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寒风昏鸦,一辆黑色的辎车行於道上。
    这条道路宽阔笔直,显是通衢大道,然多年未有修缮,早已坎坷不平,旧年的辙痕交错纵横,坑坑洼洼,车轮行驶其上,颠簸不平。
    辎车的前头是一辆轺车,轺车相比辎车轻便,也为小,上边打着个车盖,车中无法坐人,乘客须得手扶前边的栏杆站立。此时轺车中,站着一个戴冠佩剑的中年人。
    辎车的后头是五十名穿着红色戎衣的兵士,加上为首的军吏等,恰好是一队;又有三四个奴仆打扮的,随在辎车的两侧徒步而行。
    这辆辎车中坐的不是别人,正是故河南尹骆业,而於前头轺车中引导的那中年人则是任峻。
    荀贞表张纮为河南尹的上书前日路过路过河南尹。
    按照荀贞随上书而来的檄令中的要求,张纮已然走马上任,就任了河南尹。
    荀贞有点担心的骆业会不会带着河南尹的印绶跑掉,——这事儿在之前不是没有发生过,印绶是官家的象征,官儿是可以自己表,但印绶自然最好还是官家原版的有权威性,便有那被其它诸侯夺走官职的官员,为示忠义气节也好,为别的缘故也罢,干脆带着印绶出奔洛阳或长安,将印绶还献於朝,不过骆业倒是没有这么做,这事没有发生。
    骆业很干脆地把印绶交给了张纮。
    张纮问他是想继续留在河南尹,亦或还朝,又是还乡?骆业选择了还乡。於是张纮就派了一队兵士,即辎车后边跟从的那些士兵,护送他北还冀州。
    至於任峻,骆业毕竟是他的故主,为其一贯忠厚的名声着想,也许其中还有私下投了荀贞而带来的对任峻的愧疚,故此主动提出,愿为前导,送骆业出河南尹郡界。骆业也就随他。
    ——骆业已知任峻投附了荀贞,因为随上书、檄令来的,还有任命荀衍、任峻分别出任负责河南尹屯田事宜之主副官的命令。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骆业对此能够理解,并没有怨恨。
    骆业、任峻等天不亮离开的洛阳城,行了多半天,出城已有二十来里地。
    车帘掀开着,冷风吹入,骆业跪坐榻上,手握暖炉,隔着车窗,望经过的路边田地。
    路两厢的田地大多荒芜,长满了杂草。萧瑟的傍晚风中,杂草随风摇摆,或匍匐於地。
    刚刚路过了一个亭舍,这亭舍离洛阳城才二十里,於往年太平之时,是相当热闹的,过往商贾、行人川流不息;亭舍的亭长有察验路引、维持治安之权,不说作威作福,亦是威风凛凛,却如今亭舍中空空无人,唯见杂树生长院中,野鸟栖息,藤蔓攀墙,门也坏了,结满蛛网,亭舍前高大的桓表应是被流民砍了做劈柴烧火用,亦被砍得干干净净,一派冷清凄惨的景象。
    不经意间,骆业的余光扫到了一抹惨白,不用再去看,他也知,那必是人骨。
    一路行来,路边的沟里时不时的就会有白骨显露,都是战中死掉的百姓或者饿死的流民,其中有些还是五年前董卓强迫迁都到长安时死去的人留下的遗骸。
    到任河南尹后,骆业曾经也有心想要把这些暴露於野的白骨收拢起来,给以安葬,可是他既可用的人手不足,亦无钱去做此事,所以这些白骨一直显露到现在。
    骆业探出头去,向后眺望。
    见苍茫的暮色之下,夕阳暗淡的薄光中,遥遥一城,立在天与地的交汇处。尽管距离已经很远了,但仍能感觉到其占地之广大,似仍是当年那座雄伟的神都,丝毫不能看到实已残壁断垣。这城,可不就是洛阳城!
