟着荀贞很多年了,久经锻炼,在军事上没有问题;於政治上,他这些年一般都从在荀贞的左右,亦学到了荀贞理政的一些手法,大的不好说,但一个郡,他还是有能力管理好的。
且其人聪颖胆壮,当情况紧急,比如曹操突然进攻济北,而来不及向远在徐州的荀贞请示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他必定又是会有胆量,敢於决断的。
把徐卓用在济北,也很恰当。
任城相的职位,荀贞定下用荀悦来担任。
任城国的亢父城,战略地位固是相当重要,但在徐州军的地盘如今已经西至济阴、北到济北和历城的情况下,亢父的重要性其实已然不大。此郡的重点,已经不在军事,而更多的是在政治上了。任城是兖州最小的郡,只有三个辖县,相对容易治理一些,荀贞有心把此郡打造成一个“模范郡”,打造成一个在人文、民生等各方面都有突出优秀成绩的“新占郡”,从而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以提高他在兖州的声望。因此,他把这个郡的太守之职任给了荀悦。
荀悦是荀氏族中,儒学修养、史学修养最高的一人,其亡父荀俭,乃荀氏八龙中的大龙,在海内曾有过不小的名气,且他是荀贞的族兄,用其治理此郡,非常妥当。
山阳、济阴、济北、任城,是在这次战争中获得的四个郡。
四个郡的长吏皆已确定人选。
此时定陶郡府的堂上,戏志才正在荀贞,提出一个他深思而后得出的建议。
他的这个建议是:把济阴郡濮水以南的几个县,分隔出去,另设一郡。
戏志才说道:“刘元颖通达事机,是个干练的人,主公任他治济阴,自是知才善用,然而济阴郡既已是新得之郡,复西与东郡接壤、南与陈留郡接壤;治此郡者,不但要抚揽郡中民心,同时还要临对曹孟德、张孟卓这两个强敌,一旦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出现不测之局。
“曹孟德、张孟卓二敌中,尤以曹孟德为悍。当此形势,忠之愚见,不若把济阴郡中,濮水以南,邻东郡的离狐、句阳、成阳、鄄城、廪丘五县,剖析而出,别设新郡,择战将守之,以御曹孟德。这样,刘元颖所面临的压力就会小上很多,也有利於他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安抚人心,延揽士人,将郡中治好。”
荀贞马上就明白了戏志才的意思。
荀贞心道:“志才此议,说白了,就是把离狐等县分出去,单独组建一个以军事为主的战区,以抗御曹孟德可能会有的、对济阴郡之反攻,以此来保证刘馥能够尽快、尽早地安定住济阴。”
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
荀贞从善如流,当即接受了戏志才的意见。
他对戏志才说道:“志才此议,高明策也!”问戏志才,说道,“以卿之见,这新设之郡,宜择谁为守?”
戏志才笑道:“乐文谦、潘文珪,俱东郡人也。今乐将军被主公任为山阳太守,领军以佐公达,屯驻山阳;那么新设之郡,当然是用潘文珪来守为上。”
荀贞笑道:“志才与我,所见略同!”忽有感触,又笑道,“文谦、文珪,字里边都有个‘文’字,而此二卿,却偏俱以武出众,也是一桩趣事啊。”说道,“我就以东郡二文,为我镇兖!”
想了一下,荀贞问戏志才,说道,“新设之郡,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
戏志才略作思忖,已有主意,抚须笑道:“曹东郡用兵小狡,差可比之如狐,而他与主公交战,却获屡败,先从任城逃到乘氏,又从乘氏逃到东郡,可谓是一逃再逃,一离再离;而离狐等五县之中,距东郡的郡治濮阳县最近的又是离狐县,两城相对,距离不足百里。名之离狐可也。”
离狐县的得名,来自一段传说,旧传初置县城在濮水的南岸,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到了濮水的北岸,故曰离狐。戏志才的这番话,是在借离狐县得名之传说,讽刺曹操的屡战屡败。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不闻胜败兵家事么?哪里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孟德今虽一再挫败,但我等也不应该对他加以嘲讽。志才,你这就过分了!”
戏志才说道:“是。”问荀贞,说道,“如此,不知主公以为该取何名,命名这个新郡?”
“我看离狐这个名字就不错。”
戏志才微微愕然,旋即亦是大笑。
笑声住了,戏志才问道:“我昨天听军中的将吏说,玄德求留屯亢父,主公未允,这是为何?”
荀贞说道:“任城北边的东平、济北,南边和西边的山阳,都已归我徐州;亢父此城,现下等於是处在我徐、兖之土的内地了,外边没有强敌的威胁,不需要上将坐镇。玄德戍此,实是大材小用,故我不许。”
戏志才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堂外来了一个军吏,捧着个人头大小的盒子,求见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