    寂静到只能听到风声的空气中,忽然传来一阵犬吠。
    从行车边的两个奴仆,顺着声音瞧去。
    里许外的荒田野草中,两只野狗和一只狐狸不知在争夺何物,许是为吓走那狐狸,故而两只野狗狂叫作声。骆业等一行车骑行近,这两只野狗和狐狸却竟也不害怕,丝毫不做避让。
    年少的那奴仆好奇心强,小跑过去,想看它们在争夺什么。
    到至近前,一截已然腐烂的婴儿尸体,赫然出现他的眼前。这年少的奴仆虽年方十四五,但他随着骆业从长安到洛阳这些时来,对此类种种已是司空见惯,却也不害怕,只是皱起眉头,抽出腰中的剑来挥舞几下,把那两只野狗和狐狸赶走,又小跑着回到车边,向骆业禀报此事。
    “公,田间有一婴尸,野狗和狐狸在争食其肉。”
    辎车甚是宽敞,足容好几人乘坐。车中除了骆业外,还有两个士人。这两个士人都是骆业的乡人,同时他三人昔年还是同窗。骆业就任河南尹后,把他两个聘请了过来,现在骆业要还乡,这两个士人自觉在河南尹待下去也没有意思,便跟着骆业一起还乡。
    其中一个年龄稍长的士人说道:“怎会有尸体,还是具婴尸?”
    如果是白骨并不稀罕,可是尸体,就少见了。
    另一个较为年轻的士人说道:“也许是附近乡人无粮养之,因被饿死。”
    年长士人说道:“这附近乡里还有几户人家!”
    那年轻士人说道:“那也许是流民丢弃的。”
    骆业对他们的话题不感兴趣,吩咐那少年奴仆,说道:“冲龄夭折,已是悲惨,不可再使其尸骨暴露於野,任狐犬抢食。你去把它掩埋了。”
    少年奴仆应诺,便叫上另个奴仆一起过去,挖了个坑,把这尸首埋入,拍了拍手上和衣服的灰尘,仍旧回到车边从行。
    车中,年长的士人喟叹说道:“我等当年求学之时,无不以报效朝廷,下养生民为己任,却何曾想到,临到我等将老,而见汉家凌迟,百姓倒悬,海内如此!”
    较为年轻的愤愤不平,说道:“骆公,公之河南尹系出王命,那荀贞之有何资格夺走,授给张纮?简直自恃兵强,目无纲纪,骄横跋扈!邺县传言,去年孔文举其实非是被其帐下吏私自毒杀,而是被他密令杀之的,於今观之,只怕传言不虚!……就不说孔文举名冠天下,士流重之,只孔文举与其族父故司空荀公旧为豫州同僚,算他的前辈,并与他也是旧识,而他却悍然杀之,就足可见其残忍!其人也配作荀氏子弟?国贼是也!”
    他问骆业,说道,“张纮有徐州兵给他撑腰,河南尹此职不好不让给他,可是公却为何不携印绶回长安朝中,向天子告状,而主动拿出印绶,自请还乡?”
    骆业叹了口气,说道:“长安朝中,……长安和洛阳,又有什么不同么?朝中权柄如今尽操於李傕、郭汜、樊稠诸贼之手,贵如三公,亦不过俯首从命。我就算回到朝中,向天子告了镇东的此状,天子又能怎样?难不成,还会责罚镇东么?便是天子责罚之,镇东又会把天子的责罚当回事么?刘公适才所言不错,而下海内诸侯无不恃兵自雄,我等文儒而已,一不能血溅五步,二不能提万众澄清宇内,与其回到朝中,还得再受李傕诸贼的欺凌,何不如还乡?再则说了,天子诏拜我为河南尹,却今河南尹之位被张纮夺去,我又有何面目再入朝见天子!”
    年长和较为年轻的两个士人闻得骆业此言,俱皆也是长叹一声,不复就此多言。
    如那年长士人说的,他们三个少年同窗,求学读书之时,个个胸怀壮志,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成就自己的功名,青史上留下一笔,为后人传颂,然而如今三人年将老迈,天下却遭此大变。夕阳余晖洒入车内,黯淡斑驳的光影不定,寒意浸骨,一个念头不约而同浮上三人的心头,均觉得这大汉的江山,就如这夕阳一般,就如他三人一样,只怕是也步入暮年,不能久矣。
    几天后的下午,一行人到了河南尹与河内郡交界的黄河南岸。
    任峻恭恭敬敬地与骆业揖别。
    目送骆业等坐上渡船,一叶风帆,返水北上,任峻这才返还洛阳。送骆业的士兵们也都到此停下,没有继续跟着骆业北上,和任峻一起回去洛阳。
    ……
    就在任峻命车还洛的时候,洛阳城外,北边的一个乡里,来了七八辆辎车和数百名兵士。
    乡里中的百姓上午便被组织了起来,候在乡外迎接,这会儿纷纷拜倒在地。
    百姓约一二百人,只见各个衣衫褴褛,甚至有的衣不蔽体,无论大人小孩,悉面黄肌瘦。这些百姓,实际上并非是这个乡里的原住民,而是张纮、荀衍近日招到的流民。洛阳周边乡里现下十室九空,於是张纮也就没有再给他们营造新的住处,就挑了眼前此乡,将之安置下来。
    那坐车来的众人,便正是张纮、荀衍和几个从吏。
    这些流民,张纮都拨给了荀衍,接下来,将由荀衍组织他们进行屯田。
    因为这是招到的头一批流民,故此张纮特地过来看看。
    荀衍向他汇报,说道:“明府,流民共二百三十一人,孩童三十四人,老者四人,余者都是壮年男女,都已经落籍此乡,名籍已然造册,等颍川郡把前期需用的粮种、耕牛、农具等运来,分发给他们,就可以让他们开始耕种了。现才二月初,不会耽误今年的春耕。”
    张纮问道:“田分好了么?”
    荀衍答道:“按咱们定下的一丁给田八十亩,一女给田四十亩的标准,都已经分好。”又笑道,“此乡远近,尽是荒田,莫说区区不到二百壮年男女,便是再多一两千,分配也绰绰有余。”
    张纮立在车边,看了看跪拜其前的流民们,扭开脸,顾望远近荒废的田地,说道:“得再催催刘公,请他务必尽快把粮种等送来。这是件大事,万万不可耽误!”
    “是。”
    张纮把视线重新转回到流民身上,说道:“尽管已把他们落籍本乡,但要想收住他们的心,说到底,还得靠德政不可!休若,借给他们的粮,你可得保证足额发放!”
    就算不耽误今年的春耕,到收成之前,这些百姓的口粮却还是得靠官寺供给,所以张纮有此一个嘱咐。“借给”云云,张纮的粮食也紧张,不能做赔本买卖,现在给这些百姓的,等他们种的田有了收成,得再收回来,顶多不要利息便是。
    荀衍笑道:“张公放心,我自是晓得事之轻重,若我手下敢有贪墨之人,我必重惩之。”
    张纮点了点头。
    荀衍从其面色中看出好像张纮有些微的担忧,猜测他的想法,问道:“张公,我看你面带优色,是不是在忧虑屯田劳力此事?”
    张纮说道:“是啊!”抬起手来,指向周遭,说道:“休若,你看,适如你言,荒废的田地到处都是,河南尹并不缺,可是劳力却缺,且是极度缺!自得明公允许咱们屯田的檄令后,你我就着手招徕本郡、邻郡河内和弘农等地的流民,然都小半个月了,想方设法,至今不过才招到了不到二百的劳力!杯水车薪,不能止渴救火矣!”
    按照荀贞等人的筹划,在河南尹的屯田将会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打算从徐、兖等地迁过来的黄巾降卒,一个是由张纮等自己负责招徕到的流民。
    黄巾降卒不可能说迁就迁来的,首先,要由徐州、兖州做人员上的组织;其次,还要做粮种等的组织;最后,两项皆组织完后,还要再走一千多里地,计算时日,估计等他们到达河南尹,至少得两三个月后,而到那时,春耕已过,今年的秋收肯定是很难指望上了。
    这也就是说,张纮等现在能做的只有先赶在如下春耕之前,尽量地多招流民,但是招来招去,现在也不过才招了一百多堪用的劳力,这点人数的确太少,聊胜於无。
    荀衍对此,并不担心,他抚须笑道:“张公,万事开头难,能招到流民,就是个好的开头。虽然现下招到的流民数量不多,可只要把他们安置好,田分足,粮给够,待风声传出,想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民主动来投的。”
    张纮说道:“希望如此!”吩咐荀衍,说道,“地上又硬又冷,叫他们都起来罢。”
    荀衍应诺,便就吩咐从吏,叫前为流民,现已落籍河南尹的这些百姓们起身。
    这些百姓一则本来都是贫寒人家,哪里见过像张纮、荀衍这样的贵人?二来自离家乡以后,颠沛流离,路上吃够了苦,受尽了白眼,很多人还遭过贼,可说是饱经艰辛,胆子也就越发的小,一个个站起来后,无不仍屈膝弯腰,手足无措,战战兢兢的样子。
    张纮唤那百姓中的长者来近,问了几句话。
    那几个老者惶恐害怕,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张纮没了问话的心情,便与荀衍说道:“休若,叫他们回去罢。”
    荀衍应了声是,仍由从吏传张纮的这道命令。
    百姓们如蒙大赦,落荒而逃也似地散去。
    面前的场地顿时显得空落落,张纮原地站了会儿,转身返还车内。
    荀衍跟着他也进车中,两人同坐一辆,回洛阳而去。
    ……
    荀衍虽然被荀贞指定负责屯田此务,但是现在屯田的人数太少,他对此事并不是十分的关注,
    事实上,也的确另外有重要的事需他关注。
    之所以回城不坐自己的车,坐上张纮的车,荀衍就是有件要紧事想问张纮。
    两人坐定,车子启动。
    荀衍开口问道:“张公,不知公打算何时把已与王邑取得联系此事,禀与镇东?”
    张纮威仪而坐,说道:“王文都才回了我一封信,现下我与他尚无深谈,因便是现下就把此事禀与镇东,也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我想,待到我与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再禀镇东。”
    却那王邑尽管是因曹操之助,而才剿灭了境内的白波黄巾,真正地感受到了一郡太守的威严和权力,然如前文所述,他与曹操没有很深的交情,也完全没有投靠曹操的心思,反而在其郡府诸吏的进言下,颇有挟河东郡以割据,亦做个一方诸侯的想法,故而在接到张纮的来书后,——他认为,如果能与张纮搭上线,对巩固他在河东的权力是会有帮助的,他就能在曹操、张纮这两边左右逢源,是以便给张纮回了一封书信。
    只是毕竟才刚接上头,因而去信、回信都仅是礼节性的,尚无牵涉到结盟之类的言语。
    当然,对王邑的这点心思,张纮也能料到,要不然,他亦不会贸然去信与之。
    荀衍低下头,不知在想什么,过了片刻,轻声一笑。
    张纮收回分散的思绪,问荀衍,说道:“休若,你笑什么?”
    荀衍说道:“我想起了张孟卓兄弟。”
    “张孟卓兄弟有何可笑之处?”
    荀衍说道:“公仪与其在河内郡的亲朋,还有王融与其在河内郡的故交之间的书信,张公,你是知道的。那些信中不是说,张孟卓兄弟被许子远带到邺县后,朝夕不安,担惊受怕么?”
    “公仪”,是张范的字。
    张纮说道:“此有什么可笑?张孟卓海内长者,如今落到如此地步,我却是只觉得可怜。“
    荀衍说道:“可怜固然是可怜,但是张公,这也是张孟卓兄弟自作自受。”
    “这倒也是。”
    荀衍说道:“镇东取陈留郡时候,张孟卓若不弃郡而逃,肯投附镇东的话,镇东礼贤下士,素来虚怀若谷,必定会礼敬於他;其弟张超更是在镇东之前任广陵太守,镇东当年下车广陵时,张超还拜托镇东照顾几个他郡府旧用的吏员,镇东俱皆允诺。张公,你说以这样的关系,他兄弟两个何苦仓皇出郡,奔河内?现被袁本初强迫到了邺城,却也不知他两人有无悔意。”
    也许在做人的轻财好施上,张纮比较敬重张邈,但在才能谋略上,张纮不看重张纮,对张邈兄弟现下是否后悔,他也毫无兴趣知道,笑了笑,没有接腔。
    小半个时辰后,到了洛阳的北城门外。
    前边传来了马蹄声,听动静,至少得是一二十匹马,辎车停下,很快,马蹄声也停了下来。
    随之,橐橐的脚步声接近,到至车边,一人的声音响起:“末将程普,拜见张公、荀君。”
    

章节目录

三国之最